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_______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排出的废物:_____、多余的水和_______。
3.泌尿系统的四大器官。
无机盐
尿素
无机盐
知识点二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单位。
(1)概念:肾的_________单位。
(2)数量:每个肾包括超过100万个肾单位。
(3)组成:包括_______、肾小囊和_______等。
2.尿的形成。
(1)经过肾小球和___________的滤过作用,形成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_____。
结构功能
肾小球
肾小管
肾小囊内壁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
尿液
3.尿的排出。
(1)肾→_______→膀胱(暂时储存)→_____→体外。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主要是_____储存尿液到一定量后才有
尿意进行排尿。
输尿管
尿道
膀胱
知识点三 其他排泄途径
1.呼吸:_________由_________排出体外。
2.皮肤。
(1)汗腺分布:全身_____,在腋窝、掌心、足底等处分布较多。
(2)汗腺组成:_______和导管。
(3)汗液形成:分泌部产生的汗液经_____排到皮肤表面。
(4)排出途径:部分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以_____的形式从皮肤排出。
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
皮肤
分泌部
导管
汗液
【辨一辨】
排出粪便不属于排泄
排泄是指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而粪便是没有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不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因此,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叫排便或排遗,不属于排泄。
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
【经典母题】尿液是人体代谢排出的废物,也是一个人健康的“晴雨表”。下列关于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法错误的是( )
A.形成尿液的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结构④肾小管具有重吸收的作用
C.⑤和①处的血液相比,尿素减少
D.蛋白尿的出现一定是②发生病变
D
【解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包括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A正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B正确;经过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后,⑤肾静脉比①肾动脉中的尿素等废物明显减少,C正确;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此人肾单位中的③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也能滤过到原尿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因此尿中出现蛋白质,D错误。
【点迷津】
1.识图:图中①是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⑤是静脉。
2.知识运用,突破解题:血液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经过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后,⑤静脉比①动脉中的尿素等废物明显减少。
3.本题所思: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
1.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下列属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途径的有( )
①口腔 ②肺 ③肾 ④肛门 ⑤皮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解析】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主要有呼气、排尿、排汗等。肺能排出二氧化碳;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皮肤中有汗腺,能分泌汗液。
D
2.肾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关于人体中的水、尿素、葡萄糖、无机盐、大分子蛋
白质等五种物质在健康人动脉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排尿可将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B.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和无机盐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原尿中蛋白质极少,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的结果
C
【解析】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排尿可将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A正确。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这说明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重吸收后的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B正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吸收,C错误。血浆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中蛋白质极少,D正确。
1.人体的泌尿系统包括哪些结构( )
A.尿道和膀胱 B.输尿管和膀胱
C.肾、输尿管和膀胱 D.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解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
D
2.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静脉血、尿液、原尿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不管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淌的都是动脉血)、原尿、尿液。
B
3.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C.膀胱对尿液的储存 D.汗腺排出汗液
【解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80 升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A
1.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解析】人体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课后提升
A
2.(2024·阳江质检)为研究肾的功能,科学家对健康人的某结构(如图)进行微管穿刺,
取出少量液体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②都是小动脉
B.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红细胞
C.③内液体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
D.③内液体大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D
【解析】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A正确。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③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C正确。③内液体为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余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D错误。
3.流出肾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解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这样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故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D
4.(2024·梅州质检)下列代谢产物中既能从皮肤排出,又能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排
出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无机盐 D.水
【解析】人体将尿素、二氧化碳,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
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
吸系统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可见,皮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共同排出的废物是水。
D
5.(2024·深圳期末)下表是某位患者尿液、原尿和血浆主要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克
/100毫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主要成分 ① ② ③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1
尿素 0.03 0.03 1.8
A.①是血浆,②是尿液 B.③最终形成于膀胱
C.该患者可能患糖尿病 D.患病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C
【解析】血浆和原尿的区别是:含有大分子蛋白质的是血浆,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存在于肾小囊腔内。所以①是血浆,②是原尿,A错误。肾的功能是形成③尿液,膀胱具有暂时储存③尿液的作用,B错误。该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患糖尿病;也有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无法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的缘故,C正确,D错误。
6.如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3两端的血管都是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B.与2中的液体相比,4中只少了大分子蛋白质
C.4中的液体流经5时,全部葡萄糖被5重新吸收
D.与1中的液体相比,6中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B
