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STSE
(1)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环境污染与保护。
(3)新能源、新材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4)新科技、新成果等。
1.(2024·湖北卷,T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D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将金属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
2.(2024·广东卷,T2)“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
C [破冰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错误;天然气液化的过程是气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无新的化学键形成,B错误;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水是共价化合物,每个氢原子都与氧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D错误。]
3.(2024·黑吉辽卷,T5)家务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B.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乙醇受热易挥发
C.用柠檬酸去除水垢: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
D.用碱液清洗厨房油污:油脂可碱性水解
B [过碳酸钠结构中的过氧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A正确;酒曲中含有酵母菌,高温可使酵母菌失活,故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B错误;柠檬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将水垢中的碳酸钙分解为可溶性的钙离子,用于除水垢,C正确;油脂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故碱液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D正确。]
化学与STSE的四个考查角度
1.化学与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化学与环境:温室效应、雾霾、酸雨、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水华与赤潮、PM2.5等。
3.化学与能源: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清洁能源、新能源等。
4.化学与健康:合理用药、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增味剂、膨松剂、凝固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1.(2024·贵阳二模)2024年新春,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面升级,“中国深度”再次刷新。下列关于“奋斗者”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舱使用的导热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载人舱壳所用新型钛合金材料中钛元素属于第ⅣA族元素
C.动力舱配置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工作时,锂离子移向负极
D.浮力材料中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SiO2,与金刚砂的组成相同
A [实验舱使用的导热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载人舱壳所用新型钛合金材料中钛元素属于ⅣB族元素,B错误;动力舱配置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工作时,锂离子是阳离子移向正极,C错误;浮力材料中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SiO2,金刚砂是碳化硅的俗名,二者的组成不相同,D错误。]
2.(2024·鞍山二模)化工科技助力航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利用固体推进剂发生化学变化,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航天员开展的蛋白质与核酸共起源分子化研究中,核酸为小分子
C.返回舱所用的超高温陶瓷(过渡金属硼化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飞船操纵杆材料碳纤维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C [运载火箭利用固体推进剂发生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错误;核酸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超高温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碳纤维是一种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与石墨烯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3.(2024·重庆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含FeSO4的补铁剂与维生素C配合使用,补铁效果更好
C.“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好
D.光纤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量子通信技术,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 [“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酒精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不能混合使用,C错误。]
化学与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涉及的物质及其变化。
(2)传统工艺涉及的分离提纯。
1.(2024·广东卷,T1)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 )
A.红山玉龙 B.鎏金铁芯铜龙
C.云龙纹丝绸 D.云龙纹瓷瓶
C [红山玉龙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鎏金铁芯铜龙由金属材料制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B不符合题意;云龙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云龙纹瓷瓶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2.(2024·黑吉辽卷,T1)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A [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为金属制品;北燕鸭形玻璃注、汉代白玉耳杯、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均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选A。]
3.(2024·湖北卷,T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
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
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
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 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C [松木在窑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烟内含大量碳粒子,可以用来制造墨块,A正确;黏土在高温中烧结,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此过程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正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浸泡的水呈碱性,用于分离树皮等原料中的胶质,纤维素不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此过程并没有使纤维素发生水解,C错误;中国古代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木炭混合而成的,在点燃时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D正确。]
4.(2023·湖南卷,T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青铜是铜锡合金,A说法正确;竹木简牍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竹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说法正确;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说法错误;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D说法正确。]
5.(2023·海南卷,T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曲一斗,臼中捣令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令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B [“捣令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发酵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具有催化作用,不含有复杂的催化剂,B错误;“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放置到如鱼眼般大小的气泡产生,D正确。]
6.(2023·河北卷,T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食盐的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若将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不涉及的操作是( )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D [若将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需要将粗盐溶解,然后过滤除杂,接着蒸发结晶,不涉及蒸馏。]
