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总复习模拟考试检测卷
语文试题卷(四)参考答案
1.锲而不舍 鞠躬尽瘁(cuì)
2.① ② ②
【解析】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符合语境。骇人听闻:使人听了
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来形容航天精神不合适。故选①。百折不挠:无论
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符合此处语境。坚贞不屈:坚守意志和节操,绝不向
邪恶势力屈服。不符合前后语境。故选②。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符合语境。举足
轻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不符合语境。故选②。
3.C 【解析】C.成分残缺,“通过他们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是介词短语,不能做主语。应将
“通过”删去。
4.B 【解析】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中“Seamless是个‘大一统模型’,可以实时进行更自然、更真
实的跨语言交流。Translation3在翻译词汇的同时,还能处理停顿、语速、说话者身份等非
文本语音的细微差异”可知,题干中“都能”表述错误。
5.①气味图谱运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分子结构预测气味特
征/能根据分子结构来测量或准确预测物质分子的气味)。(1分)②外观方面,它可以识别
外观不同但气味相同的分子,也可以识别外观非常相似但气味完全不同的分子。(1分)
③内在结构上,它经过气味分子的大数据训练,可以辨别已知的气味物质,还能用来辨识结
构非常相似的气味物质,甚至描述具有不同分子特征的大量不相关分子,而不像狗的嗅觉一
样受到生物特性的限制。(2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可知,气味图谱可以识别
外观不同但气味相同的分子,也可以识别外观非常相似但气味完全不同的分子。结合材料
二第五段可知,气味图谱经过气味分子的大数据训练,可以辨别已知的气味物质,还能用来
辨识结构非常相似的气味物质,甚至描述具有不同分子特征的大量不相关分子。结合材料
二第五段可知,从应用场景来看,气味图谱可用于多个领域,其“嗅觉”灵敏度比狗的鼻子还
可靠,且不受生物特性的限制。也就是说,气味图谱经过气味分子的大数据训练,能根据分
子结构预测其气味特征。它不受生物特性的限制,而狗的鼻子受生物特性影响,在某些方面
可能不如气味图谱准确和全面。
6.(1)濯清涟而不妖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7.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A.符合,第①段“科幻文学兼具科学与
幻想元素,能带给人好奇心、惊奇感的巨大满足”,写的是科幻文学的特点。B.不符合,第
③段末句“中国科幻文学的规模令人惊叹,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领域之
一”说明中国科幻文学现状良好,因此本项“中国科幻文学现状堪忧”与原文不符。C.符合,
第④段“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以培养更多优秀作者、催生更多优秀作品,这对于提升
国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倡扬创新文化、探索精神,大有裨益”,写的是培植肥沃科幻文学土
— 1 —
壤的意义。D.符合,第⑤段提出“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科幻文学培植出肥沃的土壤呢”,以下
四段全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8.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能力。第⑥⑦⑧⑨段具体分析了如何为科幻文学培植出肥沃
的土壤。根据⑥⑦⑧段段落首句,“为创作者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塑造中国科幻文学的独
特气质”“构建完整的科幻产业链”可知,A、B、C项理解恰当。D.第⑥段中“鼓励科幻作者在
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挥洒想象力”是从科幻作者的角度来说的,与培植“肥沃的科幻文学土壤”
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丰富的科学想象力”不属于“肥沃的科幻文学土壤”。
9.①表明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②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4万多人,其中“00后”占了70%以上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中的材料及其作用的能力。第②段中,“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
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的材料,作用是为了表明“中
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摘抄填空即可。
第③段中,为了证明“科幻文学的创作群体也日趋壮大”,列举了“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新
增科幻网文作家4万多人,其中‘00后’占了70%以上”这一材料,摘抄此句填空即可。
10.D 【解析】D.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免费接送的的哥和自发祭奠袁老的无数市民不仅
从侧面衬托出袁老人格的伟大,也让“我”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温暖。
11.“揪”突出表现了“我”的复杂心理:对的士司机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的感动之情,(1分)
对前面误解的士司机的羞愧之情、抱歉之意,(1分)以及对袁老伟大精神感人至深的感佩
之情等。(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理解能力。根据上文“一路上,的士司机没有与我们交谈。
我和先生也少说话,一路沉默着,40多分钟的车程似乎有些漫长。我注意到车上计价表没
有打开,心情太沉,懒得计较,随便吧”可知,“我”一开始误会了的士司机,所以,当听到司机
说“来祭奠的,不收钱”时,“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既有对的士司机奉献精神和主人
翁意识的感动之情,又有对前面误解司机师傅的羞愧之情、抱歉之意,还有对袁老伟大精神
感人至深的感佩之情等:“揪”突出表现了“我”的复杂心理。
12.示例:现在的开头与原开头相比,时间更加具体,“18时55分”表明已是下午很晚的时间,
与下文的“19时54分”“22时06分”“22时48分”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人们对袁老的敬仰
之情,不仅从侧面表现了袁老精神的伟大,也凸显了长沙这座城市的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对比这两个开头可知,“2021年5月23日18时55分”与原
来的“袁老逝世第二天”相比,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18时55分”表明已是下午很晚的时
间,结合下文“19时54分,这里依然有很多人。人流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尚在襁褓的
婴儿……”“22时06分,我们随着沉默的人流走出殡仪馆”“22时48分,我们进地铁站的时
候,还能看到有年轻人捧着菊花从地铁站走出来”可知,一来表明祭奠袁老的人整日不断,
二来突出的士司机开车时间长,不仅从侧面表现了袁老精神的伟大,也凸显了长沙这座城
市的温暖。
13.示例:“来祭奠的,不收钱。”“谢谢你们能来拜祭袁老!”两位的士师傅的话不仅体现出了他
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2分)而且表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温暖,更
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2分)
— 2 —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感谢信的能力。文章记述了在袁老逝世第二天“我”和先生去明阳山
殡仪馆祭奠的经过,免费接送的的哥和自发祭奠袁老的无数市民不仅表现了袁老精神的伟
大,也让“我”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温暖。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提示“从个人和社会
两个层面概括的哥义举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作答,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即可。
14.《定风波》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
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谁怕”侧重于表达苏轼在逆境
中对人生的感悟和超脱。(2分)《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轻气盛,抱
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不畏”侧重于表达王安石在追求政治理想
过程中对困难和阻碍的无所畏惧、勇敢面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竹杖
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此词
是作者被贬黄州时遇雨所作,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
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乐观旷达胸怀。苏轼的这种态度在他
的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在逆境中他也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
的豁达。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
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这首诗是诗人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轻气盛,抱负不
