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①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邓小平爷爷来到天坛公园植树。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②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去把树苗扶正。
(选自《邓小平爷爷植树》)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选择——( ) 认真——( ) 强壮——( )
2.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表现了邓爷爷植树时( )的态度。
3.邓爷爷为什么要把树苗扶正?
阅读理解。
大地妈妈的孩子
①花草和树木吸收着大地妈妈的营养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②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
③可是,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他们砍树、折花、践踏草地。大地妈妈失去了孩子,光着身子,被烈日晒,被寒风吹。过了些日子,大地妈妈病了,她的皮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
④大地妈妈对人们呼喊:“爱护我的孩子吧□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5.( )和( )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6.用“_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
7.大地妈妈的孩子是怎样报答大地妈妈的?把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阅读。
猴子和牛
①从前,在一条河边,住着猴子和牛。河的(de dí)对面有一棵大树,大树上结(jié jiē)满了果子。猴子虽然能采到果子,但是不会游泳,所以不敢过河去采果子。
②一天,猴子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对牛说:“牛大哥,牛大哥,你背(bèi bēi)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
③牛认为猴子的办法好,就立刻把猴子背到河对面去。猴子很快地爬到树上,采下果子,____________。
④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好处。
8.选择短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9.根据短文内容,第3自然段横线处应填( )
A.自己高兴地吃起来 B.和牛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10.短文中猴子想的办法是什么?用“ ”画出来。
11.短文主要讲了猴子和牛 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阅读《“贝”的故事》片段,完成练习。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12.“漂”是个多音字,在“漂亮”中读 ,在“漂浮”中读 。
13.选词填空。时间是极其( )的,我们要学会( )。(填序号)
①珍贵 ②珍惜
14.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 和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 有关。
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我是一只小虫子(节选)
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
15.早上醒来后,“我”做了几个动作,请圈出其中表示“我”的动作的词。
1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只怎样的小虫子?
17.“免费的特快列车”在这里指什么?
阅读理解。
_________
乌黑的小乌鸦,看起来很丑。它哇哇的叫声也不好听。但它很有爱心,从小就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小乌鸦的爸爸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天天飞出去给它们找吃的。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都不怕,它飞来飞去找吃的,叼回来后还一口一口地喂爸爸妈妈吃。爸爸妈妈吃饱了,它自己才吃。小乌鸦多爱它的爸爸妈妈呀!
18.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 )句话。
19.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三个词,用“○”圈出来。
20.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1.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
课内阅读。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22.这段文字出自寓言故事《 》,我还知道《 》等寓言故事。
23.选文第一自然共有 句话。
24.请用“ ”画出第一段中种田人对自己说的话。
25.请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静————( ) 矮——( )
26.种田人最后想出来的让禾苗长高的办法是什么?
快乐阅读。
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拭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
27.这一自然段共有 句话。
28.“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因为( )
①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②航天员要用很多水才能清洗干净身体。
29.科研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个 ,在下边安装 ,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航天员洗完澡后清理仍然很麻烦,所以现在他们通常只用 擦拭身体。
借刀
①螳螂举着两把大刀,站在路边的草地上,好像在等谁。
②白兔提着篮子经过,对螳螂说:“我要去割草,借我一把刀好吗?”
③螳螂说:“割草要用镰刀,我的刀不能借。”于是白兔走了。
④花猫也来凑热闹对螳螂说借我一把刀好不好让我把胡子刮掉
⑤螳螂急了,说:“刮胡子要用剃刀。你一刮掉胡子,就捉不到老鼠了。”花猫笑了笑,说:“知道,知道,看来你的刀不中用,丢掉算了。”花猫说完就走了。
⑥后来,飞来一只绿头苍蝇。螳螂的动作非常快,举起两把大刀,“咔嚓”一下,把苍蝇消灭了。
⑦螳螂的两把大刀多好呀!
