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九年制学校教研联片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九年制学校教研联片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7 17:42:33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九年制学校教研联片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025·凉州模拟)2024年底,“春节”列入非遗名录。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剪窗花 C.放鞭炮 D.挂灯笼
2.(2025·凉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下列常见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椰子水 C.柠檬水 D.食盐水
3.(2025·凉州模拟)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数为11
B.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C.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4.(2025·凉州模拟)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3
5.(2025·凉州模拟)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化合物
A.一定只含碳元素
B.一定只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2025·凉州模拟)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B.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毒物质
7.(2025·凉州模拟)下图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B.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改变
8.(2025·凉州模拟)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2025·凉州模拟)实验小组借助传感器对稀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研究。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并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实验装置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溶液中数量不断增加
C.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D.该反应前后,整个装置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10.(2025·凉州模拟)对乙酰氨基苯酚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苯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氧分子
C.1个分子中含20个原子
D.4种组成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2025·凉州模拟)A、B、C、D、E均为目前所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A、B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E均为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图中“→”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1)E物质是   。
(2)图中A→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D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至少写出一种)   
(4)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C可能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C→D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可以通过B→C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d.D若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金属元素,则D可以是四氧化三铁
12.(2025·凉州模拟)“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之一,观察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C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图2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1中   的化学性质相似。
13.(2025·凉州模拟)如图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能表示单质的是   。
14.(2025·凉州模拟)现有13.8g水杨酸(C7H6O3)与一定质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
15.(2025·凉州模拟)古人使用日晒盐、珍珠粉、竹炭等材料制作牙膏,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16.(2025·凉州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铵根离子   ;
(2)2个甲烷分子   ;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17.(2025·凉州模拟)某废旧金属板中含Fe、Cu、Ni(镍,银白色金属),下图是回收金属的流程。
【已知】:。
(1)操作1的名称是   滤液②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由滤渣①得到溶液③的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溶液③中加入铁粉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1个即可)。
(4)由上述流程可得出Cu、Fe、Ni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8.(2025·凉州模拟)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把物质a加入到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2)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3),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其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关于a、b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的a溶液
B.使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只有一种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对应的b溶液为饱和溶液
19.(2025·凉州模拟)盐酸、硫酸、烧碱、熟石灰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填写相应的化学式)。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   ,它可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
(3)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中。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5·凉州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选用装置BD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   (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   (填“a”或“b”)处以上:检验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25·凉州模拟)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写出最环保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与B装置相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3)小明利用图D装置制取并探究CO2的性质。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CaCO3完全反应,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②注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    。
22.(2025·凉州模拟)向 12.9g 含有少量 NaCl 杂质的 Na2CO3白色固体中,慢慢加入 10%的稀盐酸到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共收集到气体 4.4g。求:
(1)白色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2)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挂灯笼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蒸馏水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椰子水、柠檬水、食盐水中都含有不同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钠的原子序数为11,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钠元素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C、根据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其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解得x=+5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物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为化合物,即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氧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化合物是由没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B、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是有毒物质,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丙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性质还包括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是由于体内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C、根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时间和pH图可知,反应时溶液pH由小于7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加入盐酸中,X是稀盐酸,稀盐酸不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0~40s溶液pH不断增大,溶液酸性逐渐减弱,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数量不断减小,不符合题意;
C、60s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钠滴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Na+、Cl-和OH-,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前后,整个装置中水的总质量先增加,完全反应后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所给pH变化确定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加入盐酸中分析;
B、根据0~40s溶液pH不断增大,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分析;
C、根据pH大于7,氢氧化钠滴加过量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 对乙酰氨基苯酚由 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 ,符合题意;
C、1个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含有20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9):14:(16×2)=96:9:14: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含别的分子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1.【答案】(1)氢气
(2)↑
(3)人工降雨、灭火等(合理即可)
(4)c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B、C、D、E均为目前所学过的常见物质,A、B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E均为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E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B会与E氢气相互转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所以B是水,A能转化为B和C,B和C能相互转化,C能转化为D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E物质是氢气;
(2)A→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D为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是干冰,易升华吸热,可时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合理即可);
(4)a、C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C→D的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B→C的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即可以通过B→C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故正确;
d、D若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金属元素,C(氧气)可以转化为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D可以是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分析】先由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液体,组成元素相同,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是最轻气体,结合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按要求进行解答。
(1)E物质是氢气;
(2)A→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D为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是干冰,易升华吸热,可时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合理即可);
(4)a、C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C→D的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B→C的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即可以通过B→C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故正确;
d、D若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金属元素,C(氧气)可以转化为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D可以是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故选:cd。
12.【答案】(1)质子数不同
