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编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8 12: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历史解释)
4.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难点:
1.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2.难点: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推广: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的召开]
1.召开: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现有关键词“1955年”、“万隆”、“周恩来”、“求同存异”等,下列说法与之相符的是( )
A.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B.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C.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7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购买商到会。“广交会”既努力扩大中国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和平反帝、发展的共识,又挖掘了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这一做法( )
A.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体现万隆会议的精神 D.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
3.一些学者和智库主张亚非拉国家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粮食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等也被视为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万隆精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友好相处 B.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C.争取民族独立、改变世界面貌 D.努力摆脱殖民主义带来的枷锁
4.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共同诉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材料所描述的会议( )
A.促使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C.恢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使亚非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5.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D.全方位外交布局的形成
6.1957年,北京亚洲电影周作为新中国早期重要的文化外交活动,吸引了17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工作者参加,展映了《章西女王》《女篮5号》等16部反殖民主义的影片。此次电影周活动( )
A.源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践行了万隆会议的精神
C.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全方位外交的开展
7.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据此可知,新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8.如下图是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铜章,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IA)与非洲(AFRICA),中间的罗马数字X代表10周年。这一纪念章表现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C.亚非国家改变了两极格局 D.亚非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二、综合题
9.百年间,我们的祖国在近代屈辱中艰难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航下笃定前行,于新中国百年时荣耀复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百年长夜·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起,开始遭受列强侵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亡,中国有识之士展开探索。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有识之士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还进行了哪些探索?(除材料一内容外,各举一例相关事件)
【百年政党·奉献与担当】
材料二 在南湖上的会议虽然只有一天,但完成了建党的最重要的议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审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并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会议完美谢幕,标志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哪次会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南昌城寂静的夜空,……战斗打响后,枪声呼啸,人声鼎沸,杀声震天。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占领南昌城。
——摘编自《星火燎原》
(3)材料三中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百年圆梦·奋进与复兴】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内容(意义)
1955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①”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开启了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1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4)请将材料四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5)综合以上材料,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0.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进千秋伟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书写峥嵘岁月】
材料一:五四运动后不久,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材料二: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奋斗与梦想》
(1)材料一中“五四运动”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材料二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哪一精神的深刻内涵?
【记录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重要事件示意图(部分)
(2)请分别写出与示意图中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会议名称。
【见证重要时刻】
图三 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图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它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结束了。
(3)图三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分析图四,中国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是在哪一构想的指导之下成功完成的?请简述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关键词对应:“1955年”对应万隆会议的召开时间;“万隆”是会议地点;“周恩来”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会;“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会上提出的方针,旨在化解分歧、促进合作,因此历史事实为万隆会议,而这次会议是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发起且无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符合题干描述,A项正确;“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指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与题干“195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涉及“社会主义工业化”,指向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但题干关键词未提及工业化内容,与万隆会议无关,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与题干“1955年”及万隆会议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据题干“‘广交会’既努力扩大中国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和平反帝、发展的共识,又挖掘了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可知,题干描述了1957年广交会的举办情况,强调了其两个主要作用:扩大中国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在和平反帝、发展方面的共识。挖掘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共同之处。万隆会议(1955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强调亚非国家团结合作。题干中“扩大与亚非国家的共识”“挖掘与西方国家的共同之处”完全契合“求同存异”精神,C项正确;广交会确实有助于中国经济和外交发展,但题干未直接提及“社会主义阵营”或意识形态输出,更多强调与亚非国家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够准确。排除A项;广交会通过经济交流增强国际联系,可能间接巩固政权,但题干未直接体现“巩固政权”这一目的。排除B项;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与195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由题干设问“万隆精神”的核心是,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1955年)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与下召开的国际会议,旨在促进团结与合作。核心原则:会议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强调:求同存异(包容差异,寻求共同利益)、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联合应对挑战)、友好相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A项正确;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是联合国宪章原则,非万隆特色,排除B项;争取民族独立、改变世界面貌、努力摆脱殖民主义带来的枷锁是会议背景(民族独立)而非核心精神,排除CD项。故选A项。
4.【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5年”“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共同诉求”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即肯定共同愿望和要求,同时允许各国保留自己的见解。这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排除A项;万隆会议主要是亚非国家参加,与恢复中国和西方国家友好关系无关,排除C项;万隆会议对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它并没有使亚非国家完全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根据材料“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结合所学知识,与该想最吻合的是“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大意是寻求彼此的共同处,共谋发展,保留彼此的分歧,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以及与会国家之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也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A项正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的是中国外交权益的重新恢复,与材料内容所述不符,排除B项;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是从共同利益出发的角度考量的,属于两个国家间关系的改善,不属于“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的论述,排除C项;全方外交是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据材料“展映了《章西女王》《女篮5号》等16部反殖民主义的影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倡导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帝反殖民。1957 年北京亚洲电影周吸引众多亚洲国家参与,展映反殖民主义影片,体现了团结、反帝反殖精神,践行了万隆会议精神,B项正确;“双百方针” 是 1956 年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主要针对国内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逐步形成的外交布局,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详解】根据题干“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毛泽东的宣言强调新中国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外国政府建交,这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独立自主(不依附他国)与和平共处(非武力对抗),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时间晚于题干中的1949年,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果,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的宗旨是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纪念章上两个大写字母“A”分别代表“亚洲”(ASIA)与“非洲”(AFRICA),象征亚非国家的联合和友好,中间的罗马数字“X”代表会议召开10周年。这一图案体现的是亚非各国在万隆会议精神下加强团结合作的意义,B项正确; “求同存异”方针 是中国政府在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原则,由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4月19日正式提出,旨在化解与会国间的分歧,推动国际合作,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亚非会议并未改变两极格局,排除C项;非洲在1990年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9.【答案】(1)《南京条约》;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或戊戌变法;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中共一大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南昌起义。
(4)①求同存异 ②改革开放。
(5)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创新等。
【难度】0.4
【知识点】南昌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南京条约》的内容
【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
探索:政治制度:根据材料“面对民族危亡,中国有识之士展开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我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思想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等人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该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号,促进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2)会议:根据材料“在南湖上的会议虽然只有一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审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并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和南湖上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对我国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
意义:结合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事件:根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南昌城寂静的夜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①:根据材料“1955年、万隆会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之间的矛盾,周恩来在该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此次会议的圆满成功,因此空白处应是求同存异;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该会议上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此空白处应是改革开放。
(5)启示: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面对不断加剧的民族危机,不同的阶层掀起不同的救亡图存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10.【答案】(1)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红船精神。
(2)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求同存异; “一国两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符合题意既得分)
【难度】0.65
【知识点】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的构想、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详解】(1)准备: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后不久,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间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精神:根据材料二“上海北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2)事件或会议名称: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④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故①为南昌起义;②为遵义会议;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方针:根据材料“图三 万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
构想:根据材料“图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之下成功完成的。
共同影响:根据材料“图三 万隆会议”“图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香港回归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道路、解放思想、维护统一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