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卷——2025届高考生物学考前冲刺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通过胞吞运载分子需要运载分子与特定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网格蛋白聚集在有被小窝侧形成有被小泡,将物质运往不同方向。COPI小泡负责高尔基体向内质网的运输,COPⅡ小泡负责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网格蛋白小泡负责高尔基体到其他膜泡、细胞膜到膜泡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有被小泡可能共同参与胰蛋白酶和抗体的加工运输
B.COPI小泡可能会将错误加工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重加工
C.COPII小泡中的蛋白质直接进入溶酶体后成为水解酶
D.细胞胞吞的物质可通过网格蛋白小泡被溶酶体识别和降解
2.细胞凋亡常见途径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通透性改变→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失偶联→ATP合成大量减少→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内质网积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Caspase12→激活Caspase3→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与线粒体内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B.内质网应激反应致使转移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减少
C.Caspase3的抑制剂可作为细胞凋亡的抑制剂
D.两种细胞器激活Caspase3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3.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酵解只发生于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可以提供少量能量
B.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产生CO2
C.三羧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该过程不需要水的参与
D.电子传递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
4.如图1为某家系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人群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100。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甲病相关基因的检测,限制酶切割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基因是A基因发生碱基缺失形成的
B.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
C.5号和6号生育两病皆患儿子的概率为1/16
D.9号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16
5.图1表示酶量一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Vmax”表示该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Km”表示在该条件下达到1/2Vmax时的底物浓度。图2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原理不相同
B.Km的大小可体现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
C.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图1中的M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D.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适量上述两种抑制剂,Vmax都会下降
6.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草食动物与种群相关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两个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O~t2期间,种群①和②的个体数量均不断增加
C.t4时,种群①和种群②的个体数量达到一致
D.t3~t4期间种群②的种内竞争程度低于t4~t5期间
7.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小鼠大脑中广泛表达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及外周血中BDNFmRNA含量降低等有关。如图为B功V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DNF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会影响其表达产物含量
B.抑制miRNA-195基因表达的药物有望治疗抑郁症
C.若②过程BDNFmRNA未被降解,则BDNF基因的表达量不受影响
D.①③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③过程核糖体从右向左移动
8.如表所示是某天然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在某段时间内能量流动的相关数据(单位:×109kJ),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生产者 ? 445 711 0
植食性动物 268 732 125 30
A.调查期间,生产者的生物量没有增加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711×l09kJ
C.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1.3%
D.植食性动物粪便中储存的能量值是表中的125×l09kJ
9.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分别由A、a基因控制,用紫外线处理基因型为Aa的果蝇群体,得到以下三种突变体(突变体均能存活,图中①、②为同源染色体,③、④为同源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时期均可发生上述变异,且光学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
B.图2果蝇相互交配,子代产生残翅的概率为1/4
C.若图3果蝇细胞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则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能发生交换
D.染色体变异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
10.如图所示的植物上标有甲~己的位置,用云母片(不透生长素)对上述某些位置做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己处发挥的生理作用不同于图中标记的其他部位
B.若去除甲、乙所在部位的顶芽,植物的侧芽生长速度将加快
C.若将云母片竖插在甲、乙之间,植物不再弯向光源生长
D.若将云母片沿植物横插在丙处,丁处茎将沿地面横向生长
11.科学家饲养了3000多条毛毛虫,对其孵化成的蛾做了记号,以便重捕时易于辨认。他们在城市和农村做了释放和重捕实验,统计如下表(两种颜色的蛾被重捕的概率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地点 浅色蛾数 深色蛾数
农村 释放数 496 488
重捕数 62 4
城市 释放数 137 493
重捕数 18 136
A.释放到农村和城市的蛾的种群的基因库相同
B.城市环境的选择作用导致蛾深色基因的频率上升
C.实验过程中蛾的体色仍有两种,说明蛾没有发生进化
D.长期的不同环境的选择作用会导致两地的蛾都只有一种体色
1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共价连接而成。ADC具备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确高效清除,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将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B.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既可以在生物体内又可以在生物体外
C.ADC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杀伤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D.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
13.PCR仪实际就是一个温控设备,将样品放入PCR仪后,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个过程,2~3小时就能将待扩增的目的DNA片段复制出几百万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热变性可逆转的特点是PCR技术的基础之一
B.随着扩增次数的增加,模板链与引物结合的概率增加
C.引物序列越短,目的基因扩增产物错误率越高
D.PCR技术可用于鉴定牛胚胎的性别
