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语言与概念二选择题命题区间四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语言与概念二选择题命题区间四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7 18:30:29

文档简介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非金属(Cl、S、N、Si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金属(Na、Fe、Cu、Al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024·贵州卷,T3)厨房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生活情境 涉及化学知识
A 清洗餐具时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污水解为水溶性物质
B 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 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
C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 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
D 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 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
A [洗洁精去除油污主要是利用乳化原理,油污没有水解,A错误;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主要是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B正确;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是因为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C正确;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是由于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D正确。]
2.(2024·安徽卷,T4)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Cl2 NaClO NaCl
B SO2 H2SO4 CaSO4
C Fe2O3 Fe(OH)3 FeCl3
D CO2 H2CO3 Ca(HCO3)2
D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无法直接生成NaClO,A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B错误;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正确。]
3.(2024·广东卷,T14)部分含Mg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则a―→f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
C.加热c的饱和溶液,一定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
D.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p区
B [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此时a为Mg,e为,即f为镁盐,a―→f的反应有多种,可能为Mg+2HCl===MgCl2+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可能为Mg+Cl2MgCl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综上a―→f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e能转化为d,此时e为白色沉淀Fe(OH)2,d为红褐色沉淀Fe(OH)3,说明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故B正确。若c为铝盐,加热其饱和溶液不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故C错误。假设b为Al2O3,即d为Al(OH)3,c为铝盐,Al2O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铝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Al,位于周期表p区;假设b为Fe2O3,即d为Fe(OH)3,c为铁盐,Fe2O3、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铁盐,此时组成a的元素为Fe,位于周期表d区,故D错误。]
4.(2024·北京卷,T8)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转化为Na2CO3
C.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
D.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pH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
D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均存在H2O、H2CO3、H+、OH-、Na+、、,A正确;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B正确;NaHCO3受热易分解,可转化为Na2CO3,而Na2CO3热稳定性较强,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C正确;室温下Na2CO3和NaHCO3饱和溶液pH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的水解程度远大于,D错误。]
5.(2023·湖南卷,T7)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A 氨水 AgNO3溶液
B NaOH溶液 Al2(SO4)3溶液
C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D KSCN溶液 FeCl3溶液
D [将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立即有AgOH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不稳定,马上分解为黑色的Ag2O,而将硝酸银溶液滴入氨水中则形成银氨溶液,无明显现象,A不符合题意;将NaOH溶液滴入溶液中,NaOH按少量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NaOH按过量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无明显现象,B不符合题意;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开始有气泡(CO2)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而酸性KMnO4溶液滴入H2C2O4溶液中,开始有气泡(CO2)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二者实验现象有差别,C不符合题意;FeCl3溶液与KSCN溶液互滴都会产生红色的Fe(SCN)3,反应现象相同,D符合题意。]
(1)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Na2O2为碱性氧化物。 (×)
(2)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可以生成。 (×)
(3)Fe3O4用盐酸溶解后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Fe3+,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 (×)
(4)氯水和“84”消毒液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 (√)
(5)NH3可以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干燥,不能用P2O5和浓硫酸干燥。 (×)
(6)SO2可以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二者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
1.钠及其化合物
2.铝及其化合物
3.铁及其化合物
4.氮及其化合物
5.氯及其化合物
6.硫及其化合物
1.(202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某短周期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可以用g的浓溶液干燥
B.可存在a→b→f的转化
C.b易溶于CS2和热的NaOH溶液
D.c、d均使溴水褪色,体现了c、d的漂白性
C [图中a为H2S,b为S,c为SO2,d为H2SO3,e为亚硫酸盐,f为SO3,g为H2SO4,h为硫酸盐。]
2.(2024·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
B Si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NaOH溶液
C 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液氨用作制冷剂
D HF是弱酸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C [Al与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A不符合题意;SiO2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NaOH溶液,B不符合题意;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符合题意;HF能与SiO2、Na2SiO3等反应,可用氢氟酸刻蚀玻璃,D不符合题意。]
以微型化工流程为载体的分析与判断
(1)原料的预处理和转化方程式的判断。
(2)反应条件的控制与物质的分离提纯。
(3)转化过程中的组分判断。
1.(2024·黑吉辽卷,T13)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Cl-并制备Zn,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离子 Zn2+ Cu2+ Cl-
浓度/(g·L-1) 145 0.03 1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H2O2,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2Cu+4H++H2O2===2Cu2++H2↑+2H2O
C.“脱氯”反应:Cu+Cu2++2Cl-===2CuCl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Zn
C [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再加入锌浸出液进行“脱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可知“脱氯”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Cu+2Cl-===2CuCl,过滤得到脱氯液,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可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Zn。由分析得,“浸铜”时,铜屑不能溶解完全,Cu在“脱氯”步骤还需要充当还原剂,故A错误;“浸铜”时,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故B错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即Cu的化合价升高,Cu2+的化合价降低,发生归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Cu+2Cl-===2CuCl,故C正确;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应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Zn,故D错误。]
2.(2024·甘肃卷,T11)兴趣小组设计了从AgCl中提取Ag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Ag>Cu>Fe
