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词曲鉴赏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1.古诗词鉴赏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乐”是这首词的 ,“ ”是这首词的题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表现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生活的句子是 。
(3)词中说“最喜小儿亡赖”,“亡赖”应如何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写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
3.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 ;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
4.这首诗运用( )的写法,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A.咏物言志 B.借景抒情
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____]_______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
相看两不厌,_____________。
5.把古诗补充完整。
6.诗的前两句写了 和 这两种景物,运用了以 衬 的描写手法,既写眼前之景,又写诗人心中之情。
7.诗人在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寄情 ,抒发了自己内心的 之感和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
8.诗的后两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 (①讨厌 ②满足)。这表达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 之情。
阅读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9.《塞下曲》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 。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 。
10.“ ”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 ,又烘托出了战前的 。
11.“ ”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 。
12.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 。 ,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 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 的品质。
13.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
(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 )
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诗。
15.这首诗中,我们知道王昌龄要送别的朋友是 ,他是在 (地点)送别朋友的。诗的前两句中以“ ”和“ ”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16.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寒”“孤”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的留恋和孤寂之情。( )
(2)“冰心”“玉壶”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
18.诗人是在什么环境下与朋友离别的 ( )
A.下着雨的清晨 B.下着雨的傍晚 C.风和日丽的早晨 D.风和日丽的傍晚
19.理解古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前两句在写景中融入了离别之情。 B.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亲友的思念。
C.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清廉正直的品格。 D.本诗写离别愁绪,悲愤幽怨之情十分明显。
20.《芙蓉楼送辛渐》淡写 ,重写 。
A.朋友的离情别绪 B.自己的高风亮节
21.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2.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 D.飞入菜/花无/处/寻
2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而富有童趣的乡村( )景图。
A.春 B.夏 C.秋 D.冬
24.这首诗写儿童在菜花丛中追黄蝶,儿童最后追到黄蝶了吗?你是从哪句诗句找到答案的?
现代诗歌。
母亲的爱
作者: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浪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25.在诗歌前两节中,诗人将母亲的爱比作 、 、春风这些事物,来表现母爱 的特点。诗歌第二小节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下的赞美母亲的诗句:“ , ”,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6.请你仿照第一节,创编一节小诗。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27.如何理解“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候鸟之歌
我们是一群候鸟,
飞进了冬天的牢笼;
在绿色的拂晓,
去天涯远征。
让脱落的羽毛,
落在姑娘们的头顶;
让结实的翅膀,
托着太阳上升。
我们放牧着乌云,
抖动的鬓毛穿过彩虹;
我们放牧着风,
飞行的口袋装满歌声。
是我们的叫喊,
冰山吓得老泪纵横;
是我们的嘲笑,
玫瑰羞得满面绯红。
北方呵,故乡,
请收下我们的梦:
从每条冰缝长出大树,
结满欢乐的铃铛和钟……
28.读了诗,我知道诗中的“我们”是 ,“我们的故乡”在 ,“我们的梦”是
29.诗歌描写了候鸟( )的画面。
A.玩耍 B.迁徙 C.吃食 D.争斗
30.“放牧”的本义是把牲畜放到草地等处吃食物或活动。诗歌中提到了“放牧着乌云”“放牧着风”,这用到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候鸟的 精神。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候鸟的 之情。
31.关于本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绿色的拂晓”说明候鸟们在黎明启程。
B.这群候鸟对冰山叫喊,对玫瑰嘲笑,太狂妄。
C.作者对候鸟的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
D.“铃铛”和“钟”这两种事物表达的意义是欢乐的。
32.候鸟在迁徙途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被人类捕食……我想衷心地称赞候鸟: 。
《诗词曲鉴赏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1) 词牌名 村居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向往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亡赖”有“顽皮,淘气”之意。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歌的主旨。
《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其中“清平乐”为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乡村生活,勾勒出清新秀丽的乡村环境,表现出相互安适的农村生活,从而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的向往。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参考译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意思: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可知,这一句诗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情态,故表现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生活的诗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最喜小儿亡赖”的意思是: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亡赖”有“顽皮、淘气”之意,“亡赖”中的“亡”的读音是wú,通“无”。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表现了小儿幼小天真、调皮可爱的特点。
2.它不需要人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3. 朵朵花开淡墨痕 只留清气满乾坤 4.A
【解析】2.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结合所给诗句,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因此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朵朵花开淡墨痕;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因此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4.本题考查写法。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A。
5.唐 李白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6. 众鸟 孤云 动 静 7. 拟人 山水 孤独 8. ② 喜爱
【解析】5.本题考查的是诗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闲、敬、亭”的正确书写。
6.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内容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这句诗写的景物是“众鸟”,是动态描写。诗句“孤云独去闲”描写的景物是“孤云”,是静态描写。
7.本题考查的是诗词理解和修辞手法。
古诗的后两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思是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赋予了敬亭山人的动作——看,因此诗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相”“看”两个字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
8.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和诗歌感情。
