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期末复习分类专练01-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期末复习分类专练01-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07 08: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分类专练
01-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比赛跑步, 平均成绩依次是 17.5 秒、 18.3 秒 16.8 秒、17.9 秒。小明在甲组, 小芳在乙组, 小东在丙组, 小青在丁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芳跑步的速度一定比小明慢 B.成绩最好的是丙组
C.小东跑步的速度一定比小青快 D.成绩最好的是乙组
2.某班同学去公园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该班有(  )名同学。
A.32 B.36 C.40 D.48
3.下图是由一副三角尺拼成的,∠1的度数是(  )。
A.60° B.75° C.105° D.40°
4.5.84>5.□8,□里一共有(  )种填法
A.10 B.8 C.9 D.7
5.一家文体用品店售卖的羽毛球12个/筒。丽丽带了80元钱,买了一筒羽毛球后还剩下32元钱。根据这些信息,算式“32÷[(80-32)÷12]”解决的问题是(  )。
A.买一筒羽毛球需要多少钱 B.一个羽毛球需要多少钱
C.剩余的钱还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D.剩余的钱还可以买几筒羽毛球
6.已知1□.3+9.□7是一个小数加法算式,下面的答案中不可能是(  )
A.28.57 B.28.37 C.38.37 D.19.47
7.与算式1600÷32结果不相等的是(  )。
A.1600÷40-8 B.(1600-800)÷(32-16)
C.(1600×2)÷(32×2) D.1600÷4÷8
8.用计算器计算6.03÷2时,不小心漏了小数点,下面可以弥补错误的做法是(  )。
A.乘100 B.乘1000 C.除以100 D.除以1000
9.把两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肥皂盒包装在一起,用(  )平方厘米包装纸最节省。
A.192 B.252 C.222 D.216
10.一个由若干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到的是,左面观察到的是,上面观察到的是。搭这个立体图形需要(  )正方体。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11.某小学四年级的5个班一起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25棵,第二天植35棵,第三天植树30棵。下面算式(  )是求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A.(25+35+30)÷3 B.(25+35+30)÷4
C.(25+35+30)÷5 D.(25+35+30)÷6
12.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0°的角,看到的角是(  )
A.50° B.500° C.100°
13.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14.18□9999999≈18亿.□内能填的数是(  )。
A.0~4
15.直线上A点表示的数不是(  )。
A. B.0.6 C.0.7
1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5 B.乘2 C.加14
17.3名同学的跳远成绩分别是:丫丫1.24米、丽丽1.19米、红红1.204米,她们三人中(  )是第一。
A.丫丫 B.丽丽 C.红红
18.大于3.6而小于3.8的小数有(  )个。
A.1 B.10 C.无数
19.是根据(  )得到的。
A.分数的意义 B.分数的基本性质 C.小数的性质
20.“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前面几句诗中,“鹅”字占这几句诗总字数的(  )。
A. B. C.
21.大于0.7而小于0.9的小数有(  )个。
A.1 B.2 C.无数
22.4升50毫升=(  )升
A.4.5 B.4.05 C.4.005
23.如果把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8.21,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A.8.219 B.8.209 C.8.214
24.下面(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能用表示。
A. B. C.
25.左面直线上的点M所表示的分数是(  )。
A. B. C.
26.爸爸手机钱包里只剩2元钱,买了一张优惠券花了一元五角六分,还剩(  )元。
A.1.04 B.0.44 C.0.4
27.虽然下面三个三角形纸片都被撕去一个角,但是仍能判断出原来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
A. B. C.
28.下面是三组线段(单位:cm),其中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4,6,10 B.6,7,8 C.3,4,5
29.在三角形ABC中,如果∠B+∠C=∠A,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30.0.56加上(  )个0.01是1。
A.56 B.0.44 C.44
31.要让90×35-25÷5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必须将算式改为(  )。
A.90×(35-25)÷5
B.90×[(35-25)÷5]
C.90×(35-25÷5)
32.下面的物体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33.如果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D.等腰
