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8 15:4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课 时 2
课 标 要 求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学习,准确说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结果,再次熟悉高倍镜的使用,体会细胞器的真实存在和细胞质的流动这种生命现象;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为例,说明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通过构建概念模型的形式学习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内 容 分 析 本节教材“问题探讨”隐含有局部与整体的观念和对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协作关系的理解,也引导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材突出细胞器的功能,淡化了形态与结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说明细胞器的真实存在和细胞质的流动这种生命现象。通过对膜系统组成与功能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细胞不同结构间的分工与合作,使生命的系统观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细胞器的种类、名称和功能认识不全,还需要详细的区分和了解。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各种细胞器,认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能会认为各个细胞器是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的,通过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能理解各个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而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学习 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识图辨认动植物细胞和各种细胞器;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用系统观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学习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2.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难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学习策略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课 堂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 新知 环节 1 问题探讨导入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C919飞机为背景分析创设情境 如果缺少其中的某个部门,C919飞机还能制造成功吗? 细胞中是否也具有多种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也存在类似的分工与合作吗? 总结:细胞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细胞内分布着诸多的“部门”,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配合完成着生命活动。这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也是需要多个“部门”和“车间”协调配合完成的。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类比导入引出新课
环节 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要研究细胞器的功能就得把它们分离开,逐个研究,采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开? 引导学生阅读 47页“科学方法”,并用 ppt 展示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的详细步骤。在介绍的过程中将每一支试管中上清液与沉淀物都分析一下。 按照细胞器膜的层数展示细胞器,并总结各个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等。 1.两层膜细胞器 (1)线粒体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线粒体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拓展】展示如下资料,总结线粒体数目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资料:一个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的线粒体数量,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心肌细胞的数量是最多的,为什么呢?心肌细胞位于心脏的位置,心脏是每时每刻都在跳动的,不停地收缩和舒张,运动量大,代谢旺盛,,那这个过程就需要消耗很多能量,需要的线粒体就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线粒体数目的多少跟什么有关? (2)叶绿体 强调这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并非每个植物细胞都有,与线粒体知识类比,总结分布、结构和功能。 怎么理解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同时也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呢? 2.一层膜细胞器 (1)内质网 总结内质网形态、结构和功能。强调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功能区别,光面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粗面与脂质合成有关。 (2)高尔基体 主要介绍高尔基体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车间”及“发送站”。 (3)液泡 介绍液泡的组成和功能,强调其中的色素与叶绿体中色素的区别。 (4)溶酶体 主要介绍分布与功能,可以对溶酶体的来源做适当拓展。 3.无膜细胞器 (1)核糖体 强调核糖体的组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学习打下基础)。说明附着型核糖体和游离型核糖体功能区别。 (2)中心体 强调中心体的分布,可作为分辨细胞类型的依据。 过渡: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不是漂浮于其中,而是有支持它们的结构,学习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蛋白质纤维不是纤维素,细胞骨架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归纳各种细胞器: (1)从结构分析 ①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②单层膜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 液泡、溶酶体; ③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2)从成分分析 ①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3)从功能分析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 体。 (4)从分布分析 ①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 心体;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核 糖体。 学生观看PPT、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有关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问题 及时进行笔记,明确线粒体的结构、分布和功能,阅读拓展资料, 结合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给细胞提供能量,分析线粒体的数目跟细胞代谢的关系。 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 明确内质网的分布和功能,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有区别。 明确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吞噬消化作用。 明确核糖体和中心体时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 总结回顾刚学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总结能力。
环节 3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活细胞中的叶绿体是什么形态?我们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并观察叶绿 (2)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注意强调选材依据,回答讨论题,理解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改变方向,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观看PPT中的实验结果照片和动图,明白选材的原因,认识到细胞质流动保障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通过动图观察,加深理解。
环节 4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将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功能放到一起,学生思考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协作?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1思考讨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依次解决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分泌蛋白 包含哪几类 分泌蛋白最初在哪里合成 ②科学家采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现象是什么 ③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④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 能量由哪里提供 总结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展示放射性颗粒出现时间和膜面积变化两种图像,引导学生识图辨别曲线所代表的不同细胞器。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展示“内质网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有什么关系 用概念图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体会科学方法对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性。 自己动手尝试构建概念模型 培养学生识图,分析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达 标 检 测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正确的是(C ) A.线粒体内膜受损不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使它容易扩散 C.高尔基体易形成囊泡,有利于它发送蛋白质 D.神经细胞的突起不能提高冲动传递的效率 2. 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以上细胞或细胞结构中都具有DNA、RNA和蛋白质 B.甲、乙、丁中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都具有双层膜 D.在植物细胞中一定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
3. 把下列材料放在高倍镜下能清晰地观察到叶绿体的是(B) A.自然状态下的大肠杆菌 B.黑藻叶肉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自然状态下的小麦跟毛细胞 4. 下图为分泌蛋白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相关结构放射性及膜面积的变化。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可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为核糖体 细胞膜。 图乙为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该放射性元素出现在细胞器中的先后顺序为 。 图丙和图丁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面积是如何变化的? 。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