B.按上述方案消耗1 mol Fe可回收1 mol Ag
C.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D.溶液①中的金属离子是Fe2+
C [从实验方案可知,氨水溶解了氯化银,然后用铜置换出银,滤液中加入浓盐酸后得到氯化铜和氯化铵的混合液,向其中加入铁,铁置换出铜,过滤出的铜可以循环利用,并通入氧气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的还原性越强,而且由题中的实验方案能得到证明,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A不正确;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 mol Fe可以置换出1 mol Cu,而1 mol Cu可以置换出2 mol Ag,因此,按题述方案消耗1 mol Fe可回收2 mol Ag,B不正确;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C正确;向氯化铜和氯化铵的混合液中加入铁,铁置换出铜后生成Fe2+,然后Fe2+被通入的氧气氧化为Fe3+,因此,溶液①中的金属离子是Fe3+,D不正确。]
3.(2024·湖南卷,T11)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工序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
B.“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C [H3PO4和Na2CO3先发生反应,通过加入X调节pH,使产物完全转化为Na2HPO4,通过结晶、过滤、干燥,最终得到Na2HPO4·12H2O成品。铁是较活泼金属,可与H3PO4反应生成氢气,故“中和”工序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A项正确;若“中和”工序加入Na2CO3过量,则需要加入酸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H3PO4,若“中和”工序加入H3PO4过量,则需要加入碱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NaOH,所以“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B项正确;“结晶”工序中的溶液为饱和Na2HPO4溶液,已知H3PO4的K2=6.2×10-8,K3=4.8×10-13,则的水解常数Kh==≈1.6×10-7,由于Kh>K3,则Na2HPO4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由于Na2HPO4·12H2O易风化失去结晶水,故“干燥”工序需要在低温下进行,D项正确。]
4.(2024·贵州卷,T13)贵州重晶石矿(主要成分为BaSO4)储量占全国以上。某研究小组对重晶石矿进行“富矿精开”研究,开发了制备高纯纳米钛酸钡(BaTiO3)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主要成分是H2S,“溶液1”的主要溶质是Na2S
B.“系列操作”可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合成反应”中生成BaTiO3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洗涤”时可用稀H2SO4去除残留的碱,以提高纯度
B [重晶石矿(主要成分为BaSO4)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BaS溶液;加盐酸酸化,生成BaCl2和H2S气体;在BaCl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8H2O;过滤得到的溶液1的溶质主要是NaCl及过量的NaOH;Ba(OH)2·8H2O加水溶解后,加入Ti(OC4H9)4,进行合成反应,得到BaTiO3粗品,最后洗涤得到最终产品。由分析可知,“气体”主要成分为H2S,“溶液1”的溶质主要是NaCl及NaOH,A项错误;由分析可知,“系列操作”得到的是Ba(OH)2·8H2O,故“系列操作”可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B项正确;“合成反应”是Ba(OH)2·8H2O和Ti(OC4H9)4反应生成BaTiO3,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洗涤”时,若使用稀硫酸,BaTiO3会部分转化为BaSO4,故不能使用稀硫酸,D项错误。]
“微型”化工流程的一般解答思维流程
1.(2024·湖北十一校二模)实验室用MnO2等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时,应先将MnO2和KClO3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KOH
B.通入CO2“歧化”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过滤”时,为加快分离速率可采用减压过滤
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会含有K2CO3,可以向粗品中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来检验是否含有K2CO3
C [“熔融”时,先将MnO2和KClO3混合加热一段时间会反应产生氧气和氯化钾,再加入的KOH与氯化钾不反应,A错误;通入CO2“歧化”时的反应为3K2MnO4+2CO2===MnO2↓+2KMnO4+2K2CO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错误;“过滤”时,为加快分离速率可采用减压过滤,C正确;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会含有K2CO3,向粗品中滴加盐酸即使没有K2CO3也会产生气体,D错误。]
2.(2024·南平一模)锌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是电池制造上不可替代且相当重要的金属,以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ZnO,含有少量SiO2和Na2SiO3)制备锌单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H2SiO3
C.“沉淀”过程中,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Na2[Zn(O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热还原”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ZnO,含有少量SiO2和Na2Si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硅酸、硫酸钠,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锌,过滤,将氢氧化锌煅烧得到氧化锌,再用过量焦炭还原得到锌。“沉淀”时CO2会先与未反应完的NaOH反应,因此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Na2[Zn(OH)4]多,故C错误。]
3.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和蓄电池材料。某小组用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Ni2O3、FeO、MgO、SiO2等)制取Ni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常温下,Ksp[Fe(OH)3]=10-38,Ksp[Ni(OH)2]=10-15。②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10-5 mol·L-1时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③“酸浸”过程中有无色无味、助燃的气体生成。
A.“酸浸”过程中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常温下,若浸出液中c(Ni2+)=0.1 mol·L-1,则“沉铁”时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3≤pH<7
C.“沉镁”过程中可增大溶液的酸性,促使沉淀完全,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MgF2
D.煅烧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iC2O4·2H2O)Ni2O3+3CO↑+CO2↑+4H2O↑
C [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MgF2,“沉镁”过程中存在MgF2(s) Mg2+(aq)+2F-(aq),增大H+浓度,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F-浓度减小,从而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MgF2沉淀不完全,C错误。]
元素及其化合物
选择题专练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024·哈尔滨一模)类比是预测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比结果合理的是(  )
A.Br2的沸点高于Cl2,则单晶硅的沸点高于金刚石
B.C2H5OH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则CH3CHO分子间也可以形成氢键
C.NaCl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可制HCl,则NaI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可制HI
D.CCl3COOH酸性强于CH3COOH,则CF3COOH酸性强于CH3COOH
D [A项,硅和金刚石为共价晶体,后者沸点高,错误;B项,CH3CHO分子间不可形成氢键,错误;C项,浓硫酸可以氧化HI,错误。]
2.下列关于工业制备方法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制得高纯度的硅:+H2Si+3HCl
B.工业上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C.高炉炼铁中利用焦炭直接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3CO+Fe2O32Fe+3CO2
D.工业以硫黄为原料生产硫酸,沸腾炉中的主要反应:S+O2SO3
AD [该反应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故B错误;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为提供热量和生成还原剂CO,CO再还原Fe2O3制取Fe,故C错误。]
3.(2024·湛江一模)部分含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可存在a→e→b的转化
B.e溶液可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C.能用a制作的容器运输浓硫酸
D.a可与稀硝酸恰好反应生成只含b的溶液
B [e为+3价铁盐,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不是沉淀,B错误。]
4.(2024·黄山一模)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或物质结构与性质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LiOH可溶于水,可用作宇宙飞船中CO2吸收剂
B.Mg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钢铁的电化学防护
C.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石墨易导电
D.H2O2是极性分子,H2O2有强氧化性
B [A项,LiOH溶于水与用作CO2吸收剂无对应关系,错误;C项,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与导电性无对应关系,错误;D项,H2O2的极性与强氧化性无对应关系,错误。]
5.(2024·济宁一模)根据下列实验叙述,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则原FeCl2溶液部分变质
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则Cl2氧化性大于Br2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固体,则该固体难溶于水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稀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Cu(NO3)2
