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练习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练习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09:27: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A C A D B D D C D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B D A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共7小题)
1.(2024秋 瑞安市期末)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水结成冰 C.西瓜榨汁 D.粮食酿酒
【答案】D
【解答】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2024春 嘉善县期末)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海水晒盐 C.冰雪消融 D.汽油挥发
【答案】A
【解答】解:A、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3.(2023秋 玉环市期末)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
【答案】C
【解答】解: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试管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电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4.(2023秋 义乌市期末)下列为义乌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酿制黄酒时发酵糯米 B.生产蜜枣前洗晾生枣
C.制作麻糖后切块包装 D.熬制红糖前糖梗榨汁
【答案】A
【解答】解:A、酿制黄酒时发酵糯米,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生产蜜枣前洗晾生枣,只是将部分杂质冲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制作麻糖后切块包装,只是将其切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熬制红糖前糖梗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5.(2023秋 义乌市期末)豆浆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答案】D
【解答】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燃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期末)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湿衣服晾干
C.大米酿酒 D.烧碱变质
【答案】B
【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烧碱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B选项发生的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
故选:B。
7.(2023秋 柯桥区期末)小科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在绿茶工坊、豆腐工坊、红糖工坊、面包工坊等都参与了实践体验。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茶叶 B.研磨黄豆 C.压榨甘蔗 D.面包发酵
【答案】D
【解答】解:A、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研磨黄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压榨甘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面包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共7小题)
8.(2024秋 鹿城区期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答案】D
【解答】解: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其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的性质,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2024 鹿城区校级二模)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答案】C
【解答】解:A.熔点29.8℃,熔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A错误;
B.固体呈蓝灰色,这是描述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金属活动性属于化学性质,它反映了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故C正确;
D.会热缩冷胀,这是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0.(2024秋 瑞安市期末)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锥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耐腐蚀
【答案】D
【解答】解:A、硬度高,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熔点低,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耐腐蚀,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2023秋 武义县期末)下列有关本次模拟考试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难溶于水 C.易撕碎 D.可燃性
【答案】D
【解答】解:A、白色为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难溶于水为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撕碎属于形状的改变,而形状容易改变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可燃性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D。
12.(2023秋 吴兴区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生石灰用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答案】A
【解答】解:A、铜丝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用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能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的吸水性
C.氢氧化钠易潮解 D.浓盐酸的挥发性
【答案】A
【解答】解: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必须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为化学性质,故正确;
B.浓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
D.浓盐酸的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A。
14.(2023秋 衢州期末)小明将纸条分别紧紧卷在木棒和铁棒上,加热纸条(如图),木棒上的纸条立即燃烧,而铁棒上的纸条不会立即燃烧。据此推测木棒和铁棒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导热性 C.硬度 D.延展性
【答案】B
【解答】解:木棒上的纸条立即燃烧,是因为纸条的温度立即达到着火点;铁棒上的纸条没有立即燃烧,是因为铁棒将热量迅速传递到其他部分,使得纸条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故由此可以推断出木棒和铁棒具有不同的导热性。
故选:B。
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共2小题)
15.(2024春 苍南县期末)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种子内的化学能量增多
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D
【解答】解:A.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化学能减小,故B错误;
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D正确;
故选:D。
16.(2023秋 海曙区期末)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所用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会放出热量
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较小
D.火箭飞行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完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答案】A
【解答】解:A、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因此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会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增加,故B说法错误;
C、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较大,故C说法错误;
D、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只有一部分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被损失了,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专题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 )
A.瓷碗破碎 B.水结成冰
C.西瓜榨汁 D.粮食酿酒
【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D
2.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 )
A.木炭燃烧
B.海水晒盐
C.冰雪消融
D.汽油挥发
【解析】解:A、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A
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____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
【解析】解: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试管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电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为义乌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____ )
A.酿制黄酒时发酵糯米
B.生产蜜枣前洗晾生枣
C.制作麻糖后切块包装
D.熬制红糖前糖梗榨汁
【解析】解:A、酿制黄酒时发酵糯米,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生产蜜枣前洗晾生枣,只是将部分杂质冲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制作麻糖后切块包装,只是将其切开,没有新物质生成,
A
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熬制红糖前糖梗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5.豆浆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____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解析】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D
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燃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____ )
A.植物光合作用 B.湿衣服晾干
C.大米酿酒 D.烧碱变质
【解析】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C、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烧碱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B选项发生的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
