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9 项脊轩志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9 项脊轩志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9: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项脊轩志
第三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①掌握、积累“注、当、楯、兀”等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掌握、积累“以、而”等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
②体会本文以“不事雕琢”的语言委婉细腻地抒发情感的艺术魅力。
③理解作者表达的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④体会本文所体现的眷恋家园的中华民族重要文化基因。
学习重难点
1.重要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文章脉络的梳理。
2.本文语言艺术的鉴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
3.本文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体悟。
重难点: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2024年,我们迎来了明代“唐宋派”文学巨匠归有光的453周年忌辰。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昆山市计划在归有光的故居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并已组建专项工作组来负责活动的策划与筹备。
假如你是项目组的一员,你会如何围绕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来设计活动内容呢?
讲授新课
背景回眸
活动一
讲授新课
人事变迁感慨之作———《项脊轩志》的由来。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其名字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是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另一说是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大母过余曰( )
人往,从轩前过( )
讲授新课
一词多义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
轩东故尝为厨( )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
.
动词,到
经过

.
.
.
动词,做,砌
动词,是
动词,作
动词,成为
.
讲授新课
轩址复原,新旧对比
活动二
讲授新课
项目组决定根据《项脊轩志》在项脊轩旧址还原项脊轩,但项目组成员对复原项脊轩修葺前还是修葺后的样式产生了分歧。请你完成下面活动任务,提供你的意见。
要求:
1.仔细阅读文本,梳理概括项脊轩修葺前与修葺后的样式的特点,完成表格。
2.回答你认为恢复哪种样式好,并说明理由。
讲授新课
1.仔细阅读文本,梳理概括项脊轩修葺前与修葺后的样式的特点,完成表格。
修葺前特点 具体内容 修葺后特点 具体内容
狭小
破漏
昏暗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余稍为修葺, 使不上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明亮
雅致
幽静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讲授新课
2.回答你认为恢复哪种样式好,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
我认为复原修葺前的样式好。因为修葺前的项脊轩虽然破旧,但是能够更真实地表现项脊轩的原貌,在此环境中更有利于游客了解归有光的那些故事。
观点二:
我认为复原修葺后的样式好。因为修葺后的项脊轩更能体现归有光对项脊轩这一书房寄寓的情感,置身于外有兰桂竹木为伴,内有满架图书为友的项脊轩中,也更能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人情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借助预习任务自主梳理了《项脊轩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学习了文章第一段——项脊轩的环境。
布置作业
根据本文内容,完成活动三的任务,并准备课堂展示。
第二课时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在上一讲中,我们通过预习作业自主掌握了《项脊轩志》中的核心文言文知识,并探讨了文章首段所描述的项脊轩的周边环境。今天,我们将继续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场景复原,VR传情
活动三
讲授新课
除了重建项脊轩的原址,项目组还计划采用先进的科技——虚拟现实(VR)技术,来重现《项脊轩志》中所展示的细节画面,生动展现归有光在项脊轩的生活故事。
要求:
1.仔细阅读文本,提取并整理出反映作者喜悦和悲伤情绪的具体信息,并讨论在制作动画时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细节,并分享你喜欢它的原因。
讲授新课
细节 喜/悲 制作动画需要注意之处
1.仔细阅读文本,提取并整理出反映作者喜悦和悲伤情绪的具体信息,并讨论在制作视频时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动画中要表现出母亲以指轻叩,怕惊吓到孩子的慈爱之心。
动画中的祖母应表现出充满关爱与轻微的责备的神态。
动画中祖母用手轻轻关门,怕影响孙子读书;祖母的话中应充满重振家门指日可待的喜悦。
讲授新课
我最喜欢“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处细节。这个细节以极其简略的几笔含蓄地表明作者的妻子温柔恬淡、善解人意、可爱活泼的特点,妻子手植的枇杷树亭亭如盖,当年妻子“从余问古事”的亭亭身影仿佛触目可见,这是作者睹物思人,高明的是作者没有写一句思念的话,但我们却感到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朴实简洁的话语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  
2.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细节,并分享你喜欢它的原因。
讲授新课
挖掘内涵,昭示后人
活动四
讲授新课
有人称赞归有光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试分析《项脊轩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①善于用线索串联生活琐事,形散神聚。
②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勉励孙儿的一个感人场面,用“阖门”和“自语”等细节刻画出祖母对孙儿的殷切期望。
③行文朴素清淡,叙事以白描见长,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亲切而感人。作者在叙事中往往能直接透露自己的感受。
讲授新课
项目组决定深入挖掘《项脊轩志》的文化内涵,制作成展板放在项脊轩门前,供游客参观学习。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写一段介绍项脊轩所体现的相关文化的介绍词。
尊奉孝道,眷恋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圣贤教化,王道泱泱,曾让项脊轩中年轻的归有光抱持着好梦;人格的修养,功名的收获,家庭亲族的荣辱,这一切都从这小小的书斋出发。归有光在项脊轩里的时光,正是他对亲情珍视的反映,也是中华文化中“家”文化的体现。
课堂小结
归有光的家人虽然不幸早逝,但他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将他们描绘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捕捉并保留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使他们在文学中获得了新生,得以在人世间长久留存。这体现了文学对生死的超越,彰显了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项脊轩这一小空间展现了深沉的大爱,通过细节的对比,描绘了写了母亲的嘘寒问暖、祖母的垂问勉励、夫妻的伉俪情深。
布置作业
请从这篇散文写“悲”的部分,找一些细节,说说那些“不要紧之题、不要紧之语”是如何打动你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