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 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 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 C .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D .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
2、(课后习题原题)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3、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发生分歧。 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 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
B .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D .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4、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 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松树释放的信息应是化学信息 B .3 种生物凭借该信息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
C .松树和寄生蜂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D .该信息有利于维持松林群落的平衡与稳定
5、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 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 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数量的变化不会对丙数量产生影响
B .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 C .丙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
D .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 乙→ 丙,也可能是丙→ 乙→ 甲
6、某同学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 NaCl 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 pH 需偏碱性 B .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
C .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D .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均为乳酸菌
7、养殖场粪便是农家肥的重要来源,其中某些微生物可使氨氮化合物转化为尿素进而产生 NH3 , 影响畜禽健康。为筛选粪便中能利用氨氮化合物且减少 NH3 产生的微生物。兴趣小组按图进行实 验获得目的菌株,正确的是( )
A . ①通常在等比稀释后用平板划线法获取单个菌落
B . ②挑取在 2 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的用于后续的实验 C . ③可通过添加脲酶并检测活性,筛选得到甲、乙 D .粪便中添加菌株甲比乙更有利于 NH3 的减少
8、 甲乙两个生物小组的“酵母菌纯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组平板都分成 4 个区进行划线 B .甲组操作过程需 4 次灼烧接种环
C .乙组适合对酵母菌活菌进行计数 D .单菌落大小反映菌种种类差异
9、某同学将 1 mL 土壤样液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 0. 1 mL 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56、57 和 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大约为 5. 7× 107 个/L B.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 C. 一般选择菌落数为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D.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的活菌数
10、迷迭香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细胞悬 浮培养获得迷迭香酸,加入诱导剂茉莉酸甲酯可大幅提高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适合用作外植体
B .诱导愈伤组织时需加入 NAA 和脱落酸
C .悬浮培养时需将愈伤组织打散成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
D .茉莉酸甲酯改变了迷迭香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速率
11、研究者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探索利用条斑紫菜和拟线紫菜培育杂种紫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 .从食用紫菜的动物消化道内提取蛋白酶,用于去除细胞壁
B .原生质体需在低渗溶液中长期保存,以防止过度失水而死亡
C .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活的原生质体被染色
D .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可识别杂种细胞
12、从小鼠胚胎中分离获取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在传代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目, 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代培养时,培养皿需密封防止污染 B .选取①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②更合理
C .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D .细胞增长进入平台期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关 13、(同步课堂原题)牙齿再生术的难点在于牙髓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 岩教授率领团队经历多年潜心努力,从患者脱落的乳牙中获取牙髓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将形成 的干细胞聚合体植入患者牙髓腔里,使得牙齿神经、血管再生,完全恢复牙齿原有功能。针对以上 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技术的原理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相同
B .此技术需要适宜的温度( 36.5℃)和 pH( 6.8—7.8 )
C .牙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都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甚至产生个体
D .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
细胞进行传代
14、(同步课堂原题)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生物关系。 E 生物种群含有 的总能量为 5. 8× 109 kJ ,B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 1. 6× 108 kJ ,则理论上 A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最多是( )
A. 4. 2× 107 kJ B. 2. 0× 108 kJ C. 1. 0× 108 kJ D. 2. 32× 108 kJ
15、 下列关于干细胞和 iPS 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各种细胞的潜能
B .若 iPS 细胞来源于病人自身体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C .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
D .iPS 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类型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
16、 图 A 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 B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中不正 确的是( )
A .图 A 中食肉动物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最多只有食草动物所在营养级能量的 1/5
B .图 B 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 .若受到 DDT(农药)污染,A 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
D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B 生态系统将很快退化
17、(课后习题改编)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研究者观察到几个有透明 圈的菌落。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透明圈内的刚果红染料已被分解 B. 菌落②中的菌株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C. 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 D. 图中菌落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真菌
