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第三次综合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 1 分)
1 .(1 分)“民无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上述材料体 现了商鞅变法 ( )
A .推行县制 B .奖励军功
C .重视农业 D .统一度量衡
2.(1 分)汉武帝时期,侯国数量剧烈变动。公元前 130 年西汉共有侯国90 个,其中王子侯国仅有 5 个; 到公元前 104 年有侯国 118 个,其中王子侯国增加到 76 个,约占侯国总数的 64% 。据此可知,与这 一变化相关的是 ( )
A .汉化政策的推行 B .休养生息的实行
C.“推恩令 ”的实施 D .轻徭薄赋的实行
3 .(1 分)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清朝)在西域设立机构是 ( )
A .西域都护府 B .安西都护府
C .北庭都元帅府 D .伊犁将军
4 .(1 分)《儒林公议》卷上记载:“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佐证了北宋 ( )
A .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 B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C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5 .(1 分)明朝时期,朱元璋取消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 雍正时期,军机处正式设立。这些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演变趋势,这种趋势是 ( )
A .中央权力趋于集中 B .思想控制日益加深
C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经济发展日趋衰退
6 .(1 分)“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 给予大英国……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大清皇帝允以洋银 六百万元补偿原价。”上述条款内容出自 (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天津条约》
7 .(1 分)下列战役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是 ( )
A .黄海海战 B .汀泗桥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辽沈战役
8 .(1 分)《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 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由此可见 (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是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的 C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实现地方自治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
9 .(1 分)农民自古以来就渴望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下列举措中,消灭地主阶级使农 民成为土地主人的是 (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1 分)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
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说明 ( )
A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 ”获得了广泛认同 C .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 .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11 .(1 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 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这表明法典 ( )
A .奉行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
B .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
C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12 .(1 分)“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 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 )
A .东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奥斯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3 .(1 分)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告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 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反映出该宣言 ( )
A .明确人人平等原到 B .确立主权在民
C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 .打击封建专制
14 .(1 分)“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 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材料评述的是 ( )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共产党宣言》 C .《物种起源》
D .《战争与和平》
15 .(1 分)202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以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 .凡尔登战役反映了二战的残酷性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D .莫斯科保卫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满分 45 分)
16.(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时期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 代,开始出现铁农 具,并已使用 (B) (耕作技术)。 铁农具数量大 大增加,出 现 了曲柄锄、 大 镰、楼车等 新 式农具。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 定,经济得到迅速发 展,太湖、鄱阳湖和洞 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 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 了(C) 和筒车,粮食总产 量持续增加。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 相对 和平的环境, 农业发展很 快,(D) 跃居 粮食产量的首位。
— 1 —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 治”时期 … …第 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时期。
(1)把材料一表格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4 分)
(2)材料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外,结合所学再写出两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
(3)材料二中“文景之治”的出现得益于哪一政策的推行 (1 分)写出“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1分)
(4)结合材料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两点即可,2 分)
17. (9 分)中国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 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 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 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 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五: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口号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 分)
(2)材料二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 分)该场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 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2 分)在它们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 动?(1 分)
(4)结合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2 分)
18.(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 … …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 … …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
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 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中国学习的特点。(1 分)并写出【A】所指的是什么。(1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什么事件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 分)。并分析现代化对日本的影响。(1 分)
(3)请用实例说明, 日本的资本主义化道路是否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1 分)
(4)综上所述,说出日本在社会转型中呈现出的智慧。(1 分)
