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méng)发 物候(hóu) 记载(zǎi) 风雪载(zài)途
B.簌(sù)簌 农谚(yàn) 长(cháng)久 草长(cháng)莺飞
C.刺槐(huái) 纬(wěi)度 连翘(qiáo) 翘(qiáo)首期盼
D.孕(yùn)育 适宜(yí) 耕种(zhǒng) 春种(zhòng)秋收
2. 依次找出并改正下面语段中的错别字。
从春到夏,由秋至冬,季节的更替年年如是,周而覆始,大自然也次第呈现出独有的景象:春回大地,蝴蝶篇然起舞;夏阳高照,鸣蝉叶底长吟;秋风瑟瑟,桂花十里飘香;冬雪籁籁,昆虫消声匿迹。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物候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得多。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是______的。
A.观测 灵验 观察 必需 B.观测 灵敏 观测 必要
C.观察 灵活 观望 必然 D.观察 灵敏 观察 必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士守望相助,相信疫情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B.从李子柒的视频来看,传统农耕文明对生命、自然的尊重值得现代人发扬和继承。
C.今年橘子的收成是几年来橘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B.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等,一幅新时代中国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C.习近平总书记乘车驶回天安门途中,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D.创新创业有哪些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是否顺畅,如何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是否到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这样,才能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激流勇进,推动“中华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②埋头苦干,就要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披荆斩棘、爬坡过坎。
③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④真抓实干,就要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具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7.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曾经温饱不足的人们,已经迈入全面小康;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
示例: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9.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说明文,按照_______顺序来安排说明内容。文章首先介绍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谈决定_________________,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2.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加点词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能快递
① 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 5000 个自提网点 ,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 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 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 —— 输入密码 —— 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欢迎。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快递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快递, 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 智能快递站 模式可以 24 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 24 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 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 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 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 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 1000 元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 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 5 年 左右 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13. 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哪些优势?
14.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5. 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除?为什么?
科学领域有很多神秘之处,智能技术产生无限可能。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科学技术还能研制出哪些智能产品?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近日,广西南宁一小学推出“作业熔断”制度。学校明确,每晚9时30分后,学生就可以放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便作业未能完成,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此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
