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二地理课件:4.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中图版选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高二地理课件:4.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中图版选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04 20: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一、内、外力作用比较特别提示 (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塑造“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
量的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大气 D.流水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
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1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六大板块的名称?几乎全部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 (3)板块运动与地壳活动的关系 ①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②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
山、地震分布在此。两大地震带(4)板块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如:东非大裂谷如:大西洋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解释喜玛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
形成原理。ABC2.板块运动与地貌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丙处常见的是 (  )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英岩
4.若图中乙板块边缘受挤上拱,形成的是安第斯山脉,则甲板块属于 (  )
A.南极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1~3题。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ABC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AA三、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向斜褶 皱学以致用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一定形成山脉;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一定成为谷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不正确。在褶皱形成初期,一般是背斜向上拱起成为山脉,向斜向下凹陷成为谷地;但背斜山和向斜谷形成后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特别提醒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疑难剖析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________、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
因此更容易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地势
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5~6题。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四、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形式侵蚀堆积固结成岩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流水作用2. 外力作用的差异
(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2)冰川作用的差异
①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
②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的差异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7~8题。7.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8.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
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7.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外力作用的掌握,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目信息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为砾石堆积物,另据图可得,该堆积物都出现在河流的左岸(凸岸),所以最有可能是流水的沉积作用。8.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类型。
【解题思路】根据7题,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根据图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2013高考题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