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八大陷阱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八大陷阱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7:0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信息类(论述类)
文本阅读8大陷阱
曲解文意
无中生有
武断绝对
混淆时态
以偏概全
张冠李戴
强加关系
混淆是非
论述类(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设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设误方式
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
判定技巧
论述类
文本阅读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命题者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
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设题陷阱之曲解文意
故意更换选项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原文选段(2019全国卷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设误方式
选项曲解文意。对比可以发现,原文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曲解文意
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却能改变世界。
设题陷阱之曲解文意
对比选项
对应文本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cuò),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同世界脱节”曲解文意,材料说“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由此可知,“同世界脱节”是人们的误解。
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设误方式 命题者在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判定技巧 要判断“以偏概全”的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设题陷阱之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范围不清
关注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常见的有:表数量多少的词(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表范围大小的词(凡、全部、所有等)、表程度轻重的词(特别、尤其、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表多项并举的词(和、同、以及、另外、还有等)。
以偏概全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原文选段(2017全国卷Ⅱ)
对比可知,选项以偏概全。“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是对选文“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这一说法的错误转述。
设题陷阱之以偏概全
(《说“木叶”》)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材料认为“高树”和“高木”的形象不同,“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的不同之处。
对比选项
对应文本
“这就是‘木’与‘树’的不同之处”错误,原文“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强调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以偏概全。
参考答案


溴(xiù)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对位信息
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剖 析
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镶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地球在这一星系团中只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更显渺小,但因为有了智慧生命的出现,使地球显得珍贵而稀少。
对应文本
对比选项
“但因为有了智慧生命的出现,使地球显得珍贵而稀少”无中生有。
参考答案
设题陷阱之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概念:选项的内容在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选项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文章并没有在选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对《文选》和《古文观止》进行比较。
答案:选 项 无 中 生 有。
设误 方式 命题者在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
判定 技巧 要判断“张冠李戴”的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读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
设题陷阱之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
不同形体的西方建筑物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一定的“文法”建造,以此表达建筑师不同的情感。
对比选项
原文语句
中国建筑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不同形体的西方建筑物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错误。原文是“中国建筑”,选项张冠李戴。
答案解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偷换概念
对比选项
根据原文的表述可知,活化乡村记忆指“在新型..”,而不是“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的表述也不对,使乡村记忆成为配套设施,而原文第四段中的“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产业等”,意思是“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作为乡村记忆的配套设施。属于偷换概念。
参考答案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
对应文本
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选项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时序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一概而论,即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关注表程度、情态、范围、分寸、条件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必将”等词语。
原文选段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解析】“只要……就……”错误,表达绝对化。原文是说“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设题陷阱之武断绝对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比对选项
一个企业,只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就能创造金字招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主观臆断,过于绝对
16
原文
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D
选项
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答案解析
过于绝对。显然“就会使…灭绝”说法太绝对。
设误 方式 命题者在设计选项时有意混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要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文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是有因果关系。
判定 技巧 分析各选项分句的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看能否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要特别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
设题陷阱之强加关系
“所以”因果关系颠倒,原文说的是“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
参考答案
对比选项
党八股往往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所以非常胆怯,害怕被人反驳,这其实是自欺欺人。
对应文本
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设题陷阱之强加关系
(《反对党八股(节选)》)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 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强加
因果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设误方式 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或然”。或弄错肯定与否定、或弄错是与非等关系 。
判定技巧 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如:似乎、已经、预计、尚未、之前、必将、一定、估计等。
要判断“混淆是非”的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语。
设题陷阱之混淆时态与是非
重点关注
表示时间的词
已经,曾经,过去,了;
现在,目前;
将要,尚未;
之前,之后等
表示“必然”
一定,必然、必定、必将、能、会、可以、应该;
表示“或然”
或许、也许、大约、大概、可能,估计,如果,一旦、未必等
解 题 对 策
混淆时态
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把处于设想、理念、框架、宏图等转述为当下、现实、成果、见解或结论等。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等。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概念
“将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而非“将成为”。选项变已然为未然。
【原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选项】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将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传统在希腊天文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混淆是非
对比选项
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对应文本
“……这一传统在希腊天文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错误,选项混淆是非。
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