故选:B。
7.小科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在绿茶工坊、豆腐工坊、红糖工坊、面包工坊等都参与了实践体验。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____ )
A.采摘茶叶
B.研磨黄豆
C.压榨甘蔗
D.面包发酵
【解析】解:A、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研磨黄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D
故B不合题意;
C、压榨甘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面包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专题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8.“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____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解析】解: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其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的性质,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解析】解:A.熔点29.8℃,熔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A错误;
B.固体呈蓝灰色,这是描述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金属活动性属于化学性质,它反映了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故C正确;
D.会热缩冷胀,这是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C
10.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锥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耐腐蚀
【解析】解:A、硬度高,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熔点低,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耐腐蚀,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D
11.下列有关本次模拟考试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A.白色
B.难溶于水
C.易撕碎
D.可燃性
【解析】解:A、白色为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难溶于水为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撕碎属于形状的改变,而形状容易改变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可燃性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____ )
A.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生石灰用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解析】解:A、铜丝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
A
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用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能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 )
A.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的吸水性
C.氢氧化钠易潮解 D.浓盐酸的挥发性
【解析】解:A.浓硫酸的脱水性,是必须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为化学性质,故正确;
B.浓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
D.浓盐酸的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A。
A
14.小明将纸条分别紧紧卷在木棒和铁棒上,加热纸条(如图),木棒上的纸条立即燃烧,而铁棒上的纸条不会立即燃烧。据此推测木棒和铁棒具有不同的( ____ )
A.密度 B.导热性 C.硬度 D.延展性
【解析】解:木棒上的纸条立即燃烧,是因为纸条的温度立即达到着火点;铁棒上的纸条没有立即燃烧,是因为铁棒将热量迅速传递到其他部分,使得纸条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故由此可以推断出木棒和铁棒具有不同的导热性。
故选:B。
B
专题三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等等.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际上,吸热或放热现象也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因此,表达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要忽略了这点.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但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现象和硝酸铵溶解吸热现象,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2.对于能量的转化问题,经常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可以将其综合起来分析、推断.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____ )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种子内的化学能量增多
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解析】解:A.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化学能减小,故B错误;
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D正确;
故选:D。
D
16.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所用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A.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会放出热量
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较小
D.火箭飞行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完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A
【解析】解:A、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因此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会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增加,
故B说法错误;
C、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较大,故C说法错误;
D、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只有一部分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被损失了,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专题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即有无新物质生成)来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共7小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水结成冰 C.西瓜榨汁 D.粮食酿酒
2.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海水晒盐 C.冰雪消融 D.汽油挥发
3.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
4.下列为义乌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酿制黄酒时发酵糯米 B.生产蜜枣前洗晾生枣
C.制作麻糖后切块包装 D.熬制红糖前糖梗榨汁
5.豆浆是许多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
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湿衣服晾干
C.大米酿酒 D.烧碱变质
7.小科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在绿茶工坊、豆腐工坊、红糖工坊、面包工坊等都参与了实践体验。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茶叶 B.研磨黄豆 C.压榨甘蔗 D.面包发酵
专题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对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应用,是不仅可以用来推断物质及其用途,而且可以用来鉴别具体的物质,等等.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共7小题)
8.“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9.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10.四川省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锥相比,其硬度高、熔点低、密度小、耐磨、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耐腐蚀
11.下列有关本次模拟考试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难溶于水 C.易撕碎 D.可燃性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生石灰用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13.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硫酸的脱水性 B.浓硫酸的吸水性
C.氢氧化钠易潮解 D.浓盐酸的挥发性
14.小明将纸条分别紧紧卷在木棒和铁棒上,加热纸条(如图),木棒上的纸条立即燃烧,而铁棒上的纸条不会立即燃烧。据此推测木棒和铁棒具有不同的(  )
密度 B.导热性 C.硬度 D.延展性
专题三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知识点的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等等.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际上,吸热或放热现象也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因此,表达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要忽略了这点.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但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现象和硝酸铵溶解吸热现象,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2.对于能量的转化问题,经常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可以将其综合起来分析、推断.
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共2小题)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种子内的化学能量增多
C.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水温升高的过程,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16.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所用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会放出热量
B.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较小
D.火箭飞行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完全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