14.人体内存在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细胞,该细胞高度表达OX40分子,当病毒侵染机体时能促进OX40的表达,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该过程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侵染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的增强
B.抑制滤泡性T细胞表达OX40分子可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D.过敏反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同
15.研究发现,运动后机体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会引发机体产生血管紧张素来维持正常血压,同时渴觉的产生也与血管紧张素有关。某科研小组让两组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运动后,分别摄入较多的纯净水和淡盐水,并测定渴觉指数和血管紧张素相对含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饮用前 饮用15min后 饮用3h后
渴觉指数 血管紧张素相对含量 渴觉指数 血管紧张素相对含量 渴觉指数 血管紧张素相对含量
纯净水组 10.0 7.2 1.4 2.3 8.4 6.2
淡盐水组 10.0 7.3 2.6 2.4 3.2 3.1
A.运动员摄入纯净水15min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有所减少
B.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
C.运动员摄入纯净水3h后,渴觉指数上升,主要是排尿量减少导致的
D.运动员摄入淡盐水后,渴觉指数降低,这可能与血管紧张素相对含量降低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海水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藻类的颜色是其反射光的颜色。不同藻类所含光合色素以及在海水中的分布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绿藻 褐藻 红藻
光合色素 与高等植物相似 除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外,含有大量的藻黄素 除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外,含有大量的藻红素、藻蓝素
分布 主要分布于潮间带及10米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 可分布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下约30米 可在低潮线以下30-60米,甚至在200米深的海底生存
(1)绿藻主要吸收______光用于光合作用。光能在光反应阶段转化为_____中的化学能、随后这些化学能用于暗反应中______,最终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红藻能够适应深海环境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为了观察褐藻的吸收光,首先用无水乙醇提取褐藻的光合色素,然后用三棱镜和光屏观察,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纸层析法分离不同的光合色素,根据________判断色素含量。
(4)某科研小组测定绿藻在不同海水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其他各项实验条件均为最适条件),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图示,B点限制绿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CO2浓度升高后,绿藻的光饱和点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与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释放水平密切相关,患者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盐酸氟西汀(Flu)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兴奋,其机理是___________。“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化为_______。
(2)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据图推测,Flu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____________。
(3)肠道益生菌能够通过影响神经通路、肠道免疫系统等途径缓解焦虑、抑郁。为研究肠道微生物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短乳杆菌YSJ2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进行行为学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的变化分别是______,说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有人认为YSJ2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大于Flu,依据是_______。
(4)当人们遇到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当有人出现抑郁情绪时,你可以建议他通过_________(答出2点)等方法进行调整。
18.(10分)崂山湾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多种渔业生物的分布区。研究人员连续3年对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生物资源和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其能量流动数据在3年中相对稳定,据此构建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如图),为渔业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1)该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能量流动沿着________进行。
(2)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Ⅲ、Ⅳ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对营养级Ⅱ的捕捞量不宜再增加,理由是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碎屑的能量可输入营养级Ⅱ,据此是否可认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可循环利用?请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5)根据图中数据可初步判断该鱼礁区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依据是___________。
19.(11分)某品系的小鼠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M/m、N/n控制,有灰色、黄色、白色三种,尾巴的长短受等位基因D/d控制。当N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M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黄色,其他情况均为白色。一只灰色长尾雌鼠和黄色短尾雄鼠多次交配,F1均为灰色长尾,F1雌雄鼠相互交配所得F2中灰色雌鼠:灰色雄鼠:黄色雄鼠:白色雄鼠=8:4:3:1,雌、雄鼠中均是长尾:短尾=3:1。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中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
(2)若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将F2所有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交配,子代中雄鼠关于体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
(3)有同学认为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有各种表型的纯合雌、雄鼠若干,请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探究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实验方案:__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
(4)SSR是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不同染色体具有各自的特异SSR,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都不同,因此可利用SSR作为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科研人员初步检测出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5号或10号染色体上,并扩增出以下实验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如图所示。若实验结果证明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请在图中画出F2短尾鼠混合样本的理论电泳条带情况。
