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宇宙的边疆
第四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课文,了解自然选择学说及有关宇宙的知识,梳理论述方法与讲述顺序,理解文章的表达特色以及作者对宇宙、人类的思考与认识。
2.了解和体会科学论著和解说词(科普文)的特点,掌握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3.体会两篇文章科学严谨的表达风格,感受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自然选择学说和宇宙的基本知识,把握文体特点,理解文章严谨科学的表达风格。
重难点:
导入新课
广袤大地上生物繁多,它们是怎样进化的 深邃的天空中星辰闪烁,宇宙到底有多少奥秘 自然科学世界的奥秘我们该通过怎样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自然科学论著我们又该如何去阅读呢 今天让我们通过《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两文来探讨吧!
讲授新课
阅读文本,把握内容
活动一
讲授新课
① 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
作者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讲授新课
① 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的生物学观点是怎样的
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择优弃劣。它与各部分之间是总分关系。文章主要内容是从自然选择的法则与相关事实的方向来证明自然选择的存在。
讲授新课
① 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
达尔文基于哪些事实证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①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②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③资源是有限的
④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稳定
⑤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讲授新课
① 阅读《自然选择的证明》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述方法
自然选择的思想是通过研究大量动植物的性状和分布得出的结论。作者在文中,也以大量的动植物实例分析比较,论证观点。如作者举了像啄木鸟形态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的鸟,高地上很少或根本不游泳的鹅,取食水生昆虫的像鸫的鸟,适合海雀的生活习性和构造的海燕等例子,来说明自然选择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自然界中未被占据的地盘。再如,说明自然选择带来美感,作者列举了鸟类、蝴蝶、植物的花和果实等例子来说明。在解说生物的本能、海岛上动物的分布特点时,也举了很多实例,这些实例,不仅充实了作者的观点,也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讲授新课
②阅读《宇宙的边疆》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纽约,长期任康内尔大学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教授和行星研究室主任。他深深介入美国的太空探测计划,并在行星物理学领域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第2709号小行星以其姓氏被命名为“萨根”。他在科普方面的成就更为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写了数十部科普读物。1994年,他被授予第一届阿西莫夫科普奖。
讲授新课
②阅读《宇宙的边疆》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讲授新课
② 阅读《宇宙的边疆》
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何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
第一,就宇宙的演化来看,因为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所以作者也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的构成;
第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
第三,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空间概况。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也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之处,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同时,由宇宙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这样的顺序和作者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家园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相一致,也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认识相契合。
讲授新课
② 阅读《宇宙的边疆》
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②宇宙是广袤、寒冷而又黑暗的
③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是一样的
④宇宙里可能有许多存在生命的星球
⑤宇宙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讲授新课
② 阅读《宇宙的边疆》
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地球及整个宇宙哪些情感?
①“有幸”一词表明对人类生于地球的庆幸与感恩。
②“这里有……有……有……还有……”,用排比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③“许多这样的星球”指像地球一样存在的星球,这其中应该有无穷的秘密,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④“家园”在这里指宇宙,它表明作者对自己作为人类一员充满了自豪感,并产生了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讲授新课
比较鉴赏,总结方法
活动二
讲授新课
这两篇文章分别属于学术著作和解说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
表达方式方面:
《自然选择的证明》以举例论证为主。作为学术著作,内容学术性强,有理论高度,作者在论述时,通过举例阐述观点。如“拿鸟类来说……”“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
《宇宙的边疆》作为解说词,为了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感染观众,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讲授新课
语言风格方面
《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为学术著作,用词准确,表达严密,表述严谨。如“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类确凿的观点,说得非常肯定;“仅此一点,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可信的了”中的“极为可信”,强调了可信的程度,但仍不是定论,语言表述非常严谨。
《宇宙的边疆》作为一篇解说词,使用的语言毫无干涩、枯燥之感,而是很直观、形象。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形象地揭示了恒星种类各异的旋转方式。
讲授新课
(1)读文本,整体感知。粗读,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2)研读文本,理清结构。《自然选择的证明》采取先提出观点后阐释的总分式论述,《宇宙的边疆》采用空间顺序由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缓缓推进。
(3)圈点勾画,化整为零。将文中概念性词语和观点性句子、总结性句子、作者刻意强调的句子等关键性句子,用自己可以识别的线条或符号标画出来。
结合两篇文章,总结说明自然科学著作的阅读方法。
讲授新课
(4)淡化专业概念,注重逻辑关系。如《自然选择的证明》一文里的“物种”“变种”,《宇宙的边疆》一文里的“光年”“星系”等,在阅读中不必深究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应侧重于作者对相关概念的关系表述,理解其间的逻辑关系。
(5)分析方法,明确观点。自然科学论著属论说文,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我们常见的论说文没有差别。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观点,这样就基本上完成对文本的初步阅读了。
结合两篇文章,总结说明自然科学著作的阅读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对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我们理出了一套自然科学论著的基本阅读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己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也为自己今后能写好此类文章打好基础。
布置作业
选择你了解的一种科学理论或科技产品,写一个片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知识,力求语言准确、简明,300字左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