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6 21:45:1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新课导入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知道全方位外交的表现和影响。
核心素养:
1.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1979年中美建交;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缩写UN。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
中国在联合国地位: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5.10.26董必武宪章签字
中国本就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联合国被美国等国家操纵,支持蒋介石集团,敌视新中国,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席位被败退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占据。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时间:
会议: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内容: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
中国的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扩大。
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
中国提案通过时代表们热烈鼓掌
11月中国代表团参加26届联大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材料一: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材料三:“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毛泽东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
(2)20世纪70年代: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政治上:敌视、孤立
军事上:包围、威胁
经济上:封锁、禁运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共同要求改善关系
敌对
正常化
为什么?
二、中美、中日建交
合作探究: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2)中苏关系恶化。
(3)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1)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2)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军事
和经济实力受到削弱。
(3)改善对华关系来抗衡苏联。
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
美国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尔
中美建交过程: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时间 事件
1971.4
1971.7
1972
1979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交
相关链接
中方声明:
美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
解读建交公报: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日建交过程: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毛泽东接见田中角荣
1972年9月,周恩来同田中角荣会谈
中美、中日建交影响:
二、中美、中日建交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从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告》
发表到1972年底,一年时间
内,就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出现了与中国
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方位外交。
时间:
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外交表现: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合作。
三、全方位外交
结合课本P88页说一说新时期中国取得外交成就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外交布局。
2.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全方位外交
合作探究: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4)实行积极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课堂小结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21世纪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发展国家间关系
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