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测评验收卷(八)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浙江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及其缩合产物
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
水果中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
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
2.(2022·怀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乙烯和甲烷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乙醇与钠反应比相同条件下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
CH3COOCH2CH3与CH3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3.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
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CH2CH—CH3
将铁屑、稀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苯和硝基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4.(2024·福建宁德民族中学高一开学考试)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 g
狗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1%
含5.2 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67.6 g
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5.(2022·全国乙卷)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化合物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化合物1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化合物2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还原反应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
戊烷 戊醇
戊烯 乙酸乙酯
8.医用口罩的原料主要是聚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单体是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丙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平面
聚丙烯材料难溶于水,也没有固定的熔点
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nCH3CHCH2→?CH3—CH—CH2?
医用一次性口罩使用后应投入“可回收垃圾箱”进行回收
9.乙醇氧化制乙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未画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中所盛放的固体可以是CuO
c中乙醇可用沸水浴加热
b中具支试管中有无色液体产生
b中具支试管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
10.柳树皮中的水杨酸可与乙酸酐发生下列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均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一定条件下,乙酰水杨酸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中有三种物质可直接与小苏打水溶液反应产生CO2
11.下列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检验无色气体是否为乙烯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则该气体一定为乙烯
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一颗黄豆粒大小的钠 钠沉入乙醇底部,则钠的密度小于乙醇
探究淀粉水解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和少量稀硫酸,加热3~5 min,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淀粉未发生水解
检验蛋白质的性质 取2 mL蛋白质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醋酸铅溶液,再加入足量水 产生沉淀且沉淀不溶解,则蛋白质变性
12.(2022·全国甲卷)辅酶Q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辅酶Q10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分子式为C60H90O4
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
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可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13.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 )
的一溴代物有4种
分子组成是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分子组成是C4H8O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C4H10属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14.在水果罐头中常添加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以延长保质期,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在水果罐头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抗坏血酸分子中含酯基、羟基和碳碳双键
脱氢抗坏血酸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脱氢抗坏血酸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13分)(1)(3分)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
①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乙烯 b.乙烷
c.乙炔
②下列试剂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的是 。
a.水 b.四氯化碳
c.酸性KMnO4溶液
③下列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的是 。
a.苯 b.乙烷
c.乙醇
(2)(4分)CH2CH2、、CH3CH2OH、
CH3COOCH2CH3、CH3COOH、葡萄糖,其中:
①能通过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③能与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④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 。
(3)(6分)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上可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该反应类型为 ,
其化学方程式为 ;
乙烯还可通过加聚反应获得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 。
16.(13分)CO、乙烯和乙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用某些简单有机物在低温、低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具有优良性能的高分子装饰性涂料、黏胶剂的基本过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4分)乙炔的电子式为 ,A中的官能团名称 ,物质C的结构简式为 ,物质E的名称为 。
(2)(1分)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3)(8分)写出下列序号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④ ;
⑥ 。
17.(14分)某兴趣小组制备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3 mL无水乙醇、2 mL浓硫酸、2 mL冰醋酸进行实验,用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
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2分)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分)浓硫酸的作用是 。
(3)(2分)接收装置还可选择下图中的 (填字母序号)。
Ⅱ.甲同学用含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收集产物后振荡,发现红色迅速褪去。
甲同学认为是蒸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如下实验,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
已知: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酚酞试剂是酚酞的乙醇溶液。
