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氓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1 氓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8 19: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基本常识和批注的相关知识。
2.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3.与其他文本比较,感知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探讨本诗中可批注的重要内容。
难点:
能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对文本内容进行批注式阅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新课导入
相关常识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又称“国风”,大都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有160篇。“雅”是周代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分用于诸侯朝会的《大雅》和用于贵族宴享的《小雅》,有诗105篇。“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有诗40篇。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即陈述铺叙,“比”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咏叹的内容。
作品背景
弃妇的觉醒决绝之歌——《氓》
《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的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随着私有制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确立,爱情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渐渐产生和发展,《氓》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新知讲解
情境任务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校决定开设《诗经》校本课程,要请全校各个班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歌,并完成批注任务,学校整合编辑成一本《<诗经>阅读批注本》的校本教材。
《氓》作为《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又是一首叙事诗,在班级的内部评选中高票入选。现在请全班同学集思广益,一起完成《氓》这首诗的批注阅读任务。
新知讲解
任务一 搭建支架,了解批注的相关知识
批注的含义
批注指阅读时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传统读书方法。它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边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新知讲解
批注的种类
感想式批注
质疑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补充式批注
把自己读文章的或深或浅的感想随时写在旁边,帮助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进行仿写、续写。
对文章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知识需要迁移和触类旁通,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由此及彼,由文内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带着怀疑与探究的精神去阅读,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在旁边,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知识拓展
新知讲解
任务二 全班讨论,确定关键批注处
诗歌具体内容 批注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在标题处进行“眉批”
抓住正文部分的意象进行“旁批”
抓住正文部分人称代词进行“旁批”
新知讲解
任务二 全班讨论,确定关键批注处
诗歌具体内容 批注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抓住结尾部分的语气助词进行“旁批”
在结尾后可进行“尾批”,总结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根源,领会其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迁移对比其他文本中的女性。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1.全班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讨论交流,记录员做好要点记录,完成各组的批注任务(填好相应的表格)。
第1组批注任务
标题:《氓》
任务要点
在标题处进行“眉批”,思考:“氓”是否为这首诗的标题 能否根据全诗内容重拟标题
具体批注内容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1.全班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讨论交流,记录员做好要点记录,完成各组的批注任务(填好相应的表格)。
第2组批注任务
意象:“桑”和“淇水”
任务要点
抓住正文部分的意象进行“旁批”,思考:“桑”和“淇水”这两个意象的前后对比以及比兴意义。
具体批注内容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1.全班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讨论交流,记录员做好要点记录,完成各组的批注任务(填好相应的表格)。
第3组批注任务
人称代词:“子”“尔”“士”
任务要点
抓住正文部分人称代词进行“旁批”,思考:“子”“尔”“士”的称呼变化背后有何深意
具体批注内容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1.全班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讨论交流,记录员做好要点记录,完成各组的批注任务(填好相应的表格)。
第4组批注任务
语气词:“亦已焉哉”
任务要点
抓住结尾部分的语气助词进行“旁批”,思考:“亦已焉哉”一句语气助词连用的背后有何深意
具体批注内容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2.在4个小组的批注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完成这首诗的“尾批”任务。
全班批注任务
尾批
任务要点
总结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根源,领会其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迁移对比其他文本中的女性。
具体批注内容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3.成果展示
批注任务
标题:《氓》
具体批注内容
“氓”并不是这首诗真正的标题,古代很多诗都是无题诗,所谓的标题只是后人取的前几个字,《蒹葭》《关雎》等都是如此。以此种方式取的标题其实不能涵盖整首诗的内涵。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3.成果展示
批注任务
意象:“桑”和“淇水”
具体批注内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兴女子年轻貌美,未婚情意浓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女子年老色衰,婚后情意淡漠。前后形成对比。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比兴沉醉爱河;“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比兴心如帷湿;“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兴回头是岸。
新知讲解
思考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和上一章有什么内在联系?有何作用?
这两句和上一章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成鲜明对比,以枯黄凋零的桑叶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暗示了女子容貌的变化,也暗示了女子在家中吃了不少苦,婚姻生活并不幸福,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结局。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3.成果展示
批注任务
人称代词:“子”“尔”“士”
具体批注内容
对人以“子”相呼,除了有尊敬和仰慕之意外,也有亲切、亲昵的意味。“尔”则转向了第二人称,更加亲近,既是两人心理距离的缩短,也是情感距离的拉近。“士”的称呼,说明两个人的心理距离开始拉长,感情开始出现裂痕,同时,这个称谓也把女子对男子的指责和批判由个体指向了像氓这样“二三其德”的一类人。
新知讲解
思考
女子婚后的生活状态显示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征?
女子——“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叙述了多年为妇的辛苦、任劳任怨的苦楚,表现了女子勤劳、任劳任怨的性格。
男子——“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表现了男子三心二意、脾气暴躁的性格,与第一章“将子无怒”相照应。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3.成果展示
批注任务
语气词:“亦已焉哉”
具体批注内容
“亦已焉哉”一句中“焉哉”两个语气助词连用,强化语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倾诉、无助和决绝。回望一生,一声叹息。
新知讲解
任务三 小组分工,完成批注任务
3.成果展示
批注任务
尾批
具体批注内容
《郑风·遵大路》中的女子在被抛弃后,对男子苦苦哀求,极力挽留,牵衣顿足,呼天抢地。《王风·中谷有蓷》中的女子内心的悲哀与本诗女主人公是相似的,可是她没能觉醒,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究竟该怎么走。相比之下,本诗女主人公没有心存幻想,没有一味抱怨,更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她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冷静地让不堪回首的往事随风而去。
课堂小结
《氓》从一个女子自述的角度,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抛弃的婚恋悲剧。
此诗展现了女子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女子对始乱终弃的“氓”的怨恨和批判,反映了当时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课后作业
除了本课所作的批注之外,你对本诗还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请根据本课所学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尝试为本诗另作三处个性化的批注。
了解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的故事,并与本诗的女主人公进行对比,据此体悟中西方对待感情伤害的方式有何不同。
谢谢大家