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专题一 夯实基础
2025年化学中考复习
常见的碱及碱的性质
重难点突破
中考链接
核心素养培优
重难点突破
01
重点1 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如何验证酸碱中和反应后碱过量
图2-9-1
以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为
例,验证如图2-9-1所示反应后所得溶液
中有剩余( 的检验)。
方法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
酸碱性。取样后加入______________,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溶液变蓝
试纸
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 有剩余;取样后加入_____________
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 有剩余;或用________测溶液的
,若测得___7,则 有剩余。
方法2: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_,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
_________。
方法3: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_,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
_________。
方法4: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
_____________。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方法5: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6:利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通入_____,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拓展:能否用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后溶液中 有剩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因为也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重点2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后,变质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检验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
方法1:取样,加过量稀盐酸,或________,或________。若观察到
____________,则 已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
可)。
方法2:取样,溶于水,滴加 溶液,或_________溶液。若观察
到________________,则已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或
稀硫酸
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合理即可)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方法3:取样,溶于水,滴加 溶液[或______溶液、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已变质。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温馨提示】检验 是否变质可归纳为“三酸两碱四盐”
(酸——有气泡产生,碱和盐——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3.检验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检验 溶液中是否还存在
)。
方法1:取样溶于水,加入过量的 溶液,或______溶液,或
__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_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_______
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部分变质。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
方法2:取样溶于水,先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
然后再在变成红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或______溶液,或
_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则部分变质。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则全部变质。
操作要点:加入过量的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溶液变红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检验并除去
4.除去溶液变质后产生的 杂质。
方法:加入适量的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所得滤液即为溶液,若需得到 固体,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除杂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拓展:能否用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除杂?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
溶液除杂呢?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
(合理即可)
否
稀酸与和均能反应
否
会引入杂质、
难点1 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基本思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证明反应物之一减少或消失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方法1:测溶液的 变化(如图2-9-2所示)。
图2-9-2
(1)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像中点表示______________,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由变为
恰好完全反应
、
、
方法2:借助指示剂(如图2-9-3所示)。
图2-9-3
(1)证明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可能还含有
_____。
【温馨提示】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证明反应物之一 消失来
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了。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搅拌,加快反应速率
证明反应的发生
图2-9-4
3.如何证明 溶
液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
思路一:如图2-9-4
所示,证明反应物之一
减少(或消失)。
实验现象:甲中______________;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证明密闭容器内的______减小了, 气体消失
了,从而证明反应发生了。但以上实验都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改进方法:利用相同的装置,将___________换成__________,
做对照实验。
软塑料瓶变瘪
试管内液面上升,水几乎充满整支试管
气球变大(或膨胀)
压强
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溶液
等量的水
思路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方法1: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或_____
___,或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方法2: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或
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合理即可)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方法3: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或______,或
__________,或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有新物
质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写一个即可)。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难点2 生石灰变质问题的探究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常用于食品干燥剂,但久置于空气中会
变质,其变质过程与空气中_____、_____有关。所以在空气中久置的生石
灰中可能会含有_________、_______。
1.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生石灰是否已完全变质
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观察到__________,则氧化钙未完全变
质。
放出热量
3.检验变质程度
(1)取样,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观察到____________,则样品中含有 。
(2)另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则证明样品中含有 。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说明样品
中含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量或过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或紫色溶液变蓝)
也能与反应生成[或
易混淆点1
1.难溶性的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
于盐溶液,显碱性)。
3.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易混淆点2
1.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 是否变质(变质后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
性)。
2.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中考链接
02
图2-9-5
1.(2024· 湖州中考)如图2-9-5所示,实
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内溶液已
变为无色,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烧杯B内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B.烧杯A内溶液的质量变大
C.烧杯B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上述实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
2
3
4
图2-9-6
2.(2023· 蚌埠中考)图2-9-6是初中四种常见
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
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表示两端的物质通
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一定是
B. 可能是钠盐
C.与 不可能都是盐
D.与反应能生成
1
2
3
4
3.(2024· 汉中中考)贝壳的主要成分是 。以贝壳为原料,从海水
中提取 的简单工艺流程如下:
贝壳生石灰熟石灰
(1)操作 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反应物与生成物外,反应①和②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过滤