34.观察下图,从右面和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的是图(  )。
A. B.
C. D.
35.用简便方法计算210÷42,下面正确的是(  )
A.210÷7÷6 B.210÷6×7 C.210÷7×6
36.相同的两个数(0除外)相除,商是(  )
A.1 B.0 C.原数
37.125×4×8×25=(125×8)×(4×25)运用了(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8.下列图形中,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是(  )
A. B. C.
39.短跑比赛中,李明的成绩是8.36秒,张军的成绩是8.34秒,刘强的成绩是8.29秒,排名第一的是(  )
A.李明 B.张军 C.刘强
40.算式16×[320-(23+27)]中最后一步是计算(  )
A.乘法 B.减法 C.加法
41.把下面各数中的“0”去掉后,大小不变的数是(  )
A.8.003 B.80.3 C.8.300
42.35÷口=4……3,如果商用分数表示是(  )
A. B. C. D.
43.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第一段正好是全长的,第二段长米。这两段绳子相比,(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44.A是大于0且比10小的自然数,下面的五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的数是(  )
A.AAAA3 B.A2AA1 C.AA5AA D.AAAAA
45.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
A.70×4+4x=480 B.4x=480﹣70
C.70+x=480÷4 D.(70+x)×4=480
46.我们发现,一些数具有一个有趣的特点。例如,6有四个因数有1、2、3、6,除了6本身之外,还有1、2、3三个因数,这几个因数之间的关系是:1+2+3=6。下面的数也有同样的特点的数是(  )
A.8 B.12 C.20 D.28
47.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最多可以画(  )条高。
A.1 B.2 C.3 D.0
48.两个因数的积是18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是(  )。
A.90 B.180 C.270 D.360
49.下面哪一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A.3厘米、5厘米、1厘米 B.3厘米、4厘米、5厘米
C.4厘米、4厘米、8厘米 D.2厘米、 3厘米、5厘米
50.等式 (42+39)+61 =42+(39+61)应用了 (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分配律
答案解析部分
1.B
解:18.3秒>17.9秒>17.5秒>16.8秒,成绩最好的是丙组。
故答案为:B。
路程相等, 用的时间最少的,成绩最好;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小明、小芳、小东、小青的身高可能大于、小于、或者等于他们组的平均数。
2.B
解:(9+6)÷(9-6)
=15÷3
=5(条)
6×5+6
=30+6
=36(名)。
故答案为:B。
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不增加则有6×1=6人不坐;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不减少,则空余座位9×1=9个,根据盈亏问题,原有的条数=(9+6)÷(9-6)=5条,该班的人数=条数×原来平均每条乘坐的人数+原来每条船坐的人数。
3.C
解:∠1=180°-(45°+30°)
=180°-75°
=105°
故答案为:C。
一副三角尺上的角有90°,60°,30°和4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据此列式解答。
4.B
解:5.84>5.□8,□里可以填0、1、2、3、4、5、6、7,有8种填法。
故答案为:B。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5.C
解:80-32表示买一筒羽毛球花的钱数,
买一筒羽毛球花的钱数÷一筒羽毛球的个数=一个羽毛球的个数,
还剩下的钱数÷一个羽毛球的个数=剩余的钱还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故答案为:C。
按照算式的运算顺序,先分析减法解决的问题,再分析中括号内除法解决的问题,最后分析中括号外面的除法解决的问题。
6.C
解:1□.3+9.□7的和的十位最多是2,因此不可能是38.37;
故答案为:C。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右向左开始计算,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据此解答。
7.A
解:A项中,1600÷40-8≠1600÷32;
B项中,(1600-800)÷(32-16) =800÷16=(800×2)÷(16×2)=1600÷32;
C项中,(1600×2)÷(32×2)=1600÷32;
D项中,1600÷4÷8=1600÷(4×8)=1600÷32。
故答案为:A。
在除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8.C
解:6.03漏了小数点化为603,即被除数扩大了100倍,那么商也扩大了100倍;要使商不变,可以弥补错误的做法是商除以100。
故答案为:C。
两个数相除,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多少倍,商扩大多少倍。据此解答。
9.D
解:要想使表面积最小,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3×2=6(厘米);
(6×5+6×6+5×6)×2
=(30+36+30)×2
=96×2
=21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D。
要想使表面积最小,应该把它们最大的面重合在一起,由此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3×2=6(厘米);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据此解答。
10.B
解:如图:,下层需要4个小正方体,上层需要1个小正方体,一共需要5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由三个面观察到的图形可知,搭这个立体图形下层需要4个小正方体,上层需要1个小正方体;据此解答。
