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临朐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5月月考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遇刺一事,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个月后的发生。即使没有塞尔维亚青年的行刺事件,那场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也不可避免,其原因是( )
A.经济上的竞争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殖民地的争夺 D.新兴国家的兴起
2.下图中数据最能够佐证的是( )
A.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勾结
C.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军备竞赛
D.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胜利后,接着在各地迅速展开。3月12日,布尔什维克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和士兵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这次“革命”的目的是( )
A.抵御普奥联军进攻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巩固苏维埃的政权
4.俄国十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创建的新兴社会体制更成为全世界的典范。……□□□□的思想不仅影响到革命者,资产阶级国家领导人也明确意识到,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爆炸。□□□□的共产主义影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改变政治制度和政策,试图解决社会内部矛盾,削弱共产党人的影响力。”材料中的“□□□□”应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一五”计划 D.苏联解体
5.体系的两个中心点分别在 和 。这很符合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英法衰落,但是世界话语权仍然很重;美国强势赶超,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应是( )
A.巴黎、伦敦 B.巴黎、华盛顿
C.伦敦、华盛顿 D.莫斯科、华盛顿
6.列宁指出,到1921年,同19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较,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苏俄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具体是指(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B.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C.苏俄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通过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7.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31年的苏联宣传画,其中对宣传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全面展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情景
B.体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果显著
C.充分体现建设中斯大林运筹帷幄的能力
D.说明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引起世界关注
8.下面诗作反映的人物具有的突出品质是( )
A.斗志昂扬,心怀家国 B.热爱和平,宁死不屈
C.艰苦朴素,诚实守信 D.医德高尚,为国奉献
9.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中,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
A.推行土地改革
B.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C.打击寡头势力
D.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10.20世纪20年代,“先享受,后付款”几乎成了美国所有广告的通用口号。1925年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总额达48.75亿美元,并在以后各年中继续增加,直至货物的15%都以分期付款方式售出。新型消费理论( )
A.奠定了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
B.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促进企业大力革新生产技术
D.给经济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
11.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法能够成立,美国能够拥有霸权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南北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罗斯福新政
12.199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到上海摩西会堂旧址参观时留言:“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和驱赶,流浪于世界时,犹太难民得到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与此留言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德国法西斯上台 B.经济大危机
C.日本法西斯上台 D.慕尼黑会议
13.下图是德国军队穿过法国凯旋门的场景。这一现象的发生标志着( )
A.西欧大陆大部分被德国占领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D.世界大战达到了全世界规模
14.1942年10月,俄国的这个城市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所以也被称为“老鼠战争”。这场战役(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的夹击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使德国彻底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15.1945年联合国成立的时候,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出力最大的中、苏、美、英,也就是《联合国家宣言》的4个“主体签字国”,顺理成章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块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实质是( )
A.消灭法西斯侵略集团 B.维护世界的和平
C.加强国家间相互合作 D.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 一战的发展轨迹却完全超出了各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预料。大战爆发之初,各国的文官政府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应战;军方设想的是通过一两场大的战役便见分晓。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的愿望和主观意志的反面。
材料二 随着又一代年轻人被战火吞噬,欧洲各国的基本国力几乎也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未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的发展轨迹”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的具体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地位的不同。(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如何解决大萧条和失业问题,成为罗斯福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从1933年到1935年年初,新政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复兴以及对失业贫困人口的救济,为此于1933年颁布《紧急银行法案》《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并且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面对下层部分中产阶级对新政的不满,以及铺天盖地的乌托邦方案所造成的威胁,1935—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新政将他的改革计划转向社会改革和社会正义。为此于1935年成立了旨在缓解失业、消除负面影响的公共事业振兴署,并颁布《社会保障法》。1937—1938年间的新政期间出台了若干意义深远的法律。例如,1937年通过的《国家住宅法》对中产阶级的住房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1938年通过的《公平劳动标准法》则对工人的工资和工时进行了限定。
—摘编自《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据材料,指出经济大危机时美国急需解决的问题。(2分)
(2)为了解决失业贫困人口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直接影响。(2分)
(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2分)
1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0分)
班级开展“社会主义的发展”的主题研究,请你参加:
材料 斯大林决定以一个野心勃勃的“ ”来代替列宁的政策。这个政策的目标就是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工业强国。第一个五年的目标是在经济的所有领域提高生产力,但是强调重工业,尤其是钢铁和机械工业——以牺牲消费品生产为代价。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斯大林企图以一个史无前例的规模整合资源和劳动力。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苏联整个的国民经济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列宁的政策。(1分)
(2)材料中的“ ”是斯大林对于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具体执行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将此政策补充完整。(1分)并归纳这一政策制定的主要背景。(4分)
(3)有同学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4分)
答案
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B B D B A C D D A A C B
16.(1)参战国家多;持续时间久;涉及范围广等。(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任答一点,2分)
(3)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低下,是列强宰割的对象之一;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一点2分,共4分)
17. (1)大萧条和失业问题。 (2分)
(2)措施:进行救济;颁布相关法律,成立专门机构等。 (一点2分,共4分)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推动了经济复苏,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任答一点,2分)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2分)
18. (1)新经济政策。 (1分)
(2)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分)背景:苏联成立和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领导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等。 (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4分)
(3)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能够集中全国一切的生产资源进行生产;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集中生产使全国人民具有高昂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等。(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