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31校2024-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
1.(2025·深圳模拟)校园里就有很多关于声音的现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声音的响度
B.我们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校园内禁鸣喇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上课铃声响起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2.(202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物理课上老师将一个空易拉罐的底部钻一个小孔,往易拉罐里喷少量酒精,然后将一个空的纸杯迅速套上,用手拿着这个“冲天炮”对着前方点燃的打火机靠近易拉罐底部的小孔,纸杯就会“冲天”飞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纸杯飞出去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排气冲程
C.纸杯飞出去时,易拉罐对纸杯做了功
D.纸杯飞出去时,易拉罐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3.(2025·深圳模拟)善于思考的小明发现实验课上有趣的光现象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用凸透镜观察墙上的标识看到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日晷仪通过针影子的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D.光在该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是由于该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4.(2025·深圳模拟)学习到家庭电路时,小明观察教室里的电路,将电路的一部分简化成如下图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处安装灯泡,乙处安装开关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当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其金属外壳与零线相连
C.若A处断开,使用该插座的电冰箱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
D.若电冰箱外壳漏电,图中所示的保险丝会熔断
5.(2025·深圳模拟)运动场上,同学们喜欢在沙坑中留下青春飞扬的痕迹,其中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助跑过程可以增大 运动员 的惯性,从而增大跳远的距离
B.起跳后,运动员能继续往前是由于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C.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D.在最高点时若运动员受的一切力都消失,则运动员会静止在最高点
6.(2025·深圳模拟)气排球备受青睐,善于思考的小明同学认真记录了气排球被水平抛出后,其部分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图中位置①和位置③距离地的高度相等。乙图中的M、N两点对应图甲中“①”、“②”或“③”中的两个位置,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参数如图乙所示,则
A.乙图中的M点对应甲图中的位置②
B.M点的重力势能大于在N点的重力势能
C.小球在位置③的速度比在位置②的大
D.小球在位置①的动能大于260J
7.(2025·深圳模拟)乐于动手的静静同学想要设计一款可调光的台灯,采用电位器进行调光(电位器实质是一种变阻器),如图A、B、C是电位器的接线柱。要求当滑片向A端旋转时,灯泡变暗,请将下面的图连接完成。
8.(202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轿车后窗玻璃的内壁上有“除雾器”,实际上是一些平行很窄的“细丝条”,驾驶员可以通过开关对其进行控制,当通电时这些“细丝条”发热。“细丝条”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由于电流的 效应“细丝条”会发热,使附着在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小水滴 或者使附着在玻璃窗外表面上的积雪 (填物态变化名称),便于司机通过驾驶室上方的反光镜观察车后面的情况。
9.(2025·深圳模拟)我国空间站自建成以来,成绩斐然。如图所示,某实验舱在轨运行时,每天的用电量约为304kW·h,这些能量来自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其展开面积达280m2,发电功率高达19kW, 其中“kW·h”是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太阳能电池翼每天至少工作 h才能满足每天的用电量。假设利用转化后的电能为手机充电时,手机相当于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10.(2025·深圳模拟)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如图是它的弹射装置,弹射车处于导轨的强磁场中,给弹射车内的导体通入强电流,它会获得强大推力,并推动舰载机快速起飞。弹射车获得推力的原理与 相同(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如果你是电磁弹射器的设计师 ,请写出一种可以改变弹射器的弹射力度的方法 。
11.(2025·深圳模拟)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在杠杆的D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4)如图丁所示,用竖直向上的力匀速拉动质量分布均匀的另一杠杆,杠杆转动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025·深圳模拟)晶晶和静静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20Ω,0.5A)、R2(50Ω,1A)、R3(500Ω,1A)。
(1)晶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
(2)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经多次测量,晶晶画出了小灯泡I-U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晶晶使用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一旁的静静迅速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在多次测量中,晶晶还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3)灯泡的电阻测量完毕,静静将灯泡分别更换成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到如图丁所示的I-R关系图像,则静静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选填“R1”、“R2”或“R3”);若某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为14Ω, 则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4)晶晶依次换上10Ω、15Ω、20Ω、25Ω四个定值电阻继续实验,采用“伏安法”各测量一次,把每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在U-I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戊中甲、乙、丙、丁四点, 点是阻值为20Ω的点。