19.(10 分)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 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达 完整)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我成功举办中国 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一系列主场外交迎来五洲宾朋。我也访问了一些国家,出席了一些国际会议,会晤了不少老朋友、新 伙伴,分享中国主张,深化彼此共识。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
20.(10 分)当今国际舞台上,英国、法国两国地位颇具影响力,彼此关系的演变对欧洲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与变 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英法结盟,侵华掠利】材料:19 世纪中期,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给中国 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同时两国在国内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需求 ……
(1)请分别写出英法两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实施的法律文献(2 分)。英国通过什么方式推动自身发展?( 1 分)
【协约联手,一战角逐】材料: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法等国组成三国协约军事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 国集团展开激烈对抗,欧洲陷入战火之中。
(2)此时英法等国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 1 分)这个阶段的到来是哪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1分) 【建联合国,推动合作】
(3)哪次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1 分)。哪一事件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分) 【战后重建,欧洲联合】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积极进行战后重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英法等欧洲国家发起成立 了什么组织?(1分)
【脱欧分歧,关系新变】
(5)21 世纪,英国脱欧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对英法关系及欧洲格局产生新的影响。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任 答一点即可,1 分)?从英法关系的演变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 分)
— 2 —
(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4)
17
.(9分)
(1)
(2)
(3)
(4)
18
.(6分)
(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准考证号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
考生禁填
(由监考老师填涂)
缺考
违规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第三次综合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 擦干净。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书写无效。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客观题 (共15题) (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 (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A ] [B ] [ C ] [D ] 12 [A ] [B ] [ C ] [D ] 13 [A ] [B ] [ C ] [D ] 14 [A ] [B ] [ C ] [D ] 15 [A ] [B ] [ C ] [D ]
主观题(共5题,共45分)
16.(10分) (1) (2) (3)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 共3页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10分)
20.(10分) (1) (2) (3) (4) (5)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第2页 共3页
)第3页 共3页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第三次综合模拟测试
历史 参考答案 、解析 、评分标准及分值
一 、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 民无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 ,国富者强”“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强调发展农业可使国家富强 ,奖励耕织 ,体现商鞅变法重视农业 。分值 1 分。
2. 答案: C 。解析:汉武帝推行 “推恩令”,允许诸侯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 ,使王子侯国 数量增加 ,侯国总数增多 。分值 1 分。
3. 答案:D 。解析:清朝在西域设立伊犁将军 ,管理新疆地区;西域都护府是西汉设立;安 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立 。分值 1 分。
4. 答案: D 。解析:材料表明北宋状元登第的荣耀超过武将战功 ,体现北宋重文轻武政策, 武将地位低于文官 。分值 1 分。
5. 答案:C 。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 、雍正设立军机处,都使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决策权集 中于皇帝 。分值 1 分。
6. 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符合材料条款内容 。分值 1 分。
7. 答案: D 。解析: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战略决战,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役;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战役;平型关 大捷是抗日战争战役 。分值 1 分。
8. 答案:B 。解析: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促成国共再次合 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无关 。分值 1 分。
9. 答案:A 。解析: 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 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改革措施 。分值 1 分。
10. 答案: C 。解析: 余光中强调中文的向心力 ,说明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材料 未体现文化交流历史、“一国两制”认同及民众渴望统一 。分值 1 分。
11. 答案:C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对损害奴隶主利益的行为严惩,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分值 1 分。
12. 答案: D 。解析: 阿拉伯帝国盛行伊斯兰教 , 巴格达是其首都 ,商业繁荣 ,商船先进。 分值 1 分。
13. 答案:C 。解析:《人权宣言》强调财产权不可侵犯,维护资产阶级财产利益 。分值 1 分。
14. 答案:C 。解析:《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冲击宗教神创论 ,认为人类和动物有共同祖 先 。分值 1 分。
15. 答案: C 。解析: 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成立扭转战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 。分值 1 分。
二 、非选择题
- 16. (1)A:春秋; B :牛耕;C: 曲辕犁; D :水稻 。(每空 1 分 ,共 4 分)
-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每点 1 分,共 2 分)
- (3)休养生息政策;贞观之治 。(每点 1 分 ,共 2 分)
- (4)社会稳定;统治者政策支持; 生产技术进步等 。(任答两点得 2 分)
- 17. (1)口号: 自强 、求富;地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分)
-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影响: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2 分)
- (3)德先生: 民主;赛先生:科学;运动:新文化运动 。(3 分)
- (4)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
- 18. (1)特点:全方位学习;A :大化改新 。(2 分)
- (2)事件:明治维新;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封建落后状态,但保留大量封 建残余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 分)
- (3)实例:明治维新后 ,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强国,如甲午中日战争战胜中国,获 得大量权益 ,推动自身发展 。(1分)
- (4)智慧:积极学习先进文化 ,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革 。(1分)
19. 示例:
- 题目:《合作共赢 ,共筑美好世界》
- 观点:合作共赢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
- 论述: 中国举办主场外交活动 ,积极分享主张 ,深化与各国共识 。如“一带一路”倡议 ,众 多国家参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应秉持这一理念,共同应对全球性问 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80 - 120 字,观点明确 、史实正确 、条理清晰给 4 - 6 分;基本 符合要求给 2 - 3 分; 不符要求酌情扣分)
- 20. (1)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方式:殖民扩张 。(3 分)
