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十四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2024·宜宾)2024年 4 月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B.“自然”是指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濒危物种
2.(2024·湖南)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垃圾分类回收 B.绿色出行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节约用水
3.(2024·河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类投放生活垃圾;④将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24·江西)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下列不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是 (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绿化荒漠D.生态农业减污增产
5.(2023·黄冈)“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列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
A.绿色出行 B.垃圾分类
C.植树造林 D.乱砍滥伐
6.(2023·潍坊)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为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可采取垃圾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加入相应微生物可加快分解速度
B.以纸质代替塑料包装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易被分解者分解
C.可回收垃圾回收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D.为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可焚烧垃圾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7.(2024·凉山州)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桶上有如图所示的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践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研学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属瓶应该丢进 (填数字)垃圾桶中。
(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其中焚烧法是将垃圾高温焚烧,使其变为渣滓和灰烬,释放的热能可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增强。
(3)为了探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们选取混合均匀的相同厨余垃圾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 步骤 A组 B组 C 组 D组
一 将四组垃圾进行灭菌处理
二 分别滴加 的蒸馏水,使垃圾保持湿润 将垃圾烘干
三 接 种 细 菌后 放 在 温暖 的 无 菌条件下 不 接 种 细 菌 并 放 在 温 暖 的 无 菌条件下 接 种 细 菌 后 放 在 -10℃的无 菌条件下 接种 细菌后放 在 温 暖的无菌条件下
四 每日观察垃圾被分解的情况
其中 A、B、C、D四组垃圾量相同,实验中所接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只有 A组的垃圾腐烂了。
①细菌是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实验中“接种”是将少量细菌转移到 上的过程。
②本实验共可以形成 组对照实验,则表中“ ”处应填入 。
③以“有无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 (填字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④A组与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 。
1. C 2. C 3. C 4. B 5. D 6. D
7.(1)④ (2)温室效应 (3)①原核培养基 ②3等量 ③AB ④低温抑制细菌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