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对诗句的理解,画出重点内容,强化诵读。
2.掌握基本的诵读方法,包括语调的高低快慢,重音的处理技巧等。
3.学会分析两种诗情感的不同特质,扩大对比阅读面。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本诗的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领悟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
难点:
理解和感受本诗“新”在何处。
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曾言只有郭沫若的诗才配得上称为“新诗”,称赞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哨子”。郭沫若的诗究竟“新”在何处,又缘何被如此赞誉,让我们通过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来一探究竟!
新知讲解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曾任中国政务院副总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者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一:诵读诗歌
新知讲解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诵读是体味诗歌语言之美的重要途径,这是一首自由体的新诗,首先请大家带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
新知讲解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文本解读
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新知讲解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文本解读
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新知讲解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文本解读
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新知讲解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文本解读
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新知讲解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文本解读
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新知讲解
啊啊!力哟!力哟!
文本解读
“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新知讲解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文本解读
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新知讲解
思考:
1.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新知讲解
思考:
2.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大量的感叹词。一首不长的诗歌用了6个“哟”和8个“啊”,而且是“啊啊”连用。“啊啊”连用更能够体现出震撼到难以言说的情感,当人被自然界的神奇征服口不能言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用感叹词更能传递出情感,所谓“啧啧称奇”即是此理。
新知讲解
3.如何理解诗歌中对“力”的赞美?朗读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气势?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的,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的。
新知讲解
啊啊!力哟!力哟!
由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出了高亢的呼叫。
3.如何理解诗歌中对“力”的赞美?朗读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气势?
新知讲解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照应之前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等
力的形态
力的声响
力的韵律
仿佛让人听到滚滚洪涛拍岸的声音
内在所蕴含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昂扬的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3.如何理解诗歌中对“力”的赞美?朗读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气势?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该怎样读?
“啊啊”前一个“啊”要舒展,后一个“啊”要短促,两个“啊”之间连贯,读出惊喜与赞叹。“滚滚的”应该重读,读出大海的波涛奔涌的磅礴之势。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
“啊啊!力哟!力哟!”该怎样读?
“力哟“”力哟”,像是在呐喊,又像是招呼,音高一句比一句高。
新知讲解
朗读思考
请你想象一下郭沫若当时所处的环境,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
郭沫若立于海岸边,面对无边的大海,此时正值夏秋之交,北半球的空气寒冷了起来,和南太平洋上在晒得灼热的空气生出猛烈的对流,激起强劲的海风,海风又掀起怒吼的海浪。诗人听着拍岸的涛声,海涛的节奏鼓舞着他,激荡在胸中的狂飙突进式的感情涌泄出来,他放声吟诵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二:对比阅读
新知讲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创作情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很相近,但是两首诗在情感抒发上面有显著的不同,请分析不同之处在哪里。
新知讲解
这首诗创作情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很相近,但是两首诗在情感抒发上面有显著的不同,请分析不同之处在哪里。
①情感产生方式不一致。
②情感传递方式不一致。
③情感的流向不同。
新知讲解
这首诗创作情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很相近,但是两首诗在情感抒发上面有显著的不同,请分析不同之处在哪里。
曹诗
借海洋表达内心的情感
“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
郭诗
由大海引发情感,以海的特点展现情感
物我交融
①情感产生方式不一致。
新知讲解
这首诗创作情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很相近,但是两首诗在情感抒发上面有显著的不同,请分析不同之处在哪里。
②情感传递方式不一致。
曹诗
含蓄克制
郭诗
热烈奔放
新知讲解
这首诗创作情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很相近,但是两首诗在情感抒发上面有显著的不同,请分析不同之处在哪里。
曹诗
目的明确
借大海表明自己的志向
郭诗
范围广阔
对大海的赞美
对抽象的力的赞美,
对力的渴望,
对力的追寻。
③情感的流向不同。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三:立足新时代
新知讲解
讲到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诗歌的新境界,为什么诗人狂热地赞美大海,狂热地推崇和呼号“力”呢
这首诗创作之时,中国乃至世界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国内社会“五四运动”蓬勃开展,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此时诗人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寻求救国良药。“五四运动”以来的自由思潮冲击着他,受到这种精神的感召,诗人产生了强烈的主体精神和自由意志。虽然前路还不甚明晰,但是解放的个性,精神的自由,青春的气息不可遏止地流露出来,如此情形,诗人怎能不去呼喊那可以扭转乾坤、排山倒海的“力”呢?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下新诗人的形象,带着无限的激情和能量,渴望着迈向新世界。
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说中国的新诗从郭沫若开始的,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出了郭沫若是那个年代中国新诗的执牛耳者。诗歌以新的形式更直接地传递出情感,情感的抒发开创了诗歌的新的境界,这种令当时诗坛耳目一新的新的境界来源于新的时代的感召,又由大海所引发。
布置作业
阅读郭沫若诗歌《炉中煤》,说说两首诗在抒情主体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总结出郭沫若新诗的特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