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秦腔
第二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 通过相关表格,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的一些基本角度。
② 通过交流互动,通过对特定画面的仔细品咂,加深对品鉴语言角度的理解与运用。
③ 通过对秦腔这一民俗文化的特点的琢磨,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鉴赏语言的一些重要技巧。
2.提升散文的写作能力。
难点:
品鉴散文语言时能提出自己的创见。
贾平凹这人说话时陕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观察力。事实上,他的农民模样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
——王蒙
名家点评
相关常识
陕西文坛三大家
陕西文学界有三座“高山”,代表了目前陕西文学的最高境界,写作风格也是各有千秋。他们就是被称为“陕西三大家”的三位大文豪——路遥、陈忠实、贾平凹。
路遥是陕北人,挖掘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结合的陕北广大地区的民俗文化;陈忠实是关中人,挖掘关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是他的兴趣点;贾平凹老家在陕南,他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是取材于现实、当代陕南的生活。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民族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课导入
一
前置任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最近,我校江南文学社举行了一次“微写作”征文活动,要求同学们模仿贾平凹的《秦腔》,描写一个本地文化(民俗)活动场面。
参照《秦腔》原文,关注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情感并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秦腔的魅力的,从“排戏、盼戏、演戏”三个场面中选择一个进行模仿写作,300字以内。
任务说明
二
提问与交流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贾平凹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秦腔的
(1)秦腔起源:西府,和秦声、民性民俗有关。(具有地方性)
(2)秦腔意义:承载情感,生活必需,文化精神。
(3)选材:我们选择的场面要具有地方性,能够承载人们的感情,反映人们生活状态和文化精神。比如:婚、丧、嫁、娶、祭祀、节庆、戏剧,以及其他的人文活动等。
2.你描写的是什么活动场面?为什么选择呈现这个场面?
提问
新知讲解
1.请概括开演前人们的活动。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摹
活动:
①开演之前,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观众席场面宏大,人头攒拥;②小吃丰富,叫卖不绝;③台上锣鼓不停,台下你呼我应;④小吃隔空买卖,拥挤产生冲突。
效果:
这些细致的描摹使人如临其境,体现了秦川人民粗犷、质朴的性格特点,也有力地渲染了“秦人、秦地、秦腔”惟妙惟肖的统一。
思考
新知讲解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的文化。作者笔下的秦腔对秦人有着怎样的生命意义 请简明概括分析。
①秦腔融进了秦人的生活,秦腔与“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秦人生命的五大要素。
②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最佳渠道。
③秦腔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在秦人心目中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思考
三
活动任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任务一 细读《秦腔》文本,每组互相讨论交流,从技巧、内容、效果等角度来细化评价的标准。
活动
角度
具体方面
排戏
(运用)技巧
(写出)内容
(达到)效果
动作、神态、环境、细节、语言等描写
写出了排演全家出动、全心投入的场面,表现了秦地的文化风俗
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之情
新知讲解
任务一 细读《秦腔》文本,每组互相讨论交流,从技巧、内容、效果等角度来细化评价的标准。
活动
角度
具体方面
盼戏
(运用)技巧
(写出)内容
(达到)效果
点面结合、语言、动作、神态、比喻、夸张、视听结合
写出了等戏人潮涌动的热闹场面,秦人粗犷豪放、乐天安命的性格,表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秦人对秦腔的情感
新知讲解
任务一 细读《秦腔》文本,每组互相讨论交流,从技巧、内容、效果等角度来细化评价的标准。
活动
角度
具体方面
演戏
(运用)技巧
(写出)内容
(达到)效果
比喻、具体事件、环境、动作、正侧面相结合
写出了看戏如痴如醉的场面,秦腔在秦人心中的地位
秦人对秦腔的喜爱、痴迷
新知讲解
任务一 细读《秦腔》文本,每组互相讨论交流,从技巧、内容、效果等角度来细化评价的标准。
归纳这三组意见,综合如下:
①技巧——各种描写,正侧结合,各种修辞,具体事件,各种细节……
②语言——传统古文、农民方言口语、现代白话文自然融合,于拙朴平淡中有传神的精妙刻画和不动声色的幽默夸张。
③内容——地方性格、文化风俗……
④效果——能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出了地方性和文化民俗,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
新知讲解
任务二 交流展示两篇学生文章的场景描写片段,请同学参照上面表格中的内容进行鉴赏与评价。
①要学会用专业术语来评价,尽量减少口语化现象。
②避免“莫衷一是”情况的出现,要建立有优有劣的判断准则。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A篇 B篇
技巧
内容
效果
四
深入拓展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有人说:贾平凹在描写中更多地凸显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你怎么看待这种处理
(1)艺术中“真”的追求,有利于塑造真实,并非因为丑的存在就一定损害美,美丑共存才是完整的艺术,有使艺术有更磅礴的力量;
(2)艺术毕竟是作家自己的情感流露,由于地缘、偏好、血缘等关系,不可能摆脱主观而达到纯理性的客观,但无损个人艺术的价值。
(3)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他这样做,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对地域文化在热爱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思考辨析
新知讲解
《秦腔》除介绍一个地方剧种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思想内涵?作者身为秦地人,对作品有何影响?
《秦腔》是一篇内蕴深厚的文化散文,它的目的不仅仅是给我们介绍一个地方剧种。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特点,而且向读者展示了秦地的民情风俗,并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传神地展示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思考辨析
课堂小结
作者以一种带有野性的朴素笔触,绘形绘色地写出了秦腔的生成、特点,通过对秦川人喜爱、痴迷秦腔的程度,以秦腔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营造出了一个特别的具有浓郁风情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对秦川文化的领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参照评价标准,给自己的文章写一篇推荐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