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构建原子模型
专题一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的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相比,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如图1).尽管原子很小,但是,它还是能够再分的.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如图2).并且,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又小很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表1所示.由于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如表2所列出的几种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共5小题)
1.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
A.a B.b C.c D.d
2.2019年7月6日,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通过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碳﹣14含量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4700﹣5300年。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
3.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4.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得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下列相关科学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的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5.如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锂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专题二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
二.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共2小题)
6.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空气质量优良率高,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其中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气
7.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 B.CO2和SO2
C.NO2和H2O D.和
专题三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共4小题)
8.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铍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
9.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少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如图所示),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原子核体积很小
10.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11.(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
专题四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就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112”来进行计算。另外,还有一个近似计算公式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过,该公式一般不用来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而常用来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的。
四.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共6小题)
12.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B.3m C. D.
13.科学研究中,常常用模型来表达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小联所在的项目化小组利用不同圆片模拟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其中“”表示硫原子,“〇”表示氧原子。
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原子间的质量关系,该小组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的比值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B.12 C.1 D.2
14.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15.如图,天平右盘中的“”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 B.144 C.12 D.9
16.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kg B.kg C.kg D.kg
17.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a克。
(1)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为3:4,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专题五 离子符号
【知识点的认识】
1.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离子,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由2种以上元素原子组成的离子称为某某根离子,是带电原子团。
4.熟记的带电原子团
五.离子符号(共2小题)
18.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
A.KClO3和KCl B.CaCO3和CO2
C.NaOH和Ca(OH)2 D.KMnO4和K2MnO4
19.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构建原子模型
题号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C C C D B A D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8 19
答案 C A C B C B
一.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共5小题)
1.(2024春 余杭区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春 浦江县期末)2019年7月6日,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通过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碳﹣14含量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4700﹣5300年。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
【答案】D
【解答】解:A、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电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中子数一定不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4春 苍南县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答】解:A、氕原子与氚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等于1,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春 滨江区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得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下列相关科学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的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答案】C
【解答】解: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偏转是不可能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则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2024春 萧山区期末)如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 。
(2)锂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B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1)3;
(2)3;
(3)B。
【解答】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锂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故答案为:3;
(2)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答案为:3;
(3)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整体不显电性,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原子核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说法正确;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
二.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共2小题)
6.(2024春 杭州期中)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空气质量优良率高,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其中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气
【答案】C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不含氧分子,故A不合题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含氧原子,而不是氧元素,故B不合题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含氧原子,故C符合题意;
D、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含氧原子,不含氧气,故D不合题意。故选:C。
7.(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 B.CO2和SO2
C.NO2和H2O D.和
【答案】D
【解答】解:A、NO和,所含原子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
B、CO2和SO2,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6+8×2=22,16+8×2=32,故B错误;
C、NO2和H2O,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7+8×2=23,2+8=10,故C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原子数相同,电子数分别为:6+8×3+2=32,7+8×3+1=32,故D正确;故选:D。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共4小题)
8.(2024春 嘉兴期末)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铍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
【答案】B
【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从行星模型无法反映出来,故B符合题意;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24春 上虞区期末)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少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如图所示),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原子核体积很小
【答案】A
【解答】解: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荷,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选:A。
10.(2024春 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答案】D
【解答】解: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是1904年提出来的枣糕模型,故A正确;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是玻尔1913年提出来的,故B正确;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是卢瑟福1911年提出来的原子行星模型,故C正确;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错误。
故选:D。
(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A
【解答】解: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四.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共6小题)
12.(2024春 洞头区期中)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B.3m C. D.
【答案】C
【解答】解:
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和“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将可设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108,解得x,
则设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y,则16,解得y。
故选:C。
13.(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科学研究中,常常用模型来表达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小联所在的项目化小组利用不同圆片模拟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其中“”表示硫原子,“〇”表示氧原子。
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原子间的质量关系,该小组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的比值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6 B.12 C.1 D.2
【答案】C
【解答】解: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的比值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1。
故选:C。
14.(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中)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因为甲:乙=a:b,甲=(a 乙):b
又因 乙:碳原子=c:d,乙=(碳原子 c):d
甲=(a c 碳原子):(b d)
所以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c):(bd),即 故选:A。
15.(2024春 温州期中)如图,天平右盘中的“”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 B.144 C.12 D.9
【答案】C
【解答】解:天平右盘中的“”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则一个A原子的质量等于12个C﹣12质量的的和,即一个A原子的质量等于1个C﹣12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呈正比,1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2。故选:C。
16.(2024春 余杭区期中)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kg B.kg C.kg D.kg
【答案】B
【解答】解: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设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x,则b,xkg。
故选:B。
17.(2024春 婺城区校级期中)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a克。
(1)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 。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为3:4,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 。
【解答】解:(1)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a克,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为3: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18。
五.离子符号(共2小题)
18.(2024春 义乌市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
A.KClO3和KCl B.CaCO3和CO2
C.NaOH和Ca(OH)2 D.KMnO4和K2MnO4
【答案】C
【解答】A.KClO3含有氯酸根离子而KCl含有氯离子,物质中不含有相同原子团,故A错误;
B.CaCO3含有碳酸根离子,CO2不含原子团,故B错误;
C.NaOH、Ca(OH)2均含氢氧根离子,故C正确;
D.KMnO4含有高锰酸根离子,K2MnO4含有锰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9.(2024春 拱墅区月考)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答案】B
【解答】解:A、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共有12+8=2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的解析,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则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2.3 构建原子模型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专题一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的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相比,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如图1).尽管原子很小,但是,它还是能够再分的.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如图2).并且,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原子核比原子又小很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表1所示.由于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也就是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如表2所列出的几种原子的构成.
