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6 21: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回首六年的语文学习,我跟着语文老师从识字学词开始,掌握了很多本领。自从遇见语文,有多少难忘的①shùn jiān:难忘我和同学②yī wēi在一起阅读③shū jí;难忘我跟着课文去旅行,④pān dēng黄山,走过草原;难忘我在老师的指点下A妙笔生花,写下佳作。我和同学轻叩诗歌大门,⑤zhěng lǐ、创作诗集,我们给封面配上B栩栩如生的插画,诗集漂亮极了;班长在汉字分享会上C粉墨登场,发言漂亮极了;小书法家文文D笔走龙蛇,作品漂亮极了;我们搜集“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红色诗文,热血沸腾。我的小学语文生活,⑥jí jiāng画上休止符。语文之美,孰能不爱?
1.日志里有六个用汉语拼音代替的词语,请按出现的顺序将汉字写在横线上,注意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我们遨游汉字王国,学到了很多本领。你能和萧萧一起判断下列选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chān) 辨论 司空见惯 探汤(热水)
B.间断(jiàn) 坚硬 不可思议 不以为然(然而)
C.榛子(zhēng) 慈祥 精兵简政 自愧弗如(不)
D.坚劲(jìng) 严峻 别出心裁 少选(不一会儿)
3.六年里,老师教会我们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萧萧的日志中有四处划波浪线的成语,哪一个词语使用不恰当?(  )
A.妙笔生花 B.栩栩如生 C.粉墨登场 D.笔走龙蛇
4.日志中萧萧和同学们一起搜集“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革命诗,制作成红色诗集。以下诗词不适合选用的是(  )。
A. B.
C. D.
5.小书法家文文很喜欢临摹楷书四大家的作品,他们的字体各有特点:欧阳询“平正端庄、险劲生动”;颜真卿“筋肉丰满、浑厚有力”;柳公权“瘦硬坚挺、骨力道劲”;赵孟頫“圆润多姿、有行书笔意”。请你判断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对应的书法家是(  )。
A.①颜真卿;②欧阳询 B.①柳公权;②赵孟頫
C.①欧阳询;②赵孟頫 D.①赵孟顾;②颜真卿
6.萧萧的日志中写了“诗集漂亮”“发言漂亮”“作品漂亮”,下列哪组词语可替换这三个“漂亮”?(  )
A.精美 精彩 稳健大气 B.精美 精巧 惟妙惟肖 C.精妙 精彩 巧夺天工
二、填空题
7.根据积累填空。
(1)同一事物,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最是一年春好处, ”中的“柳”,象征着美好的春光;“渭城朝雨浥轻尘, ”和“昔我往矣, ”中,诗人借“柳”表达惜别、留恋之情。
(2)时间如一位智者,催人奋进:“ ,老大徒伤悲!”时间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人心:“ ,日久见人心。”时间见证了于谦廉洁清白的高尚情操:“粉骨碎身浑不怕, 。”在时间的考验中,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
(3)文中有理。理在两小儿辩斗的智慧中:“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4)名言启迪智慧。“穷则变, , ”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良药苦口利于病, ”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三、综合性学习
不久之后,我就要告别美丽的小学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跨入新的学校。幸好语文还将继续和我作伴,会让我在迷茫中看到光明,会时刻鼓励、鞭策我不断前进。当我虚度光阴时,你会提醒我囗花有重开日囗人无再少年囗囗当我陷入迷茫时,你会激励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为我原本贫瘠的心灵和平凡的精神世界灌输了甘甜,使我有了走向未来的力量。
8.日志三中萧萧漏写了几个标点,请你补充在小方框内。
9.萧萧面对未来、面对成长充满力量和期盼,他写下一段话送给自己。请你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给即将毕业的自己。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磨砺,但我依然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被救出的3岁小郎铮在担架上敬了一个礼,20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从磨砺中走来、在艰难中奋起,我希望我像小郎铮一样迎来跨过高山、越过大海的壮美,坚韧而强大。
A.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一段话给自己。 B.我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磨砺。
C.我知道小郎铮从磨砺中走来,考上北京大学。 D.我希望成为坚韧而强大的人。
10.离别之际,萧萧想赠送课文中积累的诗词或者名言警句,给走向未来的好友送上祝愿。先写想赠送的诗词或名言警句(写在前二行),注意书写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再写祝愿语,祝愿语与所赠送的古诗或名言的意思要匹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祝愿你(永远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在未来的日子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当下,人们过春节的形式和观念已发生变化,尤其在青年群体中出现诸多过春节的新方式:“云拜年”“云聚会”、集五福、抢红包等形式已是春节不可或缺的活动。就地过年、反向春运、反向消费、去礼品化也体现了新生代的生活态度和社交方式。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离开家的过年仪式——旅游过年。在流动中过春节和体验异地的春节文化是年轻人的主动选择。其实过年的内涵并未变,只是年轻人对文化春节的新追求。