②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多项举措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政策落地的效果最终还要通过一所所学校的举措来实现。“作业熔断”制度就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管理的具体实践。其出发点是保障孩子的休息权利和睡眠时间,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现了一所学校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理解与坚守。“作业熔断”表面上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而允许学生做不完作业,其背后体现的则是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熔断机制的引入,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时间界限,让他们能够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完成作业,从而保障其身心健康。实施熔断制度,将使学生的整体睡眠质量明显提升,让他们白天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②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熔断制度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这种自主性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孩子未来成长为独立、有责任感的人。相信,在实施熔断制度后,学生们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孩子会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选自“大河网”2024年4月3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作业熔断机制”从出现之日起,也伴随着不同声音,人们越来越看清一件事:“作业熔断机制”很容易在现实中异化为“初衷是好的,但很难执行下去”,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尴尬境地。
②一些人对“作业熔断机制”持保留态度。一来,人们担心,一些学习习惯不好、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孩子,会借着“作业熔断机制”逃避写作业,影响学习成绩;二来,严格执行“作业熔断机制”,会让老师布置的作业减少,而部分家长又深陷教育“内卷”和“鸡娃”无法自拔,势必会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这样就会让“作业熔断机制”形同虚设,甚至增加学生的压力和家长的焦虑。因此,“作业熔断机制”不是“一熔了之”,只有做好相关配套措施才能让其真正发挥出良好效应、兑现初衷。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5日,有删改)
材料四:
①不可否认,作业熔断的出发点是好的。越来越多学校尝试使用“熔断”机制,也说明学生的睡眠质量愈发受到重视。然而,作业能否真熔断,关键还看家长是否配合。不少小学生坦言,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少了,但家里布置的作业反而多了。事实上,作业熔断的开关掌握在家长手中。只要家长不配合,熔断机制就形同虚设。同理,若家长与孩子的焦虑未断,即便早早躺在床上,恐怕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思绪未断,强行熔断,结果可能“剪不断、理还乱”。
②其实,作业熔断本身更像是一个被动的保护性措施,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海量作业的束缚。正如股市熔断后仍会继续交易,作业熔断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一断就算”。作业熔断之后的“功课”,亟需做好答好。
(选自《广州日报》2024年4月3日,有删改)
17.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业熔断”制度的推出,体现出学校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B. 学生的作业负担如果过重,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
C. 家长担心作业过少,额外增加学生的作业的做法,是违背“作业熔断机制”初衷的。
D. “作业熔断”作为一种尝试,只是帮助学生摆脱海量作业的束缚,它不是一劳永逸的。
18. “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台确有积极之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回答。
19. 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第二段的行文思路。
20. 怎样才能盘活作业熔断机制,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业减负?结合上述材料及生活实际,从学校、家长、学生角度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越冬的小草
端木蕻良
(1)我经常出去散步,不管冬天和夏天,这是大夫指点要我做的。
(2)除非碰到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否则,我就要不间断地从一幢楼房面前经过。这幢楼房是座旅馆,有各省市来的人,也有外国客人。他们的衣着不同,但是,随着季节变化,冬天要防寒,夏天要防暑,这是一致的。
(3)是的,只要地球在转,季节就在变化。不要说北方了,就是在四季如春的昆明,连石头也要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呢!
(4)在闻名世界的石林,有一个叫“阿诗玛”天然石像,她在春天就像一个少女,背着竹篓轻盈地走着。但是,据说严冬来了,在风刀霜剑的交错中,她就显得像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太婆了。直到有一个春天来了,才又恢复了“阿诗玛”的形象。
(5)北京的冬天,风沙特别大。除了常青树,花草都无法生长。地上的草就在寒霜风雪中枯萎了,除了一些可怜的草根,地上便全是土地的本色。
(6)我出去三步,经过那座大楼的花坛时,眼光都要射向那暗绿色的云杉。北国的严寒,能看到绿色,总是令人喜悦。何况,它每天都使我有“长青”的感觉呢……
(7)有一天,我的眼光又自然而然地投向它,从树梢一直看到它的根部,忽然发现在它的根部的四周,有着一些小草。这使我像孩子发现奇迹般地高兴起来。我请问了老园丁,他告诉我这还活着的小草叫护盆草。
(8)护盆草是一年生的植物,它是度不过这北国的冬天的。它也不过是在熬日子罢了。
(9)但从此,在我每次走过这座大楼门前的花坛时,最先去看的却不是那高傲、耸立、得天独厚的云杉,而是那护盆草了。我发现它一天比一天发“蔫”,但仍保有绿色,甚至还开着瘦小的黄花呢!这小黄花是不会接触成熟的籽粒来的,只是表明小草的生命还在继续着。
(10)今年的雪下得不多,花坛的后面便是高楼,北风被楼给挡住了。这当然是小草得以活下去的原因。但是,不凋的杉树把阳光给遮住了,护盆草受到的温暖也不会太多。可它却一直没有失去绿色。
(11)有一天,真的下起雪来了,雪虽不大,但能盖住护盆草。我很担心护盆草的命运,我没见过露天过冬的护盆草,也没有听到什么人说过。
(12)雪住了,这次,我不是去散步,而是拿起手杖去看护盆草。是的,不是散步,这回,是去看护盆草!
(13)护盆草,依然没有失去绿色。
(14)供我观察的冬天过去了,刚刚苏醒的柳丝透看鹅黄,刚刚吐翠的小草显得青嫩。我再去看那熬过冬天的护盆草,它并没有赶上时间换来新装,可却成了一丛碧绿。是的!是一丛碧绿!
