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7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猫科成员。荒漠猫与其他家养猫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耳朵顶端长有大约2cm长的棕色笔毛,同时耳内毛发浓密。以下对荒漠猫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殖方式为胎生、体外受精
B.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C.体内有一条脊柱
D.用肺呼吸
2.小科发现几种写“密信”的方法:用无色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燥后不见字迹,收到密信的人用特殊液体与之反应、显字。下列组合不能用来传密信的是( )
A.用白醋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B.用稀米汤写信,用碘酒显字
C.用石灰水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D.用酚酞试液写信,用纯碱溶液显字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科学知识
A 学农活动: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是碱性物质,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
B 家务劳动: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质反应
C 养护植物:给花木施用草木灰(含K2CO3) 钾肥能使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
D 烹饪劳动:用小苏打发面,做包子 利用碳酸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
A.A B.B C.C D.D
4.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全身覆有叶状附肢,能让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以漂浮的海藻或游近的小虾为食。如图所示①~④代表的生物与其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下列关于叶海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叶状附肢能起到警戒作用
C.其形态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图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远的是③
5.将颗粒大小及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粉末分别放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的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甲金属为铁,则乙金属可能为( )
A.铝 B.锌 C.铜 D.银
6.滑板深受青少年喜欢,如图是U型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A处由静止下滑,仅依靠滑行,滑到与A相同高度的滑台B处时静止。据图分析下列对运动员的有关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从A滑到B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
B.若在O处站立起来,运动员动能变小
C.为滑到C点,可在B处竖直向上跳
D.从A滑到B过程中机械能变小
7.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初始时左右U形管中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两根电阻丝串联是为了控制电压与通电时间相同
B.根据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反映电阻丝放热多少是转换法
C.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左侧的小
D.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8.密闭温室内种植了草莓幼苗,某小组通过测定二氧化碳浓度来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情况。图甲表示密闭温室内一昼夜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白天环境条件不变时,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BC段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停止呼吸作用并开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图甲AE两点对比表明经过这一昼夜草莓幼苗有机物有积累
C.图甲表明从C到D点,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D.若白天环境条件不变,根据图乙可知夜间温度为30℃比20℃时更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9.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K+、Mg2+、Cl﹣、Ba2+、SO42﹣、CO3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分析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Mg2+、SO42﹣
B.一定含有Cl﹣、K+,可能含有Mg2+、SO42﹣
C.一定含有Mg2+、SO42﹣,可能含有Cl﹣、K+
D.一定含有K+、Mg2+、Cl﹣、SO42﹣
10.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浙江陆上“1小时交通圈”初步合龙。杭温高铁施工中,吊车是必不可少的,如图所示,吊车将重物由M点匀速拉起,途经O点后到达N点,然后水平匀速将物体运至P点,最后缓慢匀速放置于Q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由M点匀速上升时,重物的动能增加
B.重物在O点和Q点时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C.MO段与NP段,吊机对重物的拉力做的功相停
D.PQ段重物重力做功大小等于ON段拉力做功大小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宁波境内发现珍稀药用植物马铜铃,因果实外形酷似马胸前的铜铃铛而得名。
(1)马铜铃的果实是由 发育而成的。其果实外形独特,此特殊的性状主要由 决定。
(2)同为葫芦科,马铜铃和绞股蓝外形相似,但两者可以透过其他差异性状进行辨别,因为两者为不同的 (选填“目”或“属”)。
12.为综合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许多地市推广使用甲醇汽油。如图是生产甲醇的一种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结合示意图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2)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 。
(3)丁的化学式是H2O,化学式中2的含义是 。
13.如图所示,小明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了一个水位自动报警装置。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灯泡不亮。水位达到金属块M时,灯泡亮,则接线柱C应与 (选填“A”或“B”)相连,已知灯泡的规格为“12V 6W”,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 A。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是 J。
14.梨状肌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久坐病,它是由于久坐引起臀部梨状肌损伤压迫神经,致使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产生臀腿疼痛感觉的位置在 ;臀部梨状肌损伤后,除可服用中药缓解疼痛外,积极锻炼是恢复臀部梨状肌损伤的有效手段,当病人在做踢腿运动时,该自主动作 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15.某校学生参观水力发电站。
(1)如图与水力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为此水电站大坝的形状应设计成 (选填字母选项)。
A.上窄下宽 B.上宽下窄 C.上下一样宽
(3)水力发电站某机组发电功率是7万千瓦,若24小时持续工作,则一天能产生电能 千瓦时。
16.在医院,吸氧的患者每小时消耗600L氧气,费用为4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成本是多少呢?小科在图甲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水,用注射器吸入20mL过氧化氢溶液并全部注入锥形瓶中,测得装置的总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