化学与传统文化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传统文化试题虽然情境素材陌生,但考查的落脚点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答题过程中既要有学科必备知识储备,又要有基本文学素养。解题思维模型如图所示:
1.(2024·汕头一模)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花草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王村醋香浓似酒”中醋里含有的醋酸是弱电解质
C.“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醉人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慢氧化
D.“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其中描述的彩色焰火实质上是Fe、Cu、S等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D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其中描述的彩色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S不是金属元素,D项错误。]
2.(2024·南平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米酿酒过程中碳元素只被还原
B.“白青[Cu2(OH)2CO3]得铁化为铜”,其中的“白青”属于盐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化学成分为2CaSO4·H2O
D.“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其中的“味酸”是因绿矾中的Fe2+水解产生H+
A [大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淀粉,淀粉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酿酒过程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酒精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大米酿酒过程中碳元素既被还原又被氧化,A项错误。]
3.五代时期《日华子点庚法》记载的炼制合金的方法:“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石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煅二日夜足。冷取出……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ZnCO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合金和黄金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水飞过石”属于萃取操作
C.ZnCO3加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ZnCO3属于弱电解质
D.上述炼制合金过程中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D [该合金(铜锌合金)和黄金(单质金)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水飞过石”是将原料与适量水共同研细,取极细粉末的方法,涉及溶解、蒸发操作,没有萃取操作,故B错误;ZnCO3是不溶性碳酸盐,但其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溶于水的部分ZnCO3完全电离,ZnCO3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题中炼制合金过程中包含ZnCO3的分解,CO2与C反应生成CO,CO还原ZnO生成Zn,故D正确。]
4.(2024·岳阳二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乙醇
B.《馀冬录》中描述的黄丹其主要成分为Pb3O4,则黄丹(Pb3O4)与磁性氧化铁类似,其中铅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中“珠”字对应的化学物质是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翠色”是因为成分中含有氧化亚铜
C [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继续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得到乙醇,故A错误;黄丹(Pb3O4)中铅的化合价有+2价和+4价两种化合价,故B错误;碳酸钙属于盐,溶于水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翠色”为青色或者绿色,而氧化亚铜为砖红色,可能来自亚铁离子,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亚铜,故D错误。]
5.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台绒绣”用羊毛绒线绣制,不可用加酶洗涤剂清洗
B.“即墨老酒”由黍米酿制,其原理是淀粉水解可得乙醇
C.“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兼有驱虫、防腐的功能
D.“胶东花饽饽”用酵母作膨松剂,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羊毛绒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涤剂易促使蛋白质发生水解,A正确;淀粉经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B错误;“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利用了SO2的漂白性,同时SO2有刺激性气味和还原性,兼有驱虫、防腐功能,C正确;用酵母作膨松剂,释放出CO2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
选择题专练 化学与STSE
1.(2024·邵阳二模)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
B.医用酒精和含氯消毒液杀灭流行性病毒的原理相同
C.“嫦娥五号”配置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水解反应转化为小分子烃
A [聚氯乙烯耐酸碱腐蚀,因此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防止其腐蚀外部设备,A正确;含氯消毒液杀灭流行性病毒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蛋白质氧化使物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其生理活性,而医用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二者的反应原理不相同,B错误;“嫦娥五号”配置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错误;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裂解反应转化为小分子烃,D错误。]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属于重金属盐
B.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可用作食品保鲜剂是由于其易被氧化
C.“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是由于其沸点低
D.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的有色成分
BC [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是有机盐,不是重金属盐,A项错误;茶多酚属于酚类,可用作食品保鲜剂是由于其易被氧化,B项正确;氯乙烷沸点低,喷在皮肤表面会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热,使皮肤迅速冷却,C项正确;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的有色成分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D项错误。]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2有毒,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B.工业上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C.松花蛋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用Na2O与H2O反应
A [一般情况下,葡萄酒中会添加微量的SO2,可以杀死葡萄自身携带的细菌,防止微生物污染,同时SO2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酒中的物质被氧化,A错误。]
4.(2024·黑龙江六校联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于水体的净化和杀菌消毒
B.采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D.煤的气化和液化处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前实现“碳达峰”
C [明矾可用于水体的净化,但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聚乳酸易降解,采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B错误;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器,使NO、CO转化为N2、CO2,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C正确;煤经过气化、液化处理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D错误。]
5.(2024·沈阳一模)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歼-20上采用的氮化镓涂层,属于新型金属材料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C.氯化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可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的膨松剂
A [氮化镓是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材料,A错误。]
6.近年来,某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矾常用来进行污水的处理
B.以“数字+”为农业现代化添动力,网络使用的光纤主要原料为Si