13.(2025·深圳模拟)小宇想把一个重1300N的物体搬到高2m的车厢里,为了省力,他找了一块长5m的硬木板,搭在车厢上(衔接处的长度忽略不计),如图甲所示。小宇用力把物体拉至车厢上,物体沿木板移动距离s与拉物体所用时间t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1)30s内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若物体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200N,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30s内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14.(2025·深圳模拟)某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随撞击力F的变化图像如图甲,将它接入图乙电路来做手机抗摔实验。闭合开关S,在传感器上方释放手机,手机屏幕向下撞到传感器的平台上(平台的质量不计),当撞击力为80N时屏幕刚好破裂。实验测得撞击前、撞击时和撞击后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已知电源电压U=30V,定值电阻R0=10Ω。求:
(1)未受到撞击时,传感器的阻值。
(2)通过计算说明此次实验中手机屏幕是否会破裂
(3)实验过程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多少
15.(2025·深圳模拟)主动式空气净化器
图为某型号空气净化器,在不同档位工作时的参数如下表所示。洁净空气量是指1h 净化空气的体积;能效比是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与输入功率之比,净化效率等于净化前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差与净化前有害气体浓度的百分比。
工作档位 待机 1挡 2挡 3挡 4挡 5挡 6挡
功率/W 0.9 23 45 103 121 18
净化空气量 /(m3/h) – 120 240 360 500 610 760
噪音/dB - 23 32 39 47 49 55
(1)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网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 。
(2)该净化器接在家庭电路中,在2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A(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室内面积为50m2,房间的高度为2.5m, 请你计算该空气净化器工作档位为4档时,理论上1h可以净化房间内空气 次。
(3)该空气净化器工作档位为3挡时,出风口的面积为0.25m2,则风速为 m/s。单独使用该净化器10min, 规格为24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0次,此时该空气净化器的能效比为 m3/(h.W)。
16.(2025·深圳模拟)【项目主题】探索顶针密度,解锁材质奥秘
【项目背景】《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词中临行密密缝体现古代也常用顶针作为缝纫用品,如图所示为“顶针”,一般为铁质或铜制,套在手指上,能顶着针尾,手指发力来穿透衣物。小芳发现妈妈的缝纫盒里也有一个顶针,刚学完密度知识的小芳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鉴定顶针的材料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查阅完资料得知组ρ铜=8.9×103kg/m3、ρ铁=7.8×103kg/m3。
【项目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水、细绳、电子秤
【项目实施】
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小芳将顶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②再将顶针放入倾斜的装满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顶针大于量筒口)
方案二:利用电子秤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给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按电子秤清零键,如图a;
②用细线悬挂顶针,慢慢放入烧杯的水中,不接触烧杯底部,如图b,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③慢慢松开细线,使顶针沉底,如图c,电子秤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交流和评估】
(1)用顶针套在手指上推针的目的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指的压强。针头非常尖锐的目的是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2)方案一中测量的顶针的密度为 g/cm3,该顶针的原材料为 。
(3)方案二中测出顶针的质量是m= ;顶针的体积V= ;顶针的密度ρ= (以上填空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记为ρ水):
(4)你认为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测量方法更精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高声唱国歌,描述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A正确;
B、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B错误;
C、禁鸣喇叭,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C错误;
D、上课铃声响起,提示学生到了上课时间,是声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A.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阻止声音产生, 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2.【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的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是否做功的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不同色光经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带,则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确;
B、用凸透镜观察标识,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放大镜,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日晷仪计时,利用晷针影子长度的变化,影子的形成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光在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屋楼、凸透镜成像等。
4.【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连接;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5.【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跳远时助跑,利用运动员的惯性,能提高成绩,但不能增大惯性,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故B错误;
C、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正确;
D、运动员在最高点时,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若一切力都消失,则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答案】D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C、图乙中,小球在M点时的机械能为:,
小球在M点时的动能为:EM动=320J×25%=80J;
小球在N点时的机械能为:;
小球在N点时的重力势能为:EN重=500J×60%=300J;
可见,小球在N点时机械能大于在M点时的机械能,且在N点时重力势能较大;而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且位置①和③离地高度相等,在此两点时重力势能相等,N点对应的是②,M点对应的是③,在M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N点的,故AC不符合题意;
B、小球在点③的动能比在点②的小,所以小球在点③的速度比在点②的小,故B不符合题意;
