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练习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练习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7 16: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练习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绽放(zhàn) 依偎(wēi) 燕山(yàn) 唾沫(tuò)
B.浑身(hóng) 鸿毛(hún) 蓄养(xù) 逃避(pì)
C.头晕目眩(xuàn) 瞟见(piǎo) 眨眼(zhǎ) 锲而不舍(qiè)
D.迁移(qiān) 暂时(zàn) 调料(tiáo) 含情脉脉(mài)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滩贩 云霄 轿车 吹烟
B.染缸 浓绸 蜡月 枪毙
C.王侯 乌鸦 挑剔 贷款
D.惶恐 翠弱 偏僻 恐惧
3.下列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B.李大钊是英勇无畏的革命者
C.董存瑞是抗日英雄
D.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4.下面语段中依次使用三字俗语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_____;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中,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_____;如果孩子沐浴着亲情和友情的春风,他便成了快乐的_____;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无畏的_____。
A.替罪羊 应声虫 百灵鸟 地头蛇
B.井底蛙 应声虫 百灵鸟 千里马
C.哈巴狗 和事佬 百灵鸟 变色龙
D.老好人 软骨头 哈巴狗 书呆子
5.下列诗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6.经典作品常读常新。学校在读书节活动中,为了鼓励同学们重读经典,现征集一句宣传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7.《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被找回来后给大家讲述了他精彩的历险过程,下列与他的讲述不符的一项是(  )
A.汤姆讲述了他是怎么探索第三条通道的
B.汤姆讲述了他是怎样回去找贝琪的
C.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费尽口舌说服了贝琪
D.他讲述了自己遇到了一群野人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请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dǐ kàng( )pái huái( )yī wēi( )qī liáng( )
9.区别形近字组词。
拌( )峻( )宵( )型( )藉( )
绊( )竣( )霄( )刑( )籍( )
10.把词语补充完整。
( )( )见惯 见微( )( ) ( )而不舍
不可( )议 ( )然不同 心平( )( )
11.请用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替换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家乡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 )一个恬静的少女。
(2)他有各种各样的风筝,最精妙( )的是那只黑色的燕子风筝。
12.根据语境,填写名言或诗句
(1)诗人笔下的四季是:春,就是叶绍翁在园门外看到的“ , ”;夏,就是令杨万里赞叹的“ , ”的西湖风光;秋,就是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和谐:冬,就是柳宗元眼中的“ ,独钓寒江雪”的洒脱。
(2)毕业了,愿你勇往直前!如果遇到挫折,要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和自信;如果身处困境,也要有“ , ,通则久”的意识。
(3)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语文是情,这情是“若有人知春去处, ”的天真浪漫。
三、语言表达
13.联系实际“论”英雄。《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大家都爱读。班级围绕“鲁滨逊是/不是英雄”展开辩论。请你先做选择,然后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鲁滨逊是英雄 反方:鲁滨逊不是英雄,是个冒险家。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节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4.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探索,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请你用“ ”划出发现的现象,用“ ”划出得出的结论。
15.作者选用阿瑟林斯基的事例,要论证的观点是:
16.如果再选择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下面哪个事例更恰当?说明理由。
A.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溢出,反复试验后,发现浮力定律。
B.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反复实验后发现铁球下落速度跟铁球轻重没关系。
事例 更恰当,理由是 。
17.为参加“爱科学”主题班会,兰兰查找了以下材料,她想证明的观点是( )
材料一: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小时候最喜欢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材料二: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利用工作的空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他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他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A.有志者事竟成。 B.兴趣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动力。
C.勤能补拙。 D.科学发现或发明需要机遇。
18.围绕下面第一句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照样子至少再写出两个事例)
阅读经典书籍,使人受益匪浅。通过阅读《稻草人》,我明白了做人应该为他人着想,学会奉献,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
阅读理解。
最初的开始
①9月1号是开学的日子。我一睁眼,太阳都老高了,大叫一声爬起来,怪妈不叫醒我。妈说:“现在刚刚6点,你爸爸也是刚起来。”我说:“我爸是我爸,我是我。”妈说:“你别矫情!头天上学,咱们顺顺当当的,你别给我来劲。”我忍了。
②我把放在枕头边的新衣裳穿起来,特意拿香皂洗了脸。妈把我好好打扮了一番,给两个小毛辫扎上了蝴蝶结,还把她自己用的胭脂往我脸上点了点,把我美的,偷偷照了好几回镜子。镜子里的小姑娘可漂亮了,连我都不知道她是谁了!