C.提升基础设施效能,增设停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铺路用的水泥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AC [明矾电离出的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可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矾常用来进行污水的处理,故A正确;网络使用的光纤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故B错误;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C正确;铺路用的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7.(2024·哈尔滨一模)东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更孕育了一大批攻关研发国之重器的领军企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的密度小于液态水,是因为冰中水分子的氢键导致分子间出现较大空隙
B.国产大飞机首度服务春运,其机翼壁板是铝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
C.冰雪大世界存冰保温材料岩棉是由玄武岩等岩石生产的像棉花纤维一样的保温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等为原料制成有机小分子单体,再聚合生产而成的
C [岩棉属于无机材料,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
8.(2024·江门一模)近年来我国科技在各个领域都有重大进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和”核心舱太阳能电池翼使用砷化镓器件,砷是s区元素
B.用转基因蚕丝合成高强度、高韧性“蜘蛛丝”,蚕丝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用磷酸钠钡钴盐[Na2BaCo(PO4)2]实现零下273.056 ℃制冷,磷酸钠钡钴盐为离子晶体
D.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煤炭生产烯烃等液体能源,煤炭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砷为p区元素,A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错误;磷酸钠钡钴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为离子晶体,C正确;煤炭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错误。]
选择题专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4·济宁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
B.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使用的赭石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陈年老酒的芳香气味与醇易挥发有关
D.玛瑙是生产汝瓷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D [陈年老酒的芳香气味与酯的形成有关,C错误;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错误。]
2.(2024·长沙二模)下列有关医学典籍记载的物质中颜色为蓝色的是( )
A.《神农本草经》:硫黄味酸,坚筋骨,除头秃
B.《本草图经》:胆矾治螂牙,鼻内息肉
C.《神农本草经》:生石膏是清热药之一,单用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
D.《品汇精要》:芒硝咸寒,具有润下软坚、泻热通便、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B [硫黄是单质硫,为黄色,故A不符合题意;胆矾为五水硫酸铜,颜色为蓝色,故B符合题意;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化学式为CaSO4·2H2O,颜色为白色,故C不符合题意;芒硝为Na2SO4·10H2O,为白色,故D不符合题意。]
3.(2024·泉州三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描写了雪景的壮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转化为雪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雪花和竹席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高分子
C.往积雪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使雪融化
D.雪花的形状受水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B [雪花的主要成分为水,不属于高分子,B错误。]
4.(2024·张家界一模)下列古代文献或诗词充满了古人对化学的认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语“千淘万漉”说明在炼金的流程中使用了分液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利用到萃取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D.描写元宵节焰火的诗句“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体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A [成语“千淘万漉”说明在炼金的流程中使用了过滤的方法,A错误;该过程涉及萃取,B正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C正确;焰火体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D正确。]
5.(2024·江门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物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西周五 祀卫鼎 B.唐三彩 陶罐 C.北宋木雕 罗汉像 D.汉代 玉璧
A [西周五祀卫鼎属于青铜器,主要由铜、锡等金属材料制成,A符合题意;唐三彩陶罐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北宋木雕罗汉像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不符合题意;汉代玉璧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6.(2024·南昌一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米粉主要成分是糖类
B.广场的喷泉水幕电影利用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C.河道两岸的美丽夜景,是霓虹灯中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放出的光
D.瓦罐汤的瓦罐是用硅酸盐(如石英、长石、黏土)等烧制而成
D [瓦罐是用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混合而成的陶土,经过传统的木炭烧制法烧制而成,石英是SiO2,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
7.(2024·安徽模考)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也是颜料应用的重要科技史料。下列有关我国传统颜料主要成分的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骨白[Ca5(PO4)3(OH)]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
B.铅白[2PbCO3·Pb(OH)2]遇H2S得到黑色PbS
C.石绿[CuCO3·Cu(OH)2]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
D.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
D [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8.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每炉甘石ZnCO3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晋朝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湿法炼铜:“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工业上可用冶炼锌的方法来冶炼镁
C.“逐层”可使反应更充分,且增大反应速率
D.“倭铅”为锌和铅的混合物
AC [ZnCO3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Zn与CO,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铜单质,二者均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由题述分析可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镁比较活泼,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来冶炼镁,而不能用热还原法来冶炼,B项错误;“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可增大ZnCO3与C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且增大反应速率,C项正确;ZnCO3与C反应生成Zn,“倭铅”为锌,产物中不存在铅元素,D项错误。]
高考题集训 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
1.(2024·河北卷,T1)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D [青铜铺首是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A正确;透雕白玉璧是玉石,玉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石质浮雕是汉白玉,汉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正确;青花釉里红瓷盖罐是陶瓷,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
2.(2024·新课标全国卷,T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D [动物的毛、皮、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碳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仍不褪色,B正确;竹子可用于造纸,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