(1)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已知上述20mL过氧化氢溶液的成本为0.4元,若在实验室用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600L氧气(密度取1.4g/L),需要的成本是 元,可见在实验时应节约试剂。(不计其他成本)
(3)小科连接图甲和图丙装置,用注射器另取4mL同样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直接测量氧气的体积来计算成本。若不考虑导管对实验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广口瓶中的水面上有少量植物油,能防止氧气溶于水
B.实验前图丙装置中广口瓶内的水量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C.读数时若量筒中的水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会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
D.测得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增加的水的体积减去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17.彩虹滑道是近年来新兴的游玩项目,如图甲所示,游客只需坐在橡皮圈上,就能随橡皮圈一起快速滑下。图乙是该游乐项目的简化模型,AB段表示彩虹滑道,BC段表示水平的人工草皮减速带。
(1)以橡皮圈为参照物,游客处于 状态(填“静止”或“运动”)。
(2)游客在BC段滑行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则橡皮圈与减速带之间的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人和橡皮圈的总质量为60千克,则从15米高的A点静止下滑到C点停止运动,克服摩擦做功为 焦。
18.某炉渣中主要含FeO、Fe2O3,还有少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杂质。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FeSO4 7H2O)。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可知,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1)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步骤二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滤液2的实验操作是 。
(3)将滤液2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后得到FeSO4 7H2O晶体,其中冰水洗涤的作用是 。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9.陕汽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企业。如图所示是它生产的某型号载重卡车,其技术参数如表,当它匀速行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分析计算(g取10N/kg):
卡车型号 ZJS25GJB2
自重 2×104kg
轮胎个数 12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行驶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m2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90km/h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 N。
(3)已知一座大桥的路面能受到的最大压强为9×105Pa,判断该卡车满载时能否安全通过这座大桥?(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注:CaCl2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
求:(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滴加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17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C B C B B C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解答】解:荒漠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体内受精,用肺呼吸,体内有一条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2.【分析】根据密信在需要时显示出内容,试剂接触应显示颜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白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来写密信,故选项正确。
B、米汤中含有淀粉,用米汤写的字遇到碘酒时会变蓝色,可以用米汤写密信;显示内容时用碘酒浸泡即可,能用来写密信,故选项错误。
C、石灰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用来写密信,故选项错误。
D、纯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用来写密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分析】A、根据熟石灰的用途进行分析;
B、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进行分析;
C、根据化肥的作用进行分析;
D、根据小苏打是指碳酸氢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A、熟石灰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是碱性物质,能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故A说法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与酸反应,醋酸中含有乙酸,所以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故B说法正确;
C、钾肥能使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草木灰(含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说法正确;
D、小苏打是指碳酸氢钠,利用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碳酸钠不易分解,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3、生物分类: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常用等级法,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解答】解:A、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虾为食,不能生产有机物,只能消耗有机物,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错误。
B、叶海龙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可见叶状附肢有利于隐藏自身,B错误。
C、生物的形态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C正确。
D、亲缘关系要从下往上数,图中与叶海龙亲缘关系最远(距离最远)的是①或②,D错误。
故选:C。
5.【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先和盐溶液反应。
【解答】解:甲反应时间比乙长,说明甲不如乙活泼,铁不如铝、锌活泼,如果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是因为相等质量的铁和锌完全反应,铁生成氢气质量较大。
故选:B。
6.【分析】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解答】解:A:运动员从A滑到B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非平衡力作用,该选项正确。
B:运动员在O处站立起来,重心升高,重力势能增大,由于整个过程机械能有损耗,在O处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重力势能增大,所以动能变小,该选项正确。
C:运动员在B处竖直向上跳,只能获得竖直方向的速度,而水平方向没有额外的力来提供水平速度使其向前运动到C点,所以仅在B处竖直向上跳不能滑到C点,该选项错误。
D:从 A 滑到B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等阻力,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变小,该选项正确。