[材料二]
[材料三] 春节最主要的主题是感恩、庆贺和祈福。为了表达这三个主题,逐渐形成了各种仪式活动。如以祭祀天地祖先、谢年、拜年走亲戚等表示感恩;以穿新衣、吃团圆饭、舞龙舞狮等表示庆贺;以祭祖、接财神、压岁钱、社火等表示祈福。尽管现在有些外在仪式发生了变化,但文化意蕴并未改变,如压岁钱。明代以后以正式钱币作为压岁钱,近年来微信红包压岁钱逐渐流行,虽然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长辈祝福小辈健康成长的文化意蕴没有变化。所以说,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变的只是部分形式,但春节的主题(内核)始终未变,因为春节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呈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11.小林到莆田过年,他腊月二十六抵达,不能体验到的风俗是( )
A.尾牙 B.做红团 C.辞年 D.除夕围炉
12.材料三中提到的“虽然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长辈祝福小辈健康成长的文化意蕴没有变化”,这里指的是( )
A.社火 B.祭祖 C.压岁钱 D.舞龙舞狮
13.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相符的在括号里打“√”,不符合的打“×”。
(1)白额春联与清代莆田遭遇倭寇攻城有关。( )
(2)旅游过年是年轻人对文化春节的新追求。( )
(3)反向消费体现了新生代的生活态度和社交方式。( )
(4)穿新衣、吃团圆饭、迎接财神等仪式活动是为了表示祈福。( )
14.学校围绕“春节内核变与不变”这一话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年轻人的风俗变了,但是春节内核不变。请结合相关材料论证正方观点。
可敬的张老师
①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是新来的班主任。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四十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竖立着,总使我想起课文中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②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马上写作文,而是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那时,北京儿童电影院刚建成不久,内外一新。我的票子座位是在楼上,一层层座位由低向高,密密麻麻的,像生长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始,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里便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擦过,犹如一道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出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地灯,射出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它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座位。那一排排小灯让我格外感兴趣,以致使我看那场电影时总是走神,并忍不住低头看那一排排灯光,好像那里闪闪烁烁藏着什么秘密或什么好玩的东西似的。
③张老师让我们做的第一篇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后的感想。他说:“你们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你们觉得什么有意思,就写什么。”于是,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当然,我没有忘记写那一排排我认为有意思的灯光。
④没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向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特别表扬了我写的那一排排灯光,说我观察仔细,写得有趣。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使人听起来觉得非常亲切。我从这之后,便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喜欢、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且在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念我的作文。他还经常在课下对我说:“你要多读一些课外书,作文就会写得更好了。”从此,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那么“怒发冲冠”了,而是变得柔和了许多。
⑤那时,我家虽住在北京这个大城市,生活并不富裕。一次,在内蒙工作的姐姐给家里寄些钱。我趁着爸妈不存家,就偷偷地拿走了一张5元钱的票子,跑到离我家不远的新华书店,破天荒地一次买了三本书。我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三本书:《李白诗选》《杜甫诗选》《宋词诗选》。谁知,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屁股上挨了爸爸一顿鞋底子。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唯一的一次挨打。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张老师的耳朵里了,他毫不客气地给了我一个“当众警告”的处分,而且白纸黑字地贴在学校的布告栏里。说心里话,我当时真有点怨他。平时让我多看课外书的不正是你吗?但当时我忘记了问一句自己:张老师可没有让你私自拿家里的钱去买书呀!