(15)柳树放叶。小草出土。我再去看那云杉下的护盆草,它舒展了,显得湛绿葱翠。几天过后,它变得更加蓬勃茂密。
(16)护盆草,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天,又开始来迎接新的春天。我没有去查检《植物名实考》一类的书,那上面是不是有护盆草(或者它有另外的名字)的条目。我只知道它能越冬。不过,从观察中,我还是对它多了一些了解,原来,它几乎不需要什么。阳光对植物来说,是最可贵的。云杉比它高,比它大,把它给盖住了。它只能在筛下来的树影空隙中,得到几丝阳光。但是,它却使云杉不至失去湿度,又为别的花木保护根株,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它默默无闻地深护着比它高大的植物,谁能说严寒中依然能保持秀色的云杉,没有这小小的护盆草的功劳呢?……所以,园丁才把它叫做护盆草,只有园丁才配做它的知己。
(17)我知道蓖麻在印度是多年生的,在北京却不能,护盆草不是宿根的,大概还是靠种子来繁殖。可是,这种纤细的小草,竟能越过北国的冬天,消除了冬天和春天的界线,有谁看了不为这小草的顽强而感动呢?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对我来说,也是偶然机遇,才见到了这个全过程。我想在今年冬天,还能尽情地观察它,明年,它也能越冬,那么,它就不只是可以被称为越冬的小草,而是可以名之为多年生的小草了。
(18)当我又徘徊在那不算太高的大楼面前,我就想:当初盖大楼的人,绝不会想到大楼会给小草作为屏障的。由于北风吹不透它,就使门前的护盆草得以存活下来,要是人们有意地用护盆草的精神为它多作一点护持,可能护盆草就会列入多年生的植物群里面了吧!
(19)一路散步。这个想法一直没离开过我……
21.请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护盆草的特点。
23.文章题目为“越冬的小草”,但主要写的是护盆草,将题目改为“护盆草”是否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
24、请你借鉴这一写法,从以下事物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用150字左右加以介绍。
落日 仙人掌 巴西龟
答案
1、C 2.覆--复 篇--翩 籁籁--簌簌 消--销 3.B 4.A 5.C 6.D 7.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8.示例: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时有知时节的好雨悄然而至。看吧,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色的柳枝更加妩媚,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在雨的滋润下,似乎也有了几分青春的颜色。雨过天晴,清新的空气中多了些泥土的味道,暖暖春阳中,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9.将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点出了说明对象;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化,新颖别致,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0.逻辑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11、不能调整。作者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安排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12.这两个词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3 、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 24 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相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14. 作诠释,对智能快递作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智能快递有进一步认识。
15. 不能删除,“左右”表示约数,去掉后变成在未来 5 年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过于绝对,与原意不符,“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6. 写出智能产品得 1 分,写出原理可功能得 2 分。
17. B 18. ①有助于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保障其身心健康,提升其学习效率。 ②有助于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 首先,指出有人对“作业熔断机制”持保留态度;接着,从有孩子可能借“作业熔断机制”逃避作业和“作业熔断机制”会增加学生压力与家长焦虑两方面分析原因;最后,强调落实“作业熔断机制”,需要做好配套措施。
20. ①学校要更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控制数量的同时,也要提升作业质量。 ②家长要减少过度的教育焦虑,加强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 ③学生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1.第四段主要写了“阿诗玛”石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承接上文“在四季如春的昆明,连石头也能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呢”;与下文写的护盆草形成对比,突出了护盆草在寒冬中的坚守。
22.身处低位,朴实隐忍;不惧严寒,顽强坚持;默默无闻,尽力奉献。
23.不合适。理由如下:“小草”普通,而能“越冬”就不普通。其中蕴含对比,反差较大,这不能不让人震撼。文章题目为“越冬的小草”,也蕴含着作者的怜惜敬佩之情。而“护盆草”只是一个普通的称呼而已。
24、例文:
仙人掌,原产于墨西哥,属多肉类植物,四季常青。它的茎为肉质茎,分节生长。最下面的一节最大,上面又冒出几个略小的分节,分节上还有分节。每节都是长椭圆形、扁而平的一片,上面有许多小刺。仙人掌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共有70~110个属,2000余种。仙人掌喜强烈光照,耐炎热,生命力顽强。在干旱、瘠薄的沙漠里,它依然能开出美丽的花,因而被称为“沙漠英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