D、小球在点①的机械能大于点②,即大于500J,而重力势能与③相同,即240J,故动能大于500J-240=260J,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动能或重力势能占比,计算机械能;比较机械能的大小;质量和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机械能减小,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7.【答案】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解答】当滑片向A端旋转时,灯泡变暗,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大,将B和C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后,滑片向A端旋转时,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长,其阻值变大,如图所示:
。
【分析】电位器的实质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依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将B和C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后,滑片向A端旋转时,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长,阻值变大。
8.【答案】导体;热;汽化;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导体与绝缘体;电流的热效应
【解析】【解答】轿车后窗玻璃的内壁上有除雾器,是很窄的“细丝条”,驾驶员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当通电时这些“细丝条”发热,则是导体,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而发热,使附着在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小水滴汽化或者使附着在玻璃窗外表面上的积雪发生熔化现象,利用反光镜观察车后面的情况。故第1空:导体;第2空:热;第3空:汽化;第4空:熔化。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体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9.【答案】电能;16;用电器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的计算
【解析】【解答】kW·h是电能的单位;根据,太阳能电池翼每天至少工作的时间;利用转化后的电能为手机充电时,手机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故第1空:电能;第2空:16;第3空:用电器。
【分析】“kW·h"是电能的单位;根据,太阳能电池翼每天至少工作的时间;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10.【答案】电动机;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力度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解答】如图,是福建舰的弹射装置,弹射车处于导轨的强磁场中,给导体通入强电流,会获得强大推力,并推动舰载机快速起飞。弹射车获得推力的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即与电动机的工和原理相同。
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力度。(或改变线圈匝数、采用多组线圈等;或换用磁场可以改变的磁体;或改变磁场强度。故第1空:电动机;第2空: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力度;(或改变线圈匝数、采用多组线圈等;或换用磁场可以改变的磁体;或改变磁场强度。
【分析】 电磁弹射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工作;电动机受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弱有关。
11.【答案】(1)右
(2)4
(3)0.5
(4)不变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图甲中,实验前,杠杆右端上翘,重心应向右移动,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3G×4L=nF×3L,所以n=4,需在D点挂4个钩码;
(3)根据图丙,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l=0.1m×3N=0.3N·m;故当h为0.6m时,;
(4)图丁中,当重物被提升的过程中,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不变,且重物的重力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拉力不变。
【分析】(1)在实验中杠杆左、右两端不平衡,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已知的力和力臂,计算钩码个数;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得出钩码的数量和力的大小。
(4)当重物被提升的过程中,可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拉力的变化。
12.【答案】(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接小量程
(2)10;0.625;变大;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变大
(3)R2;10
(4)乙
【知识点】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解析】【解答】测量灯泡电功率时,
(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如图乙,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是电流表量程过大,需要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用小量程;故第1空: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接小量程;
(2)图丙中,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时,灯泡的电流为0.25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额I额=2.5V×0.25A=0.625W;图丙中,当电压为0.5V时,电流为0.1A,电压与电流比值大小为5Ω;当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流为0.25A,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10Ω,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变大,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变大;故第1空:10;第2空:0.625;第3空:变大;第4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变大;
(3)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电源电压为6V;图丁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IR=0.5A×5Ω=2.5V,
保持不变;实验中定值电阻阻值最大为25Ω,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U=2.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R=6V-2.5V=3.5V,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应选择R2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4Ω时,根据串联分压原理,解得,R定=10Ω;故第1空:R2;第2空:10;
(4)四个电阻的U-I图像,连线为,
在电流相等时,U丙>U乙>U甲>U丁,根据,R丙>R乙>R甲>R丁,根据已知电阻大小,乙点是阻值为20Ω的点。故第1空:乙。
【分析】(1)为保护电路,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路的电流较小;