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这首诗
借站在山顶,浮云就遮不住眼睛,来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还可以理解为人在
任何时候都不要惧怕困难和挫折,反映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力图改变北宋积贫积
弱局面的坚定决心和果敢气概。
15.D 【解析】“已而之细柳军”的“之”为动词,解释为“来到”。
16.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在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
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是,这;造物者,指自然;藏,宝藏;共适,共同享受。
17.根据【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可知,【甲】文写的是苏轼与友人在承天寺庭院中欣赏月下美景,两人境遇相似,彼此勉励,
振奋精神;【乙】文写的是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壁,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
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
18.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
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答“旷达乐观”“随缘自适”或“积极进取”“享受自然”,
能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
复杂的,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蕴含着被贬的悲凉与人
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先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透露出作者在被贬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
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用与“忙人”(朝廷
— 3 —
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表现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乙】文,写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引发哲思: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写作者沉醉于眼前的景色,没有贬谪的苦闷悲凉,表现了
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发我们: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学习作者旷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上下求索。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内,(于是
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
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吗 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
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来看,那
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
与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如果不
是自己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
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竭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
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9.①宋江 ②拳打镇关西 ③敢作敢当(恩怨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归纳能力。根据英雄事迹“义释晁盖、怒杀阎婆惜等”可知,相关
人物是宋江。“生辰纲”事发后,观察何涛得到了消息,前来郓城县找到了宋江,要求宋江与
其一起抓捕主犯晁盖,宋江假意答应,却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一天,被宋江救
济过的阎婆来报答宋江,并在做媒的王婆撺掇下,把女儿阎婆惜嫁给了宋江作小妾。但宋
江并不钟情于阎婆惜,因此阎婆惜与押司张文远渐渐勾搭成奸。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
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根黄金,不料被阎
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给,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据此可知第①空填:宋江。
根据英雄人物“花和尚鲁智深”可知,要求填入的应是和鲁智深相关且能表现他“嫉恶如仇、
侠肝义胆”的事件。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有人啼哭,问
清原因,激起对镇关西的怒火。当即赠送银两给金家父女,第二天亲自保护他们逃出虎口。
然后径自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三拳打死
郑屠,为民除害。据此可知第②空可填:拳打镇关西。根据“英雄品质”这一要求可知,第
③空要求填入的应是通过“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事件表现出来的武松的品质。武松
本领高强,勇武过人,是个敢作敢当、恩怨分明的英雄。景阳冈打虎,智勇双全,一战成名。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有仇必报。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有恩必报。血溅鸳
鸯楼,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敢作敢当。据此可知第③空可填:敢作敢当、恩怨分
明等。
— 4 —
20.示例一: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为了理想,他努力拼搏,经历人生的起伏,最
终理想落空,堕落成行尸走肉。我认为他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堕落
也值得反思。
示例二:简·爱的理想是追求平等独立,追寻真爱尊严。为了理想,她不断反抗,不懈追求,
从不低头。我认为她为了理想而始终遵从内心、自尊自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示例三:保尔·柯察金的理想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在最绝望的时刻,也能用钢铁般
的意志去战胜困难。他坚强勇敢、永不放弃,努力追寻理想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与
学习的。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用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省吃俭用三年,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
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
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
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祥子又一次拉上
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
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
杀,吹熄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
企求和信心,最后堕落为“城市垃圾”。
简·爱出身卑微,相貌平平,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
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
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
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并
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种种的不幸并没有将她打倒,相反,换回的却是简·
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对自
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深刻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
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保尔·柯察金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是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
愧,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参加
红军,在激战中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
工作。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后来,他几乎完全瘫痪了,
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
作。为了心中那坚定的信念,“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题干中任选一人,结合人物的理想与奋斗过程发表评论,表达我们对人物的看法。
注意语言流畅,事例叙述具体、准确。
21.略。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