实验i.取振荡后的下层无色液体,分成两份,分别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滴加几滴 酚酞试剂 溶液① (填“变红”或“不变红”) 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反应,仍有大量剩余
2 滴入 乙酸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ii.取振荡后的上层液体,加入② 溶液,振荡,发现出现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
实验iii.取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3 mL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振荡,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4)(4分)完成上述实验:① 。② 。
(5)(2分)结合实验ii和实验iii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6)(2分)实验iii的实验目的是
。
18.(18分)下表是A、B、C、D、E 5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间填充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B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空间填充模型为
C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E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D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2;②能由C氧化而成
E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是 。
(2)(2分)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n为正整数)。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6分)B具有的性质是 (填数字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的大
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
在加热条件和浓硫酸催化作用下生成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
(4)(5分)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2分);其化学方程式为
(3分)。
(5)(3分)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专题测评验收卷(八)
1.A [A项,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合产物,故A错误;B项,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会因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发生显色反应变为黄色,故B正确;C项,含有低级酯类的水果具有特殊香味,故C正确;D项,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故D正确;故选A。]
2.C [中,只有—COOH一种官能团,故A错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鉴别乙烯和甲烷,故B错误;乙醇中羟基上的H不如水中的H活泼,乙醇与钠反应比相同条件下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故C正确;CH3COOCH2CH3与CH3CH2COOH的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3.D [乙烯和CH2CH—CH3都含有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A项错误;将铁屑、液溴、苯混合制溴苯,不是溴水,B项错误;苯和硝基苯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是蒸馏,C项错误;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铜转化为氧化铜,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乙醇把氧化铜还原为铜,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D项正确。]
4.C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A错误;狗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7%,B错误;含5.2 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5.2 g ÷×100%=67.6 g,C正确;1个狗烯分子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D错误。]
5.D [化合物1分子中含有亚甲基(—CH2—)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上述化合物1为环氧乙烷,属于醚类,乙醇属于醇类,与乙醇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上也不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二者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由化合物2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酯基,不含羟基,C错误;化合物2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可以水解生成羟基和羧基,分子可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D正确。]
6.C [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A项错误;蔗糖没有还原性(不含有—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项错误;甘氨酸和丙氨酸脱水缩合可以形成4种二肽:
、、、
,C项正确;米酒变酸的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C2H5OHCH3COOH),D项错误。]
7.A [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戊醇可看成是戊烷的3种同分异构体中有1个H被—OH取代得到的产物,有8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若在戊烷的3种同分异构体的碳碳原子间增加—O—,写成醚类,又有6种同分异构体,故共有14种同分异构体;戊烯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类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即
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CH3)CH2CH3、
(CH3)2CCHCH3和(CH3)2CHCHCH2,属于环烷烃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共9种;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省去了烃基上的H,下同)3种,属于羧酸类的有C—C—C—COOH、2种,其还有属于羟基醛类、羟基酮类等其他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故同分异构体数目超过五种。]
8.B [CH2CHCH3中存在一个碳碳双键,与之相连的6个原子共平面,另一个甲基上最多有1个H原子与之共平面,故丙烯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A项错误;聚丙烯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难溶于水,也没有固定的熔点,B项正确;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nCH3CHCH2,C项错误;医用一次性口罩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属于有害垃圾,故使用后不能投入“可回收垃圾箱”进行回收,而要进行专业的无害化处理,D项错误。]
9.D [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醛、水和铜,所以a中所盛放的固体可以是CuO,A项正确;直接加热时,产生乙醇蒸气的速率较大,乙醇和氧化铜反应不完全,为了使c中的乙醇平稳汽化,可用沸水浴加热,B项正确;乙醇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水和铜,生成的乙醛蒸气,水蒸气以及未反应的乙醇蒸气进入具支试管中冷凝为无色液体,C项正确;b中的具支试管应保持与外界相通,防止装置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所以b中的具支试管不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D项错误。]
10.B [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两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该反应中,水杨酸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被乙酸酐中的CH3CO—取代,生成乙酰水杨酸,所以反应的类型为取代反应,B错误;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一定条件下,前者能发生酯化反应,后者能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乙酸三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羧基,都可直接与小苏打水溶液反应产生CO2,D正确。]