(2)根据图丙确定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根据欧姆定律R-一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利用P=UI求出灯泡额定功率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由图丁确定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而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根据分压原理得到定值电阻的阻值;
(4)根据U-图像中各点,作出四个电阻的U-图像,在图像中找出同一电流对应的电压然后由欧姆定律比较四个电阻的大小关系。
13.【答案】(1)解:由图乙可知,30s内物体沿木板移动的距离为5m,则物体刚好上升了2m,
故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h=1300N×2m=2600J
答:30s内做的有用功是2600J;
(2)解:克服物体所受摩擦力做的额外功:W额=fs=200N×5m=1000J,
拉力做的总功:W总=W有+W额=2600J+1000J=36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100%≈72.2%
答:若物体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2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2.2%;
(3)解: 30s内拉力的功率:P120W
答:30s内拉力的功率是120W。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图乙中,根据物体上升了2m,根据W=Gh,计算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
(2)根据W=fs,计算克服物体所受摩擦力做的额外功,根据有用功和额外功,计算拉力做的总功,根据,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3)根据,计算30s内拉力的功率。
14.【答案】(1)解: 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定值电阻R0和压力传感器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丙可知,传感器未受到撞击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I传=0.05A,
由I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60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压力传感器未受到撞击时的电阻:R传=R总-R0=600Ω-10Ω=590Ω
答:传感器未受到撞击时,电阻为590Ω;
(2)解: 撞击力越大,压力传感器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由图丙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大=1.5A,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20Ω,
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传″=R总'-R0=20Ω-10Ω=10Ω
答:此次实验中手机屏幕不会破裂;
(3)解: 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为:P小=UI=30V×0.05A=1.5W,
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大值为:P大=UI大=30V×1.5A=45W,
则实验过程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为:。
答:实验过程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为1:30
【知识点】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15.【答案】(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0.2;4
(3)0.4;4.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功的测量;电功率的计算
16.【答案】(1)增大
(2)8.9;铜
(3) ; ;
(4)方案二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1 / 1广东省深圳市31校2024-2025年九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
1.(2025·深圳模拟)校园里就有很多关于声音的现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声音的响度
B.我们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校园内禁鸣喇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上课铃声响起是声传递能量的实例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高声唱国歌,描述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A正确;
B、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B错误;
C、禁鸣喇叭,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C错误;
D、上课铃声响起,提示学生到了上课时间,是声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A.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阻止声音产生, 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2.(202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物理课上老师将一个空易拉罐的底部钻一个小孔,往易拉罐里喷少量酒精,然后将一个空的纸杯迅速套上,用手拿着这个“冲天炮”对着前方点燃的打火机靠近易拉罐底部的小孔,纸杯就会“冲天”飞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纸杯飞出去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排气冲程
C.纸杯飞出去时,易拉罐对纸杯做了功
D.纸杯飞出去时,易拉罐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的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是否做功的判断
3.(2025·深圳模拟)善于思考的小明发现实验课上有趣的光现象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用凸透镜观察墙上的标识看到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日晷仪通过针影子的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D.光在该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是由于该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不同色光经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带,则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确;
B、用凸透镜观察标识,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放大镜,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日晷仪计时,利用晷针影子长度的变化,影子的形成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正确: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光在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屋楼、凸透镜成像等。
4.(2025·深圳模拟)学习到家庭电路时,小明观察教室里的电路,将电路的一部分简化成如下图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处安装灯泡,乙处安装开关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当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其金属外壳与零线相连