D [A项,Na2O2能将Fe2+氧化为Fe3+,无法确定FeCl2是否部分变质,错误;B项,KBrO3与Cl2反应生成Br2,Cl2表现还原性,无法说明Cl2氧化性大于Br2,错误;C项,该深蓝色固体为[Cu(NH3)4]SO4·H2O,易溶于水,错误。]
6.化学遵循哲学思想。下列变化不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的是(  )
A.向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ol·L-1稀盐酸,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
B.向2% AgNO3溶液中滴加2%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C.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氯水,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迅速褪色
D.向装有细铁丝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硫酸与浓硫酸,实验现象不同
C [氯水中的H+使试纸变红,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HClO使红色褪去,不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C符合题意。]
7.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纳米Fe3O4能与酸反应,可用作磁性材料
B.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可用于漂白纸张、草帽等
C.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用氢氟酸(HF)雕刻玻璃
BC [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可用作磁性材料,与其能与酸反应无关,A错误;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所以SO2可以漂白纸张、草帽等,B正确;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C正确;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用于雕刻玻璃,和SiO2是酸性氧化物无关,D错误。]
选择题专练 物质的性质与探究
1.(2024·武汉二模)化学服务生产生活,下列关于物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不仅可用于杀菌消毒,还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B.DDT具有较高和较宽广的杀虫活性,目前被广泛施用
C.碳化硅陶瓷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
D.叔丁基对苯二酚用作食用油的抗氧化剂,确保食品安全
B  [SO2可用于杀菌消毒,还具有还原性,常用于葡萄酒酿制,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A正确;DDT是难降解化合物,毒性残留时间长,世界各国现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B错误;SiC属于共价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C正确;叔丁基对苯二酚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用油被氧化,D正确。]
2.(2024·贵阳三模)碳元素能构成石墨、甲醛、碳化硅、甲醇、甲酸等多种工业原料。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具有导电性
B.甲醛能溶于水,可用于制备酚醛树脂
C.SiC中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可作砂轮的磨料
D.HCOO-离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HCOONa熔点比CH3OH高
C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层内存在大π键,层内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具有导电性,A错误;甲醛能与酚类物质发生聚合反应,可用于制备酚醛树脂,B错误; SiC中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砂轮、砂纸的磨料,C正确; 氢键是H原子与N、O、F等原子之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HCOO-离子间不能形成氢键,D错误。]
3.(2024·赣州模拟)为探究NO2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
①抽去毛玻璃片后,反应瓶内壁有白色固体生成,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②取白色固体溶于水,依次加入稀盐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固体主要成分为SO3
B.物质氧化性:浓硝酸>NO2>SO3
C.由实验可知,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与Br2(g)
D.实验后的剩余气体可用酸性KMnO4溶液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C [玻璃片左侧反应生成NO2,右侧反应生成SO2,根据现象①可知NO2与SO2反应会生成SO3和NO,因此白色固体是SO3,取白色固体物质溶于水,依次加入稀盐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为硫酸钡。NO2与Br2(g)都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都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故C错误。]
4.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中空气已排尽)探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中产生红棕色气体,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B.将装置Ⅱ浸入热水浴中,气体颜色变深,说明2NO2(g) N2O4(g)是吸热反应
C.装置Ⅲ中的溶液变蓝,说明NO2氧化了金属铜
D.向装置Ⅴ中加入蒸馏水,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BC [将装置Ⅱ浸入热水浴中,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2NO2(g) N2O4(g)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氧化Cu,溶液变蓝,不能说明NO2氧化了Cu,C错误。]
5.(2024·安徽模考)实验是探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和试剂能实现相应元素不同价态间转化的是(  )
选项 试剂 元素不同价 态间的转化
a b c
A 70%硫酸 亚硫酸钠 新制氯水
B 稀硫酸 硫化亚铁 氯化铁溶液
C 浓硝酸 铜片 水
D 浓盐酸 高锰酸钾 溴化钾溶液
D [70%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稀硫酸和硫化亚铁反应生成H2S,铁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生成NO2,N元素化合价从+5价变为+4价,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元素化合价从+4价变为+5价和+2价,故C不符合题意;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Cl2,Cl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Cl2和溴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Br2,Cl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故D符合题意。]
6.制备并检验SO2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B.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强氧化性
C.用98%浓硫酸代替70%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
D.棉花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用于尾气处理
AD [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A正确;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B错误;98%浓硫酸中H2SO4电离程度很小,反应速率慢,故C错误;Na2CO3溶液可以和S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所以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故D正确。]
选择题专练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
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H3NO
HNO3
C.氮气、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之间的转化属于自然界“氮循环”的一部分
D.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H2SSO2SO3
H2SO4
B [NO与H2O不反应,B错误。]
2.下列工业生产中涉及的物质转化正确的是(  )
A.工业制取漂白粉:饱和食盐水Cl2漂白粉
B.工业制取纯碱:饱和食盐水NaHCO3固体Na2CO3
C.工业制取镁:MgCl2溶液无水MgCl2Mg
D.工业制取硫酸:FeS2/SSO3H2SO4
AB [C项,MgCl2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MgCl2,错误;D项,FeS2/S燃烧生成SO2,错误。]
3.(2024·安徽模考)我国学者用氮气为氮源高效合成了活性氮物质Li2CN2,用于多种高附加值含氮化合物的合成。Li2CN2可与乙醇、有机卤代物等反应,其制备及转化为物质甲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实现了氮的固定
B.的电子式为
C.反应Ⅱ中的溶剂可为水
D.物质甲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和sp3
C [反应Ⅱ中的溶剂不能为水,水会干扰反应的进行,C错误。]
4.(2024·葫芦岛一模)一种利用有机胺(TBA)参与联合生产碳酸氢钠和二氯乙烷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BA替代了侯德榜制碱法中的氨气
B.胺再生过程的反应为4CuCl+O2+4TBA·HCl===4CuCl2+4TBA+2H2O
C.整个工艺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D.氯化过程每生成1 mol C2H4Cl2,总反应中消耗0.25 mol O2
D [TBA的再生过程和“氯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为O2+4CuCl+4TBA·HCl===4CuCl2+4TBA+2H2O,即为O2+2CuCl+2TBA·HCl===2CuCl2+2TBA+H2O,C2H4+2CuCl2C2H4Cl2+2CuCl,每生成1 mol C2H4Cl2,总反应中消耗0.5 mol O2,D错误。]
5.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热的浓硝酸中加入红热的木炭,继续加热 产生红棕色气体 木炭与浓硝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B 将少量硝酸铜受热分解(产物为CuO、O2和NO2)产生的气体收集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 NO2不能支持燃烧
C 向0.1 mol·L-1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H2O2溶液 溶液褪色 H2O2具有还原性
D 将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生成白色沉淀 碱性:
CD [向热的浓硝酸中加入红热的木炭,继续加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硝酸分解生成的,A错误;硝酸铜分解产物中含O2和NO2,木条复燃,无法说明NO2不能支持燃烧,B错误;向0.1 mol·L-1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H2O2溶液,溶液褪色,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C正确;两者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说明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要强于碳酸根离子,D正确。]
选择题专练 以微型化工流程为载体的分析与判断
1.(2024·泉州三检)SrCl2是一种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牙膏添加剂。一种用工业碳酸锶(含少量BaCO3、FeO杂质)制取氯化锶晶体(SrCl2·6H2O)的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sp(SrSO4)>Ksp(BaSO4)
B.溶液Ⅰ中发生了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C.工业碳酸锶的纯度为×100%
D.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操作
C [a g工业碳酸锶(含少量BaCO3、FeO杂质)加入盐酸酸浸,得到的酸浸液中加入适量硫酸和H2O2生成滤渣1为硫酸钡,同时将Fe2+氧化为Fe3+;得到的溶液Ⅱ中加入碳酸锶调节pH得到滤渣2为Fe(OH)3,得到含SrCl2的滤液,系列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b g纯净产品氯化锶晶体(SrCl2·6H2O)。根据锶元素守恒,过程中溶液Ⅱ还加入碳酸锶固体,a g工业碳酸锶得到b g纯产品,工业碳酸锶的纯度应小于×100%,C错误。]
2.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以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铝和少量不溶于碱性溶液的物质)为原料制取明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溶”步骤中有H2产生
B.“沉铝”步骤所得滤液呈酸性
C.用浓硫酸配制9 mol·L-1 H2SO4溶液,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K2SO4
BC [“碱溶”过程中发生的是NaOH和Al的反应,即:2Al+2NaOH+6H2O===2Na[Al(OH)4]+3H2↑,A正确;“沉铝”步骤有Al(OH)3、NH3和Na2CO3生成,所得滤液呈碱性,B错误;用浓硫酸配制9 mol·L-1 H2SO4溶液,需要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错误;“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K2SO4,D正确。]
3.(2024·黄山一模)LiBr溶液可作为替代氟利昂的绿色制冷剂。合成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原工序逸出的Br2用NaOH溶液吸收,吸收液不可直接返回还原工序
B.除杂工序中产生的滤渣可用CS2进行组分分离
C.中和工序中生成的气体为酸性氧化物
D.若BaS和Br2恰好完全反应,则理论上参与反应的n(Br2)∶n(BaS)∶n(H2SO4)为1∶1∶2
D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溴和硫化钡恰好反应时,溴、硫化钡和反应生成的溴化钡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由硫酸钡的化学式可知,溴化钡、硫酸和反应生成硫酸钡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理论上参与反应的溴、硫化钡、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故D错误。]
4.(2024·雄安新区三模)氯化亚铜(CuCl)是石油工业常用的脱硫剂和脱色剂,以低品位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和铁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CuCl流程如图:
已知:CuCl难溶于醇和水,热水中能被氧化,CuCl易溶于浓度较大的Cl-体系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取”过程中每生成1 mol S,转移2 mol电子
B.“除锰”过程中发生离子反应为===+H2O
C.“还原”后所得产物主要为Na2CuCl3
D.产品CuCl可用冷的乙醇洗涤
A [“浸取”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2MnO2+4H2SO4===2CuSO4+2MnSO4+S↓+4H2O,每生成1 mol S,转移4 mol电子,A错误;向滤液中加入氨水、碳酸氢铵得到碳酸锰,离子方程式为===+H2O,B正确;高活性氧化铜中加入铜、盐酸和NaCl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Cl,已知CuCl易溶于浓度较大的Cl-体系中,存在 ,所以“还原”后所得产物主要为Na2CuCl3,C正确;乙醇能降低CuCl的溶解,减少损失,且乙醇易挥发,便于干燥、防止CuCl被氧化,所以产品CuCl可用冷的乙醇洗涤,D正确。]
5.钛(熔点为1 668 ℃)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科技等各领域,用镁还原TiCl4制取金属钛是生产钛的重要方法,其简化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一般选择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Mg
B.“真空蒸馏”的目的是降低单质Mg和MgCl2的沸点,使其气化分离出去
C.“高温还原”过程中可通入N2作保护气
D.“电解”时,阴极上生成单质a,可用作其他联产过程的氧化剂
AB [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备金属Mg,Mg的二元化合物是MgCl2,电解后得到Mg和氯气,即a是氯气,Mg与TiCl4高温还原后进行真空蒸馏,得到海绵钛坨,最后进行粉碎、分级得到钛产品。N2与Mg在高温下可以反应,不可通入N2作保护气,C错误;结合分析可知,工业生产中,阳极上发生反应:2Cl--2e-===Cl2↑,Cl2可用作其他联产过程的氧化剂,D错误。]
高考题集训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24·河北卷,T10)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
选项 气体 试剂
A SO2 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
B Cl2 MnO2+浓盐酸
C NH3 固体NH4Cl+熟石灰
D CO2 石灰石+稀盐酸
C [饱和Na2SO3溶液和浓硫酸反应可以制SO2,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S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MnO2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可以制Cl2,使用固液加热制气装置,Cl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固体NH4Cl与熟石灰加热可以制NH3,需要使用固固加热制气装置,图中装置不合理,C符合题意;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CO2,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2.(2024·北京卷,T7)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的化学方程式:3FeS2+8O2Fe3O4+6SO2
B.Ⅱ中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
C.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可以减少废渣的产生
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B [黄铁矿和空气中的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2和Fe3O4,SO2和空气中的O2在400~500 ℃、常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得到H2SO4。反应Ⅰ是黄铁矿和空气中的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2和Fe3O4,化学方程式:3FeS2+8O2Fe3O4+6SO2,故A正确;反应Ⅱ条件要兼顾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如Ⅱ中“常压、催化剂”不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则不再产生Fe3O4,即可以减少废渣产生,故C正确;硫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为SO2、SO3,可以用碱液吸收,故D正确。]
3.(2023·广东卷,T10)部分含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可存在c→d→e的转化
B.能与H2O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
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中含共价键
B [由题图可知a、b、c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a、b、e、d对应物质分别为铜、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所以存在c→d→e的转化,合理;B.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合理;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合理;D.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合理。]
4.(2023·湖南卷,T9)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Cu2+、Fe3+、Zn2+、Al3+)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Fe(OH)3 Cu(OH)2 Zn(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pH 3.2 6.7 8.2 4.6
②Ksp(CuS)=6.4×10-36,Ksp(ZnS)=1.6×10-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渣Ⅰ”中含有Fe(OH)3和Al(OH)3
B.Na2S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S2-+H2O HS-+OH-
C.“沉淀池Ⅱ”中,当Cu2+和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4.0×10-12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D [调pH=4后,根据题给已知信息①可知,Fe3+会完全沉淀,Al3+会部分沉淀,则“沉渣Ⅰ”中含有Fe(OH)3和,A说法正确;Na2S溶液中S2-水解使得溶液呈碱性,水解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S2-+H2O HS-+OH-,B说法正确;当Cu2+和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4.0×10-12,C说法正确;阴离子交换树脂在溶液中能以其阴离子交换溶液中的阴离子,从而达到处理水中杂质离子的目的,但“出水”后,溶液中还含有Na+、Ca2+等阳离子,故还需阳离子交换树脂来处理,D说法错误。]
5.(2023·北京卷,T7)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过程中蔗糖分子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脱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项正确;浓硫酸脱水过程中释放大量热,此时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B项正确;结合选项B可知,浓硫酸脱水过程中生成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项错误;该过程中,蔗糖发生化学反应,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D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非金属(Cl、S、N、Si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金属(Na、Fe、Cu、Al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024·贵州卷,T3)厨房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生活情境 涉及化学知识
