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07: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统编版)
语文
考试范围:五下全册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3题;共33分)
1.(2分)下列四组词语中读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蒸融(lóng) 狂风暴雨 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
B.憧(chōng)憬 轻于鸿毛 曰:非然也(然:然后。)
C.撇(piě)嘴 盛气凌人 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蜷(quán)缩 天崖海角 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2.(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老板)
B.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顾客)
C.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医生)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公章)
3.(2分)下面四句话依次采用丁哪种观察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比较观察 ②多角度观察 ③细致观察 ④连续观察
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⑵梅须逊雪三分白。
⑶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⑷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使它紧贴在墙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4.(2分)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描写人物心情的一项是(  )
A.焦躁不安 B.心急如焚 C.彬彬有礼 D.忐忑不安
5.(2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
B.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站在领奖台上的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C.为了设计好这一期的黑板报,小雪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方案。
D.爷爷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天天在家养尊处优,安度晚年。
6.(2分)近年来,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捷报频传,让世界惊叹,这真是(  )
A.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C.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
D.唐僧的书——一本正(真)经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B.《景阳冈》一文是按照武松“上冈→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记叙的。
C.书法课上,老师正在教同学们学习王羲之的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D.《祖父的园子》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8.(2分)下列句子中,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神态描写)
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其他人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
C.袁隆平曾经说过:“我现在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个是杂交水稻的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第二个愿望就是搞出海水稻。”(语言描写)
D.他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了。(动作描写)
9.(2分)综合性学习。
为响应学校“‘光盘’行动进校园”的倡议,六(2)班准备出一期以“让‘光盘’成为我们的时尚”为主题的宣传板报,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一位中年男士随团到欧洲旅游时,因餐桌上剩下了三分之一的饭菜,被当地的社保机构以铺张浪费之由而罚款若干。
(1)(1分)如果请你对他进行劝阻和教育,你将如何说?
(2)(1分)板报组组长准备在“倡议光盘”板块题写一条宣传标语,他只写了上句,请你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盘盘净餐,传承良好习惯;   ,   。
10.(2分)下列关于阅读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名著之前先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名著的内容和价值。
B.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标注出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画人物关系图谱供随时查阅。
D.有些名著读起来比较难懂,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还是多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作品。
11.(11分)走进诗词博物馆,让我们跨越时间的界限,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1)(1分)与智者探讨“读书与学习”。陶渊明劝我们学习要趁早“及时当勉励,   ”;孔子告诫我们学习要“默而识之,      ,   ”;朱熹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   。”
(2)(1分)与诗人探讨“爱国与担当”。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呐喊;陆游临终前反复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   ”;我们应当担负起今日之责任,因为“纵有千古,   ,   。”
接下来到了本次班会的“名著推荐”环节,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2.(3分)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推荐卡”,请你将卡片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推荐卡
我阅读的名著 我喜欢的书中人物 喜欢的理由 (可从人物性格、品质来写) 一句话书评
               
13.(3分)同学们填写推荐卡并上台推荐,其中做法有不妥之处的是(  )
A.甜甜仔细填写“推荐卡”,在填写“喜欢的理由”时分点列举了重点信息。
B.聪聪仔细地讲述了人物性格转变的过程,以此来向大家说明喜欢人物的理由。
C.妙妙选择了书中人物的三个典型事例进行推荐介绍,让人听后印象深刻。
D.奇奇在大家分享时,逐字逐句记下了所有内容,并和周围的人不停地讨论。
二、阅读与鉴赏(共6题;共4分)
课内选文阅读考查。
(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14.(3分)“其酒尚温”中的“尚”意思是(  )
A.品行崇高 B.还、仍 C.推崇、重视 D.差不多
15.(3分)在这个经典情节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塑造关公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选文中至少两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如何表现关公神勇之气的。
阅读
西双版纳
①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境,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西双版纳开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那里建设开通了多条公路、航线与水路航道,依靠便捷的交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游客。
②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耸立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 … …走在林间,如果你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砍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口处,清甜可口的汁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流出来。下雨了也不用发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片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雨。
③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长臂猿、黑灵猫欢乐嬉戏。绿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大象常常在热带雨林中出没,它们有的在河边打滚;有的甩着长鼻子在丛林里散步。凶猛的虎豹在密林深处寻找猎物 … …