【解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A正确;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错误;4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原尿,流经5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C正确;肾是人体的组织器官,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它还是形成尿的器官,因此6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D正确。
7.(2024·中山质检)人工肾是根据肾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模拟
肾的工作,滤过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 )
A.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C.膀胱储存作用 D.汗腺排汗作用
【解析】肾衰竭的人肾的功能受损,肾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
的水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
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
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
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因此透析相
当于人体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B
8.(资料分析)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 主要成分(单位:g/100mL)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肾单位是肾的_________单位,是由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构成的。
(2)分析表中三种液体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你认为液体乙取自图中的[__]_______内。判断的理由是该
液体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中液体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为0,这是由于图中[__]_______的_______作用。
(4)某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图中肾单位内的[__] _______部位发生病变;若尿液中出现血细胞,
则可能是[__ ]_______发生病变造成的。
结构功能
1、2、3
2
肾小囊
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
1
肾小管
重吸收
1
肾小管
3
肾小球
【解析】(1)图中1表示肾小管,2表示肾小囊,3表示肾小球;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2)液体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液体乙是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乙取自肾小囊。
(3)液体丙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说明液体丙为尿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4)尿液中出现葡萄糖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管病变,导致肾小管不能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原因是肾小球部位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血细胞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原尿中,最后随尿液排出。
9.如图为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的形成包括发生在A、B处的滤过作用和C处的重吸收作用
B.B内的液体与血浆相比,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C.从③流出的液体与B内的液体相比,没有葡萄糖
D.从②流出的血液与从①流入的血液相比,氧气含量增多,尿素含量减少
D
【解析】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发生了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其中重吸收作用发生在C肾小管,A正确。当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B内的液体与血浆相比,没有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从③流出的液体与B内的液体相比,没有葡萄糖,C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与流入肾的血液相比,从肾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特点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D错误。
10.(综合应用)2023年9月,中科院赖良学团队成功在猪体内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再生,对未来肾移植等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为_____能暂时储存尿液。人
体排尿,不仅能排出废物,而且能调节体内水和_____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中科院团队发现,在胚胎移植给母猪的第25~28天,肾发育到第二阶段,形成了肾小管,该结构具有
_______作用。肾小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如图1),
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这种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膀胱
无机盐
重吸收
增大面积,利于重吸收作用
(3)当慢性肾病发展为肾衰竭时,病人需要通过肾移植等方式治疗。慢性肾病由多种
因素引起,其他团队对“成人血尿酸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如图2)。
①尿酸是细胞代谢时产生的废物,在组织细胞与周围毛细血管进行_________时进入
血液,并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物质交换
②从图2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常成年人每天产生约700 mg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形成尿酸盐结晶。
结合尿液形成的过程,根据图2分析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尿酸会增加血液黏稠
度,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异常,使___________________受损,影响其滤过作用;二是
尿酸盐结晶会堵塞在肾小管及输尿管内,尿酸排出不畅致使肾结构损伤。
高尿酸血症会增加肾功能异常的风险(或高尿酸血症会危害
肾功能或高尿酸血症会降低肾功能正常率)
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
【解析】(1)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故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2)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肾小管壁细胞朝向管腔的细胞膜具有毛刷状突起,这种结构的意义是增大面积,利于重吸收作用,与其功能相适应。
(3)①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尿酸是细胞代谢时产生的废物,在组织细胞与周围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时进入血液,并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尿酸血症的肾功能正常率低于尿酸水平正常者,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高尿酸血症会增加肾功能异常的风险(或高尿酸血症会危害肾功能或高尿酸血症会降低肾功能正常率)。
③研究人员发现高尿酸血症损害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尿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使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滤过受损,影响其功能;二是尿酸盐结晶会堵塞在肾小管及输尿管(集合管)内,尿酸排出不畅致使肾结构损伤。
11.阅读科普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痛风是因人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尿酸结晶会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尿酸是嘌呤(一种有机物)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如果人体摄入大量嘌呤,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不平衡,就会导致体内尿酸蓄积引发痛风。长期高尿酸血症容易引发尿酸盐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导致上皮细胞坏死,这将会直接影响肾小管的功能。医生建议多饮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出。痛风属于生活方式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经常在外就餐和点外卖,喜食火锅、海鲜、啤酒、饮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风发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判断一种食物是否适合高尿酸、痛风患者食用,主要考虑其嘌呤含量的高低。高嘌呤食物,包括海鲜水产、动物内脏和高汤浓汤等不适合高尿酸、痛风患者;中嘌呤食物,包括四季豆、红豆、绿豆、菌藻类、畜禽肉等,在食用时就需要谨慎选择;低嘌呤食物,如新鲜水果、淀粉类主食、牛奶和鸡蛋,则应该成为高尿酸、痛风患者食谱中的主角。
(1)结合阅读资料分析,痛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痛风的发病原因,你对青少年饮食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不平衡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
低痛风发病的风险
【解析】(1)痛风是体内尿酸代谢失衡,导致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炎症和疼痛。
(2)分析痛风的发病原因,对青少年饮食的建议如下:
①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②多饮水: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尿酸的排出,预防尿酸结晶的形成。③减少高糖饮料和酒精摄入:这些饮品可能增加尿酸水平,应适量控制。④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淀粉类主食、牛奶和鸡蛋等。⑤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痛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