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2025学年八下历史课件(统编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2025学年八下历史课件(统编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7 07: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看完视频你有何感受?回顾百年前的外交,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外交变化呢?
新课导入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合作。
1.背景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美国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除在外,仍由台湾国民政府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45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时间
会议
经过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乔的笑》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现场
2.概况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中国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军事实力提高
③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3.原因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材料研读
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4.意义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 多年。
1.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
二、中美、中日建交
1971年4月
乒乓外交
01
02
1971年 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2.中美关系破冰
二、中美、中日建交
尼克松访华成果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03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赴杭州
3.中美关系正常化
二、中美、中日建交
美国
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20世纪70年代走向正常化?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跨洋握手”
中美敌对的时代结束了;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开始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2月5日,邓小平访美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元旦,,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04
1979年
中美建交的政治前提
4.中美建交
二、中美、中日建交
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新增建交国统计
材料二:美国官方统计相应年份中美贸易情况(单位:100万美元)
①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②促进中美双方的合作
时间 美国从中国 进口额 美国对华 出口额 双边贸易
总额
1971 4.7 0 4.7
1972 32.2 60.2 92.2
1979 592.3 1724 2316.2
新建交国家
单位:个
5.中美建交影响
二、中美、中日建交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中日签署《联合声明》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建交后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中国建交的高潮。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公报》
6.中日建交
二、中美、中日建交
阅读教材P87页,说一说什么是全方位的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背景
2.表现
(1)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①周边国家:改善和发展友好睦邻关系
②发展中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③大国:稳定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2)积极参与全球外交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③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对加沙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与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
3.外交布局
三、全方位外交
2.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1)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4.成就
三、全方位外交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
(2)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4.成就
三、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任人宰割旁观者
中国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参与者、建设者
中国成为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贡献者、引领者
1901年中国同美德英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国家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认识:
1.弱国无外交
5.影响
三、全方位外交
新中国外交
成就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外交新形象
20世纪70年代
新中国外交新突破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1972年)
改革开放后
新中国外交新进展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1972年尼克松访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9年正式建交
课堂小结
1.(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4年4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回顾过去,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2.(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巴以冲突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促进世界和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国提供的方案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中考链接
3.(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 )
A.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 B.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C.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4.(2024·重庆·中考真题)下面所示内容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祖国统一大业
C.新时代强军之路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