11.D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乙烯,也可能是SO2、乙炔等还原性气体,A错误;向无水乙醇中加入一颗黄豆粒大小的钠,发现钠沉入乙醇底部,说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B错误;在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和少量稀硫酸,加热3~5 min,冷却后要先加入NaOH将硫酸中和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这时会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说明淀粉水解产生了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若未加入NaOH中和硫酸,则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取2 mL蛋白质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醋酸铅溶液,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水,若沉淀不溶解,说明蛋白质变性,D正确。]
12.B [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9H90O4,A错误;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键线式端点代表甲基,10个重复基团的最后一个连接H原子的碳是甲基,故分子中含14个甲基,B正确;双键碳以及与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共面,羰基碳原子和与其相连的氧原子及另外两个原子共面,因此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甲基,能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13.C [先确定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氢原子,有几种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溴代物,中含有5种H原子,故其一溴代物有5种,A错误;分子组成是C5H10O2属于羧酸,即丁烷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丁烷共4种氢,故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B错误;分子组成是C4H8O属于醛,即丙烷上的一个氢被醛基取代,丙烷共2种氢,故分子组成是C4H8O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C正确;C4H10属于烷烃,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D错误。]
14.D [A.根据维生素C在水果罐头中的作用可知,维生素C在反应中失去H原子,发生氧化反应,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作还原剂,A正确;B.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抗坏血酸分子中含酯基、羟基和碳碳双键,B正确;C.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D.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含有H原子,因此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15.(1)①b ②c ③c
(2)①CH2CH2 ②CH3COOCH2CH3 ③葡萄糖 ④CH3COOH (3)加成反应 CH2CH2+H2OCH3CH2OH
nCH2CH2?CH2—CH2?
解析(1)①甲烷为烷烃,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应为烷烃,故b符合;②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烷和乙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③羟基是亲水基团,含有羟基的乙醇易溶于水,c正确。(2)①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②酯类物质乙酸乙酯(CH3COOCH2CH3)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③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④乙酸(CH3COOH)含有羧基,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3)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上可由乙烯与水通过加成反应制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乙烯还可通过加聚反应获得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CH2—CH2?。
16.(1)H︰C C︰H 羟基 CH3COOH 乙酸甲酯 (2)④⑤
(3)CH2CH2+H2OCH3CH2OH
2CH3CH2OH+O22CH2CHO+2H2O
CH2CHCOOH+CH3OHCH2CHCOOCH3+H2O
nCH2CHCOOCH3
解析 由示意图可知,D由CH2CHCOOH与CH3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则D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D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A为CH3CH2OH,CH3CH2OH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B为CH3CHO,CH3CHO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C为CH3COOH,CH3COOH与CH3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E为CH3COOCH3。(1)乙炔的电子式为H︰C C︰H;A为CH3CH2OH,其中官能团名称为羟基;物质C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物质E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3,名称为乙酸甲酯。(2)由分析可知,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④⑤。(3)反应①是CH2CH2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反应②是CH3CH2OH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O,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④是CH2CHCOOH与CH3OH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2CHCOOCH3,化学方程式为CH2CHCOOH+CH3OHCH2CHCOOCH3+H2O,反应⑥是CH2CHCOOCH3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CH3。
17.Ⅰ.(1)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催化剂、吸水剂 (3)CD
Ⅱ.(4)①变红 ②碳酸钠溶液 (5)酚酞被萃取到乙酸乙酯层中
(6)作为对照实验,验证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解析 Ⅰ.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3)乙酸乙酯中常混有乙醇和乙酸,需要除去,但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较快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可能出现倒吸现象。生成的乙酸乙酯和随之挥发过来的乙酸和乙醇都是有机物,通入CCl4中会发生倒吸,而且CCl4能溶解乙酸乙酯,使产率降低, A错误;直接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出现倒吸,B错误;干燥管体积较大,可防倒吸,同时插入液面下,除杂更充分彻底, C正确;图中多孔球泡能防倒吸,同时可增大与碳酸钠溶液的接触面积,除杂效果更好, D正确。
Ⅱ.(4)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下层无色液体是否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加入酚酞,根据结论“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可知酚酞变红;根据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信息,溶液开始时变成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说明加入的是碳酸钠等碱性物质。(5)通过实验iii的对照,说明实验ii中上层液体含有酚酞,即实验ii中上层液体中的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6)根据实验ii和实验iii的现象可知,酚酞褪色的原因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为作对照实验。验证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
18.(1) (2)4
(3)②③ +HO—NO2+H2O
(4)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
(5)2C2H5OH+O22CH3CHO+2H2O