20.(13分)土壤盐渍化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土壤中过多的盐分会破坏植物细胞中正常的营养代谢,导致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某团队对EMS诱变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耐盐性和产量均显著提高的突变体,并从该突变体中分离到一个新的耐盐基因RST1,该团队利用基因RST1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图1为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及BamH I、Bcl I、Sma I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 I Bcl I Sma 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5'→3') G↓GATCC T↓GATCA CCC↓GGG
(1)在扩增RST1基因时,应选择图2中的引物_______进行PCR,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PCR进行了4轮循环,则同时含两种引物的DNA占________________。
(2)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限制酶_________切割质粒A。为保证质粒与目的基因的正确连接,应在两个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序列5'-_______-3'和5'-________-3'。
(3)将重组质粒导入普通水稻细胞,受体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填“叶肉”“茎尖细胞”“受精卵”或“以上都可以”),原因是_____。把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利用的技术是_______。
(4)为确定RST1基因能否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科研人员在正常条件下种植相同数量的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给予相同的水肥条件,至成熟期后,检测两组水稻的产量。该实验思路需完善之处是_______。除产量外,还可以检测哪些指标?______(写出两个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胰蛋白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再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可能需要三种有被小泡(COPI小泡、COPⅡ小泡、网格蛋白小泡)共同参与,A叙述正确;COPI小泡负责高尔基体向内质网的运输,可能会将错误加工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重加工,B叙述正确;COPⅡ小泡负责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不能从内质网直接转移至溶酶体,C叙述错误;网格蛋白小泡负责细胞膜到膜泡的运输,细胞胞吞的物质可通过网格蛋白小泡被溶酶体识别和降解,D叙述正确。
2.答案:D
解析:线粒体内膜是大量合成ATP的场所,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失偶联造成ATP合成大量减少,说明呼吸链和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会转移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内质网积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说明转移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减少,B叙述正确;两种细胞器介导的细胞凋亡均与Caspase3激活有关,说明Caspase3的抑制剂可作为细胞凋亡的抑制剂,C叙述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D叙述错误。
3.答案:D
解析:A、糖酵解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以生成少量ATP,既可以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A错误;
B、在很多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即丙酮酸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当中被分解成酒精和CO2,B错误;
C、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C错误;
D、电子传递链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需要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解题指子】可知,A错误。1号同时患两种病,其基因型为aaXBY,2号正常,其基因型为AAXbXb,B错误。由5号和6号的甲病相关基因的电泳结果可知,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2号不患乙病,故5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6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即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生育两病皆患儿子的概率为1/4×1/4=1/16,C正确。9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人群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1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0,A的基因频率为9/10,人群中正常男性是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的概率为(1/10×9/10×2)/【(9/10×9/10)+(1/10×9/10×2)】=2/11,故9号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3×2/11×1/4=1/33,D错误。
5.答案:D
解析:A、抑制剂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如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从而改变酶与底物结合位点的形态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而底物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A正确;
B、Km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大,则Km越小,即Km的大小体现了酶与底物结合能力的强弱,B正确;
C、据题干信息,图1曲线是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的,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酶活性降低,Vmax降低,达到Vmax时的底物浓度也减少,因此M点将向左下方移动,C正确;
D、据图分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若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竞争性抑制剂,随着底物浓度增大,底物与酶结合的概率增加,Vmax与不加抑制剂时相同;而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Vmax比不加抑制剂时的小,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气温和降水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O~t2期间,种群①的增长速率大于0且不断增加,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种群②的λ大于1,则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
C、种群①和②的起始数量未知,且图中两个曲线的含义不同,无法比较两个种群数量的大小,C错误;
D、t3到t4期间,种群②λ小于1,说明种群个体数量一直在降低,因此t3~t4期间种群②的种内竞争程度高于t4~t5期间,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
抓情境关键信息 对接知识分析 判断
抑郁症与外周血中BDNF mRNA含量降低等有关 抑制miRNA-195基因表达的药物能抑制BDNFmRNA被降解,有望治疗抑郁症 B正确
BDNF mRNA部分碱基与miRNA-195互补配对 两者的部分碱基可互补配对,会影响翻译过程,BDNF基因的表达量会受到影响 C错误
①过程为转录,③过程为翻译 与①过程相比,③过程不存在T与A的碱基配对方式:③过程中核糖体从右向左移动 D正确
8.答案:D
解析:第一步:明确表格“项目”的含义
第二步:综合“项目”含义进行计算生产者未利用的能量为0,其生物量没有增加,A正确;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732+268+711=1711(×109kJ),B正确;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732+268=1000(×109kJ),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68-125-30=113(×109kJ),故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1.3%,C正确;植食性动物粪便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的一部分,D错误。
