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新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下册新人教版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 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07 22: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新人教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繁多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B.在元素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2.用来制备CO和NH3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仅涉及C、N元素化合价变化
B.该过程实现了由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C.该过程中需要额外添加氮气和水
D.该过程中NH3和CO的质量比为17:28
3.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①SO2、CO2、H2O2中均含有氧分子
②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水或以化石燃料为原料制取氢气
③二氧化碳灭火器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2、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
⑤在反应2A+B=2C中,24gA完全反应生成40gC,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⑥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摆放平稳,首先仰视液面读数为7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70mL。则实际倾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8mL
⑦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味的方法是分别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8g甲烷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氧气的质量为32g
B.生成水的质量为18g
C.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
D.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比为3:5
5.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能引发酸雨的形成 B.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污染空气能加快酸雨的形成 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
6.据报道,近期中国科研团队在“人造太阳”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研发中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为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造太阳”的工作原理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B.3H、4He的中子数相同
C.2H2与3H2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与氧气有关的三个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反应都放出热量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C.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Fe、H2和P的质量相同时,耗氧量最多的是H2
8.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可燃物与助燃物为原料,在电池装置中反应产生直流电,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下图是某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与电解水反应相同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1
C.该电池中的可燃物是O2,助燃物是H2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电池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点燃,同时又生成CO2
B 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区分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
D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MnO2,观察
A.A B.B C.C D.D
10.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D.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二、填空与简答
11.气体X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1)X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 ,该物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 。
(2)乙醇是常用的燃料。将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12.露营已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图是露营常用的几种用品。
(1)户外净水器中的碳纤维滤芯与活性炭的作用相同,其作用是 。
(2)露营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卡式炉是露营烹饪食物常采用的热源。炉中的小型燃料瓶中加压储存有液态丁烷。打开开关时,液态丁烷汽化喷出,其微观解释是 。
(4)自热米饭的发热包接触水就会放出大量的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写出产生热量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表为某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表。
营养物质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钠 钙片
每份含量 23.5
从均衡膳食的角度考虑,搭配 (填序号)一起食用营养会更均衡。
A.鸡蛋 B.牛奶 C.苹果 D.猪肉
13.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中国国产航空母舰,其建造涉及能源供应、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
(1)航空母舰的动力由重油燃烧提供,重油的分子式可用来表示(式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之一)。
A.重油中含有多种分子 B.重油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C.重油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和的性质有差异
(2)①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 (填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钢铝镍合金可制作飞机轴承。钢铝镍合金比纯铜的硬度 (选填“大”“小”“相同”之一)。金属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方法Ⅰ火法炼钢:;方法Ⅱ湿法炼铜:。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 (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③建造航空母舰还需要大量的金属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航空母舰长期在海上航行,外壳很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3)自热食品为远洋士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
①其中涉及放出热量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 (写一条即可)。
14.2023年杭州亚运会,体育盛事,绿色智能,展现未来。
(1)蓝天上,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绿色亚运”主题航班实现首航。航空煤油是石油的产品之一,燃烧的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断,航空煤油中一定包含的元素有C和 (填元素符号)。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作为生产原料,可以减少约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了废物回收利用,低碳环保。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填选项序号)。
A.深埋电池,防止污染 B.秸秆回收,变废为宝
C.垃圾分类,改善环境 D.植树造林,禁止乱伐
(2)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为新能源汽车,萧山亚运村充电站引人注目。在给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电能到 能的能量转化。氢能源汽车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氢气作为绿色能源的主要优点是 。
(3)亚运会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实现了“零增碳”。请写出甲醇(化学式)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亚运会场馆顶部采用带二氧化钛涂层的PTFE膜覆盖,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PTFE膜又称聚四氟乙烯,化学式为,是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碳原子和氟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三、科学探究题
15.探究辨真伪:
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
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min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min后凹凸更加明显,10min后出现很多小孔。
【结论与解释】
(1)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 (选填“有机”或“无机”)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
(2)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果汁加工厂的大量柠檬皮被丢弃浪费,对此你的建议是 (写一条即可)。
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
【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
【进行实验】
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食醋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 (写溶质化学式)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4)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 (填实验编号)。5min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 。
探究三:温度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5)请设计实验比较实验后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解释实验结论: 。
16.端午节的传统美食——碱水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某兴趣小组围绕碱水粽子展开探究。
(1)探究一 碱水粽子富含的营养物质
小组同学观察到碱水粽子主要原料为糯米、红豆等,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可以供能的营养物质是 。
(2)探究二 碱水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传统碱水由草木灰浸泡过滤制得。
②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钾盐,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AgCl和都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碱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过滤后的草木灰水于试管A中,加入 有气泡产生 碱水中含有碳酸钾
步骤二:另取少量过滤后的草木灰水于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碱水中含有硫酸钾
步骤三:取步骤二的上层清液于试管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碱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硫酸钾和氯化钾。
【反思与交流】
①晓强对步骤二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同学们提出不需要进行步骤一实验,只需向步骤二的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 ,即可证明碱水中同时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现代生活中制作碱水粽子时常用碳酸钠代替草木灰水,碳酸钠俗称 。(写出一种即可)
(3)探究三 警惕“返青粽叶”的危害
不法商贩将粽叶经硫酸铜浸泡后得到“返青粽叶”,人们长期食用有害健康。向粽叶浸泡后得到的溶液中加入 可检验某粽叶是否经硫酸铜处理。
四、计算题
17.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老年人缺钙会导致 。
(2)计算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8.二氧化锰因其广泛的应用备受关注。
(1)科学家以石墨烯为基体,以二氧化锰为增强体,制得了一种新型材料,用于能源存储领域,这种新材料属于 材料(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2)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通过焙烧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实验过程中,石英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制取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
②从加热到的过程中,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③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g。
④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理论上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新人教版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B D C D A C
11.(1) 甲烷
(2)1:1
12.(1)过滤难溶性的杂质、吸附色素和异味
(2)有机物
(3)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间隔增大
(4) C
13.(1)C
(2) 复合材料 大 II 方法I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而方法II不生成有害气体 刷漆
(3) 加热温度高,且供热时间长
14.(1) H A
(2) 化学 污染少,能效高
(3)
(4) +4 1:2
15.(1)有机
(2)溶剂的种类
(3) 回收制作柠檬茶 Na2CO3
(4) ①③ 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
(5) 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常温的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另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热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柠檬皮酱与2mL热水混合涂抹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更小 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与2mL热水混合涂抹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溶解的聚苯乙烯越少,即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16.(1)糖类和蛋白质
(2) 稀盐酸(合理即可) 碱水中含有氯化钾 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纯碱(或苏打)
(3)铁钉(合理即可)
17.(1) 骨质疏松
(2)解: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该过程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x=15g
故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18.(1)复合
(2) 300 二氧化锰分解失去氧元素,锰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28.4 设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则
解得x=3.2g
答:理论上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3.2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