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东城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7 18: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
语 文
2025.5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喜马拉雅山之巅。这个地区气候极度寒冷,被称
为“世界第三极”。
康熙年间,清政府派遣专家对喜马拉雅区域开展勘测,先后用满、汉两种文字在《皇舆全览图》上明
确标注了珠峰的位置和名称,这是有关珠峰的最早文献记载。在之后 300 余年的时间里,人类不断追问这
座地球之巅,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珠峰开展了多次大规模测量。20 世纪 60 年代,测绘工作者以在珠
峰北坡建立的大地控制网为基础,对珠峰峰顶进行了首次观测,由于没有开展峰顶雪深测量,也未能在峰
顶树立测量觇标,因此并未公布珠峰高程数据。
1975 年,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了第二次测量,综合运用了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测量以
及温度垂直梯度等测量方法。中国登山运动员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竖立起红色金属测量觇标,并首次测
量了珠峰峰顶的积雪厚度为 0.92 米.此次测量公布的珠峰海拔高程为 8848.13 米,自此,“8848 米”成为
一代中国人深远的记忆。
1975 年之后,国内外一些部门和组织陆续对珠峰进行了多次考察并对其高程进行了测量,不断更新珠
峰高程数据,对珠峰高程值的属权与使用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为维护珠峰高程的权威性、唯一性,国家相
关部门在 2005 年暨我国首次精密测量珠峰高程 30 周年之际,重启珠峰测量计划。测量队员将 GPS 卫星测
量等新技术与经典的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等方法相结合,获得的珠峰岩面高度为 8844.43 米,被公认为是
当时精度最高的测量结果。
珠峰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结合部,珠峰高程正是这两个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这两
个板块运动至今尚未结束,珠峰高度、冰冠厚度变化,能够反映出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珠峰测量数据对
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取材于张江齐、陈刚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珠穆朗玛峰以高度称雄,测绘测量则以精度为傲。要实现珠峰高度最精确的观测,观测站就必须不断
接近珠峰,不断抬升观测高度,直到携带仪器设备登顶观测。整个过程都是在极端环境中完成的。峰顶氧
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气温常年维持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甚至能达到零下六十摄氏度,风力常
达十级以上,这样的观测条件对于人与科学技术的考验都达到了极致。因此,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可以说是
第1页/共12页
一个国家测绘科技水平与积累厚度的综合体现。
2015 年,尼泊尔发生了 8.1 级大地震,该地震对珠峰精确高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无法确定。作为珠峰
主权国,2020 年,中国和尼泊尔携手启动珠峰高程测量行动,以期确定珠峰最新高程数据,以及了解和掌
握青藏高原地区现代构造运动规律。5 月,登山队员们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成功登顶珠峰。12 月,习近平主
席同尼泊尔总统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峰的高程为 8848.86 米。
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综合运用了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国产设备担当重任,从峰顶的 GNSS 接收
机、雪深探测雷达,到航空重力仪、光电测距仪,全面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测绘科学技术和仪器制造
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测量使用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数据。2005年珠峰测量时,GNSS卫星
测量主要依赖 GPS 系统。而此次测量珠峰,同时参考美国 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
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以北斗的数据为主。登顶测量时,峰顶的 GNSS接收机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
以及外围的 GNSS 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登山队员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连接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为确保设备在
珠峰登顶测量中能正常工作,此次测量定制了专用耐低温锂电池,保证设备能在低温条件下连续工作 12小
时;天线线缆选用耐低温材质,确保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开裂,信号传输不会衰减。
在珠峰海拔 6500 米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全球海拔最高的 5G 基站正式投入使用。由于距离珠峰峰顶存
在 2000多米落差,基站全部选用了华为极简基站产品,可通过波束赋形技术提高在垂直维度的覆盖范围。