C.若A处断开,使用该插座的电冰箱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
D.若电冰箱外壳漏电,图中所示的保险丝会熔断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连接;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5.(2025·深圳模拟)运动场上,同学们喜欢在沙坑中留下青春飞扬的痕迹,其中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助跑过程可以增大 运动员 的惯性,从而增大跳远的距离
B.起跳后,运动员能继续往前是由于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C.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D.在最高点时若运动员受的一切力都消失,则运动员会静止在最高点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跳远时助跑,利用运动员的惯性,能提高成绩,但不能增大惯性,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故B错误;
C、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正确;
D、运动员在最高点时,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若一切力都消失,则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2025·深圳模拟)气排球备受青睐,善于思考的小明同学认真记录了气排球被水平抛出后,其部分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图中位置①和位置③距离地的高度相等。乙图中的M、N两点对应图甲中“①”、“②”或“③”中的两个位置,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参数如图乙所示,则
A.乙图中的M点对应甲图中的位置②
B.M点的重力势能大于在N点的重力势能
C.小球在位置③的速度比在位置②的大
D.小球在位置①的动能大于260J
【答案】D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C、图乙中,小球在M点时的机械能为:,
小球在M点时的动能为:EM动=320J×25%=80J;
小球在N点时的机械能为:;
小球在N点时的重力势能为:EN重=500J×60%=300J;
可见,小球在N点时机械能大于在M点时的机械能,且在N点时重力势能较大;而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减小,且位置①和③离地高度相等,在此两点时重力势能相等,N点对应的是②,M点对应的是③,在M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N点的,故AC不符合题意;
B、小球在点③的动能比在点②的小,所以小球在点③的速度比在点②的小,故B不符合题意;
D、小球在点①的机械能大于点②,即大于500J,而重力势能与③相同,即240J,故动能大于500J-240=260J,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动能或重力势能占比,计算机械能;比较机械能的大小;质量和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机械能减小,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7.(2025·深圳模拟)乐于动手的静静同学想要设计一款可调光的台灯,采用电位器进行调光(电位器实质是一种变阻器),如图A、B、C是电位器的接线柱。要求当滑片向A端旋转时,灯泡变暗,请将下面的图连接完成。
【答案】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
【解析】【解答】当滑片向A端旋转时,灯泡变暗,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大,将B和C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后,滑片向A端旋转时,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长,其阻值变大,如图所示:
。
【分析】电位器的实质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依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将B和C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后,滑片向A端旋转时,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长,阻值变大。
8.(202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轿车后窗玻璃的内壁上有“除雾器”,实际上是一些平行很窄的“细丝条”,驾驶员可以通过开关对其进行控制,当通电时这些“细丝条”发热。“细丝条”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由于电流的 效应“细丝条”会发热,使附着在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小水滴 或者使附着在玻璃窗外表面上的积雪 (填物态变化名称),便于司机通过驾驶室上方的反光镜观察车后面的情况。
【答案】导体;热;汽化;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导体与绝缘体;电流的热效应
【解析】【解答】轿车后窗玻璃的内壁上有除雾器,是很窄的“细丝条”,驾驶员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当通电时这些“细丝条”发热,则是导体,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而发热,使附着在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小水滴汽化或者使附着在玻璃窗外表面上的积雪发生熔化现象,利用反光镜观察车后面的情况。故第1空:导体;第2空:热;第3空:汽化;第4空:熔化。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体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9.(2025·深圳模拟)我国空间站自建成以来,成绩斐然。如图所示,某实验舱在轨运行时,每天的用电量约为304kW·h,这些能量来自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其展开面积达280m2,发电功率高达19kW, 其中“kW·h”是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太阳能电池翼每天至少工作 h才能满足每天的用电量。假设利用转化后的电能为手机充电时,手机相当于 (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答案】电能;16;用电器
【知识点】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的计算
【解析】【解答】kW·h是电能的单位;根据,太阳能电池翼每天至少工作的时间;利用转化后的电能为手机充电时,手机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故第1空:电能;第2空:16;第3空:用电器。
【分析】“kW·h"是电能的单位;根据,太阳能电池翼每天至少工作的时间;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10.(2025·深圳模拟)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如图是它的弹射装置,弹射车处于导轨的强磁场中,给弹射车内的导体通入强电流,它会获得强大推力,并推动舰载机快速起飞。弹射车获得推力的原理与 相同(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如果你是电磁弹射器的设计师 ,请写出一种可以改变弹射器的弹射力度的方法 。
【答案】电动机;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力度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解答】如图,是福建舰的弹射装置,弹射车处于导轨的强磁场中,给导体通入强电流,会获得强大推力,并推动舰载机快速起飞。弹射车获得推力的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即与电动机的工和原理相同。
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力度。(或改变线圈匝数、采用多组线圈等;或换用磁场可以改变的磁体;或改变磁场强度。故第1空:电动机;第2空: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力度;(或改变线圈匝数、采用多组线圈等;或换用磁场可以改变的磁体;或改变磁场强度。