解析 由题中表格的有关信息,可以依次确定五种有机物。由A、B、E的文字叙述和物质模型,确定有机物A、B、E分别为CH2CH2、、CH2CH—COOH(丙烯酸)。因为C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C结构中含有“—OH”但不含“—COOH”,E(丙烯酸)与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8-72(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46,可确定C为C2H5OH(乙醇)。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由C2H5OH氧化而成,则D为CH3CHO(乙醛)。(2)CH2CH2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CH3CH3),该类有机物为烷烃,通式为CnH2n+2(n为正整数),当n=4时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3)B是苯(),它具有的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4)发生的酯化反应为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5)C2H5OH的催化氧化:2C2H5OH+O22CH3CHO+2H2O。(共50张PPT)
专题测评验收卷(八)
(满分:100分)
专题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浙江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及其缩合产物
B.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
C.水果中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
D.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
解析 A项,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合产物,故A错误;B项,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会因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发生显色反应变为黄色,故B正确;C项,含有低级酯类的水果具有特殊香味,故C正确;D项,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故D正确;故选A。
A
2.(2022·怀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3.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
CH2=CH—CH3
B.将铁屑、稀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苯和硝基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解析 乙烯和CH2=CH—CH3都含有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A项错误;将铁屑、液溴、苯混合制溴苯,不是溴水,B项错误;苯和硝基苯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是蒸馏,C项错误;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铜转化为氧化铜,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乙醇把氧化铜还原为铜,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D项正确。
D
4.(2024·福建宁德民族中学高一开学考试)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 g
B.狗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1%
C.含5.2 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67.6 g
D.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C
解析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A错误;狗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7%,B错误;含5.2 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5.2 g ÷×100%=67.6 g,C正确;1个狗烯分子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D错误。
5.(2022·全国乙卷)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合物1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化合物1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化合物2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D.化合物2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
A
8.医用口罩的原料主要是聚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单体是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9.乙醇氧化制乙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未画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所盛放的固体可以是CuO
B.c中乙醇可用沸水浴加热
C.b中具支试管中有无色液体产生
D.b中具支试管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
D
解析 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醛、水和铜,所以a中所盛放的固体可以是CuO,A项正确;直接加热时,产生乙醇蒸气的速率较大,乙醇和氧化铜反应不完全,为了使c中的乙醇平稳汽化,可用沸水浴加热,B项正确;乙醇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水和铜,生成的乙醛蒸气,水蒸气以及未反应的乙醇蒸气进入具支试管中冷凝为无色液体,C项正确;b中的具支试管应保持与外界相通,防止装置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所以b中的具支试管不可换成带塞的普通试管,D项错误。
10.柳树皮中的水杨酸可与乙酸酐发生下列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均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B.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C.一定条件下,乙酰水杨酸既能发生酯化反应
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D.化学方程式中有三种物质可直接与小苏打
水溶液反应产生CO2
B
解析 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两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该反应中,水杨酸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被乙酸酐中的CH3CO—取代,生成乙酰水杨酸,所以反应的类型为取代反应,B错误;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一定条件下,前者能发生酯化反应,后者能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乙酸三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羧基,都可直接与小苏打水溶液反应产生CO2,D正确。
11.下列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D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无色气体是否为乙烯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则该气体一定为乙烯
B 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一颗黄豆粒大小的钠 钠沉入乙醇底部,则钠的密度小于乙醇
C 探究淀粉水解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和少量稀硫酸,加热3~5 min,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淀粉未发生水解
D 检验蛋白质的性质 取2 mL蛋白质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醋酸铅溶液,再加入足量水 产生沉淀且沉淀不溶解,则蛋白质变性
解析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乙烯,也可能是SO2、乙炔等还原性气体,A错误;向无水乙醇中加入一颗黄豆粒大小的钠,发现钠沉入乙醇底部,说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B错误;在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和少量稀硫酸,加热3~5 min,冷却后要先加入NaOH将硫酸中和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这时会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说明淀粉水解产生了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若未加入NaOH中和硫酸,则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取2 mL蛋白质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醋酸铅溶液,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水,若沉淀不溶解,说明蛋白质变性,D正确。