通过 5G实时数据传输,登顶队员测得的北斗卫星定位数据和 GPS观测数据可实时传输到西安计算中心和北
京检核计算中心,利用我国建立的国际 GNSS监测服务系统提供的北斗精密轨道和卫星钟差,进行珠峰测量
点的精密计算,快速、实时检查珠峰高程测量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测量失误造成的重测,显著提
高珠峰测量的可靠性。
2025 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65 周年,在攀登珠峰已经商业化了的今天,了解和测量珠峰,依
然是我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勇气、智慧和好奇心的明证。
(取材于徐红、云影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珠峰高程的测量,最早在清代就已经开始。
B.300 多年以来,人类对珠峰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C.20 世纪 60 年代的珠峰测量没有公布高程数据。
D.2005 年之前,珠峰高程权威数据是 8848.13 米。
2.国产设备在 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GNSS 卫星测量主要使用 GPS 系统提供的数据。
B.测量觇标可以精准测量峰顶高度,精度达毫米级。
C.定制的锂电池,低温条件下可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D.华为极简基站产品,能够保证峰顶接收到 5G 信号。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珠峰高程的精准测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2页/共12页
A.必须完成峰顶雪深测量
B.应该关注地壳板块运动
C.传统测量技术不再有效
D.不必在峰顶建 5G 基站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25 年是我国首次精密测量并公布珠峰高程 50 周年。
B.2005 年和 2020 年的测量都借助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几次测量结果都显示珠峰一直在“长高”,证明了地球板块运动的活跃。
D.珠峰高程的测量,需要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以消除误差。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持续开展珠峰测量工作的意义。(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18 分)
宋有雀生鸟旃【注】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
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
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
宋”。
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
并二周,为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
燕昭王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
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
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
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
废黜贤良,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遂进
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
荀子论之曰: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
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
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
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
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
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
谋也。
(取材于《资治通鉴》)
第3页/共12页
【注】鸟旃:鹞类猛禽。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齐、魏为敌.国 敌:敌对
B.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啖:利诱
C.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稽:考查
D.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由:施行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欲霸之.亟成 B.为.长夜之饮于室中
唯利之.求 为.天下大僇
C.与.三晋之师会 D.之分魏师以.略宋地
与.国疑之 攻取其边城以.自益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燕昭王抚循其人,益为富实
燕昭王安抚宋国百姓,使他们更加富足
B.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乐毅)亲率燕军,长驱直入追击溃败的齐军
C.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
齐王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不与臣子商议
D.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
长期将结交外邦、对外扩张当作要务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尽管齐湣王攻灭了宋国,却并没有从宋康王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B.乐毅对齐国认识深刻,既看到其实力雄厚,又看到其民心动摇。
