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7 10: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台州十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便扩大到全面,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他摘
引谢庄、陆厥、王褒、柳恽、沈伦期等人作品中关于“木叶”二字的用法,便得出结论说: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
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有不少诗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来的结论。林庚
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云
云,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试读以下的诗句,就可以知道。
珍木郁苍苍。(刘桢《公宴诗》)遥爱云木秀。(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乔木生夏凉。(韦
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从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诗句中我体会不出一点“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来。相
反地,他们在用了“木”字的诗句中恰巧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绿
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又说: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
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
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这说法,拿他所举的例子还勉强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举出的一些例子来看,就显得十分矛盾
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观点,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
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不错,“嘉树”的确不能改为“嘉木”,否则太不成话了。但我要转问林庚先生一下:刘桢“珍木
郁苍苍”,王维“遥爱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为“珍树郁苍苍”“遥爱云树秀”才好吗?如果不
改,就不能和你的说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当的。尤其是韦应物的“乔木生夏凉”,若改
为“乔树生夏凉”,那就要成为绝大的笑话了!因为“乔木”等词儿,早已约定俗成,不容许你擅
自改动了。应该用“木”的地方,必须用“木”字,应该用“树”的地方,必须用“树”字。大约
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恐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和音节的谐否、字面的
生熟等问题也有关。如果引更多的诗句来作更细的分析,结论就一定会不同一些。
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木’字固然胜‘叶’,但“落叶满空山”
高一语文学科试颗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