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哦,香雪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原小说主题。
2.学会叙事类作品的基本提纲写作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积极思考,提高自己创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按照组织框架,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给小说拟个大纲。
难点:
情节逻辑的因果性与铺垫设计是否合理化、生活化。
课前预习
娇嗔( ) 褶皱( ) 斟酌( )
咋呼( ) 凛冽( ) 胳膊( )
撇( ) 磨蹭( ) 碾轧( )
搡( ) 窸窸窣窣 ( )
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chēn zhě zhēn zhuó
zhā hu lǐn liè gē bo
piě mó ceng yà
sǎng xī sū
新知讲解
铁凝,姓屈,女,汉族,1957年9月生于北京,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 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一千张糖纸》等。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新知讲解
一、任务布置
现在立项创作小说《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请大家出谋划策,为小说拟一个创作提纲。
新知讲解
二、活动说明
1.同学们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查阅的资料,将《哦,香雪》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进行归纳。
2.同学们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6人为一组,为新小说《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写一个短篇小说提纲。按照小说的四要素,填写以下表格。(条数可按需求增加或减少)
3.明确设计要求:
(1) 必须与《哦,香雪》有着承接呼应的关系。
(2) 必须与《哦,香雪》有着前后变化的关系。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一:主要人物设计—香雪。
(1)乘客眼中的香雪:
值得信任,眼睛是“洁如水晶”、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2)伙伴眼中的香雪:
白净,天生一副好皮子,善良。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3)香雪心中的自己:
自尊: “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换铅笔盒时,“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换回铅笔盒后,“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总是第一个出门,甘愿受父母责怪,不去“北京话”的亲戚家住,摸黑走三十里夜路,都体现了她的执着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整个台儿沟的命运。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主要人物 性格 肖像描写 补充
主要人物应包括香雪、孩子们,两代不同的人物,因为涉及孩子们,所以大家可以依照今天的自己来设计小说的人物, 使小说的人物生活化。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二:次要人物设计—凤娇。
1.现实和实用。
她对火车带来的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金圈圈、手表和首饰,体现了台儿沟的姑娘们对物质世界的渴望。相反,香雪则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对铅笔盒的执着,象征了她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这种对比突出了香雪的纯洁、自尊和上进心。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2.凤娇的行为和经历。
她是第一个发现火车上的人并接近列车的人,她的行为引出了火车和外面的世界对台儿沟的影响,为香雪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奠定了基础。她的经历也暗示了台儿沟的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初步接触和反应。
3.凤娇的追求。
她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特别是农村青年对现代化的渴望和困惑。她俩的不同选择和经历,触及了小说的主题,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磨合。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次要人物 身份 性格 肖像描写 补充
次要人物中除了需要考虑凤娇、“北京话”等在《哦,香雪》中出现的人物,还要考虑一笔带过的人物,还可以设计进来其他人物。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三:电影的自然环境设计。
电影环境应该抓住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环境为香雪提供了生长背景,渲染台儿沟的偏僻、贫穷落后的特点。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三:电影的社会环境设计。
小说发表于1982年6月,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片小说奖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影响。铁凝的小说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有了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人物的性格、生活就可以发生变化,但要注意不要任意拉大时间、地点跨度,易造成篇幅冗长,不利于写作字数控制。时代背景与人物性格决定了人物发生怎样的动作与行为,所以必须要构思好。自然环境的描写,既可以反映生活环境,也可以是人物情绪的间接体现。
时间跨度
地点跨度
时代背景跨度
自然环境(变化)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四:主题设计。
电影以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在《哦,香雪》中,原主题既讲了两种文明的对抗,也讲了青年一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讲了对乡村文明的重新肯定。大家创作时必须首先明确原主题有哪些,然后在设计中可加入一些对今天有思考意义的新主题。
《哦,香雪》原主题
中心主题
其他主题一
其他主题二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五:情节设计。
序幕——火车开进台儿沟
开端——姑娘们欢喜迎火车
发展——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局——香雪深夜归来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作为一篇小说,情节设计是基础。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六:电影的冲突设计。
1.香雪/公社女同学的贫富冲突。
贫富冲突实际上是传统/现代的冲突,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它显于农村/城市的语境中,而将城市隐于公社这样一个含糊不清的语境中,从而极大地弱化了“文明的冲突”。
贫富通过两顿饭/三顿饭、小木盒/自动铅笔盒的对比表现出来,而正面的冲突则是通过公社女同学的“再三盘问”表现出来。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2.凤娇/“北京话”的身份冲突。
凤娇和“北京话”之间的身份的差异,使凤娇感到自卑。正是这种自卑心理,使她的感情表达方式充满悲壮感。“其实,有没有相好的不关凤娇的事,她又没想过跟他走。可她愿意对他好,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这种悲壮感就是身份冲突的结果。香雪在得知“北京话”有爱人之后,是这样的想的:“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为什么替台儿沟委屈呢?身份冲突给台儿沟带来的是整体意义的挫败感和自卑感。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3.姑娘们/父母的观念冲突。
姑娘们与火车乘客交换物品,“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纱巾和能松能紧和尼龙袜”。“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姑娘们“依照城里姑娘”,就需要交换一些在父母眼里不合时宜的东西。观念冲突是身份认同的焦虑,“接受检阅”就是表明了她们的这种焦虑:渴望得到认同,只能去模仿对方。这意味着传统必须融入现代,才能实现自己的主体性,这是启蒙叙事的灵魂。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4.大山/火车的文明冲突。
这一对冲突将以上三对冲突融合在一起。大山和火车具有象征意义,大山代表传统、封闭、落后和贫穷,火车代表现代、开放、发达与富有。作者把传统/现代的冲突置于这两个意象之中,小说一开始,“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到结尾,“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大山从被搅乱到被唤醒,火车的使命达成了。火车的方向就是台儿沟的方向 。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冲突是小说吸引读者的最重要之处,如何将冲突设计得合理、可读,关键环节在于对冲突的原因与结果的铺设。
冲突 涉及的人物 冲突的原因、结果 冲突的细节
冲突一
冲突二
冲突三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七:物象设计—小木盒。
“小木盒”就是香雪原来使用的铅笔盒,正是因为小木盒遭到了同学的不屑,才促使香雪要拥有一个带磁铁的铅笔盒,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小说中的“小木盒”象征贫穷、落后、封闭。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
任务七:物象设计—火车。
“火车”开进了大山,给大山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姑娘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火车”和“铅笔盒”一样,象征的是现代文明。
新知讲解
三、活动安排:完成表格
《哦,香雪》中,铅笔盒、火车等物象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新的小说中要考虑物象设计,可以串联文章,点亮主题。
物象 象征意义
新知讲解
铁凝的《哦,香雪》以台儿沟通火车的前后变化为背景,刻画了香雪等一群活泼可爱、纯朴善良、热切向往新生活的农村姑娘。反映了人们走出封闭、寻求现代文明生活的普遍愿望。但我们的新小说《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是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理解今天青年一代的生活与渴望和传统文明的冲突。既要传承原文本,又要创新原文本。
课堂小结
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
人物
环境
道具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冲突
主题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布置作业
各个小组将课堂形成的《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小说提纲补充完善好,下次集体交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