3.(2024·山东卷,T2)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
B.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
D.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食品中的色素,故A正确;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O2反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用作食品脱氧剂,故B正确;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能增加食物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增味剂,故C正确;P2O5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错误。]
4.(2024·湖南卷,T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B.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
D.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 [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故A正确;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B正确;脱嵌是锂从电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放电时,负极材料产生锂离子,则锂离子在负极脱嵌,则充电时,锂离子在正极(阳极)脱嵌,C正确;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5.(2024·甘肃卷,T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次氯酸钠 氧化性 衣物漂白
B 氢气 可燃性 制作燃料电池
C 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性 制作一次性餐具
D 活性炭 吸附性 分解室内甲醛
D [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可以作漂白剂,用于衣物漂白,A正确;氢气是可燃气体,具有可燃性,能被氧气氧化,可以制作燃料电池,B正确;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是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制作一次性餐具,C正确;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去除异味,但无法分解甲醛,D错误。]
6.(2024·安徽卷,T3)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
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
C.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
D.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A [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O2得电子结合水生成氢氧根离子,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除去了铁锅表面的水分,没有了电解质溶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A正确;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烹煮食物时后期加入食盐,与NaCl无关,B错误;焦糖的主要成分仍是糖类,同时还含有一些醛类、酮类等物质,蔗糖在高温下并未炭化,C错误;食用纯碱主要成分为Na2CO3,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2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D错误。]
7.(2023·广东卷,T3)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D [光纤的主要材质为二氧化硅,A错误;沥青属于有机材料,B错误;甘油溶于水,C错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
8.(2023·新课标全国卷,T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C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材料,A说法正确;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B说法正确;熟石膏的化学式为2CaSO4·H2O,C说法错误;Fe2O3为红棕色固体,可用作颜料,俗称“铁红”,D说法正确。]
9.(2023·福建卷,T1)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 )
A.蒸 B.捣 C.焙 D.封
D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含义是晴好的天气时采摘茶叶,经过蒸青、捣泥、拍压、烘焙、穿孔、装袋等工序后,才能制造出优质的茶叶。蒸青,这样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热引起颜色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捣泥压榨,去汁压饼,让茶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烘焙加热可能引起物质分解、氧化等,故C不符合题意;封装,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化学与STSE
(1)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环境污染与保护。
(3)新能源、新材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4)新科技、新成果等。
1.(2024·湖北卷,T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2.(2024·广东卷,T2)“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
3.(2024·黑吉辽卷,T5)家务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B.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乙醇受热易挥发
C.用柠檬酸去除水垢: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
D.用碱液清洗厨房油污:油脂可碱性水解
化学与STSE的四个考查角度
1.化学与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化学与环境:温室效应、雾霾、酸雨、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水华与赤潮、PM2.5等。
3.化学与能源: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清洁能源、新能源等。
4.化学与健康:合理用药、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增味剂、膨松剂、凝固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1.(2024·贵阳二模)2024年新春,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面升级,“中国深度”再次刷新。下列关于“奋斗者”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舱使用的导热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载人舱壳所用新型钛合金材料中钛元素属于第ⅣA族元素
C.动力舱配置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工作时,锂离子移向负极
D.浮力材料中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SiO2,与金刚砂的组成相同
2.(2024·鞍山二模)化工科技助力航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利用固体推进剂发生化学变化,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航天员开展的蛋白质与核酸共起源分子化研究中,核酸为小分子
C.返回舱所用的超高温陶瓷(过渡金属硼化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飞船操纵杆材料碳纤维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3.(2024·重庆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含FeSO4的补铁剂与维生素C配合使用,补铁效果更好
C.“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好
D.光纤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量子通信技术,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化学与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涉及的物质及其变化。
(2)传统工艺涉及的分离提纯。
1.(2024·广东卷,T1)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 )
A.红山玉龙 B.鎏金铁芯铜龙
C.云龙纹丝绸 D.云龙纹瓷瓶
2.(2024·黑吉辽卷,T1)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3.(2024·湖北卷,T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
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
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
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 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4.(2023·湖南卷,T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5.(2023·海南卷,T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曲一斗,臼中捣令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令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6.(2023·河北卷,T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食盐的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若将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不涉及的操作是( )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化学与传统文化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传统文化试题虽然情境素材陌生,但考查的落脚点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答题过程中既要有学科必备知识储备,又要有基本文学素养。解题思维模型如图所示:
1.(2024·汕头一模)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花草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王村醋香浓似酒”中醋里含有的醋酸是弱电解质
C.“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醉人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慢氧化
D.“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其中描述的彩色焰火实质上是Fe、Cu、S等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2.(2024·南平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米酿酒过程中碳元素只被还原
B.“白青[Cu2(OH)2CO3]得铁化为铜”,其中的“白青”属于盐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化学成分为2CaSO4·H2O
D.“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其中的“味酸”是因绿矾中的Fe2+水解产生H+
3.五代时期《日华子点庚法》记载的炼制合金的方法:“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石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煅二日夜足。冷取出……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ZnCO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合金和黄金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水飞过石”属于萃取操作
C.ZnCO3加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ZnCO3属于弱电解质
D.上述炼制合金过程中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4.(2024·岳阳二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乙醇
B.《馀冬录》中描述的黄丹其主要成分为Pb3O4,则黄丹(Pb3O4)与磁性氧化铁类似,其中铅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中“珠”字对应的化学物质是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翠色”是因为成分中含有氧化亚铜
5.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台绒绣”用羊毛绒线绣制,不可用加酶洗涤剂清洗
B.“即墨老酒”由黍米酿制,其原理是淀粉水解可得乙醇
C.“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兼有驱虫、防腐的功能
D.“胶东花饽饽”用酵母作膨松剂,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0张PPT)
选择题命题区间一
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
命题角度1 化学与STSE
(1)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环境污染与保护。
(3)新能源、新材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4)新科技、新成果等。
√
1.(2024·湖北卷,T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D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将金属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
2.(2024·广东卷,T2)“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H∶O∶H
√
C [破冰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错误;天然气液化的过程是气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无新的化学键形成,B错误;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水是共价化合物,每个氢原子都与氧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 ,D错误。]
3.(2024·黑吉辽卷,T5)家务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B.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乙醇受热易挥发
C.用柠檬酸去除水垢: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
D.用碱液清洗厨房油污:油脂可碱性水解
√
B [过碳酸钠结构中的过氧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A正确;酒曲中含有酵母菌,高温可使酵母菌失活,故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B错误;柠檬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将水垢中的碳酸钙分解为可溶性的钙离子,用于除水垢,C正确;油脂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故碱液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D正确。]
化学与STSE的四个考查角度
1.化学与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2.化学与环境:温室效应、雾霾、酸雨、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水华与赤潮、PM2.5等。
3.化学与能源: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清洁能源、新能源等。
4.化学与健康:合理用药、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增味剂、膨松剂、凝固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1.(2024·贵阳二模)2024年新春,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面升级,“中国深度”再次刷新。下列关于“奋斗者”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舱使用的导热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载人舱壳所用新型钛合金材料中钛元素属于第ⅣA族元素
C.动力舱配置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工作时,锂离子移向负极
D.浮力材料中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SiO2,与金刚砂的组成相同
√
A [实验舱使用的导热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载人舱壳所用新型钛合金材料中钛元素属于ⅣB族元素,B错误;动力舱配置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工作时,锂离子是阳离子移向正极,C错误;浮力材料中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SiO2,金刚砂是碳化硅的俗名,二者的组成不相同,D错误。]
2.(2024·鞍山二模)化工科技助力航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利用固体推进剂发生化学变化,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航天员开展的蛋白质与核酸共起源分子化研究中,核酸为小分子
C.返回舱所用的超高温陶瓷(过渡金属硼化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飞船操纵杆材料碳纤维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
C [运载火箭利用固体推进剂发生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错误;核酸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超高温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碳纤维是一种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与石墨烯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3.(2024·重庆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含FeSO4的补铁剂与维生素C配合使用,补铁效果更好
C.“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好
D.光纤量子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量子通信技术,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 [“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酒精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不能混合使用,C错误。]
√
命题角度2 化学与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涉及的物质及其变化。
(2)传统工艺涉及的分离提纯。
√
2
4
1
3
题号
5
6
1.(2024·广东卷,T1)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下列与龙有关的历史文物中,主要材质为有机高分子的是( )
A.红山玉龙 B.鎏金铁芯铜龙
C.云龙纹丝绸 D.云龙纹瓷瓶
2
4
1
3
题号
5
6
C [红山玉龙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鎏金铁芯铜龙由金属材料制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B不符合题意;云龙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云龙纹瓷瓶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