- (2)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 分)
- (3)会议:雅尔塔会议;事件: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2 分)
- (4)组织: 欧洲联盟( 欧盟)。(1 分)
- (5)原因:对欧盟经济政策不满等( 任答一点);启示: 国家关系由国家利益决定 。(2 分)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第三次综合模拟测试 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说明(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历史试题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 1 分) D.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1.(1分)“民无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上述材料体 11.(1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
现了商鞅变法( ) 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这表明法典( )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A.奉行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
C.重视农业 D.统一度量衡 B.维护了全体民众的利益
2.(1分)汉武帝时期,侯国数量剧烈变动。公元前 130年西汉共有侯国 90个,其中王子侯国仅有 5个;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到公元前 104年有侯国 118个,其中王子侯国增加到 76个,约占侯国总数的 64%。据此可知,与这 D.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一变化相关的是( ) 12.(1分)“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
A.汉化政策的推行 B.休养生息的实行 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
C.“推恩令”的实施 D.轻徭薄赋的实行 A.东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3.(1分)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下 列 清 )朝在西域设立机构是( )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3.(1分)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告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反映出该宣言( )
4.(1分)《儒林公议》卷上记载:“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 A.明确人人平等原到 B.确立主权在民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佐证了北宋( )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打击封建专制
A.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14.(1分)“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材料评述的是( )
5.(1分)明朝时期,朱元璋取消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雍正时期,军机处正式设立。这些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演变趋势,这种趋势是( ) B.《共产党宣言》
A.中央权力趋于集中 B.思想控制日益加深 C.《物种起源》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经济发展日趋衰退 D.《战争与和平》
6.(1分)“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 15.(1分)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以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 )
给予大英国……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大清皇帝允以洋银 A.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六百万元补偿原价。”上述条款内容出自( ) B.凡尔登战役反映了二战的残酷性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D.莫斯科保卫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7.(1分)下列战役中,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满分 45 分)
16.(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黄海海战 B.汀泗桥战役
材料一:
C.平型关大捷 D.辽沈战役
8.(1分)《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 (A) 时期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由此可见(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是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的 中国进入铁器时 铁农具数量大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 相对
改进耕作技术,出现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实现地方自治 代,开始出现铁农 大增加,出 现 定,经济得到迅速发 和平的环境, 农业发展很
了(C)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 具,并已使用 了曲柄锄、 大 展,太湖、鄱阳湖和洞 快,(D) 跃居
和筒车,粮食总产
9.(1分)农民自古以来就渴望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下列举措中,消灭地主阶级使农 镰、楼车等 新 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 粮食产量的首位。
(B) 量持续增加。
民成为土地主人的是( ) 式农具。 要粮仓。
(耕作技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分)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
— 1 —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确实减轻农民纳税应役负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西汉初年的“文景之 治”时期……第 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
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太宗统治时期。 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把材料一表格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4分)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中国学习的特点。(1分)并写出【A】所指的是什么。(1分)
(2) “ ” “ ” “ ” 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什么事件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 分)。并分析现代化 分)材料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外,结合所学再写出两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分) 对日本的影响。(1
(3)请用实例说明,日本的资本主义化道路是否推动了日本的发展(1分)
(3)材料二中“文景之治”的出现得益于哪一政策的推行 (1分)写出“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1分)
(4)综上所述,说出日本在社会转型中呈现出的智慧。(1分)
(4)结合材料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两点即可,2分) 19.(10分)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
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达
完整)
17.(9分)中国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我成功举办中国 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
答问题。 合作高峰论坛,一系列主场外交迎来五洲宾朋。我也访问了一些国家,出席了一些国际会议,会晤了不少老朋友、新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伙伴,分享中国主张,深化彼此共识。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
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
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20.(10分)当今国际舞台上,英国、法国两国地位颇具影响力,彼此关系的演变对欧洲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与变
材料四: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 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英法结盟,侵华掠利】材料: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给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同时两国在国内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需求……
材料五: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