(2)78.96;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B和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1)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B和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3.【答案】B;A;C;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是氧气(O2),B是氨气(NH3),C是氧气(O2)和水(H2O),D是三个氮原子。B是氨气(NH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
微观上A能表示3个氧分子,故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A;
能表示混合物的是C;
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能表示单质的是A。
【分析】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4.【答案】C7H6O3+5O24CO+3CO2+3H2O;16g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现有13.8g水杨酸(C7H6O3)与一定质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13.8g水杨酸(C7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3.8g100%=8.4g,氢元素的质量为:13.8g100%=0.6g,氢元素全部转化成水,则生成水的质量为:0.6g÷(100%)=5.4g,由于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3,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x,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28x100%+33x100%=8.4g,解得:x=0.4g,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0.4g=11.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0.4g=1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1.2g+13.2g+5.4g﹣13.8g=16g,参加反应的水杨酸(C7H6O3)、氧气、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5:4:3: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7H6O3+5O24CO+3CO2+3H2O。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比及各元素的质量守恒,计算出各物质的质量,再由各物质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中分子个数比,由此确定方程式分析。
15.【答案】吸附;K2S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竹炭疏松多孔,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反应后除X外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则X包含2个K、1个S,X的化学式为K2S。
【分析】根据碳的吸附性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6.【答案】(1)
(2)2CH4
(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CH4;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分析】(1)根据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2)根据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系数分析;
(3)根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铵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CH4,故填:2CH4;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7.【答案】(1)过滤;Fe2+
(2)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
(4)Fe>Ni>Cu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操作1用于分离滤渣①和滤液①,实现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某废旧金属板中含Fe、Cu、Ni(镍,银白色金属),加入过量稀盐酸,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能得到Ni,即过量铁粉可将Ni置换出来,说明滤液①中含有Ni+,那么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滤液①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镍和过量盐酸,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则滤液②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滤液②中含有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2)滤渣①是 Cu,加入过量稀硫酸、氧气并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溶液③中含有溶质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铁粉,铁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向金属板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滤液①,向滤液①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滤液②和Ni、Fe,说明铁、镍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铁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镍排在氢前,且铁比镍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则Cu、Fe、Ni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Fe>Ni>Cu。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2)根据Cu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氧气并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4)根据金属能否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1)操作1用于分离滤渣①和滤液①,实现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某废旧金属板中含Fe、Cu、Ni(镍,银白色金属),加入过量稀盐酸,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能得到Ni,即过量铁粉可将Ni置换出来,说明滤液①中含有Ni+,那么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滤液①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镍和过量盐酸,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则滤液②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滤液②中含有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2)滤渣①是 Cu,加入过量稀硫酸、氧气并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溶液③中含有溶质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铁粉,铁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向金属板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滤液①,向滤液①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滤液②和Ni、Fe,说明铁、镍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铁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镍排在氢前,且铁比镍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则Cu、Fe、Ni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Fe>Ni>Cu。
18.【答案】(1)62.5
(2)不一定
(3)c>b>a
(4)A;B;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ga,则该温度下,把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50g=62.5g;
(2)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3)60℃时,溶解度: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a>b>c,溶剂质量:a<b<c,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4)A、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则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使60℃ 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符合题意;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在b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b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质量分析;
(2)根据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析;
(3)根据一定温度下相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溶剂质量小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物质可采取降低温度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1)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ga,则该温度下,把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50g=62.5g;
(2)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3)60℃时,溶解度: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a>b>c,溶剂质量:a<b<c,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4)A、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则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使60℃ 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符合题意;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在b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b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ABC。
19.【答案】(1)HCl;Ca(OH)2
(2)NaOH
(3)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可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3)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1)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可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3)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20.【答案】(1)锥形瓶;水槽
(2);磨砂;正放
(3)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比较紧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以上,这样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3)根据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比较紧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以上,这样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答案】(1)分液漏斗
(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先胀大后变小;有白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则最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与B装置相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①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增多,使得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先胀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使得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又变小,故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胀大后变小;
②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原理及不需加热的 特点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增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则最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与B装置相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①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增多,使得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先胀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使得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又变小,故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胀大后变小;
②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答案】(1)解:设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
x=10.6g
答: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2)解:设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y
y=73g
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73g;
(3)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11.7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2%。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钠、盐酸中的溶质、生成氯化钠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
(1)见答案;
(2)见答案;
(3)见答案。
1 /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九年制学校教研联片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2025·凉州模拟)2024年底,“春节”列入非遗名录。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剪窗花 C.放鞭炮 D.挂灯笼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挂灯笼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5·凉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下列常见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椰子水 C.柠檬水 D.食盐水