④西双版纳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村中的建筑别有情趣,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等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和实用性。民族服装纹样精美,是人们了解民族文化的一大窗口。民族节日更是热闹,人们开心的笑脸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⑤西双版纳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16.(3.5分)文中哪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篇短文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并抄写在答案卷中。
17.(3.5分)请你根据短文的内容将导图补充完整。
18.(3分)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字词。
①“捷”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两种:jié ①战胜;胜利:~报∣大~ ∣告~。②快;迅速:敏~∣~足先登。在短文中,“便捷”的意思应该选(  )。(填序号)
②读到“耸立云霄”这个词,联系“望天树”,我知道它的意思是   。
19.(3分)短文中的语句很有新鲜感,我能仿照样子写句子。
例:长臂猿、黑灵猫欢乐嬉戏。   
三、表达与交流(共2题;共30分)
人生如一本无字之书,书中定有美好,那么在你的书中有哪些美好呢?或许许是与你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或许是你偶然看到的美景……这又带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习作:
20.(1分)任务一:美好之人
提示:请向大家介绍你身边美好的人,可以介绍他/她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用上一两件具体的事例。
21.(1分)任务二:美好之景或美好之物
提示:将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之景或拥有的美好之物记录下来,写出景物的变化或美好之物的特点。
温馨提示: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数不少于400字为宜。
答案解析部分
1.C
A.有误,“蒸融"的“融”应读“róng”,指融化。
B.有误,“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C.正确。
D.有误,“天崖海角”应改为“天涯海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C
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ABD正确。C:句子意思是:蔺相如因在“完璧归赵”事件中表现出色,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利益,因此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以表彰他的功绩和智慧 。 “上大夫”并不是指医生,而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C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3.B
(1)“横看成岭侧成峰,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诗句体现了多角度的观察方式。(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意思是: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诗人把梅花与雪花进行比较,体现了比较观察的观察方式。(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选自《爬山虎的脚》,作者通过对爬山虎的脚的细致观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细丝的细与柔软的特点。(4)“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选自《爬山虎的脚》,作者通过对爬山虎的脚的连续观察,写出了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产生了拉力,所以在墙上能紧贴的原因。
故答案为:B
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4.C
结合对词语的理解,ABD三项中的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
C项中“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故答案为:C
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成语的意思判断是否属于描写人物心情,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5.D
ABC.正确;
D.“养尊处优” 指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通常用来描述一些人过度享受、不劳而获的状态。爷爷辛苦工作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安享晚年,用 “养尊处优” 来形容不合适,该词在这里感彩不当,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成语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的辨析能力,通过分析各选项中成语与语境的适配性,考查对成语含义及适用场景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词语感彩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6.B
A.“咸菜烧豆腐——有言 (盐)在先”意思是事情开始之前,将一些话说在前边;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瓶)”形容人的水平很高;
C.“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指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D.“唐僧的书——一本正(真)经”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结合题干中的情景选择B。
故答案为: 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歇后语的积累与应用。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
7.D
A.汉字字体的正确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该选项中 “隶书” 和 “小篆” 的顺序错误;
B.《景阳冈》一文是按照武松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的顺序记叙的,该选项中 “上冈” 和 “喝酒” 的顺序错误;
C.《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楷书作品,而不是王羲之的,该选项错误;
D.《祖父的园子》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 “我” 在园子里活动的描写,展现了 “我” 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表达了 “我” 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汉字知识等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意图在于检验对汉字字体演变历程、文学作品内容及结构顺序、书法名家作品等知识的熟悉程度,拓宽文化知识面,提升对文学、文化知识的综合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8.D
ABC.正确;
D.“他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了”,“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了” 描述的是人物的神态变化,“动着嘴唇却没作声” 也更侧重于表现人物此时的状态,整体属于神态描写,而不是动作描写,该判断有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准确判断能力,通过分析不同句子中对人物的描写方式,考查对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常见描写方法的理解和辨析,检验对描写手法的掌握程度。
9.(1)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请您不要浪费饭菜,就餐时吃多少点多少。
(2)人人节俭;弘扬节约美德
(1)一位中年男士在欧洲旅游时,因餐桌上剩下了三分之一的饭菜而被当地社保机构以铺张浪费为由罚款。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当地的餐饮文化习惯,也违背了全球倡导的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普遍价值观。
劝阻与教育策略:①表达理解与尊重:首先,应以礼貌、尊重的态度开场,表达对他个人情况的理解,避免直接指责或施加压力。
②指出问题严重性:接着,明确指出浪费粮食的问题所在,强调粮食的珍贵性和劳动的价值,以及浪费粮食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提出具体建议:给出具体的建议,如根据自己的食量合理点餐、剩余食物打包带走等,鼓励他采取实际行动减少浪费。