2
4
1
3
题号
5
6
2.(2024·黑吉辽卷,T1)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
B.北燕鸭形玻璃注
C.汉代白玉耳杯
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
2
4
1
3
题号
5
6
A [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为金属制品;北燕鸭形玻璃注、汉代白玉耳杯、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均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故选A。]
√
2
4
1
3
题号
5
6
3.(2024·湖北卷,T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
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
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
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
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
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2
4
1
3
题号
5
6
√
2
4
1
3
题号
5
6
4.(2023·湖南卷,T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2
4
1
3
题号
5
6
C [青铜是铜锡合金,A说法正确;竹木简牍是由竹子制作而成的,竹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说法正确;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说法错误;陶瓷是以黏土(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D说法正确。]
√
2
4
1
3
题号
5
6
5.(2023·海南卷,T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曲一斗,臼中捣令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令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2
4
1
3
题号
5
6
B [“捣令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发酵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具有催化作用,不含有复杂的催化剂,B错误;“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放置到如鱼眼般大小的气泡产生,D正确。]
2
4
1
3
题号
5
6
6.(2023·河北卷,T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粗食盐的一种制作过程:“取盐于池旁耕地,沃以池水,每得南风急,则宿夕成盐。”若将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不涉及的操作是( )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D [若将粗食盐在实验室提纯,需要将粗盐溶解,然后过滤除杂,接着蒸发结晶,不涉及蒸馏。]
√
化学与传统文化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传统文化试题虽然情境素材陌生,但考查的落脚点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答题过程中既要有学科必备知识储备,又要有基本文学素养。解题思维模型如图所示:
√
2
4
1
3
题号
5
1.(2024·汕头一模)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花草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王村醋香浓似酒”中醋里含有的醋酸是弱电解质
C.“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醉人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慢氧化
D.“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其中描述的彩色焰火实质上是Fe、Cu、S等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
2
4
1
3
题号
5
D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其中描述的彩色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试验,S不是金属元素,D项错误。]
√
2
4
1
3
题号
5
2.(2024·南平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米酿酒过程中碳元素只被还原
B.“白青[Cu2(OH)2CO3]得铁化为铜”,其中的“白青”属于盐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化学成分为2CaSO4·H2O
D.“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其中的“味酸”是因绿矾中的Fe2+水解产生H+
2
4
1
3
题号
5
A [大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淀粉,淀粉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酿酒过程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酒精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大米酿酒过程中碳元素既被还原又被氧化,A项错误。]
√
2
4
1
3
题号
5
3.五代时期《日华子点庚法》记载的炼制合金的方法:“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石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煅二日夜足。冷取出……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其中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ZnCO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合金和黄金互为同素异形体
B.“水飞过石”属于萃取操作
C.ZnCO3加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ZnCO3属于弱电解质
D.上述炼制合金过程中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
4
1
3
题号
5
D [该合金(铜锌合金)和黄金(单质金)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水飞过石”是将原料与适量水共同研细,取极细粉末的方法,涉及溶解、蒸发操作,没有萃取操作,故B错误;ZnCO3是不溶性碳酸盐,但其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溶于水的部分ZnCO3完全电离,ZnCO3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题中炼制合金过程中包含ZnCO3的分解,CO2与C反应生成CO,CO还原ZnO生成Zn,故D正确。]
√
2
4
1
3
题号
5
4.(2024·岳阳二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乙醇
B.《馀冬录》中描述的黄丹其主要成分为Pb3O4,则黄丹(Pb3O4)与磁性氧化铁类似,其中铅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中“珠”字对应的化学物质是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翠色”是因为成分中含有氧化亚铜
2
4
1
3
题号
5
C [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继续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得到乙醇,故A错误;黄丹(Pb3O4)中铅的化合价有+2价和+4价两种化合价,故B错误;碳酸钙属于盐,溶于水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翠色”为青色或者绿色,而氧化亚铜为砖红色,可能来自亚铁离子,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亚铜,故D错误。]
√
2
4
1
3
题号
5
5.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台绒绣”用羊毛绒线绣制,不可用加酶洗涤剂清洗
B.“即墨老酒”由黍米酿制,其原理是淀粉水解可得乙醇
C.“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兼有驱虫、防腐的功能
D.“胶东花饽饽”用酵母作膨松剂,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2
4
1
3
题号
5
B [羊毛绒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涤剂易促使蛋白质发生水解,A正确;淀粉经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B错误;“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利用了SO2的漂白性,同时SO2有刺激性气味和还原性,兼有驱虫、防腐功能,C正确;用酵母作膨松剂,释放出CO2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D正确。]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选择题专练 化学与STSE
1.(2024·邵阳二模)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
B.医用酒精和含氯消毒液杀灭流行性病毒的原理相同
C.“嫦娥五号”配置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水解反应转化为小分子烃
多维训练一 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
A [聚氯乙烯耐酸碱腐蚀,因此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防止其腐蚀外部设备,A正确;含氯消毒液杀灭流行性病毒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蛋白质氧化使物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其生理活性,而医用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二者的反应原理不相同,B错误;“嫦娥五号”配置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C错误;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裂解反应转化为小分子烃,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属于重金属盐