1.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____ )
A.a
B.b
C.c
D.d
【解析】解: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C
2.2019年7月6日,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通过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碳-14含量测定,推测其年代距今4700-5300年。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____ )
A.质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
【解析】解:A、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则电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它们的中子数一定不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D
3.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___ ___ ___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C
【解析】解:A、氕原子与氚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等于1,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得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下列相关科学史描述不正确的是( ____ )
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的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得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C
【解析】解: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偏转是不可能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则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如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 。
(2)锂原子核外有 ____ 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____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3
B
【解析】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锂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故答案为:3;
(2)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答案为:3;
(3)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整体不显电性,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原子核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说法正确;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专题二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
6.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空气质量优良率高,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其中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 ____ )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气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不含氧分子,故A不合题意;
C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含氧原子,而不是氧元素,故B不合题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含氧原子,故C符合题意;
D、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均含氧原子,不含氧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下列各组中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____ )
A.NO和 B.CO2和SO2 C.NO2和H2O D. 和
【解析】解:A、NO和 ,所含原子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
B、CO2和SO2,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6+8×2=22,16+8×2=32,故B错误;
C、NO2和H2O,原子数目相同,都为3个,电子数分别为:7+8×2=23,2+8=10,故C错误;
D、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原子数相同,电子数分别为:6+8×3+2=32,7+8×3+1=32,故D正确;
故选:D。
D
专题三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8.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铍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____ )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
【解析】解: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从行星模型无法反映出来,故B符合题意;
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B
9.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少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如图所示),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____ )
A
A.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原子核体积很小
【解析】解: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荷,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10.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_ )
_______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D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解析】解: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是1904年提出来的枣糕模型,故A正确;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是玻尔1913年提出来的,故B正确;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是卢瑟福1911年提出来的原子行星模型,故C正确;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错误。
故选:D。
11.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____ )
_____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
A
【解析】解: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专题四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就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112”来进行计算。另外,还有一个近似计算公式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过,该公式一般不用来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而常用来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的。
12.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____ )
A. B.3m C. D.
C
【解析】解:
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和“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将可设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108=
,解得x= ,
则设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y,则16= ,解得y= 。
故选:C。
13.科学研究中,常常用模型来表达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小联所在的项目化小组利用不同圆片模拟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其中“___”表示硫原子,“〇”表示氧原子。
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原子间的质量关系,该小组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的比值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 )
A.16
B.12
C.1
D.2
C
【解析】解: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的比值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0%≈1。
故选:C。
14.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 )
A.
B.
C.
D.
A
【解析】解:因为甲:乙=a:b,甲=(a 乙):b
又因 乙:碳原子=c:d,乙=(碳原子 c):d
甲=(a c 碳原子):(b d)
所以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c):(bd),
即
故选:A。
15.如图,天平右盘中的“__”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 ,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 )
A.1 B.144 C.12 D.9
【解析】解:天平右盘中的“__”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 ,则一个A原子的质量等于12个C-12质量的 的和,即一个A原子的质量等于1个C-12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呈正比,1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2。
故选:C。
C
16.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____ )
A. kg
B. kg
C. kg
D. kg
B
【解析】解: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设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x,则 =b,x= kg。
故选:B。
17.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a克。
(1)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 。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为3:4,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 。
【解析】解:(1)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a克,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为3: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18。
24
18
专题五 离子符号
【知识点的认识】
1.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离子,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由 2 种以上元素原子组成的离子称为某某根离子,是带电原子团。
4.熟记的带电原子团
18.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____ )
A.KClO3和KCl
B.CaCO3和CO2
C.NaOH和Ca(OH)2
D.KMnO4和K2MnO4
【解析】A.KClO3含有氯酸根离子而KCl含有氯离子,物质中不含有相同原子团,故A错误;
B.CaCO3含有碳酸根离子,CO2不含原子团,故B错误;
C.NaOH、Ca(OH)2均含氢氧根离子,故C正确;
D.KMnO4含有高锰酸根离子,K2MnO4含有锰酸根离子,故D错误。
C
19.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解析】解:A、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X2+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2-是是Y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Y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
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核内质子数不变,则两种离子共有12+8=2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的解析,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Y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则X的核电荷数大于Y的核电荷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