③北京的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群鸽子响着好听的哨音从我们家上空飞过,好像在祝贺我。
④出了门不一会儿就到了学校。一个红色的小门,油漆已经斑驳,掉了颜色。我看到很多大同学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来学校的,他们向站在校门口的老师鞠躬问好。
⑤刚进校门就有大同学把我送进教室。一年级一班。教室在一个大天棚底下,教室里有许多桌子和板凳,黑板上画着画,写着“欢迎新同学”。家长只能把孩子领到教室门口,不少人隔着玻璃跟孩子招手……我观察到,这个班没人送到教室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孩。那男孩又高又大,从老师对他的招呼里我知道,他的名字叫李德利。李德利,多么俗气的名字。
⑥老师点过名,让我们在教室外头按大小个排成一排,依次进入教室,第一排坐满了坐第二排,轮到我就到了最后一排靠墙的位置。最后一个进来的是李德利,他被安排在我旁边。离座位还有好远,他就把书包拽过来,砸在课桌上,然后大大咧咧地把自己摔在椅子上。一副什么都见过的老学生模样。李德利剃着光头,脑袋上有道疤,眼睛往上吊着长,薄嘴唇,扇风耳,一看就不是善茬儿。我举手报告老师,说我不喜欢这个位子,也不愿意和旁边这个同学同桌。老师说她知道了,座位是会换的,暂时就这样坐。没有解决问题,报告白打了,我很不愉快。
⑦开学第一天三节课:第一节课,点名,排座位,听老师讲话。第二节课,发书本,练习写自己的名字。第三节课,老师领着参观学校。刚上第二节课,李德利就和我打起来了。他拿皮筋不住地绷我胳膊,大概是因为我说了不愿意跟他坐,他恼了。爸爸说过,女孩儿不能轻易让人欺负,谁打你,你就要勇敢地打回去。
⑧我打回去了。李德利又打回来了。我又打过去。高大的李德利一下薅住我的头发,使劲拽,把我的蝴蝶结扯下来,辫子也散了。我使出自己的法宝,像火车拉笛儿一样叫唤起来。班里秩序一下乱了,大家都回头看我们。老师让李德利到教室门口站着去。李德利二话没说,……
⑨开学第一天就这么轰轰烈烈地过去了。
〔节选自叶广芩的小说《土狗老黑闯祸了》(有删改)〕
《资料袋》:“我”,一个无比鲜活的北京大妞,名叫丫丫,因为属耗子,所以叫耗子丫丫。老黑是“我”家里养的一条土狗。李德利,因为考试不及格,留级了两次,爱恶作剧。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有固定工作。他在家会搭暖棚,种菜卖钱,会给生病的母亲做好吃的面食。
19.由情节推测,小说片段可能是目录______中的内容。
A.第一章:土狗老黑 B.第二章:上姥姥家
C.第三章:我上学啦 D.第四章:老黑闯祸
20.片段展现了丫丫一天中的三个场景,根据文章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情节 怪妈妈晚叫 看到同学问好 被领到教室
场景 家里 校门口 教室
21.在这三个场景中,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2.丫丫上学第一天有着丰富的内心感受。读第③自然段,可以从中体会到丫丫 的心情,我发现作者是用 的方法写出人物心情的。
23.小说中的人物是立体的、多面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文后资料袋,照样子写出李德利的人物简介。
丫 丫——优点:活泼、敢于表达,不喜欢同桌会举手跟老师报告。
缺点:做事冲动,以貌取人,因为李德利的外貌就不想和他做同桌。
李德利——优点:
缺点:
24.我们学过多种写人方法,如:①选用典型事例②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③通过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请你发挥想象,结合人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第⑧段的省略号补写完整。
李德利二话没说,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读完《最初的开始》,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是啊,六年的小学生活,有太多的人和事,景和物让我们难以忘怀,他(它)们在我们脑海中沉淀成一种养分,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每次回想起来,都如阳光般温暖……请围绕“暖”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写一篇习作,表达对小学生活的难忘留恋之情。
可以直接抒情,可以融情于事、物、景……如果是写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写具体,把情感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450字以上。
《小升初分班考练习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C C B B C D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燕山(yàn)——yān;
B.浑身(hóng)——hún,鸿毛(hún)——hóng,逃避(pì)——bì;
D.含情脉脉(mài)——mò;
故选C。
2.C
【详解】本意考查对字形的辨析。
A.滩贩——摊贩,吹烟——炊烟;
B.浓绸——浓稠,蜡月——腊月;
D.翠弱——脆弱;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C.董存瑞是解放战争中的英雄,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他不是抗日英雄。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字俗语的掌握与运用。
“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百灵鸟”指机灵可爱的人。
“地头蛇”比喻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井底蛙”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陋的人。
“千里马”指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哈巴狗”比喻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和事佬”指无原则调和的人。
“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老好人”指随和厚道,性格温柔,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缺乏原则性的人。
“软骨头”以喻没有骨气的人。
“书呆子”沉溺于书籍而不通人情事故的人。
分析题干中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孤陋寡闻、见识浅陋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中,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随声附和的人,如果孩子沐浴着亲情和友情的春风,他便成了快乐的机灵可爱的人,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无畏的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故依次选择井底蛙、应声虫、百灵鸟、千里马。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句子排序。