30.照样子,填一填。
(割)草 ( )胡子 ( )篮子
3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2.螳螂的两把大刀好在哪里?( )
A.很威风。 B.可以消灭苍蝇。 C.可以借给其他动物。
33.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要乐于分享,不能小气。 B.干什么样的事,用什么样的工具。
《第1-6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挑选 仔细 茁壮 2.一丝不苟 3.因为树苗种得不直,邓爷爷认为不符合要求。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位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作者运用“碧空如洗”的环境描写烘托氛围,通过“满是汗珠”“不肯休息”等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扶正树苗”的细节,以小见大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文本语言简洁明快,楷体字体的运用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感。选材典型,通过日常小事折射伟人品格,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1.本题考查近义词。
结合第②段“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可知,句中“挑选”是从较多的人或事物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故与“选择”互为近义词;句中“茁壮”形容植物和动物成长,还可以解释为某人或某植物与事物成长得很结实。故与“强壮”互为近义词;结合“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可知,句中“仔细”形容一个人做事情非常细心、小心,不马虎。故与“认真”互为近义词。
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划线句“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去把树苗扶正。”可知,句中通过“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仔细看看”“连声说不行”等动作,生动表现出邓爷爷对植树细节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态度。
3.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第②段“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去把树苗扶正。”可知,邓爷爷发现树苗“不很直”,于是立刻纠正,把树苗扶正,体现了他做事追求标准、注重质量的品格。
4.! , 。 5. 花草 树木 6.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
枯黄的树叶和花草 棉被 7.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
【导语】这篇短文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地妈妈”与“孩子”的温馨互动,生动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文章结构清晰,四个段落层层递进:首段点明关系,次段描绘报恩,第三段揭示破坏,末段发出呼吁。语言质朴却富有诗意,特别是“棉被”的比喻既形象又温暖。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结尾的呼喊直击心灵,使文章在童趣中蕴含深刻哲理,是一篇优秀的生态教育范文。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文中第④段,在“爱护我的孩子吧□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这句话中,“爱护我的孩子吧”是一个祈使句,表达强烈的请求或呼吁,所以后面用感叹号。“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用逗号隔开,表示停顿,句末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即:爱护我的孩子吧!只有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句。
结合文中第①段中“花草和树木吸收着大地妈妈的营养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可知,这里明确的提到了花草和树木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阅读全文可知,文中的比喻句是第②段“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这句话是把 “枯黄的树叶和花草”比作“棉被”,形象地写出了冬天时树叶和花草覆盖在大地上的样子,就像棉被一样能给大地妈妈带来温暖和保护。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文中第②自然段写了大地妈妈的孩子报答妈妈的方式,从“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可知,春天,花草树木长出绿叶,让大地妈妈充满生机;夏天,它们形成绿荫,为妈妈遮挡炎热的阳光,让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大地妈妈身上,为妈妈抵御寒冷,起到保暖的作用。通过这些不同季节的行为,表现出大地妈妈的孩子们以各自的方式报答着大地妈妈。
8.de jiē bēi 9.B 10.牛大哥,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 11. 合作采果子 要互相帮助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猴子和牛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猴子想吃河对岸树上的果子,但不会游泳,于是请求牛的帮助。牛背猴子过河,猴子采果子后与牛分享。这种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文章通过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传达了团结合作的价值观,适合儿童阅读,寓教于乐。故事结尾强调了互助的好处,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整体而言,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寓意深刻。
8.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的”:读“de”时,用在定语后面,表示修饰、领属等关系;读“dí”时,意思是真实、实在,如“的确”;读“dì”时,意思是箭靶的中心,如“目的”;读“dī”时,是“的士”(出租车)的省称。
河的对面(de):此处用在定语后面,表示修饰、领属等关系。
“结”:读“jiē”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读“jié”时,有系、打结、结束等意思,如 “结绳”“结束”。
结满了果子(jiē):长满了果子。