⑥值得欣慰的是,我的作文,依然被张老师作为范文朗读。没过几日,学校的布告栏里又贴出一张纸条:宣布撤销对我的处分。张老师对我说:“我们是有意识这样做的。对你要求严格些,没坏处!”我当时心里很不服气,并没有理解张老师那一颗严厉而又慈爱的心。
⑦那个新年,我们全校师生在学校的小礼堂里联欢。演得正带劲的时候,礼堂的门突然被推开了,随着呼呼的冷风走进来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白头发的老爷爷,身上穿着一件翻毛白羊皮袄,还背着一个白布袋……走进门后,他捋了捋白胡子,并故意装出一副粗嗓门说道:“孩子们,我是新年老人,我给你们送新年礼物来了!”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他高兴地走到我们中间,把那个白布袋打开,倒出来一个个经过精心包装的小纸包,并亲手分给每个同学一份。大家打开一看,那里面装的是铅笔、橡皮、三角板,或是糖果等小礼物。当我们拿着这些礼物禁不住笑成一团的时候,新年老人一把摘掉他的白胡子、白眉毛和白头发,这时我才看清楚,哦,原来他是我们的张老师!
⑧第二年,他就不教我们了。但是,他给我留下了这个白胡子、白眉毛和白头发的新年老人的深刻印象。他给我一个现实生活中难得的童话!这种童话,只有在我那样的年龄才能获得,他恰当而及时地给予了我。
(选自《人民教育》作者:肖复兴 有删改)
15.北京儿童电影院让“我”感到新鲜的地方不包括( )。
A.小苗似的座位 B.迟到的小观众 C.小方洞里的白光 D.座椅下的小地灯
16.“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变化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7.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人物特点(不少于两方面)
18.读第⑦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并展开想象,运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把这个场景描写具体。
19.以下是反方对张老师将“我”偷钱买书的处分张贴在布告栏这一做法的辩词。作为正方,你该怎么辩论?结合文章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
反方:我方不赞同张老师的做法。因为当众处分严重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对一个三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严厉,容易让犯错的学生自暴自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和风细雨般的教导才有利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正方:
20.如果去掉第①自然段的外貌描写,是否影响表达效果?说明理由。
21.一个好的结尾对文章至关重要,阅读本文的结尾段,你认为好吗?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田忌赛马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②。及临盾③,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驰逐]赛马。②[射千金]赌注为千两金子。③[临质]临场比赛。
22.“马有上、中、下辈”中的“辈”指的是( )
A.马的年龄 B.马的样子 C.马的等级 D.马的性别
23.下列不属于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是( )
A.忌数驰逐 B.孙知马足 C.田忌信孙 D.得王千金
24.结合古文,你觉得孙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书面表达
25.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安静的校园
人物:城城同学、充满活力的张老师、大嗓门的保安叔叔
《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瞬间 依偎 书籍 攀登 整理 即将 2.D 3.C 4.C 5.B 6.A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瞬”“偎”“籍”“攀”“登”“整”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与辨析。
A.辨论——辩论;
B.不以为然(然而)——是,对;
C.榛子(zhēng)——zhēn;
故选D。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C.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班长在汉字分享会上的发言,显然与题意不符,因此使用不恰当。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诗词主题的理解。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的是作者对当时社会沉闷压抑的局面的不满,期望社会变革,更多地是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并非直接与“奋斗的历程”相关。
故选C。
5.本题考查对楷书四大家作品理解与识别能力。
第①幅作品:可以看出其字体的瘦硬坚挺、骨力道劲,这与柳公权的“瘦硬坚挺、骨力道劲”的书法特点高度吻合。
第②幅作品:可以看出与赵孟頫“圆润多姿、有行书笔意”的书法风格相一致。
故选B。
6.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诗集漂亮:形容诗集在内涵、表达等方面出色且令人赞赏。
发言漂亮:侧重于发言内容的精彩、有说服力或表达得恰到好处。
作品漂亮:指作品的艺术性高、构思巧妙或呈现出的效果令人赞叹。
精美:指的是精致美好。适用于描述诗集装帧或内容的优雅。
精彩:指的是(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出色、绝妙。
稳健大气: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气质或行事的风格。
精巧:指精致巧妙,但更侧重于制作或设计的细致入微。
惟妙惟肖:多用于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精妙:事物或作品的精致和巧妙。
巧夺天工:形容人的技艺极其精巧,超过自然形成的工巧。
故“诗集漂亮”中的“漂亮”用“精妙”来替换更能突出诗集在内容、构思等方面的精巧奇妙;“发言漂亮”中的“漂亮”用“精彩”一词能很好地体现发言的精彩程度;“作品漂亮”中的“漂亮”用“稳健大气”来形容,稳健大气是对书法作品的一种积极评价,它体现了书法作品的稳定性和力量感。
故选A。
7. 绝胜烟柳满皇都 客舍青青柳色新 杨柳依依 少壮不努力 路遥知马力 要留清白在人间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变则通 通则久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的识记。