C.剧辛反对乐毅孤军深入,是因为他满足于既定战果,缺少远见。
D.荀子认为以提倡礼义或树立信誉来治理国家,可以使国家强大。
10.齐湣王,又称“齐愍王”。《逸周书·谥法解》曰“在国逢难曰愍”,孔晁注“逢难”云“逢兵寇之事也”。
请你结合选文,分析齐湣王获此谥号的原因以及齐国战乱的根源。(6 分)
1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共 10 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微生姓,高名,鲁人,素有直名者。醯,醋也。人来乞时,其家无有,故乞诸邻家以与之。夫子言此,
讥其曲意殉物,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范氏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谓有、无谓无,曰直。”(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
语·公冶长》)
第4页/共12页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注】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注】绞:尖刻刺人。
①孔子对微生高的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4 分)
②请根据四则材料内容,概括孔子对“直”的认识。(6 分)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贾)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
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
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
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
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
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回)
①贾雨村的这段话被一些学者概括为“正邪两赋论”,其中,“正”与“邪”的特征分别是什么?“正邪两
赋”的意思是什么?(4 分)
②在贾宝玉身上,“正邪两赋”有怎样的体现?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解说。(6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1】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其一)
张惠言
【2】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 ,吹彻玉城
【3】
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4】 【5】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 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
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注释:【1】杨生子掞:张惠言的学生。【2】香雪:指梅花。【3】玉城: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4】槎:
竹、木等做的筏子。【5】东皇:司春之神。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闲来”二句,写词人闲时欲寻花影,却只见到一轮新月。
B.“吹彻”句,寓意着人间的春景与天上的仙境相通相融。
C.“飘然去”三句,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相近。
D.“花外”二句,写即使春花落了,也还有春意归来之路。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妆出”句中的“妆”,与“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妆”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上片后五句,词人写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教导学生显得更亲切可信。
C.“东皇”七句,词人运用想象、设问与反问,构建出独特丰富的诗意空间。
第5页/共12页
D.本词上片喻师,下片喻生,表达了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殷切期望。
14.在本词中,“花”引发了词人哪些情思?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 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共 8 分)
(1)曾子认为,读书人承担行仁道于天下的责任,必须意志坚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郭橐驼“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树之道,启迪教育者要顺应儿童的天性,不可急功近利、拔
苗助长。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明月夜,___________”,都是以景结情的名句,意蕴丰富,余韵悠长。
(4)“茶”与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描绘了诗人
以茶为伴的雅致生活;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___________”,则侧面反映了唐代茶叶贸易
的繁荣。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6-19 题。
濂溪水汇天下水
天下书院半湖湘,作为一个行走在湖湘大地的读书人,我在生命的河流里,曾与好几座书院有着美好
的邂逅。
文山书院,是与我的生命产生交集的第一家书院,那里曾是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的读书之所。唐代诗