【分析】 电磁弹射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工作;电动机受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弱有关。
11.(2025·深圳模拟)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重1N。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在杠杆的D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4)如图丁所示,用竖直向上的力匀速拉动质量分布均匀的另一杠杆,杠杆转动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右
(2)4
(3)0.5
(4)不变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图甲中,实验前,杠杆右端上翘,重心应向右移动,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3G×4L=nF×3L,所以n=4,需在D点挂4个钩码;
(3)根据图丙,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l=0.1m×3N=0.3N·m;故当h为0.6m时,;
(4)图丁中,当重物被提升的过程中,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不变,且重物的重力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拉力不变。
【分析】(1)在实验中杠杆左、右两端不平衡,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已知的力和力臂,计算钩码个数;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得出钩码的数量和力的大小。
(4)当重物被提升的过程中,可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拉力的变化。
12.(2025·深圳模拟)晶晶和静静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20Ω,0.5A)、R2(50Ω,1A)、R3(500Ω,1A)。
(1)晶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
(2)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经多次测量,晶晶画出了小灯泡I-U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晶晶使用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一旁的静静迅速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在多次测量中,晶晶还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3)灯泡的电阻测量完毕,静静将灯泡分别更换成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到如图丁所示的I-R关系图像,则静静应选用滑动变阻器 (选填“R1”、“R2”或“R3”);若某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为14Ω, 则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4)晶晶依次换上10Ω、15Ω、20Ω、25Ω四个定值电阻继续实验,采用“伏安法”各测量一次,把每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在U-I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戊中甲、乙、丙、丁四点, 点是阻值为20Ω的点。
【答案】(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接小量程
(2)10;0.625;变大;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变大
(3)R2;10
(4)乙
【知识点】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解析】【解答】测量灯泡电功率时,
(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如图乙,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是电流表量程过大,需要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用小量程;故第1空: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换接小量程;
(2)图丙中,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时,灯泡的电流为0.25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额=U额I额=2.5V×0.25A=0.625W;图丙中,当电压为0.5V时,电流为0.1A,电压与电流比值大小为5Ω;当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流为0.25A,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10Ω,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变大,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变大;故第1空:10;第2空:0.625;第3空:变大;第4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变大;
(3)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电源电压为6V;图丁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R=IR=0.5A×5Ω=2.5V,
保持不变;实验中定值电阻阻值最大为25Ω,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U=2.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R=6V-2.5V=3.5V,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应选择R2滑动变阻器;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4Ω时,根据串联分压原理,解得,R定=10Ω;故第1空:R2;第2空:10;
(4)四个电阻的U-I图像,连线为,
在电流相等时,U丙>U乙>U甲>U丁,根据,R丙>R乙>R甲>R丁,根据已知电阻大小,乙点是阻值为20Ω的点。故第1空:乙。
【分析】(1)为保护电路,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路的电流较小;
(2)根据图丙确定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根据欧姆定律R-一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利用P=UI求出灯泡额定功率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由图丁确定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当接入25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而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根据分压原理得到定值电阻的阻值;
(4)根据U-图像中各点,作出四个电阻的U-图像,在图像中找出同一电流对应的电压然后由欧姆定律比较四个电阻的大小关系。
13.(2025·深圳模拟)小宇想把一个重1300N的物体搬到高2m的车厢里,为了省力,他找了一块长5m的硬木板,搭在车厢上(衔接处的长度忽略不计),如图甲所示。小宇用力把物体拉至车厢上,物体沿木板移动距离s与拉物体所用时间t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1)30s内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若物体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200N,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30s内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1)解:由图乙可知,30s内物体沿木板移动的距离为5m,则物体刚好上升了2m,