9.答案:C
解析:第一步,辨析图示变异类型图1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图2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图3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图中三种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任何时期均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图2果蝇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1:1,子代残翅果蝇(aa)的概率为1/4,B正确。图3果蝇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会发生交换,C错误。染色体变异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基因突变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D正确。
10.答案:D
解析:图中体现了植物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其中甲、乙、丙、丁、戊五处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而己处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该处的生长,A正确;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会降低,侧芽生长速度将加快,B正确;单侧光服照射下,生长素会从乙处向甲处运输,若将云母片竖插在甲、乙之间,将阻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甲、乙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植物不再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云母片沿植物横插在丙处,阻碍了丙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阻碍生长素从丙处向丁处的运输,丁处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茎仍背地生长,D错误。
11.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提取表格信息 第二步:分析 第三步:判断正误
释放到农村和城市的蛾的数量不同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因此两个地方种群的基因库可能不同 A错误
计算两地中蛾的重捕数占释放数的比值,农村浅色蛾为12.5%,农村深色蛾约为6.97%,城市浅色蛾约为13.1%,城市深色蛾约为27.6% 说明农村的环境适合浅色蛾生存,城市的环境适合深色蛾生存,故城市环境下蛾深色基因的频率上升,浅色基因的频率下降 B错误
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与蛾的表型种类无直接关系,C错误。长期的不同环境的选择作用会导致某一体色基因频率增加,某一体色蛾数量减少,但一般会导致两地的蛾只有一种体色,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将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A正确;
B、第二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以输入到小鼠的腹腔内产生单克隆抗体,也可以在体外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B正确;
C、据图可知,ADC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定向寻找肿瘤细胞,通过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C错误;
D、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D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DNA热变性后,温度降低可以复性,这是PCR技术的基础之一,A正确;随着扩增次数的增加,模板链增多,引物减少,模板链与引物结合的概率先增加后减小,B错误;引物越短,目的基因中与之可结合序列越多,扩增产物错误率越高,C正确;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具有性别特异性的基因,因此可用于鉴定牛胚胎的性别,D正确。
14.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病毒侵染机体时能促进OX40分子的表达,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即感染病毒后会引起体液免疫增强,A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形成与滤泡性T细胞高度表达OX40分子有关,因此抑制滤泡性T细胞表达OX40分子可有效缓解病情,B正确。由图可知,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会对自身组织产生破坏,而过敏反应是机体对外来物质产生过度反应所致,二者发病机理不同,D错误。
15.答案:C
解析:据表可知,运动员摄入纯净水15min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渴觉指数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有所减少,A正确;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B正确;运动员摄入纯净水3h后,渴觉指数上升,主要是排尿量增加导致的,C错误;根据“运动后机体血容量(参与循环的血量)减少,会引发机体产生血管紧张素来维持正常血压,同时渴觉的产生也与血管紧张素有关”和题表可知,运动员摄入淡盐水后,机体血容量增加,血管紧张素含量下降,同时渴觉指数降低,故D正确。
1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红光和蓝紫;ATP,NADPH;C3的还原
(2)深海中长波长的红光弱,短波长的蓝紫光较强,红藻含有的大量藻红素、藻蓝素,能够吸收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2分)
(3)将光合色素溶液置于阳光和三棱镜之间,未被吸收的光分散开后照射到光屏上,从而得到光合色素的吸收光(2分);色素带的宽窄
(4)光照强度和CO2浓度;CO2浓度升高加快了暗反应过程对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的利用,从而促进光反应,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2分)
解析:(1)绿色植物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这些化学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并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海水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则深海中长波长的红光弱,短波长的蓝紫光较强,而红藻含有的大量藻红素、藻蓝素能够吸收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进而适应深海的环境。
(3)观察光合色素的吸收光,须把光合色素溶液置于阳光和三棱镜之间,未被吸收的光分散开后照射到光屏上,从而得到光合色素的吸收光。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色素带的宽窄表示色素的含量。
(4)第一步:分析图示
第二步:组织语言,得出答案B点之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绿藻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且与B点相同光照强度下,富含CO2的海水中绿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自然海水中的,所以限制绿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CO2浓度升高后,绿藻的光饱和点增大,其原因是CO2浓度升高加快了暗反应过程对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的利用,从而促进光反应,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答案:(1)5-HT与受体结合会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致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逆转,进而形成局部电流(或局部兴奋);化学信号→电信号(1分)
(2)Flu抑制5-HT转运体的作用,减少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5-HT维持在一定水平
(3)减少、增加(1分);与模型组相比,YSJ2模型组和Flu模型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均减少,但在旷场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YSJ2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显著增加,而Flu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增加不明显
