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7 19: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越是轻小的沙砾(  )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3)在粗糙(  )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
(4)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  )形文字更困难些。
(5)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  )裂的形象……
2. 结合语境,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这里比喻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D.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裂开许多缝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C.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的“超优千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1 004.83公斤,比预测亩产量多了约100公斤左右。
D.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实际是一种方法论。起初,它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又成为一种著述方法、一种研究人物的方法。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D.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
①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②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
③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④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
A.③④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6.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列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
7.拟人化的描写既能表现景物特点,又能传达情感。请你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选择一种,进行连续的拟人化描写,不少于两处。(句式不限)
示例:清风,轻盈地穿过明月松间,悠然漫步于辽阔原野,悄然而去。
备选景物:微雨  白云  柳枝
8.你的同桌不爱学习,天天混日子,浪费时间,荒废学业。你打算劝说他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你会怎么劝说呢?
9.你们学校准备开展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中考前夕校园里师生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情况,营造一种紧张而愉悦的校园氛围,请你写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0.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11.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12.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这是因为计算机输入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材料二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 。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
材料三
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将对汉字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
时间间隔(小时) 记忆保持数量(%) 遗忘数量(%)
0.33 58.2 41.81
1 44.2 55.8
8.8 35.8 64.2
24 33.7 66.3
24×2 27.8 72.2
24×6 25.4 74.6
24×31 21.1 78.9
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
1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
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
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
D.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
1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B.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
C.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
D.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
15.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获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性、一股偏酸性,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性、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显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作。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籍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减。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红色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笑的遗产
韩少功
  ①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时,总要提到游,一位曾经带过她的保姆。
  ②那一年,我家搬到河西。妈妈体弱,我和妻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需要托给一位保姆。经熟人介绍,我们认识了游,她就住在我家附近。
  ③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只是看着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自己就提前退休了。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连眼睛都不见了。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能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户,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④孩子开始畏生,哭着不要她。不过没多久,孩子就平静下来,喜欢上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她笑得张大嘴巴,把脸别过去,又突然“押”一声转回来,还做出一个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有趣。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每次都与孩子笑成一团。
  ⑤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⑥南方的夏天很热。到深夜了,屋里还如烤箱一般,所有家具都热烘烘的,把凉水抹上去,暗色水渍飞快地被分割,然后一块块竞相缩小,蒸发至无。人热得大口出粗气,都怀疑自己身上有熟肉气息。在这种夜晚连蚊子也少多了,大概已被烤灼得气息奄奄、锐气尽失。孩子在这样的夜晚当然睡不安稳,刚闭一会儿眼又“哇哇”热醒。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听到楼下有人叫唤,到阳台上细细辨听,才知有人在叫孩子的名字,是游奶奶来了。她驮着沉沉的一身肉,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梯,被我们迎进家门。她说在家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睡不着。她听得出是我女儿的哭,便说什么也要把孩子抱到她那儿去。当然,她并没有特别的降温妙方,只可能是彻夜给孩子打扇,或者抱着孩子出门夜游不止,寻找有风的去处。
  ⑦整个夏天,她家最凉爽的竹床、最通风的位置,都属于我女儿。每当太阳落入运输公司那边的高墙,游奶奶就开始往门前的地上喷水清暑,把竹床放置在梧桐树下,至少用凉水擦两遍,为我女儿过夜做淮备。她儿子不小心坐了竹床,她立刻大声呵斥:“这是给你坐的吗?你们小伙子好足的火气,一个热屁股,坐什么热什么。走走走,没有你的份!”
  ⑧日托差不多成了全托。我们要给她加工钱,她坚决不收,推来推去像要同你打架。
  ⑨后来,游奶奶的身体渐不如前,医生说她心脏有毛病。正好这时候孩子也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便把她送往外婆家——那里有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那儿离我家比较远,孩子每个星期只能在周末回来。
  ⑽孩子刚去的那几天,游奶奶失魂落魄,不时来我家打听孩子的近况。
  ⑾我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每个星期六回家。离家还老远,她就要从我肩头跳下,风一样朝游家跑去,直到扑向游奶奶肥软的怀抱,一扎进去就不出来。游家总有很多邻居的孩子——游家常有乡下来的亲戚,用拖拉机运来藤椅、砧板、鸟笼、瓜果在游家门前售卖,也带来乡音和乡野阳光的气息——孩子们疯疯地赖在那里看热闹,久久不愿回家。
  ⑿1988年,我家迁居海南岛。女儿每吃到一种新奇的热带水果,都会说:“游奶奶来了,要让她尝尝这个。”她给游奶奶写过一些信。游不识多少字,回信大多是请人代笔的。
  ⒀我担心游的心脏病。我没有把这份担心告诉女儿,怕她接受不了一个没有游奶奶的世界。
  ⒁她还是经常给游奶奶写信,也经常收到游奶奶的回信。每次看信,她都捧着信纸一次次仰天大笑。令我有点吃惊的是,她笑时的神情特别像游奶奶。她的脸,上半截像我,下半截像她妈,但她的笑毫无疑问来自游家:笑得那样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尽情而忘形。我记得经常在游家出入的那群邻居小孩,个个都带有这种笑,真是习性相传、音容相染。
  ⒂游奶奶不论罹患多少疾病,也不会离开人世。这不在于她会留下存折上五位或六位的数字,也无关官阶或学衔,她的破旧家具和老式木烘笼也终会被后人扔掉。但她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
  ⒃秋雨连绵,又是秋雨连绵。我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也会以空空信箱等候她远来的笑声。
(选自《读者》,有改动)
19. 小说围绕女儿与由奶奶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简要概括其中的两件。
(1)畏生的女儿被游奶奶的笑和有趣所感染,并喜欢上了她。
(2)
(3)女儿每次周六回家总要去找游奶奶。
(4)