④倡导节约风尚:最后,强调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倡导“光盘”行动,鼓励他成为节约粮食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板报组组长准备在“倡议光盘”板块题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这要求在续写标语时,既要保持与上句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又要突出节约粮食、倡导“光盘”行动的核心信息。
标语续写策略:保持语意连贯:续写的下句应与上句在语意上形成呼应和补充,共同传达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主题。
保持句式相同:续写的下句在句式上应与上句保持一致,如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法、结构等。
保持字数相等:续写的下句在字数上应与上句相等或相近,以保持整体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故答案为:(1)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请您不要浪费饭菜,就餐时吃多少点多少。(2)人人节俭;弘扬节约美德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与创意能力,具体包括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劝阻教育的沟通技巧,以及宣传标语的设计与续写。要求考生能够针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得体有效的劝阻,并能根据给定的上句,创作出与主题紧密相关、句式工整、字数相当的下句,共同构成一条完整的宣传标语。
10.D
A:正确。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时代性与作者意图,是常见的阅读准备方法。
B:正确。摘抄并标注页码是积累语言素材、方便后续回顾的有效方式,符合阅读笔记的规范。
C:正确。绘制人物关系图谱能理清复杂情节,是应对名著中多角色交织的常用策略。
D:错误。该选项暗示因难度放弃阅读名著,违背了挑战自我、提升阅读能力的阅读原则,属于消极态度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方法的理解,重点在于辨析选项中不正确的阅读态度或方法。解题核心在于明确名著阅读的价值与有效阅读策略,需注意选项中是否存在否定名著阅读意义或违背主动探究精神的表述。
11.(1)岁月不待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为有源头活水来
(2)不拘一格降人材;家祭无忘告乃翁;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强调珍惜时光趁早学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孔子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点,体现了学习要默默记住知识,永不满足,教导他人不疲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以源头活水使渠水清澈为喻,说明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2)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表达了诗人对变革社会、选拔人才的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陆游《示儿》,体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纵有千古,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强调少年肩负责任,未来充满希望。
故答案为:(1)岁月不待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为有源头活水来;(2)不拘一格降人材、家祭无忘告乃翁、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名言警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2.《西游记》;唐僧;唐僧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即便是在妖怪要将他吃掉、性命难保之时,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取经。;让人在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中感受真善美,学会锲而不舍。(示例二:《童年》;阿廖沙;阿廖沙的童年充满了苦难和挣扎,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生活,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的纯真和善良。(内容与名著相符即可))
13.D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补充推荐卡内容时,学生需要对名著有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准确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及对作品的整体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鉴赏水平。在选择名著和人物时,要挑选自己熟悉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特点和作品内涵。在阐述喜欢的理由时,要从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关键方面入手,语言要简洁明了且有说服力。一句话书评要能够精准地概括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价值。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推荐环节的理解以及对不同行为的判断能力。在名著推荐活动中,每个同学的任务是有效地向他人推荐自己所选的名著和人物,重点在于如何展示人物的魅力和作品的价值。这就要求学生理解各种推荐策略的有效性,同时能够区分哪些行为不符合推荐环节的要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判断能力和任务理解能力。
12. 在补充推荐卡内容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熟悉的名著,例如《西游记》。对于书中人物的选择,唐僧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喜欢他的理由从性格和品质方面来看,他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取经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妖怪的威胁也不放弃。而一句话书评要概括出这部名著给人的整体感受,《西游记》讲述众多磨难,能让读者在其中体会到真善美的价值并学会坚持。同样,像《童年》中的阿廖沙也是很好的例子,他在苦难童年中仍热爱生活、充满希望,书评能够体现这部作品描绘生活并展现人性纯真善良的特点。这需要学生对名著内容有深入理解,能够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和作品主旨。
故答案为:《西游记》、唐僧、唐僧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即便是在妖怪要将他吃掉、性命难保之时,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取经。、让人在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中感受真善美,学会锲而不舍。(示例二:《童年》;阿廖沙;阿廖沙的童年充满了苦难和挣扎,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生活,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的纯真和善良。(内容与名著相符即可))
13. A 选项中甜甜仔细填写推荐卡,分点列举重点信息,这是一种很有条理的做法。能够清晰地把喜欢的理由表达出来,让别人快速理解人物的魅力所在,是在推荐过程中很有效的方式。
B 选项聪聪讲述人物性格转变过程来说明喜欢的理由,这有助于深入展示人物的复杂性和成长轨迹,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人物,也是一种不错的推荐策略。
C 选项妙妙选择三个典型事例进行推荐,具体事例能生动地展现人物性格和品质,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 选项奇奇在大家分享时逐字逐句记录并和周围人不停地讨论,这偏离了推荐环节的主题。这个环节重点在于每个同学对名著和人物的推荐,而不是记录他人分享内容。故答案为:D
14.B
15.从关公的语言“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可以体会到关公只身前往杀敌的神勇和对敌人的蔑视,从“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两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关公杀敌的速度之快以及关公的神勇之气。
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4.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理解作答,“其酒尚温”的意思是“开始斟满的酒仍然是温热的。”“尚”是指“还,仍”,故选:B。
故答案为:B