(1)书写时注意“绝”“满”“柳”“柳”“依”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壮”“努”“遥”“清”“泰”“鸿”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热”“远”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变”“通”“忠”“逆”“利”“行”的正确写法。
8.:“ , 。” 9.D 1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8.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当我虚度光阴时,你会提醒我” 这部分后面需要用冒号,表示引出提醒的具体内容。“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是一句完整的引用,所以要用双引号括起来,且句子末尾要用句号表示结束。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开篇表明作者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写给即将毕业的自己,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接着说不知道未来有什么磨砺,体现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和担忧。然后回忆起小郎铮的事迹,强调他在经历巨大灾难后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一例子给作者带来了鼓舞和启示。最后表达自己希望像小郎铮一样坚韧强大,突出了作者积极向上、勇敢面对未来的决心和信念。整段话围绕着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对困难的思考以及从他人经历中汲取力量,最终落脚到自己要成为坚韧强大的人这一核心思想上。故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我希望成为坚韧而强大的人。
故选D。
10.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首先,在选择赠送的诗词或名言警句时,可以考虑那些表达对未来美好祝愿、鼓励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等含义的内容。书写时要注意字迹清晰、格式规范,每行字排列整齐。在写祝愿语时,要结合所选诗词或名言的具体含义,对好友的未来进行真诚的祝福和鼓励,让祝愿语与所赠送的内容紧密相连、相互呼应。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能像诗中所说的那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迎来成功的曙光。
11.C 12.C 13. × √ √ × 14.无论是新出现的“云”系列风俗,还是传统习俗的新形式,都没有改变春节的核心主题——感恩、庆贺和祈福。正如材料三所说,这些主题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继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综上所述,尽管年轻人的风俗和传统习俗的表现形式可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春节的内核——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依然保持不变。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小林到莆田过年,腊月二十六抵达,不能体验到的风俗是C.辞年。因为在材料二中提到,“辞年:在除夕子时,人们会在家门前摆好供桌”是在除夕夜进行的。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材料三中提到的“虽然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长辈祝福小辈健康成长的文化意蕴没有变化”,这里指的是C.压岁钱。例子中提到了“近年来微信红包压岁钱逐渐流行,虽然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长辈祝福小辈健康成长的文化意蕴没有变化”压岁钱由实体钱币变为微信红包,但长辈对小辈的祝福没有改变。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材料二中“白额春联:即在红纸上方留有两寸长的白纸额头,这一特殊形制的春联与明代莆田明代遭遇倭寇攻城有关”没有提到白额春联与清代莆田遭遇倭寇攻城的关系。故题干表述错误。
②根据材料一“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离开家的过年仪式——旅游过年”,旅游过年是年轻人过春节的新方式之一,可以看作是对文化春节的新追求。故题干表述正确。
③根据材料一“就地过年、反向春运、反向消费、去礼品化也体现了新生代的生活态度和社交方式”,反向消费是新生代的生活态度和社交方式之一。故题干表述正确。
④材料三提到“以穿新衣、吃团圆饭、舞龙舞狮等表示庆贺;以祭祖、接财神、压岁钱、社火等表示祈福”,穿新衣、吃团圆饭是为了表示庆贺,迎接财神等仪式是为了表示祈福。故题干表述错误。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标点。
年轻人的新风俗:材料一提到了“云”系列(云拜年、云聚会)、集五福、抢红包、旅游过年等新风俗。这些新风俗体现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的变化,但它们并没有改变春节庆祝的根本目的——感恩、庆贺和祈福。传统习俗的新形式:材料三提到了“近年来微信红包压岁钱逐渐流行,虽然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长辈祝福小辈健康成长的文化意蕴没有变化”压岁钱由实体钱币转变为微信红包的例子。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改变长辈对小辈健康成长的祝福。同样,虽然莆田地区的尾牙、做红团、除夕围炉等习俗在具体做法上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仍然存在。
15.B 16.D 17.“我”偷拿钱去买书,遭到老师的“警告”,但老师依然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来读。
张老师扮为“新年老人”给我们送礼物。