故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h=1300N×2m=2600J
答:30s内做的有用功是2600J;
(2)解:克服物体所受摩擦力做的额外功:W额=fs=200N×5m=1000J,
拉力做的总功:W总=W有+W额=2600J+1000J=36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100%≈72.2%
答:若物体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2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2.2%;
(3)解: 30s内拉力的功率:P120W
答:30s内拉力的功率是120W。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1)图乙中,根据物体上升了2m,根据W=Gh,计算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
(2)根据W=fs,计算克服物体所受摩擦力做的额外功,根据有用功和额外功,计算拉力做的总功,根据,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3)根据,计算30s内拉力的功率。
14.(2025·深圳模拟)某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随撞击力F的变化图像如图甲,将它接入图乙电路来做手机抗摔实验。闭合开关S,在传感器上方释放手机,手机屏幕向下撞到传感器的平台上(平台的质量不计),当撞击力为80N时屏幕刚好破裂。实验测得撞击前、撞击时和撞击后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已知电源电压U=30V,定值电阻R0=10Ω。求:
(1)未受到撞击时,传感器的阻值。
(2)通过计算说明此次实验中手机屏幕是否会破裂
(3)实验过程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多少
【答案】(1)解: 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定值电阻R0和压力传感器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丙可知,传感器未受到撞击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I传=0.05A,
由I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60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压力传感器未受到撞击时的电阻:R传=R总-R0=600Ω-10Ω=590Ω
答:传感器未受到撞击时,电阻为590Ω;
(2)解: 撞击力越大,压力传感器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由图丙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大=1.5A,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20Ω,
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传″=R总'-R0=20Ω-10Ω=10Ω
答:此次实验中手机屏幕不会破裂;
(3)解: 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为:P小=UI=30V×0.05A=1.5W,
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大值为:P大=UI大=30V×1.5A=45W,
则实验过程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为:。
答:实验过程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为1:30
【知识点】电阻的串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15.(2025·深圳模拟)主动式空气净化器
图为某型号空气净化器,在不同档位工作时的参数如下表所示。洁净空气量是指1h 净化空气的体积;能效比是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与输入功率之比,净化效率等于净化前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差与净化前有害气体浓度的百分比。
工作档位 待机 1挡 2挡 3挡 4挡 5挡 6挡
功率/W 0.9 23 45 103 121 18
净化空气量 /(m3/h) – 120 240 360 500 610 760
噪音/dB - 23 32 39 47 49 55
(1)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网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 。
(2)该净化器接在家庭电路中,在2档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A(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室内面积为50m2,房间的高度为2.5m, 请你计算该空气净化器工作档位为4档时,理论上1h可以净化房间内空气 次。
(3)该空气净化器工作档位为3挡时,出风口的面积为0.25m2,则风速为 m/s。单独使用该净化器10min, 规格为24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0次,此时该空气净化器的能效比为 m3/(h.W)。
【答案】(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0.2;4
(3)0.4;4.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功的测量;电功率的计算
16.(2025·深圳模拟)【项目主题】探索顶针密度,解锁材质奥秘
【项目背景】《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词中临行密密缝体现古代也常用顶针作为缝纫用品,如图所示为“顶针”,一般为铁质或铜制,套在手指上,能顶着针尾,手指发力来穿透衣物。小芳发现妈妈的缝纫盒里也有一个顶针,刚学完密度知识的小芳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鉴定顶针的材料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查阅完资料得知组ρ铜=8.9×103kg/m3、ρ铁=7.8×103kg/m3。
【项目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水、细绳、电子秤
【项目实施】
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小芳将顶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②再将顶针放入倾斜的装满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顶针大于量筒口)
方案二:利用电子秤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给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按电子秤清零键,如图a;
②用细线悬挂顶针,慢慢放入烧杯的水中,不接触烧杯底部,如图b,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③慢慢松开细线,使顶针沉底,如图c,电子秤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交流和评估】
(1)用顶针套在手指上推针的目的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指的压强。针头非常尖锐的目的是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2)方案一中测量的顶针的密度为 g/cm3,该顶针的原材料为 。
(3)方案二中测出顶针的质量是m= ;顶针的体积V= ;顶针的密度ρ= (以上填空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记为ρ水):
(4)你认为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测量方法更精确。
【答案】(1)增大
(2)8.9;铜
(3) ; ;
(4)方案二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