(4)向朋友倾诉、适当运动、调节压力、向专业人士咨询
解析:(1)突触前膜释放的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大量内流,致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逆转,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突触后膜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
(2)第一步:提炼题干和题图中关键信息已知,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减少,题图中显示突触前膜通过5-HT转运体回收5-HT。第二步:作出推测Flu作用于5-HT转运体,减少了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5-HT维持在一定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3)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低于对照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高于对照组,说明模型组小鼠对运动失去兴趣,产生抑郁样行为。分析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YSJ2模型组和山模型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都减少,但在旷场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YSJ2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显著增加,而山模型组小鼠运动总距离变化不大,由此说明YSJ2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大于Flu。
(4)有人出现抑郁情绪时,可通过适当运动、向朋友倾诉、调节压力,向专业人十咨询等方法进行调整。
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分);食物链和食物网(1分)
(2)13.6%
(3)营养级Ⅱ输入总能量为5322.8t·km-2·a-1,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进入有机碎屑的总能量为5235.4t·km-2·a-1,其差值为87.41·km-2·a-1,与捕捞量相当
(4)不能。有机碎屑进入营养级Ⅱ后,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不能循环利用
(5)该生态系统3年中组分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收支衡
解析:(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Ⅲ的同化量为427.4t·km-2·a-1,营养级Ⅳ的同化量为58.22t·km-2·a-1,营养级Ⅲ、Ⅳ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58.22÷427.4×100%≈13.6%。
(3)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营养级Ⅱ同化总能量为5322.8t·km-2·a-1,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进入有机碎屑的总能量为5235.4t·km-2·a-1,其差值为87.4t·km-2·a-1,与捕捞量相当。如果增加捕捞量会导致营养级Ⅱ生物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故对营养级Ⅱ的捕捞量不宜再增加。
(4)有机碎屑中的能量属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进入营养级Ⅱ后,大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故不能认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可循环利用。
(5)分析题意,该生态系统3年中组分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收支衡(营养级Ⅰ固定的总能量略大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可初步判断该鱼礁区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
1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遵循;F2出现灰色:黄色:白色=12:3:1的比例,是9:3:3:1的变式
(2)DDmmXNXN、ddMMXnY(2分);灰色:黄色:白色=6:1:1(2分)
(3)将多只纯合灰色雄鼠与多只纯合黄色雌鼠交配,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代雌鼠全为灰色,雄鼠全为黄色,则N/n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若子代全为灰色,则N/n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2分)
(4)如图。(2分)
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F2中小鼠的体色及比例为灰色:黄色:白色=12:3:1,是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第一步:仅分析小鼠毛色的遗传,根据子代性状分析亲本基因型F2中雌鼠均为灰色,雄鼠出现三种毛色,说明N/n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题可知,关于毛色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_ _XNX-、M_XnY,F1雌鼠中含有Xn,由F2雄鼠中出现黄色:白色=3:1可知,F1的基因型为MmXNXn、MmXNY,亲本雌鼠的基因型为mmXNXN,雄鼠的基因型为MMXnY。第二步:仅分析小鼠尾型的遗传F2中雌、雄鼠均为长尾:短尾=3:1,说明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长尾雌鼠的基因型为DD,短尾雄鼠的基因型为dd,综合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DDmmXNXN和ddMMXnY。第三步:根据棋盘法分析表型和比例仅分析毛色的遗传,F2中所有灰色雌鼠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XN:MXn:mXN:mXn=3:1:3:1,白色雄鼠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mXn:mY=1:1,若将F2所有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交配,根据棋盘法分析。
配子 3MXN 1MXn 3mXN 1mXn
mY 3MmXNY(灰色) 1MmXnY(黄色) 3mmXNY(灰色) 1mmXnY(白色)
(3)
(4)关于尾型,亲本雌鼠的基因型为DD、亲本雄鼠的基因型为dd。若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则F2短尾鼠中5号染色体对应的SSR应来自亲本雄鼠,而10号染色体对应的SSR既可来自亲本雌鼠,也可来自亲本雄鼠。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2、3;Taq DNA聚合酶在引物的3'端添加脱氧核苷酸,从而延伸子链;14/16(2分)
(2)Bcl I、Sma I;GGATCC;CCCGGG
(3)以上都可以;植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都具有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应该在盐胁迫条件下种植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株高、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籽粒大小(2分)
解析:(1)利用PCR扩增RST1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引物,结合子链延伸的方向以及引物与目的基因结合的位置可确定需选用图2中的引物2和3。若PCR进行了4轮循环,共得到24=16个DNA分子,同时含两种引物的DNA占14/16。
(2)分析图1,两个标记基因上都具有BamH I的切割位点,故只能选Bcl I和Sma I切割质粒。RST1基因上具有Bcl I的切割位点,不能用Bcl I切割RST1基因片段,而Bam I点Bcl I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可以在RST1基因两端引入BamH I和Sma I的识别序列,即在两个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序列5'-GGATCC-3'和5'-CCCGGG-3'。
(3)植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都具有全能性,都可以作为受体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将受体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4)要确定RST1基因是否能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应在盐胁迫条件下种植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比较二者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