反应条件不同(或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合理即可)
1
2
3
4
图2-9-7
4.(2022·陕西中考)学习小组的同
学用如图2-9-7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
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
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
明显变浑浊且显红色。同学们很好奇,
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
究。
1
2
3
4
【反思交流】
(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
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小气球逐渐变大
(2)废液显红色,说明废液显____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
的溶液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碱
1
2
3
4
【拓展问题】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 。
猜想二:只有 。
猜想三:和 。
猜想四:和 。
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
一
1
2
3
4
【查阅资料】 溶液显中性。
【验证猜想】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
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____成立。
四
1
2
3
4
核心素养培优
03
1.(2023·深圳中考)下列关于 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 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 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 应密封保存
2.(2024·眉山中考)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3·宜宾中考)如图2-9-8所示,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
通入一定量的气体,稍后再倒入浓 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图2-9-8
A.通入 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浓 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将换成 会产生同样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2023·厦门中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
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C
A.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C.测得该溶液的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9-9
5.(2024·濮阳中考)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
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相关量 与反应
时间的关系如图2-9-9所示,则 可以表示( )
D
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溶液的质量
C.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D.烧杯内物质中氢元素的总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4·包头中考)向甲、乙两个等体积充满 的软塑料瓶中,分别
倒入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与 溶液(密度近似相等),拧紧瓶盖振荡
后,现象如图2-9-10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图2-9-10
A.甲瓶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
B.甲、乙瓶变瘪的原因都是瓶内压强减小
C.向变瘪的乙瓶中滴加适量 溶液,无现象
D.溶液浓度大于 溶液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9-11
7.(2024·平遥中考)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
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
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
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 的含量,如图2-9
-11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D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 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时溶液的
D. 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9-12
8.(2024·丽水中考)向含有和 的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溶液,溶
液的随加入 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2-9-1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若向点对应溶液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段与段加入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C.点对应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D.段的反应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2023·包头中考)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
图2-9-1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图2-9-13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 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 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
离子为
D.溶液由递增到 ,所得溶液的
酸性逐渐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4·云南中考)某溶液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
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9-14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图2-9-14
A.点后,溶液的 保持不变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C.点到 点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总质量
在减少
D.原溶液含有、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
应用的有效途径。小王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 的四条化学
性质,请据图2-9-15回答下列问题。
图2-9-15
(1)反应①中若把无色酚酞溶液滴
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无色酚
酞溶液变为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中的_____
(填离子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
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
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
(合理即可)
分子的构成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9-16
12.(2023·武威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
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
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
述。图2-9-16Ⅰ是实际操作图,图Ⅱ是反应过程中溶
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Ⅲ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
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Ⅰ、图Ⅱ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Ⅱ中 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硫酸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向 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Ⅲ中方框内乙微粒的符号: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9-17
13.图2-9-17是“碱的化学性质”,祝愿同学们破“碱”成蝶。
(1)若指示剂为无色酚酞溶液,以下物质能使酚酞
溶液变红是_____(填字母)。
A. B. C. D.
AD
(2)若非金属氧化物为,写出实验室检验 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盐为硫酸铜,其溶液与 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若酸为稀盐酸,将一定量的 溶液加入其中,待反应结束后想确
定溶质成分,只需单独使用下列用品或试剂做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____(填序号)。
溶液
试纸 无色酚酞溶液
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2023·内蒙古中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
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向盛有 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
__________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
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溶液变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 镁条 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
过量
有气泡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同学触摸到试管外壁,感觉有
温度变化。小组利用数字传感器得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如
图2-9-18所示。
图2-9-18
同学们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
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
(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
①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___(填“ ”“ ”或“”) 点。
② 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好完全反应(或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最少,合理即可)
交流与反思: .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谢观看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