11.C
解:要求平均每班植树的棵数,要除以班级个数5,所以列式是(25+35+30)÷5。
故答案为:C。
平均每班植树的棵数=三天植树的总棵数÷植树班级的个数。
12.A
解:用放大镜看角时,放大的是角的边,不改变角的形状,根据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可知角的度数不会改变.
所以用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0度的角,看到的度数仍是50度.
故选:A.
用放大镜看角时,放大的是角的边,不改变角的形状,根据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可知角的度数不会改变.用放大镜看角,很容易错误认为角的度数会被放大相同倍数,关键要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也要认识到一个普遍规律:放大镜只改变物体大小,不改变物体形状,对角而言只是一种图形,既然形状不变,角度也不会改变.
13.B
解: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所对应的列为(3-2),所对应的行不变为1,即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1)。
故答案为:B。
点A向左平移2格后的点A’所对应的行不变,所对应的列为(3-2),据此解答即可。
14.A
解:18□9999999≈18亿.□内能填的数是0~4。
故答案为:A。
因为要舍去亿后面的尾数,所以千万位上的数要小于5。
15.C
解:直线上A点表示的数是或0.6,不是0.7。
故答案为:C。
把0到1之间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或0.1,根据A点的份数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点A即可。
16.B
解:5+5=10,10÷5=2,因此分母应乘2或加7×2-7=7。
故答案为:B。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先确定分子乘的数,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分母的变化情况。
17.A
解:1.24>1.204>1.19,丫丫是第一。
故答案为:A。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大;整数部分相等,就比较小数的十分位数字,十分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分位数字相等,就比较百分位数字,这样依次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谁跳的最远谁就是第一。
18.C
解:大于3.6而小于3.8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C。
由于没有确定小数的位数,所以介于两个小数之间的小数会有无数个。
19.B
解: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故答案为:B。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A
解:3÷18=
故答案为:A。
“鹅”字共3个,总字数是18个。用3除以18即可求出“鹅”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1.C
解:大于0.7而小于0.9的小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C。
由于没有确定小数的位数,所以介于这两个小数之间的小数会有无数个。
22.B
解:4升50毫升=4.05升。
故答案为:B。
1升=1000毫升,把毫升换算成升要除以进率1000。
23.C
解:如果把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8.21,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8.214。
故答案为:C。
因为要舍去千分位上的数字,所以千分位上的数字最大是4。
24.A
解:A:表示;
B:表示;
C:表示。
故答案为:A。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给其中的一份涂色就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判断即可。
25.B
解:左面直线上的点M所表示的分数是。
故答案为:B。
把0到1之间平均分成11份,每份就表示,根据点M的份数确定分数即可。
26.B
解:一元五角六分=1.56元,2-1.56=0.44(元)。
故答案为:B。
1元=10角,1角=10分,换算单位后,用剩下的钱数减去一张优惠券的钱数即可求出还剩的钱数。
27.B
解:A: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B:三个角都是60°,这是等边三角形;
C: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都是60°。
28.A
解:A:4+6=10,不能围成三角形;
B:6+7>8,能围成三角形;
C:3+4>5,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A。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因此两条较短的线段和大于较长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29.C
解:在三角形ABC中,如果∠B+∠C=∠A,则∠A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个角是另外两个角的和,南面这个角就是180°的一半。
30.C
解:1-0.56=0.44,所以0.56加上44个0.11是1。
故答案为:C。
用1减去0.56求出差,差里面有几个0.01就需要加上几个0.01。
31.B
解:要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必须将算式改为90×[(35-25)÷5]。
故答案为:B。
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由内到外,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2.B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B.
