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4 15:2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文登二中 张亚萍
课标解读
《荒岛余生》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他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根据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体验鲁滨孙在落难荒岛时的心态变化历程,让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积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一、教材分析
  《荒岛余生》这篇文章,既没有节选鲁滨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主要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已经下定决心在荒岛上生活下去的所作所想。学习这篇课文,关键是学习鲁滨孙怎样克服物质上的困难和精神上的孤独,从而读懂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的思维之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关系,想象力丰富,但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还是比较有限的,社会阅历浅,对生活的挫折困难感受不深,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不够理性和深入。特别是本篇课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通过分析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借此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3、体会鲁滨孙勇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存意识和人生态度。
四、评价设计
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也就是感知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达成目标1。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为第二个目标服务。第二个教学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即通过品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自主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我设计的问题是通过鲁滨孙的所作所想分析人物心理,并学习利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贯穿一种精神——鲁滨孙精神,即达成目标3.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你看来“荒岛”是怎样的一个岛?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2、 如果现在是你在荒岛上,面对荒岛,你会怎样?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交流 预设生A:死(孤独、寂寞、困难大、卫生太差、没有生活条件等)预设生B:活(首先要有吃的、穿的、住的,具备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利用情景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文章内容,迁移到面对荒岛这一特定的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进入状态。通过自身面对困境时的选择,经过对比活动,理解人物活下去的理由。 2分钟 3分钟
整体感知 “荒岛”俯瞰 1.事实上鲁滨孙活下来了,并且独自一人在荒岛上活了28年。鲁滨孙遇到了哪些问题,他都做了哪些事情?(从文中筛选信息) 鲁滨孙是利用什么方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的? 预设生:可以说其中的一点或多个方面,最后归纳。明确:如计算时间、打造木栅栏围墙解决衣食住行等。 预设生:孤独、寂寞是最难熬的,鲁滨孙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何克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精神问题)通过写日记来排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充分阅读文本,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流下深刻印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一教学过程做铺垫。 5分钟
自主学习 “荒岛”寻踪 通过鲁滨孙所做、所想,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提示:通过________(细节),我看出了鲁滨逊不是___________的人。 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而是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不是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的人;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 从鲁滨孙解决物质问题精神问题两大角度,选取细节表现人物形象。以求对人物有一个综合的了解。 15分钟
合作交流 “荒岛”集萃 1、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筛选内容组织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准备班级交流。2、推荐展示方式:朗读品析法、课本剧表演、小创作改写(贷方、借方)等。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理解,从而预设以下几个问题:
A、如何理解他的写日记和阅读《圣经》的行为?
B、怎样看待他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小组交流 一学生读:坏处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读:坏处(要求:真切的把自己想象成鲁滨孙,在对比的阅读中,感受鲁滨孙心理的变化。) 明确:鲁滨孙不是运气好才活下来的。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有了这个前提,鲁滨孙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知识得以共享,从而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大胆发言的能力。 通过语调的变化体会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10分钟
拓展延伸 “荒岛”取宝 学以致用,你也来写一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一个人独处家中,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你……你一个人走在没有路灯的小路上…… 静下心来,走进情境,触摸自己的内心世界。 交流 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要的就是学生把当时的心理表达出来。 10分钟
总结收获 说说读过这篇文章的收获或启示。 预设生: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勇敢的面对,战胜自己,战胜挫折。 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存意识和人生态度。 3分钟
课后思考 《荒岛余生》难道鲁滨孙真的在荒岛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过了他的余生吗?结合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看看鲁滨孙后来又遇到了什么事,又是怎样解决的?结合名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激起兴趣,
六、作业设计
1、继续完善心理描写片段
2、继续阅读《鲁滨孙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