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的是春天万物生长、杨柳依依的景象,是春天的景色。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莲叶和荷花是夏天特有的植物,展现的是夏天莲叶茂盛、荷花盛开的美景,是夏天的景色。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在秋天变红,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天枫叶如火的美景,是秋天的景色。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虽然有“春风”二字,但实际描写的是冬天的雪景,以春花比喻冬雪,是冬天的景色。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
A.“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读书要做到三方面,心思要在读书上,眼睛要仔细看,嘴巴要出声朗读。强调读书时心思专注、认真看读、出声朗读的重要性。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是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同时也要让自己所学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和实践,增长见识。
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意思是经典的书籍,不要厌烦反复的阅读,熟读之后,经过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到对方说的一番话收获很大,比自己读十年书还有用。形容对方的言论见解高明,使自己受益匪浅。
题干中“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指的是经典的文学、艺术等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每次阅读都会因为读者自身的经历、心境、知识水平而产生变化。C项强调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为了鼓励同学们重温经典,可以征集C项名言警句做宣传语。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理解。
D.在《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当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被找回来后,他们成为了小镇上的英雄,人们为他们的归来而欢呼雀跃。汤姆在身体恢复后,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在山洞中的历险经历。汤姆的讲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路后,面对未知和危险的环境,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汤姆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带领贝琪寻找出路。在山洞中,汤姆和贝琪经历了饥饿和寒冷的考验。他们依靠着彼此的支持和坚定的信念,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汤姆最终找到了山洞的出口,并带领贝琪成功脱险。在逃出的过程中,他们还意外地发现了印江·乔埃埋藏的宝藏。没有谈到自己遇到了一群野人,故理解错误;
故选D。
8. 抵抗 徘徊 依偎 凄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抵”“徘”“徊”“偎”“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搅拌 险峻 元宵 类型 慰藉 绊倒 竣工 云霄 酷刑 书籍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拌:凉拌、拌嘴、拌面。
峻:严峻、峻峭、冷峻。
宵:宵夜、春宵、宵禁。
型:模型、血型、发型。
藉:藉口、藉慰、慰藉。
绊:羁绊、牵绊、绊子。
竣:完竣、告竣、竣事。
霄:重霄、碧霄、九霄。
刑:刑法、刑罚、判刑。
籍:籍贯、户籍、学籍。
10. 司 空 知 著 锲 思 截 气 和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置信或超出常轨的事物或情况。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11. 好像 精巧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1)宛如:好像、仿佛的意思。其近义词有:宛若、仿佛、好像、如同、犹如、仿佛、好似等。
(2)精妙:精致巧妙,令人赞叹不已。其近义词有:精湛、精辟、精粹、精彩、巧妙、出色、出众等。
12.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蓑笠翁 千磨万击还坚劲 穷则变 变则通 杨柳依依 唤取归来同住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书写时注意“满”“园”“枝”“莲”“碧”“蓑”“笠”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磨”“坚”“劲”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柳”“唤”“归”的正确写法。
13.我认为鲁滨逊是英雄。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未知的困难和危险,他没有丝毫气馁害怕,而是积极乐观地生活;自己想办法打造工具,种粮食;捕捉、驯养、繁殖野山羊;打败野人,救下星期五……他乐观、机智、勇敢,这不就是一个英雄应有的品质么?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的立场。如果选择正方,就要从鲁滨逊在孤岛上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来论证他是英雄。可以提及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生活条件,以及他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的勇敢抉择等方面。如果选择反方,就要强调鲁滨逊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冒险精神,而非英雄的特质。可以指出他流落荒岛并非出于拯救他人或为了伟大的目标,而是因为航海冒险的意外;还可以说他在岛上的生存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是为了他人或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示例:
我选择正方,认为鲁滨逊是英雄。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被困荒岛,但他没有绝望和放弃。他勇敢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造住所、种植庄稼、驯养动物,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问题。他的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钦佩。比如,当他遭遇风暴,船只失事,所有人都感到绝望时,只有他保持冷静,积极寻找生存的机会。这种在极端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足以证明他是一位英雄。
我选择反方,认为鲁滨逊不是英雄,而是个冒险家。鲁滨逊出海的初衷是为了追求冒险和刺激,并非有什么高尚的目的。他流落荒岛是因为冒险中的意外,而不是为了拯救他人或完成伟大的使命。在荒岛上,他主要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而努力,这种行为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求生本能,而不是英雄的无私奉献和伟大担当。例如,他在岛上的种种努力,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而不是为了造福他人或者改变世界。所以,他只是一个有着冒险经历的人,而非英雄。
14.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6. A 因为事例A中,阿基米德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结论,这与文中事例的叙述过程一致。事例B中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原有的观点产生怀疑,之后去反复试验,重新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本文中事例的叙述过程不一致。 17.B 18.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我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面对困境时强大的内心和野外生存的技能;阅读《童年》,我从阿廖沙身上学到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一颗勇敢纯洁之心,在黑暗之中默默成长。
【解析】1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内容“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是“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阿瑟林斯基发现的现象为: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最终的结论是: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15.本题考查观点。
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一现象,由此产生一系列疑问,如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然后带着这些疑问进行反复的实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体现了他善于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追问,通过反复探索去寻求真理。这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观点相契合,即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勇于探索,在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事例与阿瑟林斯基的事例在结构上更为相似,都是先发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不寻常现象(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阿基米德发现洗澡时水溢出),然后提出疑问,并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最终得出了重要的科学结论(阿瑟林斯基发现眼珠转动与做梦的关系,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这种从疑问到探索再到发现的过程,正是作者想要通过这两个事例来论证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而B事例虽然也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但它更多地是体现了对已有观点的质疑和推翻(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新观点,这与阿瑟林斯基和阿基米德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不完全一致。因此,B事例虽然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索例子,但相比之下,A事例更符合作者想要论证的观点。
故选A。
17.本题考查观点。
材料一中达尔文小时候对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以及自然历史有浓厚兴趣,后来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材料二中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正是因为这个兴趣促使他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全新的微生物世界。两个材料都强调了人物因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从而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和发明,而“有志者事竟成”强调的是志向和毅力;“勤能补拙”强调的是勤奋可以弥补不足;“科学发现或发明需要机遇”强调的是机遇的重要性,这三个观点均与所给材料的主旨不符。兰兰想证明的观点是 “兴趣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动力”。故选B。
18.本题考查开放探究题。