20. 请根据语境品析下列加点字、画线句。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每当太阳落入运输公司那边的高墙,游奶奶就开始往门前的地上喷水清暑,把竹床放置在梧桐树下,至少用凉水擦两遍,为我女儿过夜做淮备。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析第⑾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离家还老远,她就要从我肩头跳下,风一样朝游家跑去,直到扑向游奶奶肥软的怀抱,一扎进去就不出来。

21. 从全文看,“笑的遗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游奶奶的形象。

答案
1、(1)shí (2)lì (3)cāo (4)xiē (5)jūn 2.A 3.B 4.C 5.C 6.D 7.示例一:微雨,点洒在花间,静听花的呢喃,笑看春意满园。示例二:白云,悠游于辽阔蓝天,流连于群山之巅,变换着俏丽的容颜,潇洒又自在。示例三:柳枝,翻墙跨篱,舒枝展臂,挽住行人衣衫,诉说春的心愿。8.示例:同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咱们得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你说是不是?
9.示例:灯光下的身影 示例:让中考前感到紧张的同学们因为有老师们的相伴而感到信心十足。 示例:照片展览。
10、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1、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2、“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13. B 14. C
15.①语文课程和教学引导;②把握汉字结构特点;③强化对汉字的长时记忆(多写、多看、多复习)
16、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②宋末到明中叶之前,“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④如今,“宣纸”是用泾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17. 作比较。把单一用青檀皮造成的纸跟用青檀皮掺和沙田稻草造成的纸进行比较,突出后者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
18.“相对”示例:“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的条件。
“崭露头角”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独特品质开始显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 (2)炎热的夜晚,因睡不好而哭闹的女儿被闻声赶来的游奶奶抱走哄睡。(4)女儿给游奶奶写信,每次总是仰天大笑的看游奶奶的回信。
20. (1)“每当……就……”表示次数频繁,总是,没有例外;写出游奶奶照顾“我”的女儿体贴入微,不厌其烦,饱含着“我”对游奶奶待“我”女儿如亲孙女般的感激之情。
(2)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女儿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游奶奶,表达出女儿对游奶奶的依赖和喜爱之情。
21. “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标题新颖,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遗产”更表达出游奶奶的笑感染了周围的人,给“我”的女儿以及孩子们的内心留下了无尽的欢乐,她的乐观善良是给人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2、游奶奶是一位爽朗、热心、淳朴的人。从游奶奶的哈哈大笑总能在茶余饭后从远处传来,让大家的心境增添亮色以及游家的亲戚总喜欢在她家门前售卖东西,孩子们喜欢来凑热闹看出;游奶奶是一位善良无私,疼爱孩子,细心照顾孩子的人。从游奶奶炎热的夏夜照顾女儿睡觉,白天细心为女儿过夜做准备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