人杜牧曾来过这里,他钦佩李群玉的诗名和才气,与之结为好友,并力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在杜牧的鼓励
下,李群玉走出书院,走出澧州,奔赴科考之路。只是,这位才子却在科举考试中落了第。从此,他不再
参加科考,回到澧州,读书卖文为生。同时也如同其他看淡官场名利的文人一样,游历各地,在山水间进
行心灵的疗愈。
一千多年后,年少的我曾一遍遍走过文山书院的遗址,那是我从家去小学的必经之地。小小年纪的我,
还不知道文山书院的故事,但是书院的缕缕文脉以及诗人如竹般的气节,如同阳光沐.浴.着我,无声无息,
却不可抵挡。
读中学时,我家搬迁,从文山书院遗址搬至洗墨池附近。这又是何其幸运!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在我
的家乡澧州求学,他刻苦读书,清洗笔和砚台的池塘水都被染成了墨色,该池便得名“洗墨池”。刻苦读
书的范仲淹,后来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为纪念范仲淹,人们在澧州建溪东书院,后又在其遗址上建澧阳书院。清代学者、湖湘经世派的主要
代表人物陶澍曾在澧阳书院主讲,并为书院写下一联:“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池临洗墨,看范
希文何等秀才。”如今,这副对联成了学子们刻在心里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在书院里嗅着范公书墨清香、
仿效车公囊.萤.之风,刻苦读书,从这里出发,奔向未来。
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当古城墙上的迎春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我终于通过高考离开了故乡。我的生
命之河,就如同澧阳书院外的那条护城河一样,向前奔流,寻找远方,与其他更多的河流汇聚,或以云的
方式,或以雨的姿态。
我撑起一把雨伞,来到郴州汝城的濂溪书院,承接着濂溪书院滴滴答答的雨点。雨点落在我的伞面上,
第6页/共12页
一滴一滴,如同读书声。
我确实听到了读书声,那是参观的游客们在周敦颐的塑像前背诵他的《爱莲说》。那雨点,那读书声,
滴落在我记忆的河流里,泛起涟.漪.,激活往事。
我的家乡也种莲。农村的堰塘里,一到夏天,粉色的、白色的荷花,以及如伞的荷叶,会将整个堰塘
填满。我还记得学习《爱莲说》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鼓励我们到荷塘里去观察,看看荷花是不是真如文
人写的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真的带着课本,来到一个叫“如东”的乡村,去荷塘里
读这篇文章,观察荷是否真的亭亭净植,是否真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那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体验。
那时我没有想到,多年后,我会带着那卷书,去更远的地方,去周敦颐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重读
那篇《爱莲说》。是的,我的生命之河,与周敦颐曾见过的种植着莲花的荷塘有了跨越时空的交集。
雨点滴答,一声声,如同天地间的读书声。我踏着这样的节奏,一步步走进濂溪书院。书院外,有几
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爬着青苔的枝干无声地昭示着它的历史。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 年),周思诚出任桂阳(今汝城)县令,为纪念曾在当地担任县令的周敦颐,修
濂溪祠。1804 年,知县徐兆先在濂溪祠增设讲堂和学舍,命名为濂溪书院。
当年修建濂溪祠时,当地民众自发参与进来,工匠不取报酬,街坊轮流送茶,大家纷纷以朴实的方式
表达着感恩之情。当地人怎会忘记,他们喝着当年周敦颐兴修水利开辟的泉塘池的水,繁衍生息;他们在
当年周敦颐带人筑成的防洪坝内春种秋收,免受水涝与干旱之苦;他们在周敦颐带头捐资修建的民塘,取
水浇灌。周敦颐把对当地老百姓的情,写在了天地间,以泉塘池、防洪坝、民塘等形式留了下来;老百姓
对他的那份爱,以濂溪祠的形式留了下来。
除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周敦颐更是在人们的心里构筑了学术、思想的高台。他在汝城开阐理蕴,著书
立说,构筑了理学思想的基石与骨.架.,被世人誉为“道学宗主”。
如今,濂溪书院的门廊与屋檐都已爬满青苔,变得有些发暗。但一直年轻的,是周敦颐留在世人心里
的那株莲,一年年都开着当年的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书院里,我们聆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周敦颐留在汝城的故事。她的声音,与窗外雨打屋檐的声音融
合在一起,与我们在千年后一步步走近周敦颐的脚步声融合在一起。
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书院大门,大门和檐柱各有楹联一副:“学衍道源,德化苍生”“濂溪水汇天下水,
道学心达圣人心”。
是啊,濂溪水汇天下水,所有的河流都会相遇。我的生命之河,从澧县的那条护城河流出,汇于洗墨
池,汇于濂溪水。那穿越时空、行走千年的时光河流,与我们在不同时空里流淌着的生命河流,就这样,
悄然汇集……
(取材于徐虹雨的同名文章)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同阳光沐.浴.着我 沐浴:润泽、熏陶。
B.仿效车公囊.萤.之风 囊萤:形容刻苦学习。
C.泛起涟.漪. 涟漪:比喻生活中的波折。
D.理学思想的基石与骨.架. 骨架:具有支撑作用的核心内容。
第7页/共12页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的家乡”一段,写语文老师引导“我”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生动的文学感受。
B.“留在世人心中的那株莲”,象征周敦颐惠利百姓、构筑理学基石的济世精神。
C.作者写濂溪书院中的雨声、读书声、讲解声,营造了浓郁而和谐的文化氛围。
D.文章以游踪为线索,在游览书院的过程中,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
18.作者在文中勾勒出由李群玉、范仲淹、陶澍、周敦颐组成的文人群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群像
的作用。(6 分)
19.作者说:“我的生命之河,从澧县的那条护城河流出,汇于洗墨池,汇于濂溪水。”你的“生命之河”与