12.(2022·全国甲卷)辅酶Q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辅酶Q1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60H90O4
B.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
C.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D.可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
解析 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9H90O4,A错误;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键线式端点代表甲基,10个重复基团的最后一个连接H原子的碳是甲基,故分子中含14个甲基,B正确;双键碳以及与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共面,羰基碳原子和与其相连的氧原子及另外两个原子共面,因此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甲基,能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13.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
C
14.在水果罐头中常添加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以延长保质期,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果罐头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B.抗坏血酸分子中含酯基、羟基和碳碳双键
C.脱氢抗坏血酸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脱氢抗坏血酸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解析 A.根据维生素C在水果罐头中的作用可知,维生素C在反应中失去H原子,发生氧化反应,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作还原剂,A正确;B.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抗坏血酸分子中含酯基、羟基和碳碳双键,B正确;C.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D.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含有H原子,因此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13分)(1)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
①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乙烯 b.乙烷 c.乙炔
②下列试剂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的是 。
a.水 b.四氯化碳 c.酸性KMnO4溶液
③下列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的是 。
a.苯 b.乙烷 c.乙醇
b
c
c
解析 (1)①甲烷为烷烃,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应为烷烃,故b符合;②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烷和乙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③羟基是亲水基团,含有羟基的乙醇易溶于水,c正确。
CH2=CH2
CH3COOCH2CH3
葡萄糖
CH3COOH
解析 (2)①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②酯类物质乙酸乙酯(CH3COOCH2CH3)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和乙醇;③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④乙酸(CH3COOH)含有羧基,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3)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上可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该反应类型
为 , 其化学方程式为 ;
乙烯还可通过加聚反应获得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
。
加成反应
16.(13分)CO、乙烯和乙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用某些简单有机物在低温、低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具有优良性能的高分子装饰性涂料、黏胶剂的基本过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乙炔的电子式为 , A中的官能团名称 ,物质C的结构简式为 ,物质E的名称为 。
(2)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写出下列序号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④ ;
⑥ 。
H︰C C︰H
羟基
CH3COOH
乙酸甲酯
④⑤
17.(14分)某兴趣小组制备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3 mL无水乙醇、2 mL浓硫酸、2 mL冰醋酸进行实验,用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
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3)接收装置还可选择下图中的 (填字母序号)。
催化剂、吸水剂
CD
Ⅱ.甲同学用含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收集产物后振荡,发现红色迅速褪去。
甲同学认为是蒸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发生了反应,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如下实验,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
已知: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酚酞试剂是酚酞的乙醇溶液。
实验i.取振荡后的下层无色液体,分成两份,分别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溶液① (填“变红”或“不变红”) 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反应,仍有大量剩余
2 滴入乙酸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ii.取振荡后的上层液体,加入② 溶液,振荡,发现出现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
实验iii.取5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3 mL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振荡,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4)完成上述实验:① 。② 。
(5)结合实验ii和实验iii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6)实验iii的实验目的是
。
变红
碳酸钠溶液
酚酞被萃取到乙酸乙酯层中
作为对照实验,验证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解析 Ⅱ.(4)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下层无色液体是否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加入酚酞,根据结论“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可知酚酞变红;根据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信息,溶液开始时变成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说明加入的是碳酸钠等碱性物质。(5)通过实验iii的对照,说明实验ii中上层液体含有酚酞,即实验ii中上层液体中的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
(6)根据实验ii和实验iii的现象可知,酚酞褪色的原因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为作对照实验。验证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
18.(18分)下表是A、B、C、D、E 5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是 。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F,与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n为正整数)。当n= 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4
②③
(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
。
(5)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