18、 某机构欲生产出同时含有中药三白草和鱼腥草成分的有效成分 D,并实现有效成分 D 的工业 化生产,操作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用酶解法处理,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B .过程②可以采用高 Ca + 一高 pH 融合法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过程③使细胞失去了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D .过程④工厂化生产能提高单个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
二、非选择题(共 64分)
19、(每空 2分,共 16分)塞罕坝森林公园是保护首都北京的“ 绿色屏障” ,森林覆盖率高达 80%。 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和避暑胜地,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历史上丰盈的塞罕坝由于人们的活动,退化成荒原沙丘,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 能 力是有限的,这一能力的基础是 。最近几十年时间,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又从荒丘变为森林。上述过程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 。
(2)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 樟子松→ 松毛虫→ 杜鹃” ,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 向,其中 B表示用于 的能量,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若研究一个月内松毛虫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缺少的能量去向为
。
(3)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 绿色屏障” ,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多样性的 价值。春天,森林中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彼此通过飞翔来了解对方, 这种现象说明 。(从信息传递功能角度回答)
20、(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22 分)I、下图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 cm2 .a)]。请回答:
II、下图表示某人工生态农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模型,某段时间内对该农场中的农作物和鸡的 能量值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的能量
农作物 180 60 20 82
鸡 68 10 4 2
单位:105K J/( m2·a)
( 1 )图中 A 代表 ( 1 分)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 与森林生 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 ( 1 分)。
( 2 )据图分析,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J/( cm2 .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能量从第 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约为 %(保留 1 位小数)。
( 3 )在我国古代就有“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 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桑基鱼塘”主要利用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 。
( 4 )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 5 )图示人工生态农场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该农场利用沼气池解决了人们的生活能源问题,把 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 原理。
( 6 )生态农场中设计沼气池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 ( 1 分) ,同时促进 了物质循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 ( 1 分)(填“能”或“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
(
·
)( 7 )该段时间内若人没有从农作物中获取能量,则鸡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为 KJ/( m2
a)。若仅考虑农作物、鸡、蘑菇和人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 ,且现有种 植规模不变,在人获取的能量比例由农作物:鸡:蘑菇=2 :1 :1 调整为 4 :1 :1 的情况下,人最 终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21、(每空 2 分,共 14 分)回答下列与酿酒和制醋相关的问题:
( 1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野生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 1/3 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答出两 点即可)。
( 2 )在将葡萄压榨成葡萄汁的过程中辅以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可提高出汁率,原因是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酒逐渐呈现出深红色的原因是
。
( 3 )开瓶后的葡萄酒如果密封不严,会出现酸味,原因是 。写出相应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4 )研究发现,经葡萄里面的糖分自然发酵而成的酒精,含量一般在 10% 13%为最佳,发酵时 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的含量。为了找到适合生产的最佳发酵温度和时间。请设 计出探究的思路: 。
22、(每空 1分,共 12分)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将白菜的原生质体和甘 蓝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有 。过程中所用的化学诱导剂 一 般是 ,过程 b完成的标志是 。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同的过程为 ,过程 c 涉及的分裂方式为 。
形成的白菜—甘蓝植株是否可育? 。如果用传统的杂交方法不能产生可育 后代,原因是 。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科学家研究了植物生长调 节剂对某药用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编号 2 ,4-D/mg· L- 1 6—BA/mg· L- 1 愈伤组织诱导率(%)
L1 1. 0 0 65. 41
L2 2. 0 0 68. 76
L3 3. 0 0 91. 01
L4 3. 0 0. 2 54. 48
L5 3. 0 0. 5 57. 35
L6 3. 0 1. 0 51. 71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lOO%。
①从上表可以知道,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 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而添加 则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探究光照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应将已经 过的外植体平 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 到 (填培养基编号)培养基上;甲组置于光照 环境,乙组置于黑暗环境,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算甲、乙两组中愈伤组 织诱导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B B C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D D B D B D B
19 .【答案】 每空 2 分,共 16 分。
1.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速度和方向 2.生长、发育、繁殖 E/A 未利用的能量
3. 间接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0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22 分
(1)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1 分)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 低( 1 分)
( 2 ) 2.5 15.6%
(3) 废物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 食物链和食物网
(5) 2 整体
(6) 能量利用率( 1 分) 不能( 1 分)
( 7 ) 5x106 1.375
21.【答案】 每空 2 分,共 14 分。
(1) 兼性厌氧型 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
(2) 纤维素酶、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利于榨汁过程中色素细胞内容物的释放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
(3) 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发酵瓶中,会将葡萄酒中的乙醇变为醋酸 C:A,0H :0:-→ CH, COOH:H:0
(4) 设置不同的温度,分别在不同的发酵时间测定发酵液中酒精的含量,酒精含量最快达到 10%~ 13%的温度 和相应时间为最佳
22【答案】 每空 1 分,共 12 分。
( 1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2 )脱分化、再分化 有丝分裂
( 3 ) ① 2 ,4-D 6-BA
② 消毒 接种(转接) L3
聚乙二醇(或 PEG) 再生新的细胞壁 可育 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