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意义,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变化.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和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2.难点: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两岸交往的史实
(1)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两会在1992年提出的,因此称为“九二共识”。
★对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密切交往的认识:说明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实现通航、通邮 D.反映祖国完成统一大业
2.某同学根据下图史实进行探究学习,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香港回归20周年 澳门回归22周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3.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处应填写的关键词是( )
A.祖国统一 B.国防建设 C.外交成就 D.民族团结
4.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下列关于两岸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胡连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B.习马会上首次提出”九二共识”
C.这两次会晤均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D.两岸已经不存在任何政治分歧
5.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见证和诉说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汪辜会谈 2008年,两岸达成海运直航协议
A.祖国统一的实现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综合国力的提高
6.“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以上信息体现了中国( )
A.民族独立的进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祖国统一的成果
7.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01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8.下面两图所反映的史事( )
A.推动了《反分裂国家法》实施 B.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历史性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 D.展示武力收复台湾的坚定决心
9.2025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记者会上表示,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这表明( )
A.海峡两岸的意识隔阂彻底消除 B.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台湾地区民众胸怀民族大义 D.两岸交流往来受国际局势影响
二、综合题
10.2025年3月13日,赖清德妄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2025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军演及组织“海峡雷霆—2025”演练,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在了台湾。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1)材料一中“贵国”指的是哪国?材料中的“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位民族英雄?
材料二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被“日本所窃取”指的是什么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来,日本为什么不得不将台湾“归还中国”?
材料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1964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发出“大陆不可见兮”的历史原因。
材料四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五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还有哪些不利的因素?(答出其中一个即可)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请你为如何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一条)。
11.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基石。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相关主题展板设计活动,请你参与。
【展板一 :英雄担当 寸土必争】
近代中华民族英雄谱
(1)根据展板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C处英雄人物入选理由补充完整。简述展板一图A 处英雄光辉事迹的历史意义。列举一个五四运动的口号。
【展板二:强军战歌 保家卫国】
“十大抗战歌曲”节选
歌曲 创作时间 歌词节选
《松花江上》 1935年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黄河大合唱》 1939年 “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团结就是力量》 1943 年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帝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2)展板二中的歌曲《松花江上》歌唱的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有何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歌曲《黄河大合唱》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分析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创作的国际、国内背景。
【展板三:立足实际 安居乐业】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面对新中国初期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战争。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
香港回归祖国25 年发展成就(部分)简表
1997 年 2021 年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 1.37 万亿港元 2.86 万亿港元
香港人均GDP 19.20 万港元 38.71 万港元
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交易额 150亿港元 1 667 亿港元
人口 650.21 万 741.31 万
人均寿命 男性 76.8 岁 83.0岁
女性 82.2 岁 87.7 岁
——摘编自董春岭《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
(3)根据展板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根据展板三表格,概括香港回归以来取得的成就。
【展板四:前仆后继 统一大势】
国务院国台办发言人关于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的解读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三个“从未改变”。一是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从未改变。……二是我们为台湾同胞谋利造福的诚意善意从未改变……三是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从未改变。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4)根据展板四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的历史意义。根据展板四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根据材料“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分析可知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贸易呈现大幅度增长,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A项正确;当前“台独”势力依旧存在,排除B项;两岸贸易活动的频繁说明两岸通航、通邮,排除C项;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因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国家统一,C项正确;体制改革,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钢铁长城,是指承载着祖国安全的重要支撑,与题干内容关于香港、澳门回归及台湾问题没有联系,排除B项;民族团结,是指民族间的交流交融,与题干内容关于香港、澳门回归及台湾问题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是为实现国家统一而提出的理论与方针,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得到了成功实践,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因此,图中“?”处最恰当的关键词应是“祖国统一”,A项正确;国防建设指的是军队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排除B项;外交成就指的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排除C项;民族团结指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场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两次会晤均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信任,C项正确;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而不是胡连会,A项错误,排除A项;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形成于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的香港会谈及后续函电确认,习马会并不是首次提出,排除C项;“两岸已经不存在任何政治分歧”说法过于绝对,选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开启了两岸民众交流;汪辜会谈是两岸授权民间团体的首次会谈,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2008年两岸达成海运直航协议,加强了两岸经济联系。这些都围绕着海峡两岸之间的交往展开,C项正确;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实现,“祖国统一的实现”表述错误,排除A项;这些事件均属于中国内政,是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并非外交事业,排除B项;材料重点体现的是两岸之间的交流互动,并非综合国力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11月,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民族独立,排除A项;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我国统一的重要成就,不属于外交事业的发展,排除B项;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一国两制”的构想、《马关条约》的签订、郑成功收复台湾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从明朝至今中国围绕着台湾的统一而进行的斗争,两岸人民为实现统一做出了巨大努力,这是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表现,D项正确;题目反映的是明朝以来两岸人民争取统一的努力,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不能得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认识,排除A项;题目反映的是明朝以来两岸人民争取统一的努力,未涉及民族团结的问题,不能看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题目未涉及从古至今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建制和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根据材料“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因此材料图片反映的史事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题干图片内容发生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后,排除A项;历史性打破两岸的隔绝状态是在198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不是用武力收复台湾,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根据题干“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个中国原则不容任何挑衅,B项正确;“彻底”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王毅的表态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但并未提到两岸意识隔阂“彻底消除”,排除A项;台湾地区民众胸怀民族大义,但与题干中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含义不符,排除C项;题干表明一个中国原则不容任何挑衅,未涉及国际局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0.【答案】(1)国家:荷兰;
