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重音和停顿。
2.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重点)
3.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该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感受诗韵 读准节奏
任务三 品读诗歌 领悟诗意
任务四 分析讨论 问题释疑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接龙游戏:
规则:学生用“假如我选了______,就会______,但______”句式造句,内容需结合校园生活
如:假如我选了上课偷吃辣条,就会收获同桌的崇拜,但被教导主任请去“喝茶”!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
选择就像拆盲盒,拆完别后悔,毕竟——盲盒不能退!”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了解作者】
姓名: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
籍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身份:美国诗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作品:《诗歌选集》《一棵作证的树》《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字音字形】
读准字音
解释词意
任务二 感受诗韵 读准节奏
1.听读,感受诗歌韵律美,并划分朗读节奏。
2.教师朗诵诗歌,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播放音频
诗歌的每一节都押韵,一节一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音乐和谐之美。
任务三 品读诗歌 领悟诗意
思考以下问题: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2、怎样理解题目中“路”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3、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①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面对选择,陷入沉思……
②写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③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误而难以回头。
④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怎样理解题目中“路”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小贴士】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3.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任务四 分析讨论 问题释疑
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3. 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4、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人既然写了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却把诗题和重点定为“未选择的路”?
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应该像诗人一样清醒而理智地知道:不能同时涉足,要作出正确选择(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
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麻烦。看起来两者都不错,都很有吸引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我们的选择才需要慎重。
3. 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诗人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延绵不尽的路,已无缘踏足那条“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人生之路是无法回头的,是不能重来的,所以人生之路的选择要谨慎。“恐怕”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心情。
4、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迹更少”意味着风险,充满了挑战。选择“人迹更少”的道路,显示了诗人敢于冒险、崇尚独创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因此,“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5.人既然写了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却把诗题和重点定为“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即是选择。
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
深化主旨——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课堂总结】
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一段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林荫匝道,有的路落英缤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却转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阳光明媚却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选择一条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写作特色】
1.运用象征。
全诗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出来。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2.含蓄清新,蕴含哲理。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看似平易,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路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意象。诗人选择了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路,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比较异同】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古今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你收集三句,注明作者,并选择其中的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种景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