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7 19:4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特定词语反映一定历史事件,“独立自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飘扬起来”“中国梦基础牢靠起来”等词语反映的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大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2.学习历史,要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以新中国成立为例,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 )
A.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49年10月1日,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C.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D.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3.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了“一五计划”的成果
C.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D.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4.1950年至1952年底,土地改革共没收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亩是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6.7平方米)土地和大量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分给了约3亿无地少地和缺少生活资料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这表明( )
A.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彻底终结了我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5.“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1954年杨之光创作的中国画 一辈子第一回 ,刻画了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妇女的喜悦之情.她的喜悦来源于( )
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行 D.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7.“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8.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9.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玉亭家的院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饭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大致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三位杰出人物体现出来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1.1961年,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决策旨在( )
A.改变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
C.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D.解决国民经济的困难
12.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三中全会在中共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46年前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3.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1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时序示意图,其中“重庆的开放”应该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有利于我国经济进入全球市场”的是( )
A.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陆地边境城市 C.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8.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实现了土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启航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20.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新的征程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二、材料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 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人民无惧挑战,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初步完 成了对新中国社会的巩固与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报纸名称 社论摘要
《人民日报》(中国)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 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 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人民论坛报》(波兰)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 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 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材料二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 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 23 万余人。志愿军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 “持久作战,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 攻,并于 1953 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 12 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三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 ·甘巴尔代拉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五 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清朝就曾有过设想,在孙中山的《治国方略》 中也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凸现,建造大桥跨越长江天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程中原《红色地图:党史记忆90年·成长地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所体现的我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954 年我国颁布的这部宪法有何特殊性质?这部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座大桥 的建设与当时国家实施的什么计划有关?
2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千百年来,占 乡村人口绝大多数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只有很少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这种严重状况,是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压迫、贫困及落后的重要根源,是中国的国家民主化、 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产值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年)》
材料三
1978 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1952年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 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小岗生产队农民签订的保证书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大革命 ”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说说 1952—1956 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 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 ”方法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 这一政策的推广对中国农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三、综合题
23.回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历程,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材料一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一位杰出老人的智慧】
材料二 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材料三 1978—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79亿元 第11名
1990年 18873亿元 第10名
2000年 100280亿元 第6名
2010年 412119亿元 第2名
【一则大事年表揭示的真理】
材料四 大事年表(部分)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中“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请列举出广东的一个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的作用。
(3)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阅读上面的大事年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C D C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C D D D D B
21.(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原因: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原因: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 运输的重要性凸现。
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情况: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 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启示:农业改革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基本国情,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23.(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调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任写一个即可)
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示例:
选史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观点:改革开放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新中国成立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对外开放首先是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长。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