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插秧歌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能够清晰、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能够把握全诗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
3.能够结合本诗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对本诗有个性化的理解和鉴赏。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①通过场景描写感知农家插秧的艰辛。
②感悟劳动精神的内涵。
导入新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们怀抱着对荷塘之上美景的憧憬,从童真走来。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杨万里描绘的另一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
新知讲解
学校准备拍一期15秒左右的小视频,主题为“体味劳作艰辛,感悟劳动精神”。
请你们小组以《插秧歌》为蓝本,撰写小视频脚本。
【任务情境】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一:
研习文本,做好撰写准备
新知讲解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开篇直奔主题,一、二句运用白描、互文手法描绘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
新知讲解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三、四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艰苦。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铁甲”,两个形象的比喻向读者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虽全副武装,仍浑身湿透,由此可见插秧的辛苦。
新知讲解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此二句描写了有人招呼插秧人吃饭、休息片刻,诗人为雨中插秧图配上了声声入耳的画外音,但插秧人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不停地忙碌着。
新知讲解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七、八句是插秧人的答语。转移话题,嘱咐送饭食的人照看好鹅儿和小鸭,提防它们作践秧苗。一个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夫勤劳、质朴的形象在这朴实的答语中显现出来。
新知讲解
插秧歌
场景一:农事劳作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场景二:夫妇对话
新知讲解
思考:诗中怎么描写插秧画面的?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
诗人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新知讲解
文本解读 (内容、主题) 呈现内容 视频时长 整体风格
以插秧活动展现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场景一:农事劳作 场景二:夫妇对话 15秒 积极向上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二:
分化镜头,感知农事繁忙
新知讲解
抛秧 接秧 插秧
新知讲解
问题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怎样描写这些场景的?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
雨中插秧图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远景
中景
近景
新知讲解
问题2:如果为“呼唤早餐图”和“农夫应答图”配上台词该怎样表达?
田妇——
应该是什么样的情绪表达?
田农——
应该是什么样的情绪表达?
新知讲解
镜号 景别 演员 镜头内容 同期声台词 道具 备注
1 远景 — 大雨倾盆, 田野凄迷 — — 营造
氛围
2 中景 田夫、 田妇、 大儿、 小儿 抛秧、接秧拔秧、插秧 — 斗笠、 蓑衣、 秧田 凸显农
事繁忙
3 近景 田夫、 田妇 田妇唤人, 田夫低头 回话 田妇:吃早饭了。 田夫:(先低头不语)栽种未完,要提防小鹅小鸭。 斗笠、蓑 衣、秧田 展现农
民吃苦
耐劳的
精神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三:
优化细节,感悟劳动内涵
课堂小结
《插秧歌》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
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西湖
苏 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布置作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贤人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
B.颔联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C.尾联中“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掩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结局。
D.本诗结构圆合,以“闭门”始,以“闭门”终,表达宦情淡薄。文章也自然淡泊,意境闲淡,情趣悠远。
答案:A项,“带来的快乐”的说法有误,其感情应是郁郁寡欢、苦闷。
A
布置作业
2.本诗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示例:颔联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运用拟人、对偶手法,写百姓问讯和鱼鸟惊猜,说明人已陌生,物亦惊猜,表意深刻,形象生动。
布置作业
3.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诗人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示例: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向往田园生活。“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复得返自然”,如鸟儿离开樊笼一般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内心的快意不言而喻。而苏辙虽是辞官归隐,但由注释可知,是迫于无奈。通过“闭门不出十年久”可知其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并无投身自然的乐趣。通过尾联“古人时向梦中来”可知诗人不与外界交往,只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写出了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奈之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