A 清洗餐具时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污水解为水溶性物质
B 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 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
C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 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
D 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 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
2.(2024·安徽卷,T4)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Cl2 NaClO NaCl
B SO2 H2SO4 CaSO4
C Fe2O3 Fe(OH)3 FeCl3
D CO2 H2CO3 Ca(HCO3)2
3.(2024·广东卷,T14)部分含Mg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则a―→f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g―→f―→e―→d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
C.加热c的饱和溶液,一定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
D.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p区
4.(2024·北京卷,T8)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转化为Na2CO3
C.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
D.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pH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
5.(2023·湖南卷,T7)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A 氨水 AgNO3溶液
B NaOH溶液 Al2(SO4)3溶液
C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D KSCN溶液 FeCl3溶液
(1)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Na2O2为碱性氧化物。 (×)
(2)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可以生成。 (×)
(3)Fe3O4用盐酸溶解后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Fe3+,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 (×)
(4)氯水和“84”消毒液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 (√)
(5)NH3可以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干燥,不能用P2O5和浓硫酸干燥。 (×)
(6)SO2可以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二者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
1.钠及其化合物
2.铝及其化合物
3.铁及其化合物
4.氮及其化合物
5.氯及其化合物
6.硫及其化合物
1.(202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某短周期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可以用g的浓溶液干燥
B.可存在a→b→f的转化
C.b易溶于CS2和热的NaOH溶液
D.c、d均使溴水褪色,体现了c、d的漂白性
2.(2024·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
B Si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NaOH溶液
C 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液氨用作制冷剂
D HF是弱酸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以微型化工流程为载体的分析与判断
(1)原料的预处理和转化方程式的判断。
(2)反应条件的控制与物质的分离提纯。
(3)转化过程中的组分判断。
1.(2024·黑吉辽卷,T13)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Cl-并制备Zn,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离子 Zn2+ Cu2+ Cl-
浓度/(g·L-1) 145 0.03 1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H2O2,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2Cu+4H++H2O2===2Cu2++H2↑+2H2O
C.“脱氯”反应:Cu+Cu2++2Cl-===2CuCl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Zn
2.(2024·甘肃卷,T11)兴趣小组设计了从AgCl中提取Ag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Ag>Cu>Fe
B.按上述方案消耗1 mol Fe可回收1 mol Ag
C.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D.溶液①中的金属离子是Fe2+
3.(2024·湖南卷,T11)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工序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
B.“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4.(2024·贵州卷,T13)贵州重晶石矿(主要成分为BaSO4)储量占全国以上。某研究小组对重晶石矿进行“富矿精开”研究,开发了制备高纯纳米钛酸钡(BaTiO3)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主要成分是H2S,“溶液1”的主要溶质是Na2S
B.“系列操作”可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合成反应”中生成BaTiO3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洗涤”时可用稀H2SO4去除残留的碱,以提高纯度
“微型”化工流程的一般解答思维流程
1.(2024·湖北十一校二模)实验室用MnO2等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时,应先将MnO2和KClO3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KOH
B.通入CO2“歧化”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过滤”时,为加快分离速率可采用减压过滤
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会含有K2CO3,可以向粗品中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来检验是否含有K2CO3
2.(2024·南平一模)锌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是电池制造上不可替代且相当重要的金属,以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ZnO,含有少量SiO2和Na2SiO3)制备锌单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H2SiO3
C.“沉淀”过程中,消耗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Na2[Zn(O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热还原”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3.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和蓄电池材料。某小组用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Ni2O3、FeO、MgO、SiO2等)制取Ni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①常温下,Ksp[Fe(OH)3]=10-38,Ksp[Ni(OH)2]=10-15。②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10-5 mol·L-1时可认为离子沉淀完全。③“酸浸”过程中有无色无味、助燃的气体生成。
A.“酸浸”过程中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常温下,若浸出液中c(Ni2+)=0.1 mol·L-1,则“沉铁”时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3≤pH<7
C.“沉镁”过程中可增大溶液的酸性,促使沉淀完全,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MgF2
D.煅烧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iC2O4·2H2O)Ni2O3+3CO↑+CO2↑+4H2O↑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05张PPT)
选择题命题区间四 元素及其化合物
命题角度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非金属(Cl、S、N、Si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金属(Na、Fe、Cu、Al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选项 生活情境 涉及化学知识
A 清洗餐具时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污水解为水溶性物质
B 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 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
C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 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
D 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 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
1.(2024·贵州卷,T3)厨房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A [洗洁精去除油污主要是利用乳化原理,油污没有水解,A错误;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主要是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B正确;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是因为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2,C正确;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是由于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2.(2024·安徽卷,T4)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Cl2 NaClO NaCl
B SO2 H2SO4 CaSO4
C Fe2O3 Fe(OH)3 FeCl3
D CO2 H2CO3 Ca(HCO3)2