【答案】A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蒸馏水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椰子水、柠檬水、食盐水中都含有不同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2025·凉州模拟)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数为11
B.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C.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钠的原子序数为11,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钠元素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C、根据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分析。
4.(2025·凉州模拟)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3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其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解得x=+5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5.(2025·凉州模拟)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化合物
A.一定只含碳元素
B.一定只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物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为化合物,即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氧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化合物是由没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6.(2025·凉州模拟)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B.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毒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B、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是有毒物质,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分析。
7.(2025·凉州模拟)下图是“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B.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乙和丙都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丙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性质还包括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8.(2025·凉州模拟)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不符合题意;
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是由于体内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C、根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9.(2025·凉州模拟)实验小组借助传感器对稀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研究。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并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实验装置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溶液中数量不断增加
C.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D.该反应前后,整个装置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时间和pH图可知,反应时溶液pH由小于7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加入盐酸中,X是稀盐酸,稀盐酸不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0~40s溶液pH不断增大,溶液酸性逐渐减弱,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数量不断减小,不符合题意;
C、60s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钠滴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Na+、Cl-和OH-,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前后,整个装置中水的总质量先增加,完全反应后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所给pH变化确定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加入盐酸中分析;
B、根据0~40s溶液pH不断增大,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分析;
C、根据pH大于7,氢氧化钠滴加过量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10.(2025·凉州模拟)对乙酰氨基苯酚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苯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氧分子
C.1个分子中含20个原子
D.4种组成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对乙酰氨基苯酚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 对乙酰氨基苯酚由 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 ,符合题意;
C、1个对乙酰氨基苯酚分子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含有20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9):14:(16×2)=96:9:14: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含别的分子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1.(2025·凉州模拟)A、B、C、D、E均为目前所学过的常见物质。其中A、B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E均为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图中“→”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
(1)E物质是   。
(2)图中A→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D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至少写出一种)   
(4)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C可能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C→D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可以通过B→C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d.D若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金属元素,则D可以是四氧化三铁
【答案】(1)氢气
(2)↑
(3)人工降雨、灭火等(合理即可)
(4)c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B、C、D、E均为目前所学过的常见物质,A、B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D、E均为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E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B会与E氢气相互转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所以B是水,A能转化为B和C,B和C能相互转化,C能转化为D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E物质是氢气;
(2)A→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D为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是干冰,易升华吸热,可时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合理即可);
(4)a、C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C→D的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B→C的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即可以通过B→C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故正确;
d、D若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金属元素,C(氧气)可以转化为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D可以是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分析】先由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液体,组成元素相同,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是最轻气体,结合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按要求进行解答。
(1)E物质是氢气;
(2)A→C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D为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是干冰,易升华吸热,可时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合理即可);
(4)a、C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C→D的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B→C的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即可以通过B→C的转化实验验证水的组成,故正确;
d、D若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金属元素,C(氧气)可以转化为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D可以是四氧化三铁,故正确;
故选:cd。
12.(2025·凉州模拟)“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之一,观察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C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图2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1中   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质子数不同
(2)78.96;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B和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1)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B和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3.(2025·凉州模拟)如图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能表示单质的是   。
【答案】B;A;C;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是氧气(O2),B是氨气(NH3),C是氧气(O2)和水(H2O),D是三个氮原子。B是氨气(NH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
微观上A能表示3个氧分子,故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A;
能表示混合物的是C;
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能表示单质的是A。
【分析】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14.(2025·凉州模拟)现有13.8g水杨酸(C7H6O3)与一定质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
【答案】C7H6O3+5O24CO+3CO2+3H2O;16g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现有13.8g水杨酸(C7H6O3)与一定质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13.8g水杨酸(C7H6O3)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3.8g100%=8.4g,氢元素的质量为:13.8g100%=0.6g,氢元素全部转化成水,则生成水的质量为:0.6g÷(100%)=5.4g,由于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3,设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x,根据碳元素守恒可得:28x100%+33x100%=8.4g,解得:x=0.4g,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0.4g=11.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0.4g=1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1.2g+13.2g+5.4g﹣13.8g=16g,参加反应的水杨酸(C7H6O3)、氧气、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5:4:3: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7H6O3+5O24CO+3CO2+3H2O。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比及各元素的质量守恒,计算出各物质的质量,再由各物质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中分子个数比,由此确定方程式分析。
15.(2025·凉州模拟)古人使用日晒盐、珍珠粉、竹炭等材料制作牙膏,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吸附;K2S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竹炭疏松多孔,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K、N、O、S、C的个数分别是2、2、6、1、3,反应后除X外K、N、O、S、C的个数分别是0、2、6、0、3,则X包含2个K、1个S,X的化学式为K2S。
【分析】根据碳的吸附性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6.(2025·凉州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铵根离子   ;
(2)2个甲烷分子   ;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
(2)2CH4
(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CH4;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分析】(1)根据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析;
(2)根据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系数分析;
(3)根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分析。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铵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CH4,故填:2CH4;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7.(2025·凉州模拟)某废旧金属板中含Fe、Cu、Ni(镍,银白色金属),下图是回收金属的流程。