“背”:读“bēi”时,意思是用脊背驮;读“bèi”时,有背部、背后、背诵等意思。
背我过河(bēi):用脊背驮着猴子过河。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段猴子说的“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和第④段的“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好处。”可以猜测到猴子采下果子后会和牛一起分享。
故选B。
10.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文章第②段“一天,猴子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对牛说:‘牛大哥,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可知,猴子想到的办法是: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
1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主旨。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一天,猴子想到一个好办法,他对牛说:‘牛大哥,牛大哥,你背我过河,我爬上树去采果子。这样,我们就能够吃到果子了。’”和第④自然段中“这就是互相帮助的好处。”可知,短文主要讲了猴子和牛互相帮忙,成功采到果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12. piào piāo 13. ① ② 14. 饰品 钱币 钱财
【导语】这篇《“贝”的故事》片段以贝壳为切入点,巧妙融合了文化、历史和语言知识。文章结构清晰,通过贝壳的装饰和货币功能,自然引出汉字偏旁的表意特征,体现了汉字形义结合的特点。语言简洁明了,楷体与宋体的交替使用增强了文本的层次感。设问设计紧扣文本内容,既考查基础知识(多音字、选词填空),又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贝壳的用途、形声字规律)。整体而言,该片段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传统文化启蒙的优秀范例。
12.本题考查多音字。
漂:piāo,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piǎo,用水加药品使物品退去颜色或变白;piào,好看。
漂亮:piào liang,形容事物出彩,人物或物体好看。故读“piào”。
漂浮:piāo fú,指在液体的表面移动或停留;漂泊,漂流。故读“piāo”。
1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珍贵:是形容词,价值高;意义大;宝贵;珍爱,重视。 ②珍惜:是动词,珍重爱惜。
第一空时间极其怎样,时间价值大,所以用“珍贵”;第二空对于时间我们要重视爱惜,所以是“珍惜”。
故分别选①、②。
1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
从句子“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可知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饰品和钱币;从“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可知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15.伸 洗 擦 16.“我”是一只自由自在、向往美好生活的小虫子。 17.“免费的特快列车”在这里指的是狗。
【导语】这篇童趣盎然的选文以拟人化手法展现了小虫子的晨间生活,语言充满诗意与想象力。整体呈现了自然与童趣的完美融合,能有效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观察力。
15.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在“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这段话中,通过分析句子,找出描述 “我”(小虫子)动作的词有“伸、洗、擦”。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可以看出“我”爱干净;从“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能体现出“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的地方。
示例:“我”是一只爱干净、喜欢探索的小虫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提到“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将狗比作免费的特快列车,因为小虫子跳到狗身上可以借助狗去到很远的地方,就像人乘坐特快列车旅行一样 。所以“免费的特快列车”指的是狗。
18. 2/两/二 3/三 19.哇哇 呼呼 哗哗 20.爱父母的小乌鸦 21.我喜欢小乌鸦,因为小乌鸦很有孝心,值得我们学习。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描写小乌鸦的外貌与行为反差,展现了“孝”这一传统美德。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先抑后扬:开篇强调乌鸦“丑”与“叫声难”,随后通过“刮风”“下雨”等环境描写,突出其不惧艰难为父母觅食的孝行。
18.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和句子。
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以开头空两格为标志。这篇短文有两个地方开头空了两格,所以共有2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中,“乌黑的小乌鸦,看起来很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它哇哇的叫声也不好听。”是第二个句子;“但它很有爱心,从小就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是第三个句子。所以第一自然段有3句话。
19.本题考查找词语。
从第①自然段“它哇哇的叫声也不好听”可知 “哇哇”是表示声音的词;从第②自然段“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可知“呼呼”和“哗哗”是表示声音的词。
20.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题目需能概括短文核心内容。短文围绕小乌鸦展开,重点突出小乌鸦虽外表不佳,但对父母有爱心,即便天气恶劣也坚持给年迈父母找食、喂食,所以题目要体现“小乌鸦”和“爱父母”这两个关键要素。
示例:有爱心的小乌鸦
21.本题考查拓展性思维。
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主旨,即通过描述小乌鸦照顾年老父母的行为,展现小乌鸦的爱心。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思考自己对小乌鸦的态度,要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示例:喜欢。因为小乌鸦很有爱心,不管天气如何,都坚持给老了飞不动的爸爸妈妈找吃的,还一口一口喂它们,这种爱父母的品质很可贵。