英雄:郑成功。
(2)事情:《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
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
(3)原因: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后败逃台湾,台湾从此与大陆分离
(4)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外国势力的干涉。
建议:要坚持与各种分裂势力作斗争等。
【难度】0.65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马关条约》的签订、渡江战役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1)国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7 世纪,荷兰是海上殖民强国,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当时荷兰殖民者侵占了中国台湾。荷兰凭借其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商业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台湾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成为其侵略目标。
英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面对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侵占,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1661 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经过激烈战斗,于 1662 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的这一壮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2)事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 -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是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野蛮掠夺,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给台湾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台湾人民从此陷入日本殖民统治的深渊长达 50 年。
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经过长达 14 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 1945 年取得胜利 。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规定,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台湾由此重回祖国怀抱。
(3)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6 - 1949 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等一系列战斗,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 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崩溃,蒋介石等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台湾,他们凭借台湾海峡的地理屏障,在台湾维持其统治,造成了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的局面。
(4)前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基于历史、法律、文化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事实。
(5)不利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岛内一小撮 “台独” 分子妄图分裂国家,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如宣扬 “台独” 思想、推动 “去中国化” 教育等,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他们的行径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等目的,干涉中国内政,支持 “台独” 势力 。他们向台湾出售武器、与台湾进行所谓 “官方往来” 等,这不仅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面对 “台独” 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我们要坚定地与之作斗争。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和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揭露 “台独” 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的行径,同时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坚实保障。若其他角度也言之有理也可。
11.【答案】(1)入选理由:左宗棠担任钦差大臣,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策略,最终收复新疆,并建议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答对史实和评价两个层次)
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2)地位: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
民族精神: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背景:国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转折。(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国内: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浴血奋战,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3)特点: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战略原则;以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为宗旨;把军事手段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维护国家安全;注重发展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成就: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显著增加;股票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人口增长,人均寿命大幅度上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分)
(4)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主题名称:寸土必守,国泰民安;山河统一,民心所向等。(围绕主题探究,观点正确,语言凝练,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难度】0.4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九一八事变、林则徐虎门销烟、海峡两岸的交往
【详解】(1)入选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作答。左宗棠担任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成功收复新疆,之后,他建议在新疆建省,这加强了新疆与内地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这既阐述了史实,又作出评价,符合入选理由要求;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行动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口号:据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2)地位:根据展板二歌曲《松花江上》歌词“九一八,九一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歌曲歌唱的是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民族精神:结合《黄河大合唱》歌词“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歌曲体现出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背景:国际: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转折;国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浴血奋战,发挥巨大作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等。
(3)特点:根据展板三文字“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可知体现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战略原则;“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体现把军事手段放突出位置;“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体现注重发展工业体系等,综合得出特点有独立自主的国家安全战略原则;以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为宗旨;把军事手段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维护国家安全;注重发展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成就:根据展板三表格,从数据变化看,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显著增加;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交易额大幅增长,说明股票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人口增长,人均寿命大幅度上升。
(4)历史意义:根据展板四图片及所学知识,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本方针: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主题名称:综合展板内容,围绕维护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主题,可拟定主题名称如寸土必守,国泰民安;山河统一,民心所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