哪一条“生命之河”有过跨越时空的汇集?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6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 6 分)
①一座超大型城市的治理密码,或许就藏在千.家.万.户.的细碎诉求中。②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以北
京“12345”接诉即办改革为切口,用纪实镜头穿透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捕捉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
温暖注脚。③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市民服务的影像档案,更见证了“人民至上”理念如何谱写________。
④影片采用“隐形摄像机”的拍摄手法,让被摄对象在浑然不觉中展现最本真的状态。⑤热线话务员凌晨
接线的疲惫与坚守,街道书记面对居民质疑时的焦灼与担当,立法工作者字斟句酌的严谨与执着,这些未
经雕琢的日常片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微观图谱。⑥这部作品,是对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影像存档,
更是城市治理参与者的致敬之作。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句中的加点词可换为“万家灯火”。
B.第④句中的“隐形摄像机”后应加“式”。
C.第⑤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须互换。
D.第⑥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没有语病。
(2)请在第③句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与上文画横线部分结构一致。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 分)
21.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每年的 5月 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学校现面向各年
级征集今年“5·25”的活动主题,请你为高三年级拟定一个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
晰。
(2)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学生会将联合校广播站举办“铭记历
史,传颂英雄”的主题朗诵活动。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动员同学们踊跃参加。要求:语言简练,有号召力。
(3)请以“五月的香”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收官”一词,指围棋比赛的最后阶段。收官之战中,原本有优势的一方未必就是胜者,稍有不慎就
第8页/共12页
会功亏一篑;处于下风的棋手也未必一定失败,可能凭借顽强和妙手,扭转战局、反败为胜。如今,“收
官”已被广泛运用于诸多领域,“收官”中蕴含的智慧也启迪人们把握机会,锤炼品格,更好地走向未
来……
请以“收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
校.及.个.人.信.息.。
要求:思想健康,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写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写记叙文,内
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9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1. A 2. D 3. C 4. C
5. 答案要点:
①保证珠峰高程值的权威性,是维护国家主权的表现。
②了解和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的现代构造运动规律,支持对地球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环
境保护的研究。
③推动我国测绘技术的突破发展,促进测绘水平不断提升。
④彰显人类的勇气、智慧、好奇心,以及探索精神。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8 分。
6. A 7. D 8. A 9. C
10. 答案要点:
①原因:齐湣王在位期间,齐国受到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进攻,导致齐国大乱自己流亡。
②根源:齐湣王不崇尚礼义而沉溺权谋。对外,他觊覦别人的成果,频频发动战争,引
起诸侯的痛恨和联手报复;对内,他罢黜甚至屠戮忠臣贤士,造成上下离心,政令暴
戾,引起百姓怨愤。
11.(1)①答案要点:
A.孔子批评微生高不直率。
B.原因:当有人向微生高求醋时,他家没有醋却未直言相告,而是特意从邻居家
讨来给人。他这样做是“曲意殉物,掠美市恩”。
②答案要点:
A.“直”的要义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B.一味“直”并不可取,需要在学习(礼义)中明理,才能避免尖酸刻薄。
(2)①答案要点:
第一问:“正”的特征是清明灵秀;“邪”的特征是残忍乖僻。
第二问:“正邪两赋”的意思是:正气与邪气两不相下,赋形于人。
②答案示例:
示例一:贾宝玉的“正邪两赋”体现在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他不看重封建社会
的礼法,尊重怜惜地位低下的女性。他与晴雯发生口角后,为哄晴雯高兴陪她撕扇;
他怜惜刘姥姥贫苦,向妙玉讨下成窑盅送给她卖钱度日。但宝玉身上也有纨绔习气,
乖张任性。只因李嬷嬷喝了他的茶便摔了茶盏嚷着撵人;只因开门迟了就一脚踹在袭
人的肋下。
示例二:贾宝玉的“正邪两赋”体现在他对待读书的态度上。贾宝玉以读“闲
书”为乐。他向往爱情和自由,喜欢读当时被视作“淫词艳曲”的《西厢记》《牡丹
亭》;他腹有诗书,在大观园题写对额时才思敏捷。贾宝玉反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的
第10页/共12页
读书。他厌恶仕途经济,因此对《孟子》大半夹生,对时文八股更是深恶痛绝,将读
书人称为“禄蠹”,可见其离经叛道。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2. A 13. D