15.考查了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意后作答。从关公的语言、动作,以及将酒变凉与关公杀敌的速度作比较,来体会关公的神勇之气。从“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可以体会到关公只身前往杀敌的神勇和对敌人的蔑视,从“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两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关公杀敌的速度之快以及关公的神勇之气。
故答案为:从关公的语言“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可以体会到关公只身前往杀敌的神勇和对敌人的蔑视,从“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两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关公杀敌的速度之快以及关公的神勇之气。
16.西双版纳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17.箭毒木、会吃蚊虫的花、扁担藤、植物的王国、 公路、 航线、动物的王国、长臂猿、绿孔雀、大象、特色建筑、民族节曰
18.②;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19.猴子和松鼠在林间嬉戏。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16.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章围绕西双版纳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句还主要写了西双版纳不仅有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西双版纳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得很快乐,表达了作者对西双版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文章的中心句为:西双版纳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故答案为:西双版纳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17.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有耸立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走在林间,如果你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砍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口处,清甜可口的汁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流出来。下雨了也不用发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片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那里建设开通了多条公路、航线与水路航道”可知,左边空格处应填写:箭毒木、会吃蚊虫的花、扁担藤、植物的王国:公路、航线。结合句子“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长臂猿、黑灵猫欢乐嬉戏。绿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大象常常在热带雨林中出没,它们有的在河边打滚:有的甩着长鼻子在丛林里散步。凶猛的虎豹在密林深处寻找猎物………”西双版纳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村中的建筑别有情趣,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等有着不可替代的观赏和实用性”可知,右边空格处应填写:动物的王国、长臂猿、绿孔雀、大象;特色建筑、民族节日。
故答案为:箭毒木、会吃蚊虫的花、扁担藤、植物的王国、 公路、 航线、动物的王国、长臂猿、绿孔雀、大象、特色建筑、民族节曰
18.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便捷”的意思快而方便“捷”的意思是快;迅速。②读到“耸立云霄”这个词,联系望天树”,我知道它的意思是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故答案为:②;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19.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长臂猿、黑灵猫欢乐戏”这句话是一个拟人句,把“长臂猿、黑灵猫”当成人来写,学生据此仿写据此为:猴子和松鼠在林间嬉戏。
故答案为:猴子和松鼠在林间嬉戏。
20.猜猜她是谁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同桌,她爱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是我最好的朋友。
21.最美九寨沟 “桂林山水甲天下,九寨山水甲桂林。”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去了人间仙境——九寨沟。
九寨沟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藏羌自治州,距九寨沟县城30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是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5A世界级风景区。每天,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成千上万,络绎不绝。
九寨沟的天空明净瓦蓝,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空中,缕缕白云犹如棉花糖,随手可摘,这里空气清新自然,令人神清气爽。
早上,我们坐上观光车,首先到达了长海,远远望去,长海掩映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中,像一位羞涩的少女,静静地依偎在恋人身旁,喃喃低语。长海四周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婉转歌唱。岸边绿油油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一阵微风吹来,海面波光粼粼,晶莹通透,像一片片孔雀羽毛覆盖在海面。我被这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仿佛走进了梦幻般的仙境。“咔嚓、咔嚓”我被一阵阵相机声惊醒,再向海面望去,此时的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海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秀丽的山峰,鱼儿在空中穿梭,鸟儿在水中飞翔,形成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卷。让我与游客们驻足观望,久久不愿离去。
跟随观光车,我们还浏览了箭竹海、五花海、老虎海等景点。这里的海,是那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这里的海,是那样的静,静得与世无争;这里的海,是那样的清澈,清澈得毫无杂质,这里的海,是那样幽蓝,蓝得像一块无瑕的宝石,而珍珠滩瀑布却是另一番景象。
珍珠滩瀑布、高21米、宽270米、是悬崖上面的泉水,喷涌而下,溅出—粒粒水珠,这些水珠似断了线的珍珠,撒落在空中,珍珠滩瀑布因此得名,整个瀑布看起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恰如狂龙发怒,水声震耳欲聋,这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不得不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案叫绝!诺日郎瀑布也十分壮观,84版西游记的部分片段就是在此拍摄的,怎么样,你想来游九寨沟吗
我爱九寨沟,更爱这里的山山水水,因为这里风景独好。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小作者不仅描写了“她”的外貌,还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她”乐于助人等特点。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结构简洁合理,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习作。
(2)这篇文章小作者带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九寨沟,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语言十分优美,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多种修辞,使得文章生动、具体、形象,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20.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猜猜他(她)是谁》为题写一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同学写写他或她特别的地方。写时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写。让人一读,眼前即可浮现出所写的人。写时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21.本题为自命题的写景作文,要求你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处你游览过的风景。回顾游览过的景色,想想哪处让你印象最深刻,最想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分享,然后确定写作内容。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