故选:C。
7.【分析】A、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B、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C、当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据此分析;
D、由Q=I2Rt判断电流的变化,进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A、实验中两根电阻丝串联是为了控制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故A错误;
B、实验中要比较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只需比较与之相连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明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故B正确;
C、装置中两电阻串联,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两电阻的阻值不相等,由Q=I2Rt得,当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则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容器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故C错误;
D、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即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更多,由Q=I2Rt得,电流应该变大,即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8.【分析】根据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甲、乙图示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A.植物在整个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BC段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故A错误;
B.图甲中E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温室内二氧化碳减少,意味着草莓幼苗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即有机物有积累,故B正确;
C.图甲中从C到D点,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下降,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在夜间温度为20℃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量比30℃时少,说明夜间温度为20℃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若白天环境条件不变,夜间温度为20℃比30℃时更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故D错误。
故选:B。
9.【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是溶于酸的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说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不是碳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由于有硫酸根离子,故一定不会含有钡离子;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溶于盐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废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和钾离子;
A、溶液中还可能含有Cl﹣和K+,故A错误;
B、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K+,一定含有Mg2+、SO42﹣,故B错误;
C、溶液中一定含有Mg2+、SO42﹣,可能含有Cl﹣、K+,故C正确;
D、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和K+,故D错误;
故选:C。
10.【分析】(1)机械能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和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和质量、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根据W=Fs比较做功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A、动能和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物由M点匀速上升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属于重物的动能不变,故A错误;
B、重力势能和质量、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重物在O点和Q点时高度相等,所以其重力势能相等,O点有一定的速度,Q点速度为0,其动能不相等,所以重物在O点和Q点时具有的机械能不相等,故B错误;
C、MO段提升时,吊机对物体做功,NP段吊机用力方向竖直向上,水平方向移动,沿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因而MO段与NP段,吊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不相等,故C错误;
D、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和重力平衡,大小相等,由图可知PQ段物体下降的距离等于ON段物体上升的距离,由W=Fs可知,PQ段物体重力做功等于ON段拉力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根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进行解答;
(2)根据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马铜铃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马铜铃果实外形独特,此特殊的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的。
(2)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马铜铃和绞股蓝同为葫芦科,但两者为不同的属,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差异性状进行辨别。
故答案为:
(1)子房;基因;
(2)属。
12.【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2)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
(3)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1)结合示意图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故答案为: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乙属于单质,甲、丙、丁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均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乙;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丁的化学式是H2O,化学式中2的含义是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答案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13.【分析】(1)由图可知,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开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不能吸引衔铁,此时灯泡不亮,说明工作开路;当水位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灯泡亮,说明电路接通;据此可知工作电路的连接情况;
(2)根据P=UI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W=Pt求出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开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不能吸引衔铁,此时灯泡不亮,则接线柱C与A没有连接;
当水位达到金属块M时,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灯泡亮,说明电路接通,则接线柱C应该与B连接;