【已知】:。
(1)操作1的名称是   滤液②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由滤渣①得到溶液③的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溶液③中加入铁粉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1个即可)。
(4)由上述流程可得出Cu、Fe、Ni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1)过滤;Fe2+
(2)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
(4)Fe>Ni>Cu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操作1用于分离滤渣①和滤液①,实现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某废旧金属板中含Fe、Cu、Ni(镍,银白色金属),加入过量稀盐酸,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能得到Ni,即过量铁粉可将Ni置换出来,说明滤液①中含有Ni+,那么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滤液①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镍和过量盐酸,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则滤液②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滤液②中含有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2)滤渣①是 Cu,加入过量稀硫酸、氧气并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溶液③中含有溶质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铁粉,铁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向金属板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滤液①,向滤液①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滤液②和Ni、Fe,说明铁、镍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铁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镍排在氢前,且铁比镍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则Cu、Fe、Ni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Fe>Ni>Cu。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2)根据Cu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氧气并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3)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4)根据金属能否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可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1)操作1用于分离滤渣①和滤液①,实现了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
某废旧金属板中含Fe、Cu、Ni(镍,银白色金属),加入过量稀盐酸,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能得到Ni,即过量铁粉可将Ni置换出来,说明滤液①中含有Ni+,那么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和氢气,滤液①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镍和过量盐酸,滤液①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则滤液②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滤液②中含有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2)滤渣①是 Cu,加入过量稀硫酸、氧气并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溶液③中含有溶质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铁粉,铁和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可知,向金属板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滤液①,向滤液①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滤液②和Ni、Fe,说明铁、镍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铁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镍排在氢前,且铁比镍活泼,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则Cu、Fe、Ni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Fe>Ni>Cu。
18.(2025·凉州模拟)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把物质a加入到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2)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3),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其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关于a、b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的a溶液
B.使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只有一种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对应的b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1)62.5
(2)不一定
(3)c>b>a
(4)A;B;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ga,则该温度下,把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50g=62.5g;
(2)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3)60℃时,溶解度: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a>b>c,溶剂质量:a<b<c,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4)A、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则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使60℃ 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符合题意;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在b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b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溶解度确定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物质质量分析;
(2)根据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析;
(3)根据一定温度下相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溶剂质量小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物质可采取降低温度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1)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ga,则该温度下,把2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50g=62.5g;
(2)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3)60℃时,溶解度: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a>b>c,溶剂质量:a<b<c,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4)A、20℃时,a的溶解度为25g,则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使60℃ 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采取降低温度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符合题意;
C、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在b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b的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ABC。
19.(2025·凉州模拟)盐酸、硫酸、烧碱、熟石灰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填写相应的化学式)。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   ,它可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
(3)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中。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Cl;Ca(OH)2
(2)NaOH
(3)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可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3)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1)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化学式为:HCl;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可与油脂反应,从而除去油污。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3)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20.(2025·凉州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选用装置BD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   (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   (填“a”或“b”)处以上:检验二氧化碳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锥形瓶;水槽
(2);磨砂;正放
(3)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比较紧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以上,这样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原理及装置特点,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3)根据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锥形瓶;仪器②为水槽;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中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比较紧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加盐酸时液面高度至少应该在a处以上,这样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2025·凉州模拟)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写出最环保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与B装置相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
(3)小明利用图D装置制取并探究CO2的性质。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CaCO3完全反应,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②注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    。
【答案】(1)分液漏斗
(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先胀大后变小;有白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则最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与B装置相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①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增多,使得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先胀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使得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又变小,故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胀大后变小;
②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原理及不需加热的 特点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增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A、B、C三套装置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则最环保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与B装置相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①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增多,使得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先胀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使得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又变小,故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胀大后变小;
②将Y型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2025·凉州模拟)向 12.9g 含有少量 NaCl 杂质的 Na2CO3白色固体中,慢慢加入 10%的稀盐酸到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共收集到气体 4.4g。求:
(1)白色固体中 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2)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解:设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
x=10.6g
答: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2)解:设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y
y=73g
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73g;
(3)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z=11.7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2%。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钠、盐酸中的溶质、生成氯化钠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
(1)见答案;
(2)见答案;
(3)见答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