B.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可用作食品保鲜剂是由于其易被氧化
C.“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是由于其沸点低
D.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的有色成分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
BC [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是有机盐,不是重金属盐,A项错误;茶多酚属于酚类,可用作食品保鲜剂是由于其易被氧化,B项正确;氯乙烷沸点低,喷在皮肤表面会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热,使皮肤迅速冷却,C项正确;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的有色成分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D项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2有毒,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B.工业上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C.松花蛋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D.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用Na2O与H2O反应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 [一般情况下,葡萄酒中会添加微量的SO2,可以杀死葡萄自身携带的细菌,防止微生物污染,同时SO2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酒中的物质被氧化,A错误。]
4.(2024·黑龙江六校联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于水体的净化和杀菌消毒
B.采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D.煤的气化和液化处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前实现“碳达峰”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C [明矾可用于水体的净化,但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聚乳酸易降解,采用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B错误;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器,使NO、CO转化为N2、CO2,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C正确;煤经过气化、液化处理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5.(2024·沈阳一模)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歼-20上采用的氮化镓涂层,属于新型金属材料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C.氯化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可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的膨松剂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 [氮化镓是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材料,A错误。]
6.近年来,某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矾常用来进行污水的处理
B.以“数字+”为农业现代化添动力,网络使用的光纤主要原料为Si
C.提升基础设施效能,增设停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铺路用的水泥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
AC [明矾电离出的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可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矾常用来进行污水的处理,故A正确;网络使用的光纤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故B错误;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C正确;铺路用的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7.(2024·哈尔滨一模)东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更孕育了一大批攻关研发国之重器的领军企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的密度小于液态水,是因为冰中水分子的氢键导致分子间出现较大空隙
B.国产大飞机首度服务春运,其机翼壁板是铝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
C.冰雪大世界存冰保温材料岩棉是由玄武岩等岩石生产的像棉花纤维一样的保温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等为原料制成有机小分子单体,再聚合生产而成的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C [岩棉属于无机材料,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
8.(2024·江门一模)近年来我国科技在各个领域都有重大进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和”核心舱太阳能电池翼使用砷化镓器件,砷是s区元素
B.用转基因蚕丝合成高强度、高韧性“蜘蛛丝”,蚕丝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用磷酸钠钡钴盐[Na2BaCo(PO4)2]实现零下273.056 ℃制冷,磷酸钠钡钴盐为离子晶体
D.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煤炭生产烯烃等液体能源,煤炭属于可再生能源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C [砷为p区元素,A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错误;磷酸钠钡钴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为离子晶体,C正确;煤炭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
选择题专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4·济宁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
B.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使用的赭石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陈年老酒的芳香气味与醇易挥发有关
D.玛瑙是生产汝瓷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题号
1
3
5
2
4
6
8
7
√
CD [陈年老酒的芳香气味与酯的形成有关,C错误;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2.(2024·长沙二模)下列有关医学典籍记载的物质中颜色为蓝色的是( )
A.《神农本草经》:硫黄味酸,坚筋骨,除头秃
B.《本草图经》:胆矾治螂牙,鼻内息肉
C.《神农本草经》:生石膏是清热药之一,单用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
D.《品汇精要》:芒硝咸寒,具有润下软坚、泻热通便、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B [硫黄是单质硫,为黄色,故A不符合题意;胆矾为五水硫酸铜,颜色为蓝色,故B符合题意;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化学式为CaSO4·2H2O,颜色为白色,故C不符合题意;芒硝为Na2SO4·10H2O,为白色,故D不符合题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泉州三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描写了雪景的壮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转化为雪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雪花和竹席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高分子
C.往积雪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使雪融化
D.雪花的形状受水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B [雪花的主要成分为水,不属于高分子,B错误。]
4.(2024·张家界一模)下列古代文献或诗词充满了古人对化学的认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语“千淘万漉”说明在炼金的流程中使用了分液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利用到萃取
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D.描写元宵节焰火的诗句“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体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A [成语“千淘万漉”说明在炼金的流程中使用了过滤的方法,A错误;该过程涉及萃取,B正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C正确;焰火体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5.(2024·江门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物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文物
选项 A.西周五
祀卫鼎 B.唐三彩
陶罐 C.北宋木雕
罗汉像 D.汉代
玉璧
√