由P=UI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0.5A;
通电1min,灯泡消耗的电能:W=Pt=6W×1×60s=360J。
故答案为:B;0.5;360。
14.【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
【解答】解:产生臀腿疼痛感觉的位置在大脑皮层,因为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当病人在做踢腿运动时,该自主动作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故答案为:大脑皮层;需要
15.【分析】发电机的原理为电磁感应。
在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W=UIt计算电功。
【解答】解:(1)发电机的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 。 如图A是电磁感应现象,B是奥斯特实验,C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D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与水力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为此水电站大坝的形状应设计成上窄下宽,故选A。
(3)水力发电站某机组发电功率是7万千瓦,若24小时持续工作,则一天能产生电能W=Pt=70000kW×24h=1.68×106千瓦时。
故答案为:(1)A;(2)A;(3)1.68×106。
16.【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来分析解答;
(2)根据题中数据来分析解答;
(3)A、根据广口瓶中的水面上有少量植物油,能防止氧气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B、根据实验前图丙装置中广口瓶内的水量会影响测量结果来分析解答;
C、根据读数时若量筒中的水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会使部分氧气无法将水排到量筒内来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增加的水的体积减去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从图乙中质量的变化量中可以看出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质量为413.7g﹣412.3g=1.4g;
(2)600L氧气的质量为600L×1.4g/L=840g,制取1.4g氧气需要的成本为0.4元,则制取840g氧气需要的成本为0.4元=240元;
(3)A、氧气不易溶于水,但还是会有少量氧气溶解,广口瓶中的水面上有少量植物油,能防止氧气溶于水,故A正确;
B、实验前图丙装置中广口瓶内的水量会影响测量结果,若水量过少,可能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排出,则测量结果不准确,故B错误;
C、读数时若量筒中的水面高于广口瓶内的液面,会使部分氧气无法将水排到量筒内,会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故C正确;
D、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排出一部分水,则测得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增加的水的体积减去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1)1.4;
(2)240;
(3)ACD。
17.【分析】(1)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还是静止;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下滑过程中,人和橡皮圈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了人和橡皮圈的重力势能。
【解答】解:
(1)以橡皮圈为参照物,游客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游客处于静止状态;
(2)游客在BC段滑行的过程中,橡皮圈与减速带之间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橡皮圈与减速带之间的摩擦力将不变;
(3)在下滑过程中,人和橡皮圈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了人和橡皮圈的重力势能,说明人和橡皮圈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人和橡皮圈的重力势能减小的值;
故从15米高的A点静止下滑到C点停止运动,克服摩擦做功W=mgh=60kg×10N/kg×15m=9000J。
故答案为:(1)静止;(2)不变;(3)9000。
18.【分析】(1)根据氧化亚铁、氧化铁分别与硫酸反应的规律来分析;
(2)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来分析。
【解答】解:(1)炉渣中可能含有铁的氧化物,比如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O+H2SO4=FeSO4+H2O;也可能有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步骤二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要将固体(剩余的铁粉等)和液体(滤液2)分离,这种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3)因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用冰水洗涤可以减少FeSO4 7H2O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失,同时还能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故答案为:
(1)FeO+H2SO4=FeSO4+H2O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过滤;
(3)减少FeSO4 7H2O晶体的溶解损失,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9.【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知道卡车空载时的质量,利用G=mg求所受重力;该卡车空载时,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2倍,由于卡车匀速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
(3)求出该卡车满载时总质量,利用G=mg求总重力,对桥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求出受力面积,利用p求卡车对桥面的压强,和桥面承受的最大压强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该卡车空载时所受重力:
G0=m0g=2×104kg×10N/kg=2×105N;
该卡车空载时,匀速行驶受到的摩擦力:
f=0.2G0=0.2×2×105N=4×104N,
因为卡车匀速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所以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
F=f=4×104N;
(3)该卡车满载时,总质量:
m总=2×104kg+4×104kg=6×104kg,
总重力:
G总=m总g=6×104kg×10N/kg=6×105N,
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总=6×105N,
受力面积:
S=0.05m2×12=0.6m2,
对桥面的压强:
p1×106Pa,
因为p>9×105Pa,
所以该卡车满载时通过隧道会对大桥造成损坏,不能安全通过。
答:(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4×104;
(3)该卡车满载时通过隧道会对路面造成损坏,不能安全通过。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分析】根据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分析生成了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以及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100g稀盐酸和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4g
,,
x=10g,y=7.3g,z=11.1g
答: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10g。
(2)滴加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滴加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2.2%。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2%。
故答案为:
(1)10g;
(2)7.3%;
(3)12.2%。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