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3 百合花 课件(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3 百合花 课件(共6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8: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百合花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阅读这篇小说,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掌握特定时代人物普遍心理。
2.掌握基本梳理情节的方法,强化小说阅读的整体意识。
3.从细节和意象切入,分析小说的人物和主题。
重点:
赏析作者的巧妙构思与赏析文本人物形象。
难点:
故事的文化背景隔膜及当时人物普遍的精神心理。
学习重难点
第一课时
新知讲解
导入新课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一:梳理字词
新知讲解
撒开( ) 撂下( ) 着恼( )
张皇( ) 讷讷( ) 忸怩( )
踌躇( ) 执拗( ) 掂量( )
半晌( ) 挟( ) 髻( )
憎恶( ) 磕绊( ) 瞟( )
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sā liào zháo
huáng nè niǔ ní
chóu chú niù diān liang
shǎng xié jì
zēng wù kē piǎo
预习检测
任务活动二: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新知讲解
作家介绍
新知讲解
茹志鹃,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上海。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百合花》,标志着她的艺术风格开始形成。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作家作品
新知讲解
著有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散文集《母女同游美利坚》以及报告文学《离不开你》《红外曲》等。
茹志鹃是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的。最早发现她的艺术追求并给予热情赞扬的是文学前辈茅盾。茅盾不仅称赞了茹志鹃的探索,而且也点出了《百合花》在艺术探索上带有突破性意义。
写作背景
新知讲解
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娟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和想法她一直没有忘记 。
任务活动三:感知整体情节
新知讲解
梳理情节
新知讲解
百合花
阅读文章后,概括一下故事的情节思路。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新媳妇借给“我”和通讯员被子。
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小通讯员牺牲)。
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
任务活动四:总体感知人物
新知讲解
鉴赏技巧
新知讲解
小说环境
小说情节
身份 地位
经历 教养
人物之间关系其他评价
塑造方法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等等
人物形象
新知讲解
1.小说刻画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三个人物,分别是通讯员、“我” 、新媳妇。
新知讲解
2.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讯员
新知讲解
在小说的情节中,我对通讯员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没什么好感
感到好奇
越加亲热起来
从心底爱上
新知讲解
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分析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外貌描写:
新知讲解
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分析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外貌描写:
新知讲解
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分析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动作神态描写:
新知讲解
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分析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动作神态描写:
新知讲解
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分析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
语言描写:
新知讲解
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分析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天真纯洁,充满朝气。
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不善言辞,质朴纯洁。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有着百合花一样美丽的心灵。
课堂小结
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筛选、整理有用信息。
课堂小结
小通讯员
英雄:勇敢无畏 舍己为人
普通人:腼腆害羞、有血有肉、立体真实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小通讯员的人物分析文章,结合故事内容谈谈对人物的看法。
新知讲解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百合花》则是通过对普通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以小见大,展现了人物高尚的人性美。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一:回顾复习
新知讲解
再读文本,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回顾复习
第一部分(开端)“带路”(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第二部分(发展)“借被”(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第三部分(高潮)“牺牲/献被”(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第四部分(结局)“盖被”(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
新知讲解
任务活动二:细读文本,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新知讲解
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媳妇这个形象的?
主要是通过三个情节:一是把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借给伤员;二是帮助包扎所工作人员照顾伤员;三是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衣服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知讲解
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媳妇这个形象的?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情节一:把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借给伤员。
新知讲解
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媳妇这个形象的?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情节二:帮助包扎所工作人员照顾伤员。
新知讲解
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媳妇这个形象的?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情节三: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衣服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知讲解
小说是如何塑造新媳妇这个形象的?
总之,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新知讲解
课文中多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这“破洞”是怎么回事?新媳妇在小通讯员死后不顾劝说,继续为他缝补“破洞”,说明了什么?
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新媳妇家抱被子时剐破的。新媳妇缝那个“破洞”,表现了她对小通讯员的关心与怜惜。
任务活动三:细读文本,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故事中的“我”不是主人公,那么作用是什么呢?
小说中“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正是通过“我”的视角叙写了小通讯员和小媳妇,不少情节都是通过“我”的眼睛传递的。因此,“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人物。
“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任务活动四:细节描写分析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细节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新知讲解
细节作用
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表现生活环境
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深化文章的主题
新知讲解
思考: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细节描写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试着找寻本文的一些细节描写,并分析一下它的作用。
新知讲解
细节1——枪筒里的树枝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表现了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
新知讲解
细节2——衣服破洞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表现了通讯员腼腆、执拗、朴实的性格,也可以看出新媳妇的善良、热情、关切。
新知讲解
细节2——衣服破洞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传神的细节与后文呼应,让我们感受到通讯员既可爱又可敬,生出“我”对他的自责之情。
新知讲解
细节2——衣服破洞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传神的细节与上文呼应,这一片布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它让“我”更加悲痛。
新知讲解
细节2——衣服破洞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这一动作的细节表现了新媳妇的庄重、严肃,对通讯员的崇敬与歉疚,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
新知讲解
细节3——两个馒头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
临走前还记得给“我”馒头,表现了对革命同志的关心,也表现了他活泼可爱的性格。
新知讲解
细节3——两个馒头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这个馒头让我想起了通讯员当时离开的情景,表现了“我”的悲痛心情以及对通讯员的怀念。
新知讲解
细节4——百合花新被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点出新媳妇不肯借被子的原因,分外珍惜这样漂亮的被子,点出题目百合花。
新知讲解
细节4——百合花新被
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新媳妇觉悟很高,把自己的被子放到了最外面,方便战士使用。
新知讲解
细节4——百合花新被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这一细节点出小说的主旨,战士高尚的情操如百合花一样美丽。军民之情正如那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任务活动五:意象分析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思考: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除了细节描写,还有意象的使用。试着找寻本文使用的意象,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新知讲解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树枝”和“野菊花”是自然的代表,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枪筒代表战争。这一细节直接表现出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可爱。即使将要参加战斗,也掩饰不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充满热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新知讲解
2.毛竹
毛竹暗示了小战士是个生活艰苦的山村里的人,又说明着他身上与生俱来的纯朴的性格。
新知讲解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文中的 “破洞”既是一处细节描写,也是一种意象。在文中前后用了四次,反复出现。一方面表现通讯员的羞涩的性格与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任务活动六:意象与人物的关系
新知讲解
小说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请探究标题“百合花”和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1、标题“百合花”和情节之间的关系。
2、标题“百合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标题“百合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1.标题“百合花”和情节之间的关系
题目串起小说的主要情节。“百合花” 是小说中新熄妇新被子上的图案,新被子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作者借助新被子串起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如“借被子”和“献被子”。
新知讲解
2.标题“百合花”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百合花”是指通讯员。
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牺牲/献被”的情节中,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纯洁的通讯员,也是一朵百合花。
新知讲解
3.标题“百合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这里的白色百合花被子,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融合在月光中,成了通讯员离开人世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悲伤气氛、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新知讲解
4.《百合花》中,百合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小说中,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人情美。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作品的学习让同学们对革命小说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小说的创作年代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此外,让同学们学会分析人物,知道从哪里入手,并尝试写分析性的小论文,懂得细节描写的方法。
课堂小结
意象
野菊花
对生活的热爱
破洞
羞涩、奉献
毛竹
纯朴
百合花
纯洁美好的感情
布置作业
搜索其他的革命题材小说,将其中的战斗英雄人物与本文的通讯员作对比,看看有何异同。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无关联?写一篇文章作比较阅读分析,不少于500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