从上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可以看到两行,后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排一行,前面一行有1个正方形居右,据此选择.
33.C
解:如果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假设最小的角是45°,45°×3=135°,180°-135°=45°,如果把剩下的45°分给其中一个角,45°+45°=90°,因为最小的内角大于45°,所以最大的内角小于90°,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4.B
解:从右面和前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故答案为:B。
A项,从右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中间正方形的上面;从前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最左边正方形的上面;
B项,从右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左边正方形的上面;从前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左边正方形的上面;
C项,从右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最右边正方形的上面;从前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左边正方形的上面;
D项,从右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最左边正方形的上面;从前面看,是两行正方形,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排成的一行,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排在第二行最右边正方形的上面。
35.A
解:210÷42
=210÷(7×6)
=210÷7÷6
故答案为:A。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36.A
解:相同的两个数(0除外)相除,如5÷5=1,11÷11=1,18÷18=1,商是1。
故答案为:A。
相同的两个数(0除外)相除,商是1。这是因为任何数除以自身都等于1,除数不能为0。
37.C
解:125×4×8×25=(125×8)×(4×25),运用了125×4×8×25=(125×8)×(4×25)运用了。
故答案为: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8.C
解: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物体是 :。
故答案为:C。
A: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
B: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二层,每层只有1个小正方体;
C: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二层,第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1个靠右。
39.C
解:8.29<8.34<8.36,因为刘强用时最短,所以排名第一的是刘强。
故答案为:C。
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在相同的路程下,用时越短,速度越快,成绩越好。
40.A
解:计算16×[320-(23+27)]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故答案为:A。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即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41.C
解:在8.003、80.3、8.300中,只有8.300是小数末尾有0,所以去掉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C。
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2.D
解:除数:(35-3)÷4=32÷4=8
35÷8=,商用分数表示是。
故答案为:D。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分子是被除数,分母是除数。
43.B
解:第一段正好是全长的,第二段正好是全长的1-=,
<,所以第二段长。
故答案为:B。
绳子被平均分成了5份,第一段占2份,第二段占3份,第二段长。
44.B
解:A+2+A+A+1=3A+3=3(A+1),
A2AA1 一定是3的倍数。
故答案为:B。
3的倍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所有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45.B
解:4x=480﹣70 中,4x是货车行驶的路程,480是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70是客车的速度,可以理解为:货车行驶的路程=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客车的速度,所以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客车行驶的路程+货车行驶的路程=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可据此等量关系来解答。
46.D
解:28=1×28=2×14=4×7,
28的因数有1、2、4、7、14、28,
1+2+4+7+14=28,
有同样的特点的数是28。
故答案为:D。
完美数,又称完全数或完备数,是一类特殊的自然数,其特点是所有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恰好等于它本身。
47.A
解: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最多可以画1条高。
故答案为:A。
平行四边形作高的方法:从底边对边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48.D
解:180×2=360。
故答案为:D。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积也乘相同的数。
49.B
解:A项:3+1=4(厘米),4厘米<5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
B项:3+4=7(厘米),5厘米<7厘米,能围成三角形;
C项:4+4=8(厘米),8厘米=8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
D项:2+3=5(厘米),5厘米=5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0.B
解:等式 (42+39)+61 =42+(39+61)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把39与61结合在一起先计算。
故答案为:B。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