张老师是一个教学有方、爱学生、喜爱学生的人。 18.同学们看到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白头发的老爷爷,身上穿着一件翻毛白羊皮袄,还背着一个布袋……走进门后,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欣喜若狂,别提有多开心了,小美同学在讲台上跳起了舞。小峰同学高兴地拍起桌子,小天和小军兴奋的抱在一起,不敢相信“新年老人”来送礼物了。 19.我方同意张老师的做法。因为我方认为有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当众处分,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名言说的好“勿以善喜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信他以后会做得更好。 20.不能去掉,因为这一段从姓名、年龄、口音以及外貌这几个方面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尤其“严厉”一词更突出了张老师给“我”的印象,所以不能去掉。 21.我认为本文的结尾好,因为文章最后一段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他给我们留下了那个白胡子、我白眉毛和白头发的新年老人的印象。他给我一个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童话!这种童话只有在“我”那样的年龄才能获得,他恰当言行而及时的给予了“我”温暖,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赞美、喜爱、尊敬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的句子“我的票子座位是在楼上,一层层座位由低向高,密密麻麻的,像生长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始,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里便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擦过,犹如一道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出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地灯”可知,北京儿童电影院让“我”感觉到新鲜的地方有小苗似的座位、小方洞里的白光、座以下的小地灯,不包括迟到的小观众。
故选B。
16.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变化。
通读全文,开始看到新班主任张老师,我感觉到他很严厉,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后来随着他带“我们”看电影,我们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又经常夸赞“我”的作文感觉到很亲切。后来“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的一门课,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我”对张老师有了好感,最后他不教我们了,他给“我”一个现实生活中难得的童话。“我”喜欢、难忘、敬畏张老师。情感变化应该是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高涨的。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⑤自然段的句子“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张老师的耳朵里了,他毫不客气地给了我一个‘当众警告’的处分,而且白纸黑字地贴在学校的布告栏里。说心里话,我当时真有点怨他。平时让我多看课外书的不正是你吗?但当时我忘记了问一句自己:张老师可没有让你私自拿家里的钱去买书呀!”可知,“我”偷钱买课外书的事传到了张老师的耳朵里,他给了“我”当众警告的处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原则性强,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
结合第⑦自然段的句子“他高兴地走到我们中间,把那个白布袋打开,倒出来一个个经过精心包装的小纸包,并亲手分给每个同学一份。”可知,张老师扮演新年老人给我们送礼物,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亲切和蔼,善于给同学们带来惊喜和欢乐的老师。
18.本题考查想象写话。
题干要求展开联想,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将同学们欢呼雀跃的场景写具体。
示例:我有的同学兴奋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双手不停地挥舞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嘴里大喊着:“太棒了,有礼物。”;有的同学激动地涨红了脸,眼睛紧紧地盯着新年老人的白布袋,仿佛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所有的同学相互拥抱在一起又蹦又跳,笑声在整个礼堂回荡。平时比较文静的女生,此刻也忍不住捂住嘴脸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而调皮的男生则吹起了口哨,欢闹声响成一片。整个礼堂,瞬间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每个人都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所感染。期待着即将到来的礼物。
19.本题考查观点的阐述。
作答时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语句通顺,词语要准确。
正方:我同意张老师将处分贴在布告栏的做法。首先,从内容上看,“我”私自拿家里的钱去买书,这本身就是错误行为,张老师当众处分,虽然看似严厉,但能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起到警示作用。如果只是和风细雨的教导,可能无法让“我”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生活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明确是非对错的界限,如果对于这种错误行为不给予严重的处罚,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这样的错误无关紧要,从而在未来的可能犯下更严重的错误。总之,我现在张老师将处分贴在布告栏的做法虽然看似严格,但对于纠正错误,教育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0.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四十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竖立着”可知,这一段是张老师的人物描写。
这段文字不能删除。外貌描写能够让读者更直观,更清晰的在脑海中建立出张老师的形象,如果去掉读者只能通过后续的事件和行为去了解张老师,缺乏了直观的视觉印象,在人物塑造上会显得相对单薄,影响读者对张老师形象的完整感受。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⑧自然段的内容“他给我留下了这个白胡子、白眉毛和白头发的新年老人的深刻印象”可知,这一段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开头在结构上是相互照应的,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强调了张老师所给予的“童话”的珍贵和难得,并且指出这种美好的体验只有在特定的年龄才能获得,凸显了这段经历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结尾并没有过多的坠于,却引起了读者的深思和共鸣,让读者自行去回味和感受文中所传达的师生情谊以及那份美好的回忆。
