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 风景谈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7 风景谈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8: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风景谈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结合文章创作背景,理解文本中“风景”的内涵,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通过活动任务使学生理解“风景”与当下生活的关系,进而思考“美与生活”的内涵。
③借由活动与思考,学生提升自我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完成情境任务,理解“风景”的内涵。
难点:
将对“美与生活”的理解,转化为现实表达或现实可见产品。
新知讲解
茅盾文学奖
1981年4月,根据茅盾的遗愿,将其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献出来,设立茅盾文学奖,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新知讲解
《风景谈》写于1940年12月。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茅盾目睹了陕甘宁边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热爱感情。
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第二次反共高潮, 他回忆自己在延安参观、讲学时的见闻,怀着对延安的热爱,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借谈“风景”向国统区人民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讴歌延安军民身上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怀。
生活中,处处可见“风景”,我们对“风景”的理解可谓各不相同。今天,在读完茅盾先生的《风景谈》后,我们除了理解“风景”的内涵外,还要进一步深入美与生活之中:看一看,从“风景”中看到了什么;想一想,“风景”因何而美;动一动,也来创造自己的“风景”。
新知讲解

品读“风景之美”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欣赏下列摄影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的“风景”都美在何处。然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并说明理由。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乡村“风景”展示设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某村落最近准备利用自身的湖泊、山丘、农田、古牌楼、抗战纪念碑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振兴乡村经济。现以“风景”为核心主题进行展览馆展板设计。
任务说明
任务要求
(1)思考设计哪个板块 每个板块有哪些相关内容 准备配上哪些文字
(2)全班每5—7人为一个小组,说明设计包含哪几个风景板块,并重点针对其中的一个板块进行详细设计与说明。
总体板块设计
重点板块设计说明
新知讲解
(1)注意结合活动中可利用的资源,并进行分类整合;
(2)在设计时,可结合《风景谈》,亦可进行突破,要朝着可开发、可引流的现实方向思考,不能完全照抄;
(3)设计中,可结合现实进行大胆创新。
评价要求
展示环节
各组介绍本组作品。

争鸣——另一种风景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有人在阅读过《风景谈》之后认为文章的核心不是在“风景”而是在“谈”,文章的议论性偏重,削弱了描写,影响了文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2.有人认为茅盾的《风景谈》很好地解释了“风景”的不同层次。也有人认为,个人对“风景”的理解是主观的,各有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 如果都不同意,你是否有新的观点 请你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表达观点。
课上讨论
新知讲解
著名戏剧家张光年评价茅盾作品,是“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文学性:《风景谈》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展现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
②革命性:《风景谈》通过描绘六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画,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陕甘宁边区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讴歌了延安军民为创造和谐生活表现出的崇高精神。
思考
新知讲解
这篇选文作者描绘的“人的活动”包括“群像”和“具象”,请就作者为何这样安排谈谈你的见解。
①“群像”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一群人物形象,属于“面”的范畴;“具象”是个体的鲜明的形象。前者多有意境和主题烘托的作用,后者更多使用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也更浓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有突出和强调作品主旨的作用。
②文中戈壁驼队的“红旗”与明月下的“晚归的种地人”及河边知识分子们舒展快乐的群像劳动场景为读者描绘了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崇高的革命热情和投入革命生活的群众与知识分子朴实热烈的理想生活。
③篇末吹喇叭的号兵与荷枪的战士的具象形象,则具象化地表明新生革命队伍有坚决勇敢的革命斗志与毫不畏惧、刚烈果敢的革命精神,他们不仅守护家园,更唤醒民众。
思考
课堂小结
本次授课旨在通过课前学案前置问题与课堂活动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及主旨。学习一篇文章,除了理解文本之外,还要学会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活动中大胆思考与创新。对于“风景”的思考,实际上也是对“美与生活”的积极思考,对“风景”的定性,实际也是对“美与生活”的定性评价,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未来看待世界的方式。
布置作业
写作:任选一幅风景插图,描绘一下其中的“风景”,评析一下“风景”的妙处。不少于300字。
要求:①想象要合情合理。②使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如衬托、象征、对比等,选用精当的词语,可夹叙夹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