(1)请分别写出英法两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实施的法律文献(2分)。英国通过什么方式推动自身发展?(1分)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协约联手,一战角逐】材料:19世纪末 20世纪初,英法等国组成三国协约军事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同盟
国集团展开激烈对抗,欧洲陷入战火之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口号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分) (2)此时英法等国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1分)这个阶段的到来是哪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1分)
(2)材料二中“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该场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建联合国,推动合作】
(3)哪次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分)。哪一事件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2分)在它们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
【战后重建,欧洲联合】
动?(1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积极进行战后重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英法等欧洲国家发起成立
(4)结合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2分) 了什么组织?(1分)
【脱欧分歧,关系新变】
18.(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 (5)21世纪,英国脱欧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对英法关系及欧洲格局产生新的影响。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任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答一点即可,1分)?从英法关系的演变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
— 2 —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第三次综合模拟测试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历史试题
(4) 19.(10分)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1 17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 .(9分)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填写清楚。
2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 (1)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擦干净。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域书写无效。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5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2)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考生禁填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缺考 违规
(由监考老师填涂)
20
(3) .(10分)
客观题 (共15题)
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4)
主观题(共5题,共45分)
16.(10分)
(2)
(1)
18.(6分)
(1)
(3)
(2)
(2)
(4)
(5)
(3)
(3)
(4)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 共3页 第2页 共3页 第3页 共3页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第三次综合模拟测试
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评分标准及分值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民无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强调发展农业可使国家富强,奖励耕织,体现商鞅变法重视农业。分值 1分。
2.答案:C。解析: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允许诸侯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使王子侯国
数量增加,侯国总数增多。分值 1分。
3.答案:D。解析:清朝在西域设立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西域都护府是西汉设立;安
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立。分值 1分。
4.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北宋状元登第的荣耀超过武将战功,体现北宋重文轻武政策,
武将地位低于文官。分值 1分。
5.答案:C。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雍正设立军机处,都使君主权力不断强化,决策权集
中于皇帝。分值 1分。
6.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符合材料条款内容。分值 1分。
7.答案:D。解析: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战略决战,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役;汀泗桥战役是北伐战争战役;平型关
大捷是抗日战争战役。分值 1分。
8.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再次合
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
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无关。分值 1分。
9.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
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改革措施。分值 1分。
10.答案:C。解析:余光中强调中文的向心力,说明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材料
未体现文化交流历史、“一国两制”认同及民众渴望统一。分值 1分。
11.答案: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对损害奴隶主利益的行为严惩,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分值 1分。
12.答案:D。解析:阿拉伯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巴格达是其首都,商业繁荣,商船先进。
分值 1分。
13.答案:C。解析:《人权宣言》强调财产权不可侵犯,维护资产阶级财产利益。分值 1分。
14.答案:C。解析:《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冲击宗教神创论,认为人类和动物有共同祖
先。分值 1分。
15.答案:C。解析: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成立扭转战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转折点。分值 1分。
二、非选择题
- 16. (1)A:春秋;B:牛耕;C:曲辕犁;D:水稻。(每空 1分,共 4分)
-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每点 1分,共 2
分)
- (3)休养生息政策;贞观之治。(每点 1分,共 2分)
- (4)社会稳定;统治者政策支持;生产技术进步等。(任答两点得 2分)
- 17. (1)口号:自强、求富;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分)
-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影响: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2分)
- (3)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运动:新文化运动。(3分)
- (4)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 18. (1)特点:全方位学习;A:大化改新。(2分)
- (2)事件:明治维新;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封建落后状态,但保留大量封
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2分)
- (3)实例: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强国,如甲午中日战争战胜中国,获
得大量权益,推动自身发展。(1分)
- (4)智慧: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革。(1分)
19.示例:
- 题目:《合作共赢,共筑美好世界》
- 观点:合作共赢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
- 论述:中国举办主场外交活动,积极分享主张,深化与各国共识。如“一带一路”倡议,众
多国家参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应秉持这一理念,共同应对全球性问
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80 - 120字,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给 4 - 6分;基本
符合要求给 2 - 3分;不符要求酌情扣分)
- 20. (1)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方式:殖民扩张。(3分)
- (2)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 (3)会议:雅尔塔会议;事件: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分)
- (4)组织:欧洲联盟(欧盟)。(1分)
- (5)原因:对欧盟经济政策不满等(任答一点);启示:国家关系由国家利益决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