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4秋 郏县期中)下面是四个小组折纸数量的统计图,虚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出四个小组平均折纸数量的是( )
A.B. C.
2.(2023秋 江阴市期末)如图,如果用虚线所在位置表示三根彩带的平均长度,那么最接近三根彩带平均长度的是虚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3秋 天宁区期末)三个好朋友做垒球游戏,每人投3次,游戏结果如图,投垒球的平均成绩最接近10米的是( )
A.兰兰 B.笑笑 C.丽丽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3秋 蚌山区校级期末)如果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32,那么其中最大的数是 。
5.(2023秋 海门区期末)冬冬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108下,第二次跳了116下,第三次跳了130下,他三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 下。冬冬不太满意,他要让平均成绩达到125下,那么第四次他至少要跳 下。
6.(2024秋 邳州市期中)明德实验小学秋季运动会跳远组6位同学跳远成绩分别是:171厘米、143厘米、156厘米、174厘米、159厘米、181厘米。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在 厘米和 厘米之间,他们的实际平均成绩是 厘米。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4 浈江区)安安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8米,小羽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51米,安安一定比小羽矮。
8.(2024春 方城县期末)池塘的水平均深1米,小强身高1.3米,他下河玩耍可能会有危险。
9.(2024春 永定区期末)有4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2,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这4个数的平均数就变为11,则这个被改动的数是7。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4秋 沈丘县期中)为保护校园环境,第二小学环保小分队每周收集学校里的废塑料制品。下面是两个小分队一周的收集情况。第一小分队18人共收集5.49kg,第二小分队16人共收集4kg。请你算一算哪个小分队平均每人收集的废塑料制品多。
8.3平均数的再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24秋 郏县期中)下面是四个小组折纸数量的统计图,虚线所在的位置能反映出四个小组平均折纸数量的是( )
A. B.
C.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C
【分析】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可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应大于最小值,小于最大值,据此解答。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平均折纸数量等于最大值,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可知,平均折纸数量等于最小值,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平均折纸数量大于最小值,小于最大值,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
2.(2023秋 江阴市期末)如图,如果用虚线所在位置表示三根彩带的平均长度,那么最接近三根彩带平均长度的是虚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综合题;几何直观.
【答案】C
【分析】这三条彩带,黄彩带最短,蓝彩带最长,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蓝彩带的最上面的部分给黄彩带,黄彩带的长度就和红彩带一样长了,再把蓝彩带上②到④的部分平均分三份,即可知道答案。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最接近三根彩带平均长度的是虚线③。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3秋 天宁区期末)三个好朋友做垒球游戏,每人投3次,游戏结果如图,投垒球的平均成绩最接近10米的是( )
A.兰兰 B.笑笑 C.丽丽 D.无法判断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综合题;几何直观.
【答案】B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兰兰的平均成绩大于10米;笑笑的平均成绩接近10米;丽丽的平均成绩小于10米。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分析:笑笑的平均成绩接近10米。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2023秋 蚌山区校级期末)如果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32,那么其中最大的数是 34 。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34。
【分析】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32,即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中间一个数是32,中间一个数加2即是最大的数。
【解答】解:32+2=34
答:最大的数是34。故答案为:34。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
5.(2023秋 海门区期末)冬冬做跳绳练习,第一次跳了108下,第二次跳了116下,第三次跳了130下,他三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 118 下。冬冬不太满意,他要让平均成绩达到125下,那么第四次他至少要跳 146 下。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综合填空题;运算能力.
【答案】118;146。
【分析】根据“平均数=总数÷份数”,用三次跳绳下数之和除以3即是他三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根据“总数=平均数×份数”,用平均成绩达到125乘4即是4次需要跳的总下数,减去前三次的总下数即是第四次需要跳的下数。
【解答】解:(108+116+130)÷3
=354÷3
=118(下)
125×4﹣(108+116+130)
=500﹣354
=146(下)
答:他三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118下。冬冬不太满意,他要让平均成绩达到125下,那么第四次他至少要跳146下。
故答案为:118;146。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
6.(2024秋 邳州市期中)明德实验小学秋季运动会跳远组6位同学跳远成绩分别是:171厘米、143厘米、156厘米、174厘米、159厘米、181厘米。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在 143 厘米和 181 厘米之间,他们的实际平均成绩是 164 厘米。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计算题;运算能力.
【答案】143;181;164。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总数÷份数,一般情况下,平均数高于该组数据的最小值,低于该组数据的最高值。据此解答。
【解答】解:181>174>171>159>156>143
即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在143厘米和181厘米之间。
(181+174+171+159+156+143)÷6
=984÷6
=164(厘米)
答: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在143厘米和181厘米之间,他们的实际平均成绩是164厘米。
故答案为:143;181;164。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
三.判断题(共3小题)
7.(2024 浈江区)安安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8米,小羽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51米,安安一定比小羽矮。 ×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不能反映具体数据,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安安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8米,其中有的同学的身高可能比1.48米高一些,有的同学的身高可能比1.48米矮一些;小羽所在班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51米,其中有的同学的身高可能把1.51米矮很多,有的同学身高可能比1.51米高一些,小羽班的同学的身高有的可能与安安同学的身高相同,所以安安不一定比小羽矮。
因此题干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关键是明确: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
8.(2024春 方城县期末)池塘的水平均深1米,小强身高1.3米,他下河玩耍可能会有危险。 √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平均数问题;应用意识.
【答案】√
【分析】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数值,据此解答。
【解答】解: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数值,池塘的水平均深1米,不是所有地方深都是1米,有的地方深有可能大于1米,甚至大于1.3米,有的地方深小于1米,所以他下河玩耍可能会有危险。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含义,理解和应用平均数的含义是解答关键。
9.(2024春 永定区期末)有4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2,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这4个数的平均数就变为11,则这个被改动的数是7。 √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根据“数据和=平均数×数据个数”,先用12乘4,求出原来四个数的和,再用11乘4,求出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后四个数的和,然后用原来四个数的和减去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后四个数的和,求出被改动的数减少了多少,最后加上3即可。
【解答】解:12×4﹣11×4
=48﹣44
=4
4+3=7
答:这个被改动的数是7。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灵活利用数据和、平均数和数据个数之间的关系。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0.(2024秋 沈丘县期中)为保护校园环境,第二小学环保小分队每周收集学校里的废塑料制品。下面是两个小分队一周的收集情况。第一小分队18人共收集5.49kg,第二小分队16人共收集4kg。请你算一算哪个小分队平均每人收集的废塑料制品多。
【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第一小分队。
【分析】用每个小分队收集的千克数除以人数,分别求出每个小分队平均每人收集的废塑料制品的千克数,再比较即可。
【解答】解:5.49÷18=0.305( kg)
4÷16=0.25( kg)
0.305>0.25
答:第一小分队收集的废塑料制品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