“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是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因此,“厌”是满足的意思,故选②。“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对敬亭山非常喜爱。
9. 唐 卢纶 边塞诗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首领偷偷地逃跑了 雪夜作战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英勇 10. 月黑雁飞高 夜晚 紧张气氛 11. 单于夜遁逃 趁着夜色的掩护仓皇逃跑 12.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昏暗的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动,将军拉开弓射箭,箭头插入石块中 英勇神武、镇定自若 13. √ √
【解析】9.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原诗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内容写边塞征战,因此属于边塞诗,解释: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描写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观场面。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月黑雁飞高”,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一句写景,从“月黑”可知交代了时间是在夜晚,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单于夜遁逃”,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此句描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映衬出将军的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1)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说法正确。
(2)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说法正确。
1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 送别 15. 辛渐 芙蓉楼 寒 孤 16.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7. √ √ 18.A 19.ABC 20. A B 21.因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解析】14.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及作家作品。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5.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从诗题可知人物、地点。第一句中“寒”宇增添了冷清的气氛,第二句中“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16.本题考查诗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字句古诗常见朗读节奏是“二/二/三”或“四/三”,作答时可根据惯有朗读节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语意连贯的词语朗读时不要分开。“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意思是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停顿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此句描写了秋雨时节,诗人送别好友的情景,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寒”“孤”字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的留恋和孤寂之情。故表述正确。
(2)“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作者自己冰清玉洁、坚守节操的信念。这句诗是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故表述正确。
18.本题考查诗句关键词的理解。
诗中“寒雨”表明了下雨的环境,“平明”指天刚亮,交代了时间。所以诗人是在下着雨的清晨与朋友离别的。故选A。
19.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A.诗前两句写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将离别之情融入景中,题干表述正确。
B.诗后两句写道: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题干表述正确。
C.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了自己为官清白、廉洁,心地纯洁。题干表述正确。
D.诗的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传达了诗人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侧面烘托了诗人光明磊落、开阔的胸怀,从中看不出诗人悲愤幽怨之情。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ABC。
20.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理解古诗可知,《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与“孤”是移情手法,表面写“雨”寒“山”孤,实际是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苦。后两句用冰壶自比,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构思别致,情感真挚。故这首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故选AB。
21.本题考查语言组织能力。
联系本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再结合古诗内容理解,最可能问的是诗人的境况或者被贬原因,据此表述即可。
如:为何被贬?现在过得怎么样?
22.C 23.A 24.儿童最后没有追到黄蝶,从“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句诗中找到答案。
【解析】22.本题考查句子朗读。
朗读节奏划分时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把句子切分成几个相对完整的部分划分即可。
A.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疏疏”不能分开,“一径”不能分开。正确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成阴”不能分开。正确的节奏: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划分正确。
D.飞入菜花无处寻: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菜花”“无处”不能分开。正确的节奏:飞入菜花/无处/寻。
故选C。
2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结合“树头花落未成阴”“菜花”可知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故选C。
2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是: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可知,儿童最后没有追到黄碟。
25. 海洋 太阳 无私伟大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6.示例:我们的爱是星星,母亲的爱是星空。 27.示例:不论我们走得多远,走到哪里,母亲都会十分牵挂我们。
【解析】2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诗歌内容,其中的“母亲的爱是海洋”、“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可知,诗人将母爱比作海洋、太阳、春风。
【唐】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根据译文可知,《游子吟》中赞美母爱的诗句主要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拓展能力。
例如:我们的爱如一片叶子,妈妈的爱却是一棵大树。
27.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要句子的理解与辨析。
根据认真阅读诗歌内容可知,原句表达的意思是:在母亲的世界里,儿女永远是第一的,永远都是在母亲心里,不会被遗忘,也只有母亲会知道身在远方的儿女是她的牵挂,一直都会在心里想念着,就算你在天涯海角,也不会走出母亲心灵的光场。
28. 一群候鸟 北方 从每条冰缝中长出大树 29.B 30. 拟人 勇敢、乐观 喜爱与赞美 31.B 32.你们翻越高山、穿越云层,你们勇往直前、英勇无畏,你们用行动诠释了永不放弃的“候鸟精神”。
【解析】28.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
由句子“我们是一群候鸟”可知,“我们”指的是一群候鸟。由句子“北方呵,故乡”可知,“我们的故乡”在北方。由句子“请收下我们的梦:从每条冰缝长出大树,结满欢乐的铃铛和钟……”可知,“我们的梦”是每条冰缝长出大树。
29.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
句子“在绿色的拂晓,去天涯远征”中“远征”的意思是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候鸟要长途出征。和“迁徙”的表达的意思一致,故选B。
30.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理解和文章表达的情感。
“放牧着乌云”“放牧着风”这是把“乌云”“风”看作奔跑的动物,因此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由句子“我们放牧着乌云”“我们放牧着风”可知,“我们”没有把“乌云”和“风”放在眼里,从中可以看出候鸟勇敢、乐观的精神。
由句子“冰山吓得老泪纵横”“玫瑰羞得满面绯红”可知,候鸟勇敢、乐观的精神使冰山、玫瑰都受到了惊吓,也体现了作者对候鸟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
31.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候鸟对冰山的叫喊以及嘲笑玫瑰并不是狂妄。面对冰山,它们毫不畏惧,与娇滴滴的玫瑰星城鲜明对比。作者对候鸟的这种精神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B。
32.本题考查的综合实践能力。
根据句子“我们放牧着乌云,抖动的鬓毛穿过彩虹;我们放牧着风,飞行的口袋装满歌声。是我们的叫喊,冰山吓得老泪纵横;是我们的嘲笑,玫瑰羞得满面绯红”可知,候鸟面对困难并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向前。我们在作答时,可以赞美候鸟勇敢向前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候鸟,你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