A [西周五祀卫鼎属于青铜器,主要由铜、锡等金属材料制成,A符合题意;唐三彩陶罐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北宋木雕罗汉像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不符合题意;汉代玉璧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6.(2024·南昌一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米粉主要成分是糖类
B.广场的喷泉水幕电影利用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C.河道两岸的美丽夜景,是霓虹灯中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放出的光
D.瓦罐汤的瓦罐是用硅酸盐(如石英、长石、黏土)等烧制而成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D [瓦罐是用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混合而成的陶土,经过传统的木炭烧制法烧制而成,石英是SiO2,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
7.(2024·安徽模考)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也是颜料应用的重要科技史料。下列有关我国传统颜料主要成分的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骨白[Ca5(PO4)3(OH)]遇氟盐转化为Ca5(PO4)3F
B.铅白[2PbCO3·Pb(OH)2]遇H2S得到黑色PbS
C.石绿[CuCO3·Cu(OH)2]受热分解得到黑色CuO
D.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D [石黄(As2S3和As4S4)在地表逐渐转化为硫酸盐,S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8.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每炉甘石ZnCO3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晋朝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湿法炼铜:“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工业上可用冶炼锌的方法来冶炼镁
C.“逐层”可使反应更充分,且增大反应速率
D.“倭铅”为锌和铅的混合物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
AC [ZnCO3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Zn与CO,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铜单质,二者均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由题述分析可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镁比较活泼,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来冶炼镁,而不能用热还原法来冶炼,B项错误;“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可增大ZnCO3与C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且增大反应速率,C项正确;ZnCO3与C反应生成Zn,“倭铅”为锌,产物中不存在铅元素,D项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高考题集训 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
1.(2024·河北卷,T1)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B.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青铜铺首是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A正确;透雕白玉璧是玉石,玉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石质浮雕是汉白玉,汉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正确;青花釉里红瓷盖罐是陶瓷,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
√
2.(2024·新课标全国卷,T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
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动物的毛、皮、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正确;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碳单质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仍不褪色,B正确;竹子可用于造纸,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其造的纸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C正确;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是硅酸盐,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山东卷,T2)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
B.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C.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
D.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食品中的色素,故A正确;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O2反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用作食品脱氧剂,故B正确;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能增加食物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增味剂,故C正确;P2O5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2024·湖南卷,T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B.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
D.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故A正确;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B正确;脱嵌是锂从电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放电时,负极材料产生锂离子,则锂离子在负极脱嵌,则充电时,锂离子在正极(阳极)脱嵌,C正确;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5.(2024·甘肃卷,T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次氯酸钠 氧化性 衣物漂白
B 氢气 可燃性 制作燃料电池
C 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性 制作一次性餐具
D 活性炭 吸附性 分解室内甲醛
D [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可以作漂白剂,用于衣物漂白,A正确;氢气是可燃气体,具有可燃性,能被氧气氧化,可以制作燃料电池,B正确;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是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制作一次性餐具,C正确;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去除异味,但无法分解甲醛,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2024·安徽卷,T3)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
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
C.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
D.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O2得电子结合水生成氢氧根离子,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除去了铁锅表面的水分,没有了电解质溶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A正确;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烹煮食物时后期加入食盐,与NaCl无关,B错误;焦糖的主要成分仍是糖类,同时还含有一些醛类、酮类等物质,蔗糖在高温下并未炭化,C错误;食用纯碱主要成分为Na2CO3,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2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7.(2023·广东卷,T3)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光纤的主要材质为二氧化硅,A错误;沥青属于有机材料,B错误;甘油溶于水,C错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材料,A说法正确;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B说法正确;熟石膏的化学式为2CaSO4·H2O,C说法错误;Fe2O3为红棕色固体,可用作颜料,俗称“铁红”,D说法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2023·福建卷,T1)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 )
A.蒸 B.捣 C.焙 D.封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含义是晴好的天气时采摘茶叶,经过蒸青、捣泥、拍压、烘焙、穿孔、装袋等工序后,才能制造出优质的茶叶。蒸青,这样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热引起颜色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捣泥压榨,去汁压饼,让茶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烘焙加热可能引起物质分解、氧化等,故C不符合题意;封装,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