通过阅读《稻草人》明白了做人应为他人着想等道理,为后面续写提供了范例。即通过具体阅读某一本经典书籍,阐述从中获得的感悟和收获,以此来体现阅读经典书籍的益处。比如: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从诸葛亮身上,我学会了足智多谋、忠诚敬业,在面对困难时要冷静思考、积极谋划;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到了海伦 凯勒的坚强与勇敢,明白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19.C 20. 收拾打扮 安排座位 和李德利打架 21.家里和校门口的场景安排得简略,教室的场景安排得详细。因为《最初的开始》是《我上学啦》中的片段,写的是“我”第一次上学的情景,因此在教室里的情景描写要详细些。 22. 喜悦 环境描写 23. 勤劳、孝顺,会搭暖棚,种菜卖钱,会给生病的母亲做好吃的面食。 爱恶作剧、欺负同学,就因为“我”说不愿意跟他同桌,拿皮筋绷“我”胳膊,和“我”打架。 24.甩着身子出了教室门,双手抱在胸前,斜倚在门框上,一脸的无所谓。同学们有的捂嘴偷笑,有的吓得目瞪口呆。
【解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开篇就提到“9 月 1 号是开学的日子”,接下来详细描述了“我”开学第一天的经历,包括起床后的准备、去学校的过程、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比如学校的红色小门、教室的布置、同学的情况等,重点叙述了在教室里与同桌李德利发生冲突的情节。全文围绕“我”上学第一天的经历展开,所以从情节推测,该片段可能是“第三章:我上学啦”中的内容。
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②段“妈把我好好打扮了一番,给两个小毛辫扎上了蝴蝶结,还把她自己用的胭脂往我脸上点了点,把我美的,偷偷照了好几回镜子”,此情节发生在家里。可概括为“精心打扮”。
第⑥段“老师点过名,让我们在教室外头按大小个排成一排,依次进入教室,第一排坐满了坐第二排,轮到我就到了最后一排靠墙的位置。”,此情节发生在教室。可概括为“安排座位”。
第⑦⑧段“刚上第二节课,李德利就和我打起来了”“我打回去了。李德利又打回来了。”,此情节同样发生在教室。可概括为“和李德利打架”。
21.本题考查详略安排。
家里的场景,作者只是简单描述了“我”怪妈妈不叫醒自己,以及妈妈为“我”精心打扮的过程,没有过多的细节和情节展开。
校门口的场景,也只是简略地写了看到大同学向老师鞠躬问好,以及自己被送进学校的情况。没有更多具体的描写。
而教室的场景则详细得多。从排座位、和同桌李德利产生冲突,到打架的具体过程都有细致的叙述。因为《最初的开始》是《我上学啦》中的片段,重点在于展现“我”上学第一天的经历和感受,而在学校的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更能突出“上学”这个主题,更能体现“我”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和与同学的交往,所以作者将教室的场景安排得详细,而家里和校门口的场景安排得简略。
2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和描写方法。
从文中第③段“北京的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群鸽子响着好听的哨音从我们家上空飞过,好像在祝贺我”可以看出,晴朗的天气和响着哨音飞过的鸽子,营造出了一种美好的氛围。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将鸽子的哨音联想为对自己的祝贺,烘托出了丫丫上学第一天开心、期待的心情。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第⑦段“刚上第二节课,李德利就和我打起来了。他拿皮筋不住地绷我胳膊,大概是因为我说了不愿意跟他坐,他恼了”可知,李德利脾气暴躁、爱欺负人,开学第一天就和丫丫发生冲突,可见他调皮捣蛋。但资料袋中提到他会搭暖棚种菜卖钱、给生病的母亲做饭,体现了他能干和孝顺的一面。
2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李德利在之前文段中所展现出的人物特点,他调皮捣蛋、脾气暴躁但又并非毫无优点。然后根据所给的写人方法来构思补充内容。选用典型事例,可以描述一个能进一步体现他性格特点的事件;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能够直观地展现他当时的情绪和态度;通过周围人的反应来间接写,比如同学们的惊讶或者老师的愤怒等。
示例:李德利二话没说,脸色瞬间变得通红,双手紧紧握拳,猛地抬起脚踢了一下旁边的墙壁,吓得周围的同学都不敢出声。
25.例文:
温暖的小学时光
岁月如流,六年的小学生活匆匆而过。回首往事,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我不小心把书包忘在了家里。正当我焦急万分的时候,同桌小明看出了我的不安,他轻声问道:“怎么了?”我无奈地告诉他书包忘带的事情。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笔记借给我,还安慰我说:“别担心,我们一起看。”那一刻,他的笑容和话语如同一股暖流,驱散了我心中的寒冷和焦虑。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我参加跑步比赛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同学们纷纷围过来,有的关切地询问我的伤势,有的帮我清理伤口,还有的给我加油鼓劲。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忍着疼痛重新站了起来,坚持跑完了全程。当我冲过终点线时,同学们的欢呼声和掌声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校园里的那棵大柳树,也承载着我许多温暖的回忆。春天,我们在它的绿荫下嬉戏玩耍;夏天,我们在它的怀抱中乘凉读书;秋天,我们捡起它飘落的黄叶,制作精美的书签;冬天,我们在它的枝干上挂上心愿卡,期待着美好的未来。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着我们的老朋友,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如今,即将告别这充满温暖的小学生活,心中满是不舍。但我知道,这些温暖的回忆将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带着这份温暖,勇敢地迈向新的征程。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这是一篇自命题的习作,要求围绕“暖”这一中心,写对小学生活的难忘和留恋。需要从六年的小学生活中选取相关的人、事、景、物来表达情感。
二、立意。
通过回忆小学生活中的温暖瞬间,表达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舍,以及对同学、老师、校园的深深眷恋。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选取两三件典型事例来体现“暖”。比如写老师在自己成绩不理想时的耐心辅导和鼓励;写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大家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的场景;或者写在某个雨天,没带伞的自己得到了同学的共伞护送。描述事件时,要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以及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和心情变化。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