2
4
1
3
题号
5
D [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无法直接生成NaClO,A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B错误;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3.(2024·广东卷,T14)部分含Mg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a在沸水中可生成e,则a―→f
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g―→f―→e―→d转化过程中,
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
C.加热c的饱和溶液,一定会形成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棕色分散系
D.若b和d均能与同一物质反应生成c,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p区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4.(2024·北京卷,T8)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
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转化为Na2CO3
C.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
D.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pH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5.(2023·湖南卷,T7)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  )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A 氨水 AgNO3溶液
B NaOH溶液 Al2(SO4)3溶液
C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D KSCN溶液 FeCl3溶液

2
4
1
3
题号
5

×
×
×
×
×
1.钠及其化合物
2.铝及其化合物
3.铁及其化合物
4.氮及其化合物
5.氯及其化合物
6.硫及其化合物
1.(202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某短周期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可以用g的浓溶液干燥
B.可存在a→b→f的转化
C.b易溶于CS2和热的NaOH溶液
D.c、d均使溴水褪色,体现了c、d的漂白性
C [图中a为H2S,b为S,c为SO2,d为H2SO3,e为亚硫酸盐,f为SO3,g为H2SO4,h为硫酸盐。]

2.(2024·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
B Si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NaOH溶液
C 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液氨用作制冷剂
D HF是弱酸 用氢氟酸刻蚀玻璃

C [Al与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A不符合题意;SiO2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NaOH溶液,B不符合题意;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C符合题意;HF能与SiO2、Na2SiO3等反应,可用氢氟酸刻蚀玻璃,D不符合题意。]
命题角度2 以微型化工流程为载体的分析与判断
      
(1)原料的预处理和转化方程式的判断。
(2)反应条件的控制与物质的分离提纯。
(3)转化过程中的组分判断。
2
4
1
3
题号
1.(2024·黑吉辽卷,T13)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Cl-并制备Zn,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离子 Zn2+ Cu2+ Cl-
浓度/(g·L-1) 145 0.03 1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H2O2,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2Cu+4H++H2O2===2Cu2++H2↑+2H2O
C.“脱氯”反应:Cu+Cu2++2Cl-===2CuCl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Zn
2
4
1
3
题号

2
4
1
3
题号
C [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再加入锌浸出液进行“脱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可知“脱氯”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Cu+2Cl-===2CuCl,过滤得到脱氯液,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可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Zn。由分析得,“浸铜”时,铜屑不能溶解完全,Cu在“脱氯”步骤还需要充当还原剂,故A错误;“浸铜”时,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故B错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即Cu的化合价升高,Cu2+的化合价降低,发生归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Cu+2Cl-===2CuCl,故C正确;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应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Zn,故D错误。]

2
4
1
3
题号
2
4
1
3
题号
2
4
1
3
题号
3.(2024·湖南卷,T11)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工序若在铁制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
B.“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2
4
1
3
题号

2
4
1
3
题号
2
4
1
3
题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主要成分是H2S,“溶液1”的主要溶质是Na2S
B.“系列操作”可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合成反应”中生成BaTiO3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洗涤”时可用稀H2SO4去除残留的碱,以提高纯度
2
4
1
3
题号

2
4
1
3
题号
“微型”化工流程的一般解答思维流程
1.(2024·湖北十一校二模)实验室用MnO2等原料制取少量KMnO4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时,应先将MnO2和KClO3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KOH
B.通入CO2“歧化”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过滤”时,为加快分离速率可采用减压过滤
D.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会含有K2CO3,可以向粗品中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来检验是否含有K2CO3

C [“熔融”时,先将MnO2和KClO3混合加热一段时间会反应产生氧气和氯化钾,再加入的KOH与氯化钾不反应,A错误;通入CO2“歧化”时的反应为3K2MnO4+2CO2===MnO2↓+2KMnO4+2K2CO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错误;“过滤”时,为加快分离速率可采用减压过滤,C正确;制得的KMnO4粗品可能会含有K2CO3,向粗品中滴加盐酸即使没有K2CO3也会产生气体,D错误。]
2.(2024·南平一模)锌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是电池制造上不可替代且相当重要的金属,以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ZnO,含有少量SiO2和Na2SiO3)制备锌单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C [菱锌矿(主要成分为ZnCO3、ZnO,含有少量SiO2和Na2Si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硅酸、硫酸钠,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锌,过滤,将氢氧化锌煅烧得到氧化锌,再用过量焦炭还原得到锌。“沉淀”时CO2会先与未反应完的NaOH反应,因此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Na2[Zn(OH)4]多,故C错误。]
3.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和蓄电池材料。某小组用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Ni2O3、FeO、MgO、SiO2等)制取Ni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MgF2,“沉镁”过程中存在MgF2(s)
Mg2+(aq)+2F-(aq),增大H+浓度,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F-浓度减小,从而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导致MgF2沉淀不完全,C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7
选择题专练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024·哈尔滨一模)类比是预测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比结果合理的是(  )
A.Br2的沸点高于Cl2,则单晶硅的沸点高于金刚石
B.C2H5OH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则CH3CHO分子间也可以形成氢键
C.NaCl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可制HCl,则NaI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可制HI
D.CCl3COOH酸性强于CH3COOH,则CF3COOH酸性强于CH3COOH
多维训练四  元素及其化合物
D [A项,硅和金刚石为共价晶体,后者沸点高,错误;B项,CH3CHO分子间不可形成氢键,错误;C项,浓硫酸可以氧化HI,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7

