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7 08: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
初三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你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涂在答题纸的选择题答题栏内。每题1分,共20分。)
1.《元和郡县图志》有“虢”[guó]县,古虢国,周文王弟虢叔所封”的记载。虢季子白盘内底铭文记载了虢氏子白受周天子命出战并荣立战功,受到周王褒奖的历史事件。二者相互印证了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的实行
C.郡县制的确立 D.科举制的瓦解
2.在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商朝 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
3.史书记载,秦始皇“罢(诸)侯置(郡)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材料中的“不与古同”是指秦朝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C.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扰
4.下图史料类型是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等。本书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作者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经验,为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此书的写作初衷。
A.图片史料 B.文献史料 C.实物史料 D.口述史料
5.蒋廷黻指出,“到了十九世纪,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材料强调当时的中国
A.严格限制中外贸易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故步自封盲目自大 D.实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6.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指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材料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是
A.鸦片的输入对中国危害极大
B.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D.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弱、国际地位下降
7.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B.义和团运动的打击
C.只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维新变法失败
8.“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问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此“正约”签订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政府完全论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9.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的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他把“启蒙之水”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与求富 B.民主与共和 C.民主与科学 D.实业救国
10.思想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右图刊物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变者天下之公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德先生”“赛先生”
D.马克思主义
11.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城市,所以农村是孕育革命的温床,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一认识的重要体现是
A.领导工人运动
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中国革命从此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
12.如图是1938年《救国时报》发表的漫画《日寇顾首不顾尾,招架不住了!》。该作品创作的目的是
A.宣传敌后战场的胜利成果 C.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
B.讽刺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 D.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质
13.如图是某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与其相对应的事件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
14.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这两大事件共同影响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许多国家所接受
B.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D.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5.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单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为“三大改造”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
16.“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加速了东方文明的衰落进程 B.使希腊文明迅速走向繁荣
C.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7.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文艺复兴启“后”的时代是
A.航海时代 B.殖民时代 C.启蒙时代 D.资本主义时代
18.“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两位学者和战士”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马克思和华盛顿
C.瓦特和拿破仑 D.但丁和哥伦布
19.1918—1919年,商业广告在苏俄《真理报》上近乎消失。1922年7月30日《真理报》第169号的第6版的广告专版中,出现了糖业广告、啤酒广告、农产品广告等商业广告,这种广告新气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C.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20.学习历史需要有清晰的时序感,小王同学绘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尺”,请帮他在其中的②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雅尔塔会议召开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两极格局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个小题,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孔子曰:“黄帝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 fǔ fú](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大意是孔子说:“黄帝在阪泉之野与炎帝交战,经过三次战斗才战胜他。之后,黄帝开始制作衣裳,设计礼服。他治理百姓顺应天地的规律,播种百谷,品尝草木,仁爱之心甚至延伸到鸟兽昆虫。)
——《大戴礼记·五帝德》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大意是神农氏去世后,社会出现了以强凌弱、以多欺少的混乱局面。因此,黄帝制定了君臣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准则,父子兄弟之间的礼仪规范,以及夫妻之间的婚姻制度。对内使用刑罚来维持秩序,对外则用军队来保卫国家。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
——《商君书·画策》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大意是黄帝治理天下时,注重让百姓保持质朴纯真的心态。在他的治理下,即使有人不为亲人的去世哭泣,其他人也不会因此指责或非议。这表明当时社会风气淳朴,人们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强求一致的行为。)
——《庄子·天运》
(1)根据材料写出诸子百家下的黄帝形象。(其中一个即可,2分)。结合材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2分)
材料二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下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前汉(即西汉)中宗(汉宣帝的庙号)既获金人(黄金制作的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图《张骞出使西域图》(局部)
注: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凿空丝路”的影响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材料信息中的一处史实“错误”,并就“错误”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 汉唐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到了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界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是“陆丝”阻断说;二是技术推动说;三是世界格局变动说。上述看法均有道理,并具有相当史实基础。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3)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三种说法的一种说法,列举其史实依据。(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面是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你同意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将分散、指挥相对独立的红军会合到一起绝非易事。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路线,没有多位党和红军领导人既斗争又团结,没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会宁大会师就无法实现。会师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与团结,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基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会宁大会师“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基础”?(2分)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1950—1953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3%。此外,不少农民开始盖新房,添置生产资料,购买各种生活消费品。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3%”的原因。(2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从科学探索的动机来看,……西方航海家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开辟新航路,验证地圆说。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地理大发现体现的是……在对自然的“狐服”中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和与对象的交流。
——摘编自夏动等《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科学探索的动机”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这场)革命来源于贝尔和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所创造的新技术。电力无疑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成功而孤独的发明家很快成为过去的一种形象。爱迪生在19世纪70年代建立的实验室,于1901年变成了通用电气公司,因为公司在获取资本、政治协助和国内(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市场占有率方面,其成就要远为巨大,而且不可限量。……这个时代始于1860年,此时美国已建成了3万英里的铁路(其里程数占全世界铁路的一半),当这个时代终结时,美国不仅有长达25.9万英里的铁路,而且还出现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沃顿引用莱特的名言说:“我能够设想,飞机可能会在战争中派上某种用场,但绝不会具有任何商业用途或者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写一篇 150字左右的历史短文。(8分)(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5 BDCBC 6——10 BCCCD
11——15 CCDDC 16——20 DDABC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21.(10分)
(1) (4分)示例:孔子笔下的黄帝是战胜炎帝,制作衣裳、礼服,治理百姓顺应天地规律,仁爱及于鸟兽昆虫的君主。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各学派希望从黄帝传说中寻找治理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依据,借助黄帝的权威来宣扬自己的主张 。
(2) (4分)影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错误:“前汉(即西汉)中宗(汉宣帝的庙号)既获金人(黄金制作的佛像),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说明:张骞出使西域在汉武帝时期,并非汉宣帝时期 。
(3) (2分)示例:选择“陆丝阻断说”,史实依据: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如辽、西夏、金等,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使得对外贸易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海上通道 。
22. (10分)
(1) (2分)示例:同意陈旭麓的观点。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它是一条分界线 。
(2) (2分)会宁大会师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与团结,使红军力量得到整合,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增强了革命信心,提供了坚实的军事和组织基础 。
(3) (2分)原因: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
(4) (4分)趋势:我国国民经济呈持续增长趋势。原因: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创新;国家政策的支持等 。
23. (10分)
(1) (2分)示例:同意。理由:西方航海家如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了地圆说,达·伽马开辟新航路,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他们探索自然奥秘、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发展 。
(2) (8分)示例:
题目:《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应用,像爱迪生建立实验室并发展成通用电气公司,改变了经济结构。同时,交通运输领域,从3万英里铁路到飞机的发明,也得益于科技发展。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格局。可见,科技的进步能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人类不断向前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