22.C 23.D 24.孙子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智者,他能清楚的认识到敌我的现状,并能利用规则,做出合适的对策,最终取得以弱胜的赢局。
【解析】2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马有上、中、下辈”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分为上等、中等、下等三个等级。在这里,“辈”指的是马的等级。
故选C。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中“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 表明田忌经常参与赛马,对比赛有一定的经验,这为他听取孙子的建议并在比赛中有一定的表现奠定了基础,属于获胜的潜在因素之一。
文中提到“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正是因为孙子了解双方马匹的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比赛策略,这是获胜的关键原因之一。
结合文中“田忌信然之” 说明田忌信任孙子,按照孙子的策略去比赛,如果田忌不信任孙子,不采用他的策略,也就无法获胜。故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是:忌数驰逐、孙知马足、田忌信孙,“得王千金” 是田忌赛马获胜后的结果,而不是获胜的原因。
故选D。
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古文,孙子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且充满自信的人。
首先,从善于观察方面来看,文中“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说明孙子能够仔细观察田忌与齐诸公子的马匹,敏锐地发现双方马匹的实力差距不大,并且能准确地将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可见其观察细致入微。其次,足智多谋体现在他为田忌制定的比赛策略上。“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孙子巧妙地利用了比赛规则,通过合理安排马匹的出场顺序,以局部的失利换取整体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谋略和智慧。最后,从 “臣能令君胜” 可以看出孙子充满自信。在了解双方马匹情况后,他果断地向田忌承诺能让他获胜,这种自信源于他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自身谋略的自信。
【点睛】参考译文:田忌经常与齐国各位公子赛马。孙膑看到他们的马脚力相差不是很远,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我能让您获胜。” 田忌相信并认为他说得对,与齐威王和各位公子下千金赌注赛马。等到临场比赛的时候,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个等级的马都比完后,田忌一场失败而两场胜利,最终赢得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
25.例文: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春天来了,校园里的丁香花开了。清晨的校园,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是丁香树所散发的香味。白色的丁香花潇洒自由,紫色的丁香花朦胧浪漫,一簇一簇引人注目,香气袭人。
这唯美的丁香吸引了一位学生前来观赏,看!是二年一班的城城同学,只见他小心翼翼地靠近丁香,用手轻轻地将丁香花的枝条拉了下来,深深地嗅了嗅,并伸出另一种手细细的摩挲着花朵,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呀!要是能摘一朵该多好呀!”他偷偷地向四周看了看,小心的摘下了一朵白色的丁香,正要袭击一旁的紫丁香,不料,正好被校园里的大嗓门保安大叔给看见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保安大叔三步并作两步,风 一般地冲过来,大喝一声:“住手,你在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走!去向老师承认错误!”说着就要拉着城城去办公室找老师,城城很不服气地说:“我就摘了一朵,有什么关系,树上还有那么多花呢!”保安大叔气的直跺脚说:“假如每个学生都像你一样随意摘花,那么其他人要怎么赏花呢?”
正当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来了,保安大叔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告诉了张老师,没想到,张老师非但没有责备张明,反而语重心长地对城城说:“我理解你喜欢丁香花的心情,但你要知道,离开了树木的花朵,就像是孩子离开了自己的妈妈,该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可怜呀,喜欢花朵,不一定非得占有花朵,真正的爱花是要保护花朵、爱护花朵,让花朵健康快乐地成长,你说是不是呢,城城?这样吧,我帮你和丁香花一起拍张照片吧,这样,你就能永远和丁香花在一起了。然后,你向保安大叔道个歉好吗?”城城了张老师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红着脸说:“好的,张老师。”。
丁香树下,城城和张老师,还有保安大叔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时间仿佛被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此时开满丁香花的校园,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美丽!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首先结合给出的“环境”和“人物”拟出文题,然后认真分析给出的提示,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件来展开叙述。写的时候要注意,地点是“安静的校园”,主要人物有:城城同学、充满活力的张老师、大嗓门的保安叔叔;对人物要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去描写。如:张老师是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保安大叔是大嗓门,城城同学淘气等。写作时不能偏离人物性格,编的故事要符合逻辑。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引出下文。
正文:详细交代主要人物及所发生的主要事件,注意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人物的出场顺序,把故事经过叙述完整。可以结合细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结尾:交代出故事的结果,书法情感或感悟,升华文章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