2
4
1
3
题号
5
6
7
AD [该反应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故B错误;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为提供热量和生成还原剂CO,CO再还原Fe2O3制取Fe,故C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7
3.(2024·湛江一模)部分含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可存在a→e→b的转化
B.e溶液可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

C.能用a制作的容器运输浓硫酸
D.a可与稀硝酸恰好反应生成只含b的溶液
B [e为+3价铁盐,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不是沉淀,B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7
4.(2024·黄山一模)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或物质结构与性质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LiOH可溶于水,可用作宇宙飞船中CO2吸收剂
B.Mg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钢铁的电化学防护
C.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石墨易导电
D.H2O2是极性分子,H2O2有强氧化性
2
4
1
3
题号
5
6
7
B [A项,LiOH溶于水与用作CO2吸收剂无对应关系,错误;C项,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与导电性无对应关系,错误;D项,H2O2的极性与强氧化性无对应关系,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7
5.(2024·济宁一模)根据下列实验叙述,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则原FeCl2溶液部分变质
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则Cl2氧化性大于Br2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固体,则该固体难溶于水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稀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Cu(NO3)2
2
4
1
3
题号
5
6
7
D [A项,Na2O2能将Fe2+氧化为Fe3+,无法确定FeCl2是否部分变质,错误;B项,KBrO3与Cl2反应生成Br2,Cl2表现还原性,无法说明Cl2氧化性大于Br2,错误;C项,该深蓝色固体为[Cu(NH3)4]SO4·H2O,易溶于水,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7
6.化学遵循哲学思想。下列变化不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的是(  )
A.向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ol·L-1稀盐酸,刚开始没有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
B.向2% AgNO3溶液中滴加2%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C.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氯水,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迅速褪色
D.向装有细铁丝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硫酸与浓硫酸,实验现象不同
2
4
1
3
题号
5
6
7
C [氯水中的H+使试纸变红,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HClO使红色褪去,不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C符合题意。]

2
4
1
3
题号
5
6
7
7.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纳米Fe3O4能与酸反应,可用作磁性材料
B.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可用于漂白纸张、草帽等
C.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用氢氟酸(HF)雕刻玻璃
2
4
1
3
题号
5
6
7
BC [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可用作磁性材料,与其能与酸反应无关,A错误;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所以SO2可以漂白纸张、草帽等,B正确;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C正确;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用于雕刻玻璃,和SiO2是酸性氧化物无关,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选择题专练   物质的性质与探究
1.(2024·武汉二模)化学服务生产生活,下列关于物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不仅可用于杀菌消毒,还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B.DDT具有较高和较宽广的杀虫活性,目前被广泛施用
C.碳化硅陶瓷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
D.叔丁基对苯二酚用作食用油的抗氧化剂,确保食品安全
2
4
1
3
题号
5
6
B  [SO2可用于杀菌消毒,还具有还原性,常用于葡萄酒酿制,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A正确;DDT是难降解化合物,毒性残留时间长,世界各国现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B错误;SiC属于共价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C正确;叔丁基对苯二酚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用油被氧化,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6
2.(2024·贵阳三模)碳元素能构成石墨、甲醛、碳化硅、甲醇、甲酸等多种工业原料。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具有导电性
B.甲醛能溶于水,可用于制备酚醛树脂
C.SiC中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可作砂轮的磨料
D.HCOO-离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HCOONa熔点比CH3OH高
2
4
1
3
题号
5
6
C [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层内存在大π键,层内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具有导电性,A错误;甲醛能与酚类物质发生聚合反应,可用于制备酚醛树脂,B错误; SiC中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砂轮、砂纸的磨料,C正确; 氢键是H原子与N、O、F等原子之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HCOO-离子间不能形成氢键,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3.(2024·赣州模拟)为探究NO2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
①抽去毛玻璃片后,反应瓶内壁有白色固体生成,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②取白色固体溶于水,依次加入稀盐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色固体主要成分为SO3
B.物质氧化性:浓硝酸>NO2>SO3
C.由实验可知,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与Br2(g)
D.实验后的剩余气体可用酸性KMnO4溶液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2
4
1
3
题号
5
6

2
4
1
3
题号
5
6
C [玻璃片左侧反应生成NO2,右侧反应生成SO2,根据现象①可知NO2与SO2反应会生成SO3和NO,因此白色固体是SO3,取白色固体物质溶于水,依次加入稀盐酸、B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为硫酸钡。NO2与Br2(g)都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都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故C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4.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中空气已排尽)探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中产生红棕色气体,体现
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B.将装置Ⅱ浸入热水浴中,
气体颜色变深,说明2NO2(g) N2O4(g)是吸热反应
C.装置Ⅲ中的溶液变蓝,说明NO2氧化了金属铜
D.向装置Ⅴ中加入蒸馏水,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2
4
1
3
题号
5
6
BC [将装置Ⅱ浸入热水浴中,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2NO2(g) N2O4(g)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NO2溶于水生成HNO3,HNO3氧化Cu,溶液变蓝,不能说明NO2氧化了Cu,C错误。]
2
4
1
3
题号
5
6
5.(2024·安徽模考)实验是探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和试剂能实现相应元素不同价态间转化的是(  )
选项 试剂 元素不同价
态间的转化
a b c
A 70%硫酸 亚硫酸钠 新制氯水
B 稀硫酸 硫化亚铁 氯化铁溶液
C 浓硝酸 铜片 水
D 浓盐酸 高锰酸钾 溴化钾溶液
2
4
1
3
题号
5
6

2
4
1
3
题号
5
6
D [70%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稀硫酸和硫化亚铁反应生成H2S,铁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浓硝酸和铜片反应生成NO2,N元素化合价从+5价变为+4价,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元素化合价从+4价变为+5价和+2价,故C不符合题意;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Cl2,Cl元素化合价从
-1价变为0价,Cl2和溴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Br2,Cl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故D符合题意。]

