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致云雀
语文
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字典和网络,了解字音及文章中不常见的词语含义、作家作品背景。
2.通过对象征手法的含义的理解,分析文中云雀的多重象征义。
3.通过例子对修辞手法的本质与作用有清晰的把握。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特点及比喻义。
难点:
1.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的混用。
2.文化差异、翻译用语带来的诗意理解困难。
新课导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言鼓励了许多处于困难时期的人们,给了他们希望和力量。大家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英国诗人雪莱
新知讲解
诗人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13 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 年7月 8 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17 世纪中叶到18 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后来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一:自由朗读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诗歌,并试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致云雀》中的“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二:探究意象
新知讲解
分节阅读诗歌中描写云雀的语句,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回答诗中塑造了云雀怎样的形象?
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的总体评价与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第一部分:
新知讲解
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第二部分:
分节阅读诗歌中描写云雀的语句,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回答诗中塑造了云雀怎样的形象?
新知讲解
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
第三部分:
分节阅读诗歌中描写云雀的语句,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回答诗中塑造了云雀怎样的形象?
新知讲解
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
第四部分:
分节阅读诗歌中描写云雀的语句,结合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回答诗中塑造了云雀怎样的形象?
新知讲解
诗歌中的云雀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三:探究艺术技巧
诗人是怎么样塑造“云雀”欢乐的理想形象的?
①比喻:“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②比喻、通感: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新知讲解
问题:诗人是怎么样塑造“云雀”欢乐的理想形象的?
③排比: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等,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④对比: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总结: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象征手法,以及比喻、排比、对比、通感等修辞。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四:探究文体功能
新知讲解
诗歌作为一种注重形式的文体,其外在形式对内容的表达也有作用。请分析《致云雀》的形式特点。
新知讲解
1.固定的诗歌结构:诗歌采用严格的五言绝句结构,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这种结构使得诗歌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2.抒情思辨:诗歌以抒发作者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诗人通过短小的篇幅,表达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展示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3.意境描绘:诗人注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季节变化等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新知讲解
4.押韵:诗中采用了平仄押韵的方式。这种押韵形式既保持了诗歌的韵律感,又不拘泥于严格的规则。
5.简洁而含蓄:诗中运用了简洁的词汇和意象,给读者留下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新知讲解
【总结】
《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雪莱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提倡通过声音与思想的紧密配合,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来发挥美感,增强感染力。
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韵脚排列整齐,一律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
《致云雀》给予云雀以最高的赞礼,以丰富想象、超绝意境,造就了一幅绝美的画面,一首雄壮的乐曲。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五:主题总结
新知讲解
云雀是作者的化身,是雪莱诗意的表达,雪莱笔下的云雀乐观、欢快、聪明、勇敢,是作者内心诉求的表现,也是作者追求的愿望。作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的强烈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迫切追求,作者为追求理性中的美好世界而不惜献身,具有崇高的精神气节。
课堂小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致云雀》是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以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为题,尝试写几句短诗。如黑板、课桌、书包、讲台等事物,尽量不要出现事物本名,通过隐喻、类比等手法写出事物特点,诗句5至8行即可。
布置作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