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7 20:1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在南宋时期有位能人,他文武双全,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并且入仕为官,因为他主张抗金于是便遭到了投降派的百般排挤,这些人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于是,皇帝偏听了这些污蔑之言,罢免了他的官职。怀着满腔的愤怒,他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此人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他十分感动,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一首诗,诗中的名句至今都被世人传诵,给予人无限启迪,你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陆游,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首诗。
在南宋时期有位能人,他文武双全,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并且入仕为官,因为他主张抗金于是便遭到了投降派的百般排挤,这些人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于是,皇帝偏听了这些污蔑之言,罢免了他的官职。怀着满腔的愤怒,他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此人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他十分感动,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一首诗,诗中的名句至今都被世人传诵,给予人无限启迪,你知道他是谁吗?
游山西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目录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理解诗歌的主题,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赏析诗中写景、蕴含哲理的名句。(重点)
感受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作品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作者介绍
陆游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他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却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决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故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没有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
创作背景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hún),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cūn)。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cún)。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mén)。
首句入韵,偶数句押韵。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在山西村游玩。
游玩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冬天酿的酒
小猪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
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足够,丰盛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课文精讲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文精讲
好一幅农家待客图
好一幅田园风光图
人情美
风物美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课文精讲
愿望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课文精讲
好一幅喜迎春社图
月夜回访图
民俗美
愿望美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 。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课文精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课文精讲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课文精讲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也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够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便跃然纸上。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课文精讲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歌主旨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淳朴的风土人情
优美的景色
村民的热情好客
课堂练习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是“充实,丰盈”的意思,“足”字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村民热情好客的淳朴品质。
课文精讲
3.“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为什么用“暗” 来形容“柳” 、用“明”来形容“花”
柳色深绿,所以用"暗";
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课文精讲
4.“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课文精讲
绝处逢生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1)面对困境时。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课文精讲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课文精讲
7.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课文精讲
游山西村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农家——热情好客
村外——景色优美
村内——民风淳朴
希望——热爱向往
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和赞美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板书设计
诗歌小结
“春无鸟声,夏无蝉声,秋无虫声,冬无雷声,因为四季都有马达轰鸣。”这句话深深道出了都市的无奈,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只都市侯鸟都重返田园,但请我们在心底常常忆起“农家、山水、腊酒、春社、鸡豚、桑麻、重阳……”,常常哼唱《乡间的小路》,常常吟咏《游山西村》、《过故人庄》,也许它会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
游山西村
陆游
莫 浑,丰 豚。
山 路,柳 村。
箫 近,衣 存。
从 月,拄 门。
人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一生》莫泊桑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