2
4
1
3
题号
5
6
6.制备并检验SO2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B.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强氧化性
C.用98%浓硫酸代替70%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
D.棉花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用于尾气处理

2
4
1
3
题号
5
6
AD [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A正确;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B错误;98%浓硫酸中H2SO4电离程度很小,反应速率慢,故C错误;Na2CO3溶液可以和S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所以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故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B [NO与H2O不反应,B错误。]

2
4
1
3
题号
5
AB [C项,MgCl2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MgCl2,错误;D项,FeS2/S燃烧生成SO2,错误。]

2
4
1
3
题号
5
3.(2024·安徽模考)我国学者用氮气为氮源高效合成了活性氮物质Li2CN2,用于多种高附加值含氮化合物的合成。Li2CN2可与乙醇、有机卤代物等反应,其制备及转化为物质甲的过程如下:
C [反应Ⅱ中的溶剂不能为水,水会干扰反应的进行,C错误。]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4.(2024·葫芦岛一模)一种利用有机胺(TBA)参与联合生产碳酸氢钠和二氯乙烷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BA替代了侯德榜制碱法中的氨气
B.胺再生过程的反应为4CuCl+O2+
4TBA·HCl===4CuCl2+4TBA+2H2O
C.整个工艺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D.氯化过程每生成1 mol C2H4Cl2,总反应中消耗0.25 mol O2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5.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热的浓硝酸中加入红热的木炭,继续加热 产生红棕色气体 木炭与浓硝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B 将少量硝酸铜受热分解(产物为CuO、O2和NO2)产生的气体收集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 NO2不能支持燃烧
C 向0.1 mol·L-1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H2O2溶液 溶液褪色 H2O2具有还原性
D 将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生成白色沉淀

2
4
1
3
题号
5
CD [向热的浓硝酸中加入红热的木炭,继续加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硝酸分解生成的,A错误;硝酸铜分解产物中含O2和NO2,木条复燃,无法说明NO2不能支持燃烧,B错误;向
0.1 mol·L-1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H2O2溶液,溶液褪色,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C正确;两者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说明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要强于碳酸根离子,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选择题专练   以微型化工流程为载体的分析与判断
1.(2024·泉州三检)SrCl2是一种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牙膏添加剂。一种用工业碳酸锶(含少量BaCO3、FeO杂质)制取氯化锶晶体(SrCl2·6H2O)的工业流程如下: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2.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以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铝和少量不溶于碱性溶液的物质)为原料制取明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溶”步骤中有H2产生
B.“沉铝”步骤所得滤液呈酸性
C.用浓硫酸配制9 mol·L-1 H2SO4溶液,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K2SO4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BC [“碱溶”过程中发生的是NaOH和Al的反应,即:2Al+2NaOH+6H2O===2Na[Al(OH)4]+3H2↑,A正确;“沉铝”步骤有Al(OH)3、NH3和Na2CO3生成,所得滤液呈碱性,B错误;用浓硫酸配制9 mol·L-1 H2SO4溶液,需要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错误;“一系列操作”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K2SO4,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3.(2024·黄山一模)LiBr溶液可作为替代氟利昂的绿色制冷剂。合成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原工序逸出的Br2用NaOH溶液吸收,吸收液不可直接返回还原工序
B.除杂工序中产生的滤渣可用CS2进行组分分离
C.中和工序中生成的气体为酸性氧化物
D.若BaS和Br2恰好完全反应,则理论上参与反应的n(Br2)∶n(BaS)∶n(H2SO4)为1∶1∶2
2
4
1
3
题号
5
D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溴和硫化钡恰好反应时,溴、硫化钡和反应生成的溴化钡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由硫酸钡的化学式可知,溴化钡、硫酸和反应生成硫酸钡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理论上参与反应的溴、硫化钡、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故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4.(2024·雄安新区三模)氯化亚铜(CuCl)是石油工业常用的脱硫剂和脱色剂,以低品位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和铁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CuCl流程如图: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5.钛(熔点为1 668 ℃)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科技等各领域,用镁还原TiCl4制取金属钛是生产钛的重要方法,其简化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一般选择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Mg
B.“真空蒸馏”的目的是降低单质Mg和MgCl2的沸点,使其气化分离出去
C.“高温还原”过程中可通入N2作保护气
D.“电解”时,阴极上生成单质a,可用作其他联产过程的氧化剂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AB [工业生产一般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备金属Mg,Mg的二元化合物是MgCl2,电解后得到Mg和氯气,即a是氯气,Mg与TiCl4高温还原后进行真空蒸馏,得到海绵钛坨,最后进行粉碎、分级得到钛产品。N2与Mg在高温下可以反应,不可通入N2作保护气,C错误;结合分析可知,工业生产中,阳极上发生反应:2Cl--2e-===Cl2↑,Cl2可用作其他联产过程的氧化剂,D错误。]
2
4
1
3
题号
5
高考题集训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24·河北卷,T10)图示装置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实验的是(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  )
选项 气体 试剂
A SO2 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
B Cl2 MnO2+浓盐酸
C NH3 固体NH4Cl+熟石灰
D CO2 石灰石+稀盐酸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C [饱和Na2SO3溶液和浓硫酸反应可以制SO2,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S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MnO2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可以制Cl2,使用固液加热制气装置,Cl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固体NH4Cl与熟石灰加热可以制NH3,需要使用固固加热制气装置,图中装置不合理,C符合题意;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CO2,使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3.(2023·广东卷,T10)部分含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可存在c→d→e的转化
B.能与H2O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
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中含共价键
2
4
1
3
题号
5
B [由题图可知a、b、c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a、b、e、d对应物质分别为铜、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所以存在c→d→e的转化,合理;B.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合理;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合理;D.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合理。]
2
4
1
3
题号
5
4.(2023·湖南卷,T9)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Cu2+、Fe3+、Zn2+、Al3+)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Fe(OH)3 Cu(OH)2 Zn(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pH 3.2 6.7 8.2 4.6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2
4
1
3
题号
5
5.(2023·北京卷,T7)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过程中蔗糖分子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
2
4
1
3
题号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