22.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23.3/三 24.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5. 焦急 高 26.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导语】这段文字节选自中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通过农夫急于求成反致禾苗枯死的故事,生动阐释了“欲速则不达”的深刻哲理。文本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天天去看”“转来转去”“一棵一棵拔”等动作描写,以及“我得想个办法”“今天可把我累坏了”等语言描写,立体塑造了一个急躁冒进的农夫形象。结尾“禾苗都枯死了”的戏剧性反转,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违背客观规律的严重后果。寓言结构完整,语言质朴,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文章,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想出把禾苗一颗颗往高里拔的办法,结果禾苗都枯死的故事。所以这段文字出自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其他寓言故事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
23.本题考查数句子。
数句子的方法是以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表述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为依据,出现一个这样的标点符号,通常就是一句话。在第一自然段中出现了三个句号。
故选文第一自然段共有三句话。
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可知,文中“自言自语地说”后面跟着的是冒号和双引号,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重点人自己说的话,所以是这句。
故种田人对自己说的话是: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5.本题考查反义词。
“冷静”,指的是人沉着,不感情用事,能理智地对待事物。
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可知,他发现禾苗没有长高,心里非常着急。“焦急”,表示非常着急,情绪激动。与“冷静”所表达的沉着状态相反。故“冷静”的反义词是“焦急”;
“矮”,指高度低,与“高”相对。
结合第三自然段的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可知,经过他的努力和苗离地面远了一大截。“高”,表示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与“矮”所表达的高度低的意思完全相反。故“矮”的反义词是“高”;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句子“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可知,他想出的办法是把禾苗一颗颗的往高处拔。
27.5/五 28.① 29. 密封浴桶 吸管 免洗湿巾
【导语】选文简洁明了地描述了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的困难和科研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尝试。文章通过具体细节,如水在太空中飘浮、密封浴桶的设计等,生动地展示了太空环境对航天员日常生活的挑战,同时也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
27.本题考查数句子。
数句子的方法一般是看句末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都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在这段文字中,一共出现了5个句号,所以一共有5句话。
2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选段第2句中“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说明“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因为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而文中未提及“航天员要用很多水才能清洗干净身体”。
故选①。
2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拭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这些句子可知,科研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航天员洗完澡后清理仍然很麻烦,所以现在他们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拭身体。
30. 刮 提 31., :“ ? 。” 32.B 33.B
【导语】《借刀》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通过螳螂与不同动物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工具与用途之间的巧妙关系。螳螂的两把大刀看似威风,却并非万能,白兔和花猫的借刀请求让螳螂明白,每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用途。故事语言简洁,情节有趣,既传递了“工具需对号入座”的实用道理,又让人会心一笑。结尾螳螂消灭苍蝇的场景,更是巧妙地呼应了主题,展现了大刀真正的价值。
30.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刮胡子要用剃刀。”可知刮胡子;也可以搭配“梳”“吹”等。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白兔提着篮子经过”可知提篮子,也可以搭配“买”“拿”等。
3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花猫也来凑热闹”可知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短暂停顿,后面使用逗号;“对螳螂说”后面是小花猫说的话,使用冒号,上引号;“借我一把刀好不好”是花猫的疑问,后面使用问号;“让我把胡子刮掉”小花猫说的话结束了,后面使用句号,下引号。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螳螂的动作非常快,举起两把大刀,‘咔嚓’一下,把苍蝇消灭了。”可知螳螂的大刀把苍蝇消灭了;
故选C。
3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割草要用镰刀,我的刀不能借。”和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刮胡子要用剃刀。”和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螳螂的动作非常快,举起两把大刀,‘咔嚓’一下,把苍蝇消灭了。”可知做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刀;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