14. 答案要点:
①东风吹开“万重花”,“花影”摇曳,引发了词人月下遍赏、倚梅吹笛的兴致。
②花的“清影”消逝、“春花开落”,触动了词人的伤春之情,生出归隐之意。
③春花飘落的景象引发了词人对春天的思考,认识到花落春仍会来,应乐观面对人生。
15.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落月摇情满江树 短松冈
(4)晴窗细乳戏分茶 前月浮梁买茶去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6. C 17. D
18.答案要点:
①李群玉、范仲淹、陶澍、周敦熙所表现出的清高淡泊、勤奋刻苦、造福百姓、开创学派
等品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深厚学养和高尚道德。
②这些文人对“我”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使“我”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刻
苦读书,品味文化,勇敢奔向未来。
③这些文化先贤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学习,生动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不断赓续,
展现了中华文华的源远流长。
19.答案示例:
示例一:我的生命之河曾与民国时期的郁达夫在富春江畔汇集。在郁达夫故居里看到他
的手稿,透过娟秀的字迹,我触摸到他敏感多情的内心。读到他宣传抗战、营救进步作家
的英勇事迹时,我不仅对郁达夫产生由衷的敬意,更被其革命精神所激励,坚定了坚持正
义、追求光明的人生信念。
示例二:我的生命之河曾与北宋的苏轼在黄州汇集。当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时,我惊叹于苏轼的胸中丘壑、心中豪情。当我读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我折服于他的潇洒落拓,进而感悟到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但我
应像苏轼那样用乐观旷达实现精神的突围。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
20. (1)B
(2)答案示例:城市治理的中国乐章
21.略
22.略
第11页/共12页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国发生雀鸟在城边生下鹞鹰的怪事,太史对此卜了一卦,说:“吉利。小的生出大的,预示宋国必
将称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起兵灭掉滕国,攻占薛地,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向南战胜楚国,占
地方圆三百里,向西打败魏军,宋国一时成为可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国家,于是宋康王对成就霸业更加
自信。他想早日完成霸业,便射天鞭地,砍倒土神和谷神的塑像而后将其烧毁,来显示自己的威势能够制
服鬼神。他在宫中整夜饮酒,国中没有人敢不呼万岁。天下的人都称他为“桀宋”。
齐湣王起兵伐宋,宋国百姓四下逃散,弃城不守,宋康王逃往魏国,死于温县。齐湣王灭掉宋国后十
分骄傲,便向南侵入楚国,向西攻打赵、魏、韩三国,想吞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狐咺义正辞严地劝
谏他,被斩首于檀台大路上。
燕昭王安抚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他与乐毅商议进攻齐国。乐毅说:“齐国有诸侯盟主的余力。
地广人多,凭燕国的一国之力攻打是不易的。如果大王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及楚国、魏国。”燕
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并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各国苦于齐湣王
的骄横暴虐,都争着和燕国一起谋划攻打齐国。
燕王调动全部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率军队与韩、赵、魏联军前来会合。乐毅一并指挥
秦、魏、韩、赵四国联军讨伐齐国。齐湣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大败。乐毅撤回秦国、韩国军队,
令魏国军队进攻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亲率燕军,长驱直入追击溃败的齐军。剧辛说:
“齐国强大燕国弱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攻取边境城市壮大自身,这才是长久的
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只把深入齐境作为出师的名义,对齐国没有损害,对燕国没有好处而会结下深
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不与臣子商议,罢黜贤良人士,政令贪虐
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战败逃亡,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
齐国就可以谋取了。” 于是率军深入齐地。齐国果然大乱失去秩序,齐湣王出逃。
荀子评论说:治理国家的人提倡礼义就可以称王,树立信誉就可以称霸,使用权谋就会灭亡。带领国
家追逐功利,不致力于伸张道义,遵守信用,唯利是图;对内为了一点小利不怕欺骗人民,对外为了追求
大的利益不怕欺骗友邦。对内不好好治理自己拥有的,却常常觊覦别人拥有的,像这样,臣子百姓就没有
不以奸诈之心对待上司的。上欺下,下瞒上,于是上下关系分崩离析。像这样,敌国轻视他,盟国不信任
他,权谋一天天盛行而国家免不了日益削弱,走向尽头,终于灭亡,齐湣王便是如此。所以齐湣王要治理
强大的齐国,不是用提倡礼义、修明政治、统一天下思想的方式,而是长期将结交外邦、对外扩张当作要
务。所以齐国强大的时候,向南能够攻破楚国,向西能够使秦国屈服,向北可以击败燕国,在中原能够攻
取宋国。等到燕国、赵国群起而攻齐,就如摧枯拉朽一样,齐湣王身死国亡,被天下人极大地羞辱,后世
说